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大幅加息,能否应对滞涨?| 主编推荐
《经济学人·商论》现在订阅就送官方定制版《每日一词集锦》!
昨日,美联储宣布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准利率定在0.75%和1%的区间之内。这是自2000年以来美联储第一次大幅度加息,显然,通胀已经成为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
新冠疫情对供应链持续造成冲击,俄乌冲突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粮食短缺,推高全球通胀,这些宏观因素都在拉低全球经济增速。世行和IMF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调低至3.1%,通胀预期则大幅抬头,全球预期为6.2%,欧美成熟市场更是超过8%。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接近3%,较开年上涨接近一倍,影响到按揭利率和企业贷款利率,也增加了美联储加速加息的压力。滞涨是全球经济面临的巨大风险,如何避免出现1970年代的滞涨,成为全球央行行长最关注的问题。
如何应对全球性的通胀?有必要检视一下央行的工具箱和其肩负的多重角色。加息是最常见的货币工具,量化紧缩(QT)则是对过去十几年量化宽松(QE)的逆向操作。除此之外,央行还肩负起其他重要职责,比如货币和经济的稳定,央行数字货币实验,减贫和倡导绿色发展等。
央行为何?这是《经济学人》持续在追问的问题。《经济学人·商论》五月推出央行特别报道,欢迎打开App订阅浏览。
到目前为止,美联储一直都把持有到期的债券再投资,以维持其资产存量。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很可能不会通过主动出售来缩表,而是等部分债券自然到期后不做再投资,从而达到“被动缩表”。这种操作可能从5月开始。一切顺利的话,到7月美联储将把被动缩表限额提高至每月950亿美元,包括600亿美元美国国债和350亿美元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在全力以赴的情况下,美联储可以在12个月内将其资产负债表缩减逾1万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实施QT速度的两倍。“即使以可预测的方式进行,这也是市场的一次重大调整。”投资公司德劭(D.E. Shaw)的布莱恩·萨克(Brian Sack)表示。
自2007至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央行进行了多轮买债操作,这让人们对QE的运作规律有了一些了解。它传达出对超低利率的坚守。它抑制长期利率,支持流动性,确保市场平稳运行。QT看起来就像QE的逆向操作。央行不再买债来创造央行储备(由私营部门持有),而是在债券到期时不做再投资,从而达到消耗储备的效果。QE发挥功能的三个渠道也会反向运作。
中国人民银行长期以来有着多重目标。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和经济稳定。但政府也要求其改善经济结构、实施改革和提高家庭福利。自2014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了“结构性货币政策”,通过补贴性贷款工具针对不同部门提供信贷,以提振特定领域的经济,同时又不会加剧过度扩张的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根据其货币政策报告,截至2021年6月,中国已发放近1.5万亿人民币贷款,用于支持农村发展、中小企业和扶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代表团团长赫尔格·伯格(Helge Berger)说,推动向小企业提供贷款也支持了更广泛的共同富裕运动,提高了就业率,从而提高了家庭收入。
然而,即使在中国,许多经济学家也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是错误的。在一篇关于货币政策框架的文章中,三位学者黄益平、葛婷婷和王初表示,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它有效。他们说,更多的信贷并不总是一个解决方案:如果农民没有得到足够的信贷,可能是因为银行认为他们相对于贷款利率而言风险太大。刺激贷方之间的竞争或放开利率会更好。更广泛地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成员余永定认为,解决社会弊病的办法不是增加贷款,而是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税收和补贴制度,而这只有政府才能做到。这一论点同样适用于美国的种族不平等和新西兰的住房差距。
富裕国家的央行运作已逐渐向中国的模式靠拢,后者更强调资产负债表和信贷指导,并设立多重工作目标。一位观察人士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往往被召唤来解决经济问题,因为它被认为比其他部委更有能耐。人行已有定向贷款计划,使它更容易把信贷稍稍导向绿色借款人。此外,在大型经济体中,中国是第一个测试数字货币的。
在富裕国家,央行更多地借助自己的资产负债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法定目标不得已而为之。由于无法拉动利率这根杠杆,它们被迫试验新工具。疫情的特殊情形给了它们理由来提供广泛而不加选择的安全网。央行若忽视新冒头的风险和技术同样会是愚蠢的。地缘政治将成为影响其决策的更重要因素。政府可能会指示央行发行数字货币。而了解气候变化会如何影响经济和金融体系是一项重要任务。
地缘政治一直都影响着外汇储备,以及贸易、便利及安全。俄罗斯战争资金被封会尤其被中国、印度和沙特阿拉伯等国看在眼里,它们分别持有约3.5万亿美元、5900亿美元和472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可能导致美元的霸主地位继续削弱。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称,2021年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份额为60%,而2000年为70%。
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到2040年,全球对能源相关资源的依赖程度将低于现在,这主要是因为风和阳光这些未来的资源是免费的。十种大宗商品的总支出占全球GDP的比例将从2021年的5.8%下降到3.4%。化石燃料支出占全球GDP的比例将下降一半(如果不考虑天然气,占比还会进一步萎缩)。绿色金属的收入仍然相对较少,但占GDP的比例将从0.5%上升到0.7%。绝对值几乎增加了两倍。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
与全球百万精英同步阅读
商论英语学习社区
扫码入场·用经济学人学英语试
更有每日一词·学人习语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解锁往期海量课程👇
点击原文直达订阅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来源: qq
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