Redian新闻
>
《今日简史》赫拉利:稳定已是奢侈品,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

《今日简史》赫拉利:稳定已是奢侈品,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

公众号新闻

内容来源:由编者整理汇总自网络公开资料。


轮值主编 | 智勇  责编&值班编辑 | 润锦

第  7066 篇深度好文:6619 字 | 10分钟阅读

思维方式


笔记君说: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改变成为常态,我们在其中该如何自处?


以色列著名历史学家、全球现象级畅销书作者、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最受欢迎教授、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得主尤瓦尔·赫拉利,在其书《今日简史》中指出:

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变革,这些变革很有可能改变人生的基本架构,让“不连续性”成为最显著的特征。

人一生之中的各个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痕,不同时期的人生也不再紧紧相连,“稳定”将成为大部分人无福消受的奢侈品。


要想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就需要不断学习,不停地重塑自身。


人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变革,所有旧故事分崩离析,至今也还没有新故事足以接续。


那么,不论是我们自己还是下一代,到底该做哪些准备,才能面对各种前所未见的转变,应付种种极端的不确定性?


一、2050年的教育,将会有哪些不同?


今天出生的婴儿,到2050年刚30出头。



如果一切顺利,这个婴儿可能到2100年还活着,甚至到22世纪还是个积极公民。


我们到底该教这个婴儿什么,才能帮助他在2050年或者22世纪的世界里存活,甚至大展身手?他需要什么样的技能才能找到工作,了解周围的一切,走出生命的迷宫?


不是灌输信息,而是教他判断信息。


目前有太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然在于灌输信息。


这在过去说得通,因为过去信息量本来就不大,而且就连那一点信息,也不断受到各种审查制度的阻隔。

比如,如果你住在1800年墨西哥的某个偏僻小镇,就很难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毕竟,那时既没有收音机、电视机,也没有报纸或公共图书馆。

就算你识字,也能进入某家私人图书馆,书架上多半也只有小说和传道小册子。

因为西班牙帝国严格审查当地印刷的所有文本,而且也只允许极少数通过审查的出版作品由外界输入。

如果你当时住在俄国、印度、土耳其的偏僻小镇,情况大致也是如此。

现代学校出现,所有孩子都能学到读写技能,了解地理、历史和生物的基本事实,这其实是个极大的进步。

但是,在21世纪,我们被大量的信息淹没。


审查机构甚至都没有去阻挡信息的打算,反而忙于散布错误的信息,或是用不重要的事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如果你现在住在墨西哥的一个偏僻小镇,有一部智能手机,光是看维基百科、TED 演讲、免费在线课程,就可以花掉大把的时间。


比如,全球民众现在如果想知道叙利亚的阿勒颇(Aleppo)遭轰炸的情况,

或是南极冰盖融化的最新情形,只要上网点一下就能得到信息。


然而网络上众说纷纭,实在难以判断哪些内容可信。


正是因为只要点一下就能得到无数其他信息,也就令人难以专注。


如果政治或科学看起来太复杂,我们很容易就会想转去看些可爱的猫猫狗狗、名人八卦。


在这样的世界里,老师最不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更多的信息。


学生手上已经有太多信息,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息,判断哪些信息重要、哪些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够结合这点点滴滴的信息,形成一套完整的世界观。



不应该看重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


除了太强调提供信息,大多数学校也过于强调让学生学习一套既有的技能。


例如解微积分方程式、用C++ 语言写计算机程序、识别试管中的化学物质或是要外国人学着讲中文。


然而,我们并不知道2050年的世界和就业市场会是什么模样,所以我们也不会知道人类需要哪些特定的技能。



我们可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教孩子如何用C++ 语言编程、学说中文。


但可能到了2050年,人工智能比人类更会写程序,谷歌翻译应用也能让只会说“你好”的外国人,近乎完美地用普通话、粤语或客家话来交谈。


那我们该教什么呢?


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学校现在该教的就是“4C”:


批判性思考(critical thinking);


沟通(communication);


合作(collaboration);


创意(creativity)。


说得宽泛一点儿,学校不应该太看重特定的工作技能,而要强调通用的生活技能。


最重要的是能够随机应变,学习新事物,在不熟悉的环境里仍然保持心智平衡。


想跟上2050年的世界,人类不只需要发明新的想法和产品,最重要的是得一次又一次地重塑自己。


这么做的原因在于,随着改变的步伐加速,除了经济会改变,就连“作为一个人”的意义也可能不同。


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就声称: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all that is solid melts into air.

只不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当时讲的主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

而到2048年,物理和认知结构或许也会烟消云散,或是散成大量数字信息。

1848年,几百万人失去了乡间农场的工作,迁移到大城市去工厂里上班。但他们到了大城市之后,性别并不会改变,也不会忽然多个第六感。而且只要在某间纺织厂找到了工作,就能在这个行业待上一辈子。


但到2048年,人类可能要面临的就是迁移到网络空间、流动的性别认同,以及计算机植入装置所带来的新感官体验。


就算他们找到了一份有意义的新工作,例如为3D虚拟现实游戏设计最新的流行趋势。


但可能短短10年内,不仅是这个职业,甚至是所有需要类似艺术创意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你在25岁的时候,交友网站上的自我介绍可能是:“25岁的异性恋女生,住在伦敦,从事时尚业的工作”。



但到了35岁,就变成:“年龄调整中,非特定性别,新大脑皮层活动主要发生在‘新宇宙’虚拟世界,人生的使命是要前往其他时尚设计师未曾踏足的领域”。


到了45岁,就连“约会”和“自我定义”都成了过时的概念,只要等待算法帮你找到(或创造)完美的另一半就行了。


还想要从时尚设计中找到人生意义吗?


现在算法的作品已经比你的作品强太多了,如果再去回顾你在10年前最满意的作品,只会让你无地自容,再也没有半点自豪的感受。


而且,你也才45岁,后面还有好几个10年,等着你发生巨变。


上面这个例子当然只是个假设。


没有人真正知道未来将如何变化,而且任何假设都可能与真正的未来相去甚远。


二、“不连续性”时代,

需要不断“重塑”自己


如果某个人向你描述21世纪中叶的世界,听起来像是一部科幻小说,那么他很可能是错的。


但如果某个人向你描述21世纪中叶的世界,听起来一点儿都没有科幻小说的意思,那他肯定是错的。


虽然我们无法确定细节,但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未来的重大改变,很有可能改变人生的基本架构,让“不连续性”成为最显著的特征。


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的一生分为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


你先在第一阶段累积各种信息,发展各种技能,建构起自己世界观的同时,也建立起稳定的身份认同。


就算在15岁的时候没去上学,而是在自家田地里工作,你仍然是在“学习”。


学习怎样让水稻长得更好,怎么和大城市贪婪的米商谈判,以及怎样解决和其他稻农之间抢水抢地的问题。


在人生的第二阶段,你依靠累积下来的技能闯荡世界、谋取生计,贡献社会。


当然,就算到了50岁,你还是会在种稻、谈判、处理冲突这些事情上学到新知,但都只是对已然千锤百炼的能力做点微调而已。



但到21世纪中叶,由于改变的速度加快、人的寿命延长,这种传统模式将无以为继。


人一生之中的各个接缝处可能出现裂痕,不同时期的人生也不再紧紧相连。


“我是谁”会变成一个比以往更加紧迫也更加复杂的问题。


这很可能会带来极大的压力。


因为改变总是会造成压力,所以在一定年龄过后,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改变。


15岁的时候,人生充满变化,你的身体在成长,心智在发展,关系也在深化。


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如此新奇。你忙着自我重塑。


对大多数青少年来说,这有点儿吓人,但也令人兴奋。


新的愿景在你面前展开,整个世界等着你去征服。


但到了50岁的时候,你不想改变了,大多数人也都放弃了征服世界的梦想。


这辈子能看的、能做的、能买的,好像也就那样。这时的你更喜欢稳定。


为了手上的这些技能、职业生涯、身份和世界观,你已经投入了太多时间和精力,并不想重新来过。


为某件事费的心力越多,放下它,为新的事物挪出空间也就越困难。


你虽然还是可能喜欢有些新的体验、做些小的调整,但对大多数50多岁的人而言,并没有准备好彻底改变自己的身份认同及性格的深层架构。


这件事可以从神经学的角度来解释。


虽然成年人的大脑并不像我们过去以为的那么僵化,但和青少年的大脑相比,可塑性还是差了一截儿。


要让神经元重新连接、突触重新排列,实在是难如登天。


然而在21世纪,“稳定”会是个我们无福消受的奢侈品。


如果还想死守着稳定的身份、工作或世界观,世界只会从你身边嗖的一声飞过,把你远远抛在后面。


因为人类的预期寿命应该会更长,有可能你有几十年的时间,只能活得像一个无知的化石。


想让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点儿用(不只是在经济上,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就需要不断学习、重塑自己,而且到时候,50岁可能还算年轻。


等到改变成为新常态,个体或人类整体过去经历的参考标准都只会慢慢降低。


无论是作为个体或整体,人类都将越来越多地面对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事物。


比如超高智能机器、基因工程改造的身体、能够精确操控自己情绪的神奇精妙的算法、急速袭来的人工气候灾难,以及每10年就得换个职业的需求。


面对前所未有的局面,到底该怎么做才正确?现在被大量信息淹没,绝无可能全部吸收和分析,该如何应对?如果“不确定性”已经不再是例外,而是常态,又要怎么过下去?


想在这样的世界过得顺风顺水,需要心态非常灵活、情感极度平衡。


人类将不得不一再放弃某些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并要学会与未知和平相处。

但麻烦的是,教孩子拥抱未知、保持心态平衡,比教他们物理公式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要困难许多。


人的韧性,光靠读书听课是培养不出来的。


现在的教师多半也是旧教育系统下的产物,通常他们自己的心态也都不够灵活。


工业革命让我们对教育的想法就像一条生产线。


城镇的中心有一座大型混凝土建筑,里面分成许多大小相同的房间,每个房间都配有几排桌椅。


铃声响起,你就和另外30 个一般大的孩子一起走进某个房间。


每个小时都会有一个大人走进来说话。


有一个人会告诉你地球是什么形状,另一个人告诉你人类的过去如何,还有一个人告诉你人体是什么样的。


我们很容易对这种模式嗤之以鼻,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就算这种教育模式在过去取得了一些成就,现在也已经破产。


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出可行的替代方案。


至少,这种替代方案不能只适用于加州市郊富人区,而是要能够扩大规模,即使在墨西哥乡村也可以施行。


三、认识你自己:

不要让被算法操控


如果有个15岁的孩子被困在墨西哥、印度或亚拉巴马州某所观念过时的学校,我能给他的最好建议就是:不要太依赖大人。


多数大人都是一片好意,但他们不太懂现在这个世界。


过去,听大人的话会是个相对安全的选项。


因为在当时,他们确实懂那个世界,而且世界的变化并不快。


但21世纪不一样,变化的脚步越来越快。


你永远无法知道,大人告诉你的到底是永恒的智慧,还是过时的偏见。


所以,到底你可以依赖什么呢?


也许是技术,这个选项更冒险。


技术可以带来许多帮助,但如果技术在你的生活里掌握太多权力,它就可能把你当作人质,走向它想达到的目标。


技术本身并不坏。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技术能帮助你达成目标。

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它就很容易为你塑造目标,控制你的生活。

特别是随着技术越来越了解人类,你可能会发现,好像是自己在为技术服务,而不是技术在服务你。


有没有看过街上的行人像僵尸一样在游荡,脸几乎贴在手机屏幕上?你觉得是他们控制了技术,还是技术控制了他们呢?


那么,你该依赖自己吗?


在《芝麻街》或是迪士尼以前的电影里,这听起来可能是个好主意,但这个选择在现实生活中的成效并不大。就连迪士尼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大多数人就像《头脑特工队》里的莱莉,其实并不了解自己,打算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时,很容易遭到外部的操控。


我们大脑中的那些声音,绝不值得信赖。


随着生物技术和机器学习不断进步,要操控人类最深层的情绪和欲望只会变得更简单。于是“跟着感觉走”就会越来越危险。


等到可口可乐、亚马逊、百度知道怎样触动你的心弦,按下你大脑的开关,营销专家和你内心之间的区别是否还那么容易看清?


面对这项令人生畏的任务,你必须下定决心,了解自己这套操作系统,要知道自己是什么、希望在人生中达到什么目标。诸多建议里,这绝对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条:认识你自己。


几千年来,先知和哲人言者谆谆,要人们认识自己。


而到了21世纪,这个建议的迫切性更是前所未见。


因为现在已经不是老子或苏格拉底的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可口可乐、亚马逊、百度争先恐后,都想非法侵入你。


不是侵入你的手机、你的计算机,也不是侵入你的银行账户,它们想黑进的就是“你”,以及你的生物操作系统。


你可能听过,有人说这是个非法攻击计算机的时代,但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现在已经是非法“攻击”人类的时代。



算法现在正看着你,看着你去了哪里、买了什么、遇见了谁。再过不久,算法就会监视你走的每一步、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


凭借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对你的了解只会越来越深。而等到这些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就能控制你、操纵你,而且你无力抵抗。


你会住在母体里,或是活在楚门的世界里。


到头来,这就是个简单的经验问题:如果算法确实比你更了解你身体内部发生的一切,决定权就会转到它们手上。


当然,也有可能你很高兴能把所有决定权都交给算法,相信它们会为你和世界做出最好的决定。


如果真是这样,你只要轻轻松松享受安排好的旅程,什么事都不用做,交给算法就好。


但是,如果你还想为自己的存在、为人生的未来保留一点儿控制权,就得跑得比算法、亚马逊快,在它们之前就认识你自己。


如果要跑得更快,就要轻装上阵,把过去的所有幻想都放下,不然就会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四、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学会化解压力


凹凸出行联合创始人陈韦予,曾在湖畔大学一次公开分享中表示:任何时候,所有事情的优先级,都没有保护好你这颗“心”的优先级高。


认知迭代,都是需要去成长的。


但当你的心开始焦虑了,不舒服了,其实会影响你的状态,这时就很难再去做到比较好的迭代或者深度思考。


如何做到不焦虑?学会化解外部压力:


第一,坚守深度思考,当受到外界很多压力和影响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思考空间;


第二,在与他人沟通的时候,尽可能去深挖对方的底层需求。


如何挖掘深挖对方的底层需求?学会醒觉沟通。也就是说,我们在跟外部交流沟通时,依然要保持醒觉的状态。


醒觉沟通,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陈述事实;


第二步,表达自己的感受;


第三步,挖掘底层需求,告诉对方你的底层需求,也要挖掘他的底层需求是什么;


第四步,请求改变,你要预设沟通过后,他还是不会改变。这样,你也不会太生气。


举个例子:


太太星期五晚上想去练舞蹈,因为这是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独处放松的时间。这时,老公说,星期五晚上定了一顿烛光晚餐,能不能一起去吃。太太说:sorry,我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去练舞蹈,而且已经约好了。他说,我好不容易定到这个餐厅,已经都订好了。接下来,两个人就开始吵架了。


最后静下来聊的时候,会发现,太太的底层需求是给自己留空间,老公的底层需求是找人陪他倾诉。两个人的底层需求都没有错,但冲突的是什么?冲突的是时间,底层需求正好都发生在这个时间上。所以最好的策略是换时间再约。



冲突都是表面的,当你深挖的时候,你才能发现你的底层需求和对方的底层需求,但这个深挖的过程是需要努力的。


当我们能兼顾好自己和他人的底层需求,不再产生冲突的时候,也就解决了大多数情绪问题。


解决了情绪问题,也就意味着减轻了80%的外部压力。


稻盛和夫曾说:我们降临俗世,经受各种风浪的冲击,尝尽人间的苦乐,或幸福、或悲伤,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们都不懈地、顽强地努力奋斗。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将烟消云散,或许,这就是不确定带给我们的意义。


参考资料:
笔记侠:心力,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混沌学园:《今日简史》赫拉利:稳定已是奢侈品,50岁算年轻;
笔记侠:你能走多远,取决于你的心力 | 湖畔答辩;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分享、点赞、在看,3连3连!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这些和糖尿病有关的知识你都了解吗一件风衣超4万!法拉利开出中国首家服装网店!此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10月25日起,法拉利召回4734辆存在潜在风险汽车!网红小哥买下各种奢侈包包剪碎和火烧,只为揭开奢侈品的暴利双子座最终想要的是一个稳定的情感归宿《地图上的世界简史》:清晰、直观展现各个时代的历史变迁龙卷风健康快递 211蔡润大使接受以色列最大希伯来语媒体《今日以色列》专访创业荐书 · 《商业简史》(《5分钟商学院》作者刘润重磅新作)地方官员对疫情防控的无奈又感激的需要【首发】《认识你自己——抓马教育十年》纪录片隆重上线数据报告,重要的是业务看得懂女人一生必备的十件奢侈品,你拥有几件?成年人最重要的一种特质:稳巴黎最美的步行街在哪?被誉“桌上的博物馆”,浓缩200万年人类简史,穿越800万件经典藏品,谁能不爱?果壳《生活习惯简史》又出新书了!曾获国家大奖,还上过国图公开课今日实习|LVMH夏季实习招募开启,助你实现“葡萄酒&奢侈品自由”!【城事】马赛法拍捡漏!保时捷、法拉利、劳力士···奢侈品半价钜惠扎堆逛中古店,女明星难逃的二手奢侈品,年轻人爱不动了《人类简史》是虚假信息之源?一个人的徒步,900公里法国之路+世界尽头:D49~告别圣地亚哥“健康晚八点”,今晚见!这些个人防疫知识你需要了解→紧急避孕药会导致宫外孕吗?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据《今日美国》读者报道,新英格兰拥有北美最好的 2 个滑雪小镇网红小哥买下各种奢侈包包剪碎和火烧,只为揭开奢侈品的暴利,网友们看着心疼...展望 2023 年:稳定币、DEX交易、以太坊和区块链基础设施爱彼皇橡50年,50个冷知识你知道几个?逼自己优秀的人,都有一种暗伤:稳定的自我价值感从何而来?芒格: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保持专注、尽快摆脱自己的愚蠢、尽量避开不靠谱的人“我宁可痛苦!”3800万文盲涌入成人直播间改命:不识字,他们连正常生活都是奢侈!来我家有吃有钱发,你也一路发!-中秋答谢宴会把板栗卖成奢侈品,还爆赚5亿!这个国民黑马,让稻香村都瑟瑟发抖?羽绒服+洗衣机=“原地爆炸”?这些知识你该掌握!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