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慌了!美国通胀抑制不住,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加息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打算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希望将贷款利率提高到中性水平。
想法很好,但是却存在争议。因为即使在正常年份,中性利率这一理论上存在的阈值都无法预知,何况美国现在的国内国际经济局势复杂诡谲,前途未卜。
显然,美联储目前腹背受敌,加上疫情期间开闸放水导致的通货膨胀,预计中性利率会比官方最新预估的水平高。
毕竟现在利率已经创40年新高了,还没能压抑住国内旺盛的需求。
美联储打算在下个月的会议上通过一项加息缩表的提案,具体内容是要收缩90亿美元的资产组合,基准利率进一步提高50%。
而且已经准备好,如果这轮加息的效果还不理想,会在六月份再加0.5个百分点。
感觉这轮美联储加息的决心很强,鲍威尔在上周的专家论坛中说道,目前加息的水平还远不能称为“收紧政策”,但当利率逐渐趋于中性后,对经济的影响会更加明显。
这项政策的关键点就在于如何预测中性利率这一水平。能够保持货币供需平衡,同时国内的失业率维持低位,经济稳步增长,通胀率维持美联储的2%的目标水平。
名义上的中性利率是在实际利率或通胀调整利率基础上加上通胀的影响。而实际利率才是货币政策真正要考虑的目标。
通胀能够减轻还贷压力,积极的实际利率能够鼓励储蓄,抑制借贷。对家庭或者公司来说,意味着放缓经济增速,缓解通胀压力。
在2008年次贷危机前,大家都普遍认为名义中性利率是在4%左右——实际中性利率和通胀水平都是2%。
在接下来的十年间,美联储官方宣布中性利率的范围应该被下调到2%-3%之间,因为他们认为保持增长和通胀稳定所需的实际中性利率已经下降。
美联储到今天仍然认为实际中性利率偏低,问题在于最终通胀是否高于2%,而这意味着更高的名义利率。
举个例子,如果通胀在3%左右,那名义中性利率就应该接近3.5%而不是2.5%。而美联储应该将利率提高到4%,才能使经济增速放缓。
实际上也给美联储提出来一系列问题:利率应该以多快的速度提高到中性水平?为了起到调节作用,名义利率应该高于中性利率吗?到底如何得到确定的中性利率水平?
目前,大多数支持中性利率在2.25%-2.5%的范围内,今年就应该达成目标。货币政策才会起到作用。
而有一些激进的言论主张在今年将利率提高到中性水平以上。其他观点也赞同在2023年采取这个激进的做法。
芝加哥美联储分部主席表示对未来预期乐观,而且目前的政策调整后,当前利率与中性利率相差不大。但是他说这话也显得很谨慎,补充说道:“我更期望当前利率已经超了”。
如果中性利率能够被确定,那么美联储的加息预期也能够明确,实际中性利率有了明确的范围,但目前的难题在于通货膨胀率无法确定。
而这一部分是美联储无法预测的。取决于不确定的经济局势走向,比如乌俄战争带来的持续供应链中断和中国新冠疫情的贸易持续封锁。
现在的美联储的处境和1978年非常相似,一方面大幅提高利率,但又未能将实际利率推高到让经济放缓的程度。
美联储现在的处境就是,加息的幅度都超过自己的预期了,结果全球黑天鹅,预期效果没达到,只能硬着头皮继续。
在三月公布的预期中,大部分美联储官员乐观预期,明年利率能够基本达到中性利率,2.75%左右。他们计划接下来三年时间,经济增速保持在1.8%,失业率低于4%的水平。物价水平基本稳定。
但是这些预期都是建立在目前的通胀率高于5%的水平的假定,而且在长期能够恢复2%的基准水平。但预测准确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美联储的前经济师分析,美联储还有两种可行做法。第一种是今年加息2.5%,明年加息4.25%。这能使通货膨胀回落到2.5%。但随之而来的就是高失业率。这种在经济萧条时期才会发生的情况。
另外一种是,2022年的高通胀会改变消费者心理预期,导致潜在通胀率提高,美联储没能加息到足够对抗的程度,导致接下来到2030年,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率都超过3%的水平。
由于美联储承诺收紧政策,债券市场在过去两个月面临残酷抛售,收益率大幅上涨。如果美联储官员公开表示,2023年利率需要高于目前的预期,这可能会再次受到打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