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种惨剧,不想再看到了
北漂、考公、地下室,几个再平常不过的关键词组合在一起,竟成了一桩惨痛的悲剧——
11月20日,北京朝阳某小区凌晨发生暖气管道爆炸,造成2死1伤。
暖气漏水能死人?
各种相关的猜测不断:过高的水温、可能引发的漏电、氯气和窒息的水蒸汽……
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可不幸遇难的2人,已经被发现是两个刚刚考入北京司法局的山东女孩。
山东,人口大省,高考就已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难度堪称“地狱级”。
北京,皇城脚下,考公原本已难上加难,要在京考里上岸更是实属不易。
她们一路披襟斩棘走来,优秀程度自不用说,原本该拥有的是灿烂的未来,而不是在睡梦中与这个世界遗憾告别。
就在不少人为女孩们感到痛心与惋惜时,有人却冷眼旁观:
“北京应该到处是高楼大厦。俩北漂女孩为了省钱住这种地方,是她们自己的选择。活该!”
所以,真的是她们活该吗?
那些住在地下室的人们
这起事故的众多新闻下,几乎都有这样的疑惑:
“地下室不是不让住人吗?”
其实她们住的是半地下室,而非我们印象中的地下室,它仍然有一小半的窗户露在地面上。
北京有很多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板房和塔楼,半地下室其实就是它们的1层,住半地下室并不罕见。
图源:《梦想改造家》,下同
在租房软件上,这样的房子都是被正常挂出来出租的。
比起地上,它们的租金很有吸引力,性价比很高。
很多刚到北京的北漂,如果想住的离公司近一些,或者手里余钱不多但又想整租拥有个人空间,就会优先考虑这样的半地下室。
半地下提供了一种在囊中羞涩难以启齿时,能够保全一丝体面与尊严的生活解法。
有不少房屋改造节目,都改造过这样的房子。每一个被改造的房子背后,都是世间的众生相。
小视印象最深刻的,是《梦想改造家》里那对80后的北漂夫妻小雷和丈夫小王。
他们几乎倾尽所有,在北京的老小区买了38平的半地下室。因为身背房贷,改造的费用也只能拿出6万元。
小雷家的卧室(改造前)
令人动容的是,这个房子不只是这对小夫妻的依靠,还帮他们承载了照顾老人的梦想——
小雷因为父亲早逝,想要照顾和陪伴孤独一人的和母亲,就将母亲从内蒙也接到了北京,在改造时想要给母亲留出更多舒适的空间。
母亲则心疼孩子们,希望能节省自己的生活空间,在改造时给未来孙子也留出一个婴儿房。
两代人互相为对方着想,愿望非常简单、朴素,各自努力地生活着。
小雷家改造后的卧室
很多租房的北漂,也在这种半地下居所里践行着那句“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小某书和短视频平台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类似的改造分享帖:
阳光房、ins风、绿植、北欧风、霓虹、日落灯……
图源:@花姐的花与家
改造后的半地下室看起来温馨且舒服,深受囊中羞涩的年轻人喜欢。
北漂们用更少的价格,短暂拥有了自己的温馨小屋,努力奋斗勾勒着对于未来的美妙精致生活的幻想。
既然半地下室如此常见,自然也有不少老北京人住在这里。
有的家庭一住就是三代人。
博主@紫禁城下的胡同 实地去二环东四的半地下室探访,有位大哥刚跟着父母住到这里时刚上小学,一晃30年过去,孩子都已经上初高中了。
熟悉的20、30户邻居都住在半地下,这种生活对他们而言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图源:@紫禁城下的胡同
住在地下室是种什么体验?
既然半地下室在网上被那么多人嫌弃,高性价比之外,它自然存在很多缺陷:
潮。
潮湿几乎是半地下室最致命的缺点。
图源:《梦想改造家》
每到雨天,家里四处都会漏雨。外面的人打着伞,屋里的人端着盆,天天“大禹治水”到半夜。
《梦想改造家》里,小雷家除湿机不停、衣柜里到处放着除湿盒。
可菜板还是隔天就长了霉斑,甚至连不锈钢的锅都生满了锈。
博主@紫禁城下的胡同 去北京东四的半地下室拍摄时,发现情况比想象中更加糟糕——
天花板上爬满了黑霉斑,每年新粉刷照样掉皮、发霉;
门前都用砖砌起了台阶,防止漏水和邻居互相影响;
雨季地砖上几乎全是水珠,没有多少幸福感可言;
长期居住在这里,不见阳光,脸色看起来都很苍白,还很容易落下病。
黑。
半地下采光非常差,如果不开灯几乎黑漆漆的一片。
《梦想改造家》里,小雷家的通风口和唯一光源,也是一小排露出地面的窗户。
实拍中能看到,这种房子大白天也得开着灯。
窄。
半地下的厕所,几乎都无法下水,小到转不过身;
空间有限,开辟的厨房窄到只能一个人进去,更甭提抽油烟了;
屋顶也被各种水管穿过,楼上一用水就噼里啪啦的响声不断。
险。
想要保留采光、通风口,就一定要保证窗户完全露出,但这样一来隐私就无法保证——
路人随手就将共享单车停在了窗口;
推开窗户伸进来的“咸猪手”,偷偷扯走晾晒着的内裤;
住户不得不用胶带把窗户缠住,但依然不安全。
比如像这次夺走两位女孩的暖气爆炸事故,类似的潜在的风险几乎不断。
说到这里,恐怕很多人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去住半地下室了。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是有人在住半地下室?
奉俊昊《寄生虫》开头,就将韩国住半地下人们的生活窘迫用镜头一一阐释:
图源:《寄生虫》,下同
楼上的wifi免费,只有厕所能够搜到,家里人就并排蹲在厕所几个小时;
大街上喷洒杀虫剂,等于是给家里也进行消毒,呛到烟雾弥漫泪流满面也绝不关上窗户;
喝醉的人对着窗户拉开裤链就要撒尿,全家人习以为常地端着啤酒当成笑话参观,似乎和自己家无关……
他们无力支撑高昂的房租,所以就要强迫自己习惯这种“低人一等”的生活。
风险之于他们,只是遥远的未来。
连当下都照顾不了,怎敢谈未来?过了今天没明天的日子,谁又会在乎呢?
每当暴雨来临,死神也一同来临。
如果不够幸运,就会变成新闻里一串串冰冷的数字。
住地下室,就该死?
他们该被看见,该被重视,该被同情。
可没想到,原本这次半地下室的悲剧如此沉痛,不但没有引起很多人的同情和理解,反而成了他们落井下石的借口。
“为什么非要住地下室啊?”
“为什么不来工厂打螺丝啊,比这安全多了?”
仿佛选择住地下室,你死就是你活该。
在实拍半地下室的视频底下,“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言论也不断冒头:
“老北京人,没房子?怎么住地下室?”
“找找自身原因,别人为什么能住楼上你住地下室?”
“好歹你还有北京户口呢,不是吗?有什么好可怜的。”
一条条留言背后,仿佛能看到这些人面对屏幕冷冰冰、鄙夷的高高在上的神情。
半地下室,仿佛成了某种原罪,在那些努力生活的人们身上刻上“不努力”“活该”的烙印。
不分男女老少,更不分本地外地。他们的嘲讽,一视同仁。
我想到了《脱口秀大会》第四季里,邱瑞那个关于北漂租房的段子。
每年都要找几个房产中介,听他们重新定义什么是一居室,在各种歪七九八的户型里发出感叹:
“作为一个外地人,没有钱的话,在北京你会穷得特别具体。”
图源:《脱口秀大会》,下同
这些脱口秀演员,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里逐梦,本身就吃过这份漂泊的苦。
孟川在今年《脱口秀大会》一个关于“买不起房去看凶宅”的段子,引起全场鼓掌。
台上那英和周迅,还得靠李诞解释因为凶宅便宜,才能明白观众为什么而笑。
因为生活优渥的明星们,从来不懂更无法共情普通人的艰辛。
如果可以,谁不愿意去住更好的房子?
这仿佛是北师大房地产研究中心的主任董藩,那个“农民该进城买房、开车回去种地”的建议一样。
高高在上的专家,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能懂干农活需要多少工具、要消耗多少体力?
网友们愤怒值拉满,一边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农村的爷爷奶奶七老八十了,不如你去帮他们开车。
一边建议专家应该以身作则,在农村买房,走路去城市上班。
这种认知间的曲隔,将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变成笑料,将他们奋力生活的希望变成愚蠢和犯傻。
暖气泄露事故新闻的评论区,净是这样高高在上的点评。
“好好的老家不待,跑去北京,那么多人挤不进的地方非得硬挤?”
每个北漂几乎都会不定期的遇到这样的嘲讽与质疑,那些来自父母亲戚、老家朋友、同学邻居的各种所谓的“为你好”。
小城市容不下梦想,仿佛每个年轻人辛苦去大城市打拼逐梦,吃的苦在别人眼中都是自找的。
你在工作上的所有成就,所有加过的班、流过的泪,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
还有人将这一切,怪罪在了年轻人自己的努力上。
“你是高材生,京考当上了公务员又能怎么样,还不是得住地下室?”
“高分无能,管道漏水分明会有时间差,你自己睡觉那么死,没有一点点防范和自救能力,你怪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连自己身边、附近的苦难都视而不见。
压力大抑郁是你活该,加班到脱发、增生结节不断是你自找。
努力一点说你是卷王,上进一些告诉你小镇做题家永远敌不过阶层的限制,你改变不了命运,一切不过是痴人说梦。
于是,年轻人们吃着最多的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还要不断被打压,被嘲笑,被看不起。
华中师大的戴建业教授忍不住发出感叹:现在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个时候更苦。
图源:凤凰网文化
事实是,年轻人即便是靠能力证明了自己,意外发生时他们还要遭受嘲笑与无情的冷眼旁观。
这合理吗?
我为那两个不幸失去生命的女生感到痛心。
难道,努力也是错?
她们已经离去,请别再对其他年轻人积毁销骨、众口铄金。
莫欺少年穷,更别何不食肉糜。
任何时代,努力奋斗都不该成为一个人被侮辱的理由。不是吗?
26 / Nov / 2022
监制:视觉志
编辑:Haruka
微博:视觉志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来微博找小视玩呀~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