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真正战胜疾病的从来都是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免疫系统就像驻扎在身体里的军队和警察部门,有的负责清除体内垃圾如凋亡细胞等,有些则负责监督身体内部的叛军,叛徒如肿瘤细胞;有些负责抵御外来的入侵者如细菌、病毒。还有另一些则是负责调控,让免疫系统不致因为失灵而作乱。免疫系统分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获得性)免疫两大类。先天性免疫是人生下来就有的。获得性免疫是人生下来之后在生存过程中逐渐获得的(比如打疫苗)。虽然对于“免疫系统”的这些细胞和功能的认识,是近现代科学发展后的产物,但是中医从很早的时候,就认识到了免疫系统的重要性,在《黄帝内经》中是这么说的:“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体意思就是,如果自身的状态好,又能够躲避下风险,怎么会得病呢?所以,一直以来,比较好的医生在治疗疾病的时候,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主张是从整体上能够解决问题,而通过激发和完善人体免疫系统,最后达到治本的目标,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则往往被斥之为庸医。最近一段时间,围绕着“防疫”,尤其是“二十条”之后,许多地方“变本加厉”的层层加码所带来的问题,舆论场上非常撕裂。悲痛者有之,愤慨者有之,伤心者有之。当然中间“情绪与问题齐飞,事实与谣言一色。”让大家对于未来会如何,多少有点丧失信心,很多人都问出了一句“何至于此?”的慨叹。
圆方看来,这多少是因为我们社会的“免疫系统”没有真正工作起来的原因。在谈论社会的“免疫系统”之前,还是想说一说对于“新冠”这个疾病的态度和认识: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5月5日发表报告显示,在归纳“全球超额死亡率”之后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底,全球有1490万人的死亡与新冠疫情直接或间接相关。如果以中国台湾地区2022年的超额死亡数据来类比,可能看的更清楚。虽然中国台湾地区一直到2022年5月份完全放开的时候,面对的已经是所谓“杀伤力”大大降低的病毒,也接种了疫苗和有了特效药,但是仍能看到,全因死亡率上升了20%-30%。
2021年,中国死亡人口1014万,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如果全国都像台湾地区这样放开的话,大概多死亡个200-300万人,是可以预期的最好结果。而台湾地区防疫已经是世界范围内开放的比较晚,做的相对好的了。那些相信并且传播什么
“病毒:我都无症状了,你们还要我怎样?难道非要我变成益生菌吗?”
这样段子的,不是坏就是蠢。
在认清楚“新冠是个疾病”之后,再讨论今天的主题,我们社会的“免疫系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把我们整个“社会”比作人类的身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细胞,细胞结合在一起,成为了身体的某一个器官。这些器官有大脑,有心脏,有消化系统,有运动系统,也有免疫系统。既然“社会”这个生命还在活着,就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侵害我们身体的事情。
比如社会经常出现的违法犯罪的人和组织,就是体内的垃圾像凋亡细胞;比如那些贪污腐败,那些大而不倒的僵尸企业,就是身体的叛徒像肿瘤细胞;那些刻意挑动的舆论话题,那些隐藏深处的金融地雷,也包括“新冠”病毒,就是侵入身体的细菌和病毒。那面对侵入社会“身体”的“新冠病毒”,我们这几年是如何治疗的呢?我们采取了“激素”治疗为辅,“抗生素”治疗为主,加上激活“免疫系统”的策略。在疫情早期,激素在治疗中的作用出现过明显争议。对激素治疗作用的质疑起源于2003年的非典期间,激素类药物曾救治了大批SARS病人,但同时也带来了股骨头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2020年1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疑为2019-nCoV导致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案的暂时性指南》,明确指出不推荐使用糖皮质激素,除非有其他需要使用激素的指征。治疗中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是一大类药物,包括泼尼松、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它们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等相似。既然激素治疗有很大的副作用,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激素治疗呢?因为有用!在世界范围内针对新冠患者使用激素是否获益的临床试验结果证明,激素对于重症患者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于随机分组时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仅吸氧的患者,地塞米松(糖皮质激素)有效的降低了28天死亡率。2020年,武汉。疫情起初,这座有着1200多万人口的城市首先决定封城,这是世界历史上都没有过的大手笔,正是武汉的果敢和坚毅,阻止了疫情更大程度的肆虐。在病毒杀伤力不明,传染性惊人,没有疫苗,没有特效药的时候;在病毒已经造成巨大社会恐慌,社会秩序失衡的时候;在病毒可能威胁全国乃至全球的时候。封城,就像是给一个患有危重症的处在急性感染期的病人打了一针激素,虽然这个激素对于其他方方面面有些影响,但是和生命比起来,还是立竿见影的。同时我们要看到,“激素”不是谁想打就能打的,没有可爱可敬的武汉人民,没有舍生忘死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没有举国同心的八法支援。这个“激素”真不是哪个国家想打就能打的。抗生素是什么,新时代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每次孩子感冒发烧什么的去医院,都面对内心的抉择,要不要给孩子输水呢?输水大部分输的是什么,就是抗生素。为什么要内心纠结,担心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使用,有不少的副作用。滥用抗生素常见的危害有诱发变态反应、产生耐药性、损害人体器官、引起二重感染等。1.变态反应:常见的变态反应有过敏性休克、光敏反应等。2.耐药性:大量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使抗生素效果变差,甚至无效。3.损害人体器官:大多数抗生素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肝、肾损害,还有一些会引起前庭损害、神经损害等。4.二重感染:当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后,体内一部分菌群受到抑制,另一部分则趁机大量繁殖,可再次造成感染。
在中国医疗领域存在广泛的的“抗生素滥用”,我国有些医疗单位和医师对发热的患者一律应用抗生素输液,似已成了常规。据有关资料统计,和欧美地区抗生素使用率20%~30%不同,我国抗菌药的使用率已达70%~80%。既然抗生素治疗有很大的副作用,那么为什么还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呢?因为有用!抗生素能够直接杀菌或抑菌活性,抗菌药物在一定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和杀灭作用。抗生素挽救了大量人类的性命,也延长了人们寿命。在以前,一个肺炎就可以轻松要了人的性命,在战场,一个伤口感染死亡率高的出奇,而有了抗生素绝大部分肺炎和很多原来的小伤病都几乎被终结了。我们的“集中隔离”的策就像“抗生素”一样,在之前,包括现在,一个地方疫情爆发了,通过核酸检测发现病毒,再通过集中隔离隔绝消灭病毒,往往立竿见影,这个关键在于集中隔离。因为集中隔离可以近乎完全切断病毒传染源,范围更大的密接隔离,以及之前的次密接隔离,就像威力更大的“抗生素”。就像感冒发烧,一瓶“青霉素”输水输进去,很快就压下去了。如果你问,输了一瓶还没好怎么办,那就换更新的“头孢类抗生素”输水输进去大概就好了,如果一周没有好,那就输水输两周,总是能解决问题的。让我们的“社会”自身的“免疫系统”最终在不需要打“抗生素”,也不需要打“激素”的情况下,能够让“新冠”对于全社会的影响降到最低。
现在已经是“新冠”三年了,马上迈入第四个年头。“新冠”到底会造成什么影响,其实已经比较清楚了,大概有以下三个。在全世界实际付出了两三千万人死亡的代价后,在特别是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和日本这些东亚邻国给我们打过样之后。从数据发现造成超额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大部分的死亡都来自于“高龄/基础病+未接种疫苗”。11.22的文章《同样的80岁》里面说到:如果新冠在国内大规模爆发的话,未接种疫苗的80岁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大概在20%,而接种过三针以上老年人的死亡率大概在2%左右了。
而医疗挤兑则是另外一个关键,当新冠大规模爆发,新冠患者都涌向医院的时候一定会占据大量其他疾病的诊疗资源,从而带来大量死亡。面对这些个“致死”主因,社会应该如何提升“免疫系统”呢?进一步加大疫苗的接种力度,以及建设更多的“方舱/新冠医院”,避免对正常医疗和社会秩序的冲击。
是的,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任何容易忽略的小事,乘以14亿就是改变世界的大事。任何微不足道的滴水,乘以14亿,就是不可阻挡的滚滚洪流。事实上,如果新冠的爆发是比较平稳的,比如不是三五个月就感染30%-50%的人口,而是每个月感1%-2%的人口,这个病毒对社会秩序的影响就没有这么大。但是可惜并不是,一旦放开,马上迎来的就是洪水一般的冲击。别的不说,一个办公室或者一个车间,再或者一个科室,一周内请假休息了一多半人,一定是会对生产生活有影响的。(那些说新冠不是病,不用休息隔离的,可以参考一下拜登两次居家隔离的情况)面对可能的“波峰冲击”,社会应该如何提升“免疫系统”呢?现在防控所提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原则,就是一个“熨平”波峰的好办法。不过这里面可能有一个观点和现在很多人认知的不同,最近很多人都在“攻击”核酸检测和“健康码”,事实上,在未来想要避免出现“波峰冲击”,“检测能力”和“健康码系统”一定是重中之重和关键一环。不检测那是掩耳盗铃,而没有健康码则意味着无法落实,当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时候,大家的“检测”需求其实是会高涨起来的。当然,现在的集中核酸检测可能未必是最优的选择。而“抗原检测”+“核酸检测”的方式,在未来可能会进出很多单位(特别是医院),以及公共场所的标配。检测确诊之后,会有相应的“附码”,让社会特别是公共场场所能够准确识别正处在“确诊”状态的人,限制确诊人员的出行,落实确诊人员的隔离措施(你也不希望你的孩子和得流感的孩子一同上课吧)。只是不再搭配其他人员“集中隔离”的套餐罢了。
也有把Long Covid或者LC这个叫做新冠后遗症的。不管叫什么,新冠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绝不是得了发烧两天,咳嗽一周之后就好的。而且有数据表明,得了新冠的次数越多,会有长期新冠症状或者说后遗症的概率就越高。从这个点上来看,我们现有现在每个人的防护意识其实是远远不足的。而整体看起来,想要预防“长新冠”的持续爆发的风险,就要在社会层面,牢牢筑起每个人防控的要求。面对“长新冠”威胁,社会应该如何提升“免疫系统”呢?进一步加大“口罩要求”,以及相关的手部的消杀,包括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HHS)11月22日发布一份新报告,呼吁政府鼓励甚至重新强制民众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以及保持社交距离,以保护人们免于感染新冠病毒,降低患上“长新冠”的风险。报告写道:“取消戴口罩的强制要求,以及在许多公共和私人场所对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的冷漠态度,进一步隔离了‘长新冠’患者。由于害怕再次感染以及‘长新冠’症状和健康状况恶化,许多‘长新冠’患者因此避免前往公共场所、参加公共活动。所以,应该会更大力度要求落实公共场合的“口罩要求”避免多次感染新冠病毒,降低患上“长新冠”的风险。三个提升“社会免疫”能力的做法已经讲完了,可能有的小伙伴会说:“圆方,你这不说了个寂寞嘛”。这些不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么?你这个说的和现在大家反对的“防疫政策”,讨厌的“疫情时代”有什么区别么?甚至按照圆方你说的,还要更快的打疫苗,更多的建方舱,更频繁的做核酸,更严格的戴口罩。那不是更严重了么?我们的确是要从“政府是你的健康第一责任人”,转变到“个人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的阶段了。
而从实际操作来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政府不再使用“封城”的激素,也不再使用“集中隔离”的抗生素了。而是要完全依靠这几年建立起来的“免疫系统”来对抗“新冠病毒”了。
站在今天回望过去三年,圆方个人认为不能说在之前采用“激素”来力挽狂澜是错的,因为那个时候可能不打“激素”,可能人就过去了。也不能一味埋怨一些城市“滥用抗生素”就多么“不科学”,抗生素很多时候的确好用,看着孩子高烧哇哇大哭,很多父母还是会决定用用“猛药”。
但是今天,情况不太一样了。一方面我们和三年前比,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能力,能够把相应的损失降到最低。
另一方面“激素”和“抗生素”的副作用已经开始显现。比如可能的“股骨头坏死”有些地方已经出现,比如可能的“肝肾器官损坏”也确实在发生。也到了一个“费效比”即将转换的零界点了。其实所有的疾病根源都是一样的,不管癌症还是慢性病,都是免疫系统出了问题。疾病主要不是靠药治好的,疾病主要是靠免疫系统自身疗愈的。短期内医生抢救病人的时候,当然可以利用药物杀死病菌,但是用药都多多少少会有副作用。所以生病时,不能全靠医生或药物,一定要以「提升自身的免疫力」为目标,任何时候,真正战胜疾病的从来都是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延伸阅读:
《甲午鼠疫:“躺平”、“中间道路”与“激进抗疫”》
学习时间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全球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国内新发疫情不断出现。我国是人口大国,脆弱人群数量多,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一些地区的疫情还有一定规模。受病毒变异和冬春季气候因素影响,疫情传播范围和规模有可能进一步扩大,防控形势仍然严峻,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