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公司还在疯狂拿地?暗雷已经埋下公众号新闻2022-11-17 23:11▣作者:钟灏▣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双十一那天,除了各大购物平台的成交额没有成为热点之外,其他两件事儿都成了热点:一个是感冒新政20条,另一个是针对房地产的金融16条。金融16条发布之后,房企股价连续大涨。因为其核心内容是对房企融资的支持,而且力度非常大。但它是否能够扭转房价跌跌不休的趋势?会有那么一点作用,但,它必然不是决定性力量。因为它本质上是救房企,而不是救房价。从经济学原理上来讲,越是鼓励房企融资,越是利空房价——因为生产得多了嘛。越是限制房企融资、甚至把房企干死,越是容易推升房价。只不过常常这两种政策出台的时机会和房价周期契合,导致人们误以为是鼓励房企融资才推升的房价。房价的决定性力量,还是在于需求端的购买力。如果购买力起不来,那么现在扩大的融资就会变成明天的暗雷。所以对房企来讲,有赌的成分在里面。同样在赌的,还有城投公司。111月10号,南京第四批集中供地,毫不意外,又是清一色城投公司拿地。这种现象在全国已经持续一年多了。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就不拿地。地卖不出去,就很尴尬。所以各市在拍卖地皮的时候,就会找来本地的国企和城投公司来做一个气氛组。当然,不仅起到一个烘托气氛的作用,还能起到虚增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高层把这种现象看在眼里,于是发文件限制了。9月24号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里面明确提到: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这几句话明显针对的就是各地的城投公司拿地的现象。本来以为这明确的文件都发出来了,各地城投疯狂拿地的情形应该收敛一些了吧?没想到依然没有收手。大家要知道地方城投公司,绝大多数是没有开发能力的,它拿地除了烘托气氛外,还能给财政上做一个账——毕竟这个地“卖出去”了,那土地出让金就可以写进报表了。这正是财政部那个文件中所说的虚增土地出让收入。2啥是城投公司?从去年下半年这一波楼市危机爆发以来,城投平台可算是出了风头。其实城投公司可以是任何东西,它可以做任何业务,主要看地方需要它做什么。本质上讲,它是地方的非行政职能的剥离。多数情况下,干的是基建类、城市建设、产业园运营的业务。比如市政的绿化,那就成立一个园林绿化相关的公司;新设立了一个园区,园区要开发也需要一个公司来运营,这些都是典型的城投公司。因为这种业务效益往往比较差,而且回款周期非常长,它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以及由官方信用背书的融资,基本全凭着银行资金来续命,能还上利息就算不错了。从另一个角度,你也可以理解成它是工具,干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活。如果过程中捅了娄子需要弃车保帅,它也可以是背锅侠。人员构成比较复杂,管理层基本都有编制。性质上属于企业,管理上又由政府支配,所以各种关系比较多。具体干活的都是临时工、合同工、派遣工。城投公司的特殊性就在于,它集国资、金融、财政于一身。理解它,是理解中国经济运转的一个关键节点。一方面,基于特色国情,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少不了城市设施建设,所以应运而生有了这样的平台。另一方面,它也积累了巨额债务,而且,这种债务虽然与财政高度相关,但在实际当中又没有经过更高一级的财政部门的核准,也没有进入财政预算体系。所以它就变成了报表之外的隐性债务。不纳入监管和统计,却是实实在在的有政府的信用在里面——大家是看佛面才愿意把钱借给它,相信它不会违约,这就是债券市场中所谓的城投信仰。2014年之前,城投公司存在的基础就是地方政府信用,说白了就是地方政府直接给它财政补贴。银行给城投公司贷款的时候,也常常会要求财政出具兜底函,并且提供人大决议,明确未来的还款安排,这种在法理上讲就是地方政府给这些债务来兜底了。直到2014年,为了防止这种隐性债务越滚越大,高层颁布43号文,开始整顿,开始政企分离,让它自负盈亏。但是城投信仰并没有被消灭,因为大家还是相信它“大而不能倒”,相信它还有很多老爷们的利益在里面。3对于大部分城投公司来讲,它们最大的资产是土地储备。但现金流实在是紧张得很。而现在的市场行情恰恰又是土地冰冻,所以有很多公司已经是实质性违约。现在它们仍然在大量吞进土地,消耗现金流。这种情况还能持续多久?实际的账务怎么补上?我们能想到的,有且只有三种解决路径:第一个是未来房价大涨,地皮变贵,这样城投公司手里屯的地正好可以高价卖出去,还能赚一笔。第二个就是破产重组,打破刚兑,打破信仰。第三个就是大而不能倒,要么印钞机兜底,要么财政兜底。很多事情的发展路径,就这样清晰地摆在面前,普通人能做的就是选择应对方式。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