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剧像“散文集”,最适合解释《我们这十年》|专访总策划张晓东
作者| 无花果
上周,登陆四大卫视、覆盖“二十大”期间的献礼剧《我们这十年》完结。顾名思义,该剧的叙事时间线很短,闫妮主演的最后一个抗疫单元《坚持》,正是眼下我们身边发生着的故事的缩影。11月8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承办的电视剧《我们这十年》研讨会在京举行。
会上,《我们这十年》总出品人、总制片人傅斌星分享了这部剧寻找素材、学习相关知识到拍摄过程、展现行业典型人物的经历。该剧共11个单元,有11个剧组,共4000多人,拍摄地点涉及十多个省市,同时还要考虑疫情、天气等不确定因素,全体主创人员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极限操作,最终成就了这部作品。
与前两年单元献礼剧大规模来袭相比,《我们这十年》因是今年唯一一部单元献礼剧而备受关注。我们发现,从第一个单元《唐宫夜宴》到后面的《热爱》《一日三餐》《心之所向》,年轻人关注的时髦选题、接地气的行业群像塑造和强地域性、强真实感的生活化叙事,成为《我们这十年》的重点,而这些也为单元剧带来了全新气象。
近期,娱小兽与《我们这十年》总策划张晓东聊了聊这部剧在剧本策划环节的幕后故事,围绕单元剧的突破、重大题材的筛选与主旋律的真实化打造,张晓东谈了不少他的心得体会,他认为主要分三个层面,一是只有学得深,才能找得准;二是脚下有根、眼光平视;三是选好题,讲好故事。以平视的视角,将宏大主题落地,讲述这十年来让老百姓有获得感、自豪感、安全感的普通人的故事。
200个选题中优中选精:
先学习,再聚焦
“没有方向,一头雾水,大海捞针”,当华策影视一年前接到只有五个字的指示:“我们这十年”时,总策划张晓东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
从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十年间,各行各业都在发生变化,从军队、监察委等国家机构的改革,科技的跨越式进步,到抗击疫情,勤政廉洁等作风优化……资料是海量的,任务是艰巨的。
于是策划团队先从学习入手,学习“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文献,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之后再进一步深入探索五个方面,最终决定遵循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去寻找。
“大方向有了以后,结合这十几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通过身边感触最深的变化,聚焦再聚焦,就这样罗列,我们还是筛选出了两百多个选题。目前留下的11个单元中触碰到的范围更大,涉及的面也更广,比如《西乡明月》聚焦扫黑除恶,《心之所向》讲粮食安全,《前海》讲粤港澳大湾区。”张晓东表示。
而小切口,大背景的故事逻辑是反复打磨后的结果,颇受欢迎的《一日三餐》讲得是“八项规定”,从小小的肠粉店开始写起,最后落点在返璞归真的父女情和家族传承,“我们原来的题目很宏大,叫《八项规定改变中国》,但具体怎么改变中国呢?通过一个小切口来展现,一家薄利的肠粉店在潮流下改成了豪华的燕鲍翅酒楼,八项规定之后,吃喝风受到制约,党风转变以后,他们又回到了肠粉店。”
《砺剑》讲述近十年来部队的改革,把猛虎团改为重装合成旅,通过军改,军队的精神面貌和作战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热爱》讲民族团结有了新进步,描写大学生毕业生把一支完全不成样子的足球队带成强队。通过汉族的体育老师这个小切口,讲述民族团结这个大话题。
既然是大任务,就一定有高规格的审核与专家团队严把关,这点在《我们这十年》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历经了选题策划和剧本修改全过程的张晓东称,这期间,总局电视剧司的领导组成最高专家组,为《我们这十年》召开多次会议,和艺术总监毛卫宁、总编审程蔚东、各个单元的主创一起群策群力,逐字逐句推敲剧本,直到剧集拍摄。
“这部剧得到了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亲自召开两次会,副局长朱咏雷也召开了两次会,高长力司长直接组织的会议就有35次,从选题,到怎么找角度,到大纲讨论,剧本修改,每一个剧本起码讨论3-4次,一直到开拍了还在修改,那真叫挂图作战。大家就问题说问题,不搞形式主义,也不是高高挂起,抠到每一个细节。”张晓东强调。
注重真实,拒绝悬浮,
加强地域特色表达
选题一旦确定了,故事的主题和大方向就不会偏离。这要求《我们这十年》的编剧团队同样需要具备“打硬仗”的实力。
有着多年电视剧出品与制作经验积累的华策,《砺剑》单元找来了编剧刘戈建,他还创作了助力王雷拿到飞天奖视帝的《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唐宫夜宴》的编剧任宝茹、高璇,《坚持》的编剧周萌都曾有过抗疫单元剧《在一起》的创作经验;郝岩是《百炼成钢》《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的编剧。
谭松韵主演的《心之所向》单元有80后导演/编剧李昂主动请缨参与进来,也是《我们这十年》唯一一个集编剧、导演于一体的创作者,代表了年轻一辈创作者对主旋律剧热衷的趋势。
但按部就班的计划之中仍有变数《一日三餐》推翻了修改过五稿的《领导返乡记》,改成了现在的围绕在饭桌上的版本,通过小小“肠粉店”变“燕鲍翅酒楼”,侧面反应八项规定中的“反吃喝风”,记录八项规定实施后社会发生的变化以及对官僚主义的鞭笞。
关于剧本定调,张晓东称,广电总局在下达《我们这十年》任务时特别强调了,“离生活要近,避免悬浮”,于是,《我们这十年》从选址、服化道再到地方美食和方言,都要力所能及做到“真实”二字。
《一日三餐》中,主演侯勇、焦俊艳学讲广东话,学做肠粉,父女俩的温情互动成为一条重要线索,加上广东潮汕小馆和街道的氛围感,使得该单元的地域特色拉得很足,观众也更容易产生代入感。《唐宫夜宴》中万鹏饰演的林蓓蓓的因为歌曲剧团收入不高,刚开始处于一边干本职业务,一边随时准备撤离的状态,最终她因深爱事业而逐步跳成了女一。剧中林蓓蓓来到父母开的河南小吃摊袒露心意的剧情,十分具有烟火气,加深了人们对于这个人物身份的认同感。
谈到剧中表现出色的演员,张晓东意外地提到了剧中两位90后演员白宇帆和谭松韵,“近期举行的《我们这十年》研讨会上,演员代表来了两个,一个是王雷,另一个就是90后的演员白宇帆。《热爱》里白宇帆饰演刚毕业的体育老师,一边带着学生踢球,一边完成了个人成长,白宇帆表演的层次很丰满,演出了那种初出茅庐的生瓜蛋子的怯生感,几乎看不出来表演痕迹。另外,《心之所向》中90后的谭松韵与老戏骨的搭档很好看,人物也很贴合。”
许多人没看出,故事背景设置在北非的《沙漠之光》单元实际取景于宁夏,王凯在风沙漫天的沙漠中开视频会议、袁弘在沙漠中的简易浴室里洗澡缺水,以及一众外国群演的加入,给该单元塑造出了强烈的异国氛围,让很多人误以为剧集真的远赴北非取景。实际上,据张晓东透露,《沙漠之光》与电影《万里归途》是在宁夏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拍摄的,只不过一个发生在和平时代,一个有战争背景。
为了将这种异国氛围打造的更扎实、更沉浸,该单元光是配音就配了普通话和外文版两个版本,“用哪版配音我们纠结了好久,普通话版适合在传统电视台播放给中老年观众看,方言版更有生活质感。而且我们的外文版里不只有一个国家的语言,而是包含了十七八个国家的不同语言,突尼斯、法国、意大利、阿拉伯、埃及都有,所以翻译就花了很长时间。后来我们又统一成汉语和阿拉伯语。”
单元剧像“散文集”,
最适合来阐释“我们这十年”
明年是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十周年,“一带一路”既代表着中国的重要战略,同时也是最被西方世界紧密关注的。张晓东提到,这一题材因其具有的时代意义而被许多家制作公司相中,但因为题材敏感,都没能达成。《我们这十年:沙漠之光》是首次以电视剧形式来展现这一大事件的,填补了相关题材的空白。
与此同时,中国这十年的科技进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变,也给剧集带来了丰富的“高精尖”选题。所谓“科技改变生活,使国家更加强大”是切实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我们这十年》对“科技进步”的选题也是斟酌再斟酌,最终选择了《未来已来》的“远程医疗”,当剧中的无人机飞抵并建立高空基站,稳定住了移动网络信号,协和医院的团队以最快速度跨越几千公里完成远程手术,场面是十分震撼的。
“相比其他航天、深潜等前沿科技,5G是老百姓有所知所感,并且都可以去触碰到的。1G的时候我们是起步,2G我们模仿,3G是追赶,4G达到和国外并肩,5G变成领跑。创作《未来已来》时,我们的编剧到5G研究院下生活,看他们搞科研,5G是可以远程医疗的,到了6G则可以直接操作手术台远程做手术,只是现在还不那么普及。”张晓东表示。
去年,华策制作了时代报告剧《我们的新时代》,今年的《我们这十年》在单元模式上异曲同工,同样是以小切口展示大变革。张晓东认为单元剧是电视剧拍摄的一种形式,有它的优势也有缺陷,和长篇电视剧的功能不同,“如果说长篇电视剧像一部长篇小说,那么单元剧就像一本短篇小说集。”
如今回望剧集的整体表现,张晓东认为,十个手指头伸出来有长短,11个单元的表现自然有高有低,有的达到了优秀,大部分在优秀和良好之间,但总体都在及格线以上。
“总局的领导的评价比我的高,广电总局副局长朱咏雷在《我们这十年》的研讨会上讲,在二十大的会场里边,大家普遍都在热议《我们这十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表现还是不错的,圆满完成了总局挂图作战给我们的任务。”
EN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