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性恋不是病?
同性恋不是病,这听起来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了。
无论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还是世卫组织,都早已明确剔除了精神障碍中同性恋的条款。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在今天聊聊这个话题呢?
因为关于同性恋是疾病的误解仍然存在。
图片来源:网络
也因为今天是 5 月 17 日,国际不再恐同日。
22 年前的今天,世卫组织将同性恋从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中删除。节日旨在唤醒大家关注那些正在发生的对同性恋、跨性别、双性恋人群的恐惧,以及那些施加在肉体和精神上的暴力与不公平对待。
我们想要再次从医学的角度,讲一讲为什么同性恋不是病。
很多对性少数的恐惧,其实只是来源于未知,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误,只是了解阶段的早晚。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同性恋去病化的经过和意义,融化一些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我们不一样,也一样。
「我是精神病医师,也是同性恋」
50 年前的 5 月 2 日,一位戴着尼克松面具、自称叫「亨利」的男子走上了美国精神医学会年会的讲台,发表了 10 分钟演讲。
他说:「我是精神病医师,我也是同性恋。」
图片来源:Dr. John Fryer, a.k.a. “Dr. Henry Anonymous,” right, during the 1972 convent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in Dallas.Credit...Kay Tobin, via Manuscripts and Archives Division,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一直以来,由于宗教和历史文化因素,人们将同性恋看作是「罪恶」的,同性恋被视作犯罪。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不少治疗师通过电击、药物催吐等「厌恶疗法」去治疗同性恋。
1968 年《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将同性恋列为精神障碍,这让社会对于同性恋的恐惧有了理由:因为他们本来就有病,和正常人不一样。
「亨利」本人也面临着这样的社会压力。因为性取向,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大学解雇,被赶出合作的医院,被迫中断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隐瞒自己的身份,终日生活在伪装和掩饰之下。
比起对吊销执照和除名的担忧,这么多年来他面临着更大的痛苦:「我们人性中最重要最具价值的一部分缺失了,那就是真诚。」
而在这次大会上,他在走上讲台,揭示身份的那一刻才终于展露出完整的自己。他说,「我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自由」,「第一次从真实的自我中得到力量」。
他关于同性恋不是疾病的演讲完毕,座席上掌声雷动。
一年后的年会上,美国精神医学会以 5854:3810 的投票结果修改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删去了同性恋这一精神障碍。
1992 年 5 月 17 日,在 ICD -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 10 次修订本)》) 中,世卫组织同样将同性恋这一条目删除。
为了纪念这一历史性的事件,从此,5 月 17 日被设立为国际不再恐同日。
同性恋与精神障碍标准不符
从这段戏剧性的历史回忆中走出来,站在医学的角度,同性恋到底是不是一种疾病?
实际上,同性恋一直都不符合现代精神病学对于精神障碍的定义。
在 ICD-10 中,世卫组织对于精神障碍有这样的定义:「在大多数情况下与痛苦和干扰个人功能有关的一组临床可识别的症状或行为。」
也就是说,一种状态被认定为精神障碍,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具有可识别的症状或行为;对个人功能造成了干扰;带来痛苦的体验。而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各类诊断标准同样包含上述原则。
精神医学家们对照着这样的标准,尤其是后两点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讨论:性取向是否会损害个人功能?又是否会给自身带来痛苦?
个人功能就是感知觉、认知功能、情感体验、语言表达等等。很显然,不同的性取向并不会对个人功能造成损害:同性恋和异性恋一样能感知这个世界,也可以体验到同样丰富的情感,也有完善的认知功能和语言表达能力……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当然,这个问题也曾有过一些争议。很多研究都发现,性少数群体通常会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等。有人这是一种对个人功能的损害,同样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这些心理问题与性少数群体所面临的的社会歧视、排斥以及他们对自身的不认可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
也就是说,并不是性取向本身导致了这些心理问题,而是社会环境让他们在被孤立和污名化的痛苦中反复挣扎,最终引发了心理障碍。
2014 年,世卫组织精神卫生、药物滥用和生殖健康与研究部性障碍分类和性健康工作组表示:
「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拥有不同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的人群需要特殊的精神医学干预。」
「不能仅仅因为与众不同,就认定一种精神疾病。」
不一样,真的不是歧视和污名化的理由。
不一样,也一样
一直以来,我们很容易将内心深处最恐惧的东西与疾病画上等号,再借疾病之名,把这种恐惧投射到其他人和事上。
在中世纪,当出现一种原因不明、医治无效的重疾时,人们往往认为是个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触怒了神灵,于是狂热的群众驱逐乃至处死那些罹患疾病的人。
站在当今回顾,我们当然知道病人是无辜的,只是当时的人把内心深处的恐惧投射到了病人身上,才催生出了暴虐的行径。
这也是我们仍需不断讲述「同性恋不是病」的意义——破除恐惧,以平等心对待所有人。
正如苏珊桑塔格在《疾病的隐喻》中所言:「疾病变成形容词,说某事像疾病一样,是指这事恶心或丑恶。」
疾病的投射一旦发生,恐惧也会不断蔓延,以至于人们发现任何和自己不一样,或者自己不认同的状态时,人们也会倾向于慌张地将它扣上疾病的标签,认为这是不正常、不自然的。比如僵尸主题影视剧,利用的就是人们对于传染病的恐惧以及负面化的想象。
这种恐惧可能导致比疾病本身更糟糕的后果:一部分人的生活被粗暴地排斥出主流,甚至导致人们开始怀疑自己:「我真的有病吗?我真的有罪吗?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吗?」
这种有错论、罪恶感,不仅会让「少数群体」活在不见光的世界里,无法袒露真实的自我。也会让躲藏叠加隐瞒,带来更多、更复杂的社会问题,让人与人越离越远。
「将一种人类自然的亲密关系从疾病的牢笼里释放出来。」
这是我们期待大家在今天发出声音的意义。
Love is love. 我们都是需要依恋、渴望心动的人类,只是相互吸引的性别不同,不该因此筑起高墙。
本文合作专家
本文审核专家
参考文献
更多优质内容
同性恋是天生的么?
同性恋面临巨大的社会压力,如何找到合适的心理支持?
试试在丁香医生 App 搜索「同性恋」
马上查看更多相关问题解答
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前往 App 查询
策划制作
策划:jiu | 监制:Feidi
封面图来源:图虫创意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丁香医生 App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