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些不当的信念,正在压垮你

这些不当的信念,正在压垮你

其他

图片来自:unsplash

这篇文章的编号是:0409
全文共有 5200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我在很多文章里面,都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
很多时候,造成我们烦恼、焦虑和负面情绪的,往往不是我们所面临的客观事实,而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信念对这些事实的解释。

什么是信念?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接收到来自外界各种各样的信息灌输,随着时间推移,有一些信息会被固定下来,并不断地被我们接收到的证据所强化。那么,我们就会发自内心地认同这些信息,把它们作为对这个世界的默认假设,用它们来看待和理解这个世界。

这就是信念。简单来说,它相当于构成我们心智世界的「地基」。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信念,我们才能在它们之上去构造各种各样对于外部世界的规则和框架,形成我们的心智世界。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信念又像一扇扇窗口,把来自外界的客观事实经过「翻译」和「解读」之后,转达给我们。我们所接收到的一切信息,其实都是经过这些信念所解读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当我们指出别人的错误时,有些人会非常生气、认为被冒犯了,为什么?正是因为他们抱有这样的信念:「我是正确的,不认同我的人,就是在跟我为敌」。

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显得很敏感,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记恨别人、产生冲突。因为在他们看来,一切反对和质疑的声音都是对自己的攻击,都是不对的,应当受到还击。

反过来,如果一个人的信念是「别人指出我的错误,是在帮我完善自己的观点」,那么他在日常生活中,心态就会更积极、更正面,也更不容易跟其他人产生矛盾。因为他不会把「指出错误」这件事情,解读为「敌对」,而是解读为更加善意的「帮忙完善观点」,因此也就不会导向仇恨和攻击性。

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一件事情的客观状况如何,跟我们对它的解读如何,其实很可能是不一致的。一个人指出你的错误,有可能出于善意,有可能出于恶意 —— 但这一点并不是很重要。相比之下,你自己如何去解读他的行为,往往会更加重要。

为什么呢?因为,除非他真的做出了伤害你的行为,否则,他的意图只存在于他脑海中,对于你是不会产生影响的。能够真真切切影响到我们自己的,是我们被自己的「解释」所唤起的愤怒、沮丧、焦虑、烦恼……

因此,我在许多文章里面都讲:解开许多问题的钥匙,很多时候其实就在我们的内心。同样,我们可能无法控制外界,但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内心。

正如我在《打开心智》中所说:在心理学中,让自己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认知重构」。简单来说,就是找到自己内心深处产生负面作用的不当信念,把它们用更好的、更合理的良性信念替代掉,从而让自己能从更加积极的角度解读外界的信息。

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你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我是正确的,不认同我的人,就是在跟我为敌」这个信念,并且这个信念已经对你造成了很多无谓的困扰,那么,不妨把它换成「别人指出我的错误,是在帮我完善自己的观点」,这可以从根源上解决你的问题。

当然,认知重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你需要在每一次面临相同困扰、产生同样情绪反应时,能够及时想起来,及时告诉自己:我的信念是不妥的,没有什么外在事物在伤害我,只有我的信念本身,因此要把它修正过来。

像这样,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修正,调整,才能建立起新的联系,让自己在面临同样的问题时,切换到更有用、更正面的信念上面。

信念是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的,它就像数学体系里面的公理。基于一套公理,我们可以发展出一套数学体系;但换一套公理,我们同样可以发展起另一套数学体系。这两套体系并没有哪一套更正确,只有哪一套更好用、更简洁的区别。

信念也一样。并没有哪一套信念比其他的信念更正确,但是,基于不同信念所建立起来的心智世界,有些可能更积极、更正面、对我们更有帮助,也能适应更多的场景。

因此,我们要追求的,不是追求正确的信念,而是修正给我们造成困扰的不当信念,建立起更加积极正面的信念,让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更容易摆脱负面情绪和精神内耗的困扰,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哪些需要调整的不当信念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因为一个人的信念实在太多了,可能有几十到上百条,并且因人而异。所以,在过去的文章里,尽管我也经常提到「要去挖掘信念」,但还没有系统地把这些信念整理和列举出来。这可能会令一些朋友感到难以下手。

因此,今天的文章,我想跟你分享几条常见的不当信念,希望能够帮你更好地正视它们、理解它们。


1. 我的每一天都必须卓有成效,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
  • 晚上睡觉前,告诉自己:哎呀,今天什么都没干,明天一定要好好努力;
  • 第二天醒来,依旧像前一天一样,闲逛,摸鱼,度过毫无变化的一天;
  • 然后,到了晚上,又后悔了,告诉自己:我怎么这么没用,今天怎么还是什么都没干,明天不能这样了……

严重的,可能还会导致「报复性熬夜」,由于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干,不愿意结束这一天,不愿意上床睡觉,而是强撑着熬夜,让自己在心理上觉得赚了。

但是,这样只会导向一个恶性循环:你越是对自己不满意,越是责备自己、「报复性熬夜」,你的压力就会与日俱增,状态越是不佳,更加难以去做出有用、有价值的事情。

实际上,生命的乐趣在于什么呢?它并不在于某个结果,而是在于我们度过每一天的过程中每时每刻的体验。如同我在 4条非常有用的生活理念 中所引用的诗句「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如果每一天你都生活在压力和驱赶下,你又如何能快乐呢?

我们并不是因为做成了某件事、获得了某个成就而快乐,而是因为我们切切实实地享受当下的每分每秒而感到快乐。当你苛责自己的时候,你其实也就相当于拒绝了去享受生命。

不妨把这个信念转变一下,换成:
我每一天所实际做到的事情,就是我能够做到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做得更多,那很好;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因为这就是我的常态。

打个比方。假设你状态好的时候,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是8个小时;而状态不好的时候,可能只有2-3个小时。在这个情况下,很多人会怎么做呢?会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当成一种「常态」,来要求自己,希望自己每天都能够有效工作8个小时 ——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合理的常态是什么?是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没有压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你每天有效工作时间的平均数。

这是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但许多人难以接受这个事实。他们总会想着:我不应该这么懈怠,我如果能多做一点就更好了 —— 如果你能够多做一点,那么你压根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正是因为你无法逾越你客观所存在的「常态」,才产生了这个问题。

不妨给自己松松绑,不要过度地苛责自己,而是在接受自己「常态」的基础上,去想办法:既然我的常态就是如此,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我的常态?

比如:如果我是因为精力不济,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运动和调整作息来提高?
如果我是因为缺乏兴趣,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换一个工作、调整赛道来改变?
如果我是因为生活单调,那么是否可以拓展一些可能性,找到业余时间能做的事情?
……

诸如此类。先把自己的信念调整到一个合理的、适当的水平上,再在这个基础上去考虑有效的行动,而不是沉溺在懊恼和自我批评中,这才是治本的方式。


2. 我必须控制生活的一切方面,否则就会出问题。

很多人常常有这么一种思维:我必须控制生活中的一切,不能允许任何失控的状况发生,也不能允许任何差错和意外发生,否则就会对我的生活造成冲击。

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共性,就是特别不敢去尝试新事物。无论是拓展一项业务,开始一个项目,尝试一种转型……对他们来说,不可预料的意外是最可怕的,必须绝对避免。

但这么一来,他们很容易陷入一种困境:一方面,长期处于某种生活模式里,很容易变得狭隘、单调、无聊;另一方面,又特别害怕做出改变,不愿意探索未知。这导致他们往往都有一种「被推着走」的感觉,走一步停一步,对周围的一切充满警惕,害怕遭受任何意外冲击。

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压力,让他们始终生活在警惕所带来的慢性压力之下。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你可能会发现,他们往往会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不满意」,对现状不满,但又难以迈出改变的步伐;二是「无力感」,感到被外力推着走、推着动,缺乏自主性和能动性。

一个更好的信念是什么呢?可以是:
我只能控制影响圈里的事情,而对于关注圈里的事情,我要接受我无法控制它们的事实。但是我可以通过行动,来不断扩大我的影响圈。

我很喜欢史蒂芬·柯维提出的「影响圈」的概念。他把生活中的事情划分成两个圈:影响圈和关注圈。前者是我们能够影响和控制的事情,后者是我们关注、但无法控制的事情。我们许多压力和烦恼,其实都来自于想把前者努力扩大来覆盖后者。

但是,影响圈并不是我们想让它扩大、它就能扩大的。它的扩大只能来源于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自身变得更好 —— 可能是更好的状态,更出色的表现,跟外部世界更密切的联系……

所以,如果你一直把目光放在关注圈与影响圈之间,一直关注着那些你无法控制、却又想控制的事情,对事情是没有丝毫帮助的。一方面,你并不能扩大影响圈去触及这些因素;另一方面,这种关注所带来的焦虑,又会持续向你施加压力,让你更加难以迈出脚步。

因此,我给自己的一句座右铭就是:不要内耗,做有用的事。

如果一件事情,我们想尽办法,都无法去干预和影响它,那么就不需要再操心了,因为对它的任何操心、在意、焦虑,都是毫无意义的,它们除了拖慢脚步,让我们停下来之外,没有任何作用。这就是内耗。

有用的是什么呢?是把目光聚焦到我们能够去做、去行动、去改变的事情上面,去做一做,试试看。不要担心会不会逾越安全边界,也不要担心会不会遇到意外。任何在探索过程中遭遇的意外,都是一种对自己的锻炼和完善。

只有行动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强大。而当我们变得强大起来,也许原本无法通过的阻碍,就会为我们让路。


3. 别人都在关注我,我不能犯错,不能破坏我的形象。

生活中,每个人在别人面前,都在扮演着一个形象,维护这个形象,用它跟别人交互、沟通。这个形象有的跟我们的内在非常一致,有的会有一些差别,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对有些人来说,当他的外在形象跟内在存在一定差距,而他又比较敏感时,就很容易产生这种心理:我要维护好我的形象,不能让它受到任何一点破坏。

存在这种信念的人,会有意无意地放大别人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行为,对别人一句无心之语都翻来覆去地想,时时刻刻在意着别人的看法:别人会怎么看我?怎么想我?我会不会惹别人不高兴、被别人讨厌?

这会使得他们举步维艰,每走一步都要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生活中时常感到精疲力尽。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些举动会有强烈的「表演」痕迹。也就是未必出于他们内心的本意,但为了维持好他们的现象,他们会被迫去「扮演」某种角色、做出某些行为。

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扰,那么,一个更好的信念可能是:
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别人并不会这么在意我,「做自己」比刻意扮演更有用。

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心化效应」在作祟。由于我们通常会比关注别人更多地关注自己,因此很容易把这种心态代入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像我们一样关注我们。

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很忙,都有许多事要操心、许多人要关注,没有人会像我们自己一样,对我们投入过多的注意力。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揣摩的别人的看法和想法,其实对别人来说可能只是一瞬间的闪念,根本就不重要。

因此,让自己更加自然地跟别人相处、交流,「做自己」,可能是一件更好的事情。

一方面,当我们在「做自己」的时候,我们其实会有更好的表现。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我们不刻意去思考我们该如何说话、如何行动时,我们的表现才会更加自然,也会给别人留下更好的印象。

另一方面,既然我们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那么为什么要为这种并不存在的压力而自我约束?自然一点,即使未必能有更好的效果,至少也能让我们自己感到更舒服、更畅快。

下一次,当你再一次陷入「别人会怎么看我」的思考之中时,不妨适时拉一拉自己,告诉自己:
  • 我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别人不会这么在意我;
  • 去想这一点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没有办法左右别人的看法;
  • 我能做的就是尽量更自然、更透明地展现自己,更好地找到「同类」。


4. 我每一个行为都必须取得最大化的效益,这才是有效率的。

这种心态,在十来年前引进国内的效率管理、自我管理书籍里很常见。它们会鼓吹一个点,就是对于时间的充分利用,把效率放在第一位。

这种信念很有意思。抱有这种信念的人,会有哪些表现呢?

如果他去旅行,可能事先查好攻略,做好详细的日程安排,细致到几号几点钟去哪里、停留多长时间、看哪几个地方、几点钟再去哪里……做出来的计划表,简直就像项目管理一样,巨细靡遗。

如果他玩游戏,他可能会查攻略、找资料,设计出一条最优路径,争取把所有能拿到手的奖励都拿到,所有隐藏的内容都找到,所有能体验的东西都体验到,少了一样就仿佛吃亏了。

他可能还会做详细的计划,这个月要完成哪些目标,这一周要完成哪些任务,每一天要做完哪些事情……做完之后还要做每日、每周、每月复盘,看自己完成了百分之多少,给自己打个分。

……

不过,说实话,这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如果当事人乐在其中的话,当然非常棒,因为这样每一天都会非常充实,会有丰富的生活体验。

但是,如果你不是这样的性格,你不习惯一板一眼的生活方式,不适应所有的行为都必须经过计划、所有的成果都必须拿来复盘的生活方式 —— 那其实也没有必要强求自己这样做。

这样只会给自己徒增压力,让自己始终陷入对于结果的追逐之中,很容易忽略了生活本身。

拿我自己来说:我很少做计划,我不会要求自己每天要读多少页书,写多少字,推进多少进度的项目。我只会给自己定一个大致的框架和目标 —— 比如「今年要完成哪几件事情」,然后把它内化到每一天的习惯里,让自己灵活地安排时间。

原因也是一样的。你把计划做得越精确、越详细,就意味着什么呢?你会被日程表推着走,每一天都在忙于完成自己为自己设定的规则和任务。这就很容易落入「计数器陷阱」之中,为了赶进度、出结果而去行动。

所以,如果你喜欢这种生活方式,那没有关系,这很好;如果你不适应这种生活方式,那也没关系,不妨告诉自己:
效率并不是第一位的,没有必要凡事都追求最大化收益,让自己生活得更松弛、更舒服,才是更重要的。

生活中有大量的事情和场景,并不一定非要走最短路径,许多时候,走一些远路,反而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为我们的生活注入动力、新鲜感,让我们体验到不一样的色彩。

不要去拒绝这些机会,不妨敞开心扉,试着去接受它们。

我们追求效率,是为了让我们自己生活得更好,让生命更充实 —— 而不是反过来。没有必要用「我的效率不够高」来苛责自己,因为这样,你就错失了从生命里获得乐趣和愉悦感的机会。

不要舍本逐末。

——  闲聊时刻 ——

今天分享了5条常见的不当信念,以及替代它的选择。

× 我的每一天都必须卓有成效,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 我每一天所实际做到的事情,就是我能够做到的事情。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做得更多,那很好;如果不能,也没关系,因为这就是我的常态。

× 我必须控制生活的一切方面,否则就会出问题。
√ 我只能控制影响圈里的事情,而对于关注圈里的事情,我要接受我无法控制它们的事实。但是我可以通过行动,来不断扩大我的影响圈。

× 别人都在关注我,我不能犯错,不能破坏我的形象。
√ 我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别人并不会这么在意我,「做自己」比刻意扮演更有用。

× 我每一个行为都必须取得最大化的效益,这才是有效率的。
√ 效率并不是第一位的,没有必要凡事都追求最大化收益,让自己生活得更松弛、更舒服,才是更重要的。

以及文章最开头所举例的:

× 我是正确的,不认同我的人,就是在跟我为敌。
√ 别人指出我的错误,是在帮我完善自己的观点。

这几条信念,其实很多也是我自身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够给你一些启发,一起加油把它们调整过来。

我们一切目标,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而不是反过来,为了目标而舍弃了生活。

共勉。

————

我为《打开心智》做了一个答疑通道,点击图片即可进入:

也可以从:公众号 菜单栏 - 书的答疑 进入。

里面有3个内容:
  • 提问通道:阅读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里面提问,我每天都会回答问题。
  • 更新通道:关于书的更新、补充和修正,我会集中汇总到里面,可以时不时进去看一下。
  • 书评通道:汇总读者分享的读书笔记和心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现正举办「书店打卡征集」和「读书笔记征集」,每周抽奖,欢迎参与!

————

《打开心智》天猫淘口令:
1:/《bnuvdZqGb2n₴

谢谢大家的支持!

最近比较受欢迎的文章:
关于自信,你也许不知道的事
关于智力,你也许不知道的事
如何过有「松弛感」的生活?
这篇文章,让你彻底了解「共情」这件事
觉得生活不快乐,怎么办?
想躺平,不想努力,可以吗?
4条非常有用的生活理念


THE END
-  晚  安  -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一个人爬山必须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译文有声秋日特惠:当自然赋予我们信念硅谷发疯裁员、加州高校大罢工?我对留学热门专业的信念崩塌了……“李湘前夫”、“钻石大王”,豪掷千万泡女明星!被20万压垮Banff(4-6)Moraine Bow Peyto MinnewankaUFFC: 北大李法新课题组在压电材料常数测量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策划|对话奔驰唐仕凯:碳中和不仅是雄心,更是信念这个与 SpaceX 估值相当的神秘国产品牌,才是快时尚的未来华人注意 在餐馆每周工作40小时会有这些不良后果爱美丽的新书桌首当其冲的城市没有被压垮,人民是这场遭遇战的共同英雄被80亿债务压垮!又一知名车企倒下!900万压垮一家百亿公司?正邦被申请破产重整四川女大学生居家“私生活”视频曝光:垃圾快乐,正在拖垮你的人生!被能源涨价压垮了!法国一些餐饮企业冬季歇业这些城市没有被压垮,人民是这场遭遇战的英雄秋游河溪-bronte creek..英国老爷车展2022:在压力中期待法治的光芒“男友送我4w的名牌包,我们却吵架了”:小心这种思维,正在拖垮你地中海邮轮行(11)致敬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要想孩子不被以后的数理化压垮,这些启蒙准备必不可少【健康】身体近期总出现7个异常,多半是脂肪肝来临的信号,别不当回事!比奥数还“卷”的信息奥赛,正在成为“推娃”新方向?不妨先算清楚这笔账“老年病”压垮年轻人加拿大彻底取消入境限制!政策规定,这些不能带进加拿大,网购也不行!900万压垮一家百亿公司?养猪巨头正邦被申请破产重整吃瓜群众收大瓜[日签] ​信念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搞笑图片:现在压弯居然都能摆拍了!男子长期憋尿查出尿毒症,医生发现他还有这些不良习惯……金钱压垮人性!纽约男子为家族资产雇凶杀害老父亲,多次袭击亲弟弟双语干货!二十大报告中的这些重要概念,用英语怎么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部机关年轻干部座谈会AIGC基于文本生成音乐,现在压力来到配乐行业这边|Github这些不出远门的宝藏小城,即将迎来第一波秋色,是时候错峰去一趟了~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