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这国剧怎么可能一星(算上某流量)

这国剧怎么可能一星(算上某流量)

电视剧


天天念天天催。


尤其昨天Sir写完国产历史剧后毒饭们再次强烈要求写它。


爱它的越激动:


豆瓣评分从7.5,攀升到六万多人打出的7.9,还有继续涨的趋势(这分数在今年国剧能排前三)。


争议就越刺耳:


“看不懂”,“太烧脑”,“不符史实”,“某演员坏了一锅粥”……


嗯。


Sir憋到大结局,觉得有些话是时候说了。


今天一次吐个畅快——



风起陇西



Sir留意到两个关键数据:


首先,剧集几乎逼近马伯庸作品影视改编的最高水准(长安十二时辰8.2分最佳)。


其次,该评分是路阳导演作品在豆瓣上的最好成绩。


马伯庸&路阳。


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是拥有自己相对完整且独特“史观”的人。


马伯庸偏好“阴谋”。

我喜欢阴谋史观,不是因为那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也不是因为那更能反映出人性的暗面,单纯是对于这种体制式的诡计与内幕有着叶公好龙式的兴趣罢了。


路阳注重历史的“烟火气”。

这个故事打动我们的不是因为它是谍战题材或者三国题材,而是我们透过丰满的人物,去宏观地让大家看到那个时代,并且感受他们身上强大的生命力。


二人联手,注定了《风起陇西》的基调:不完全忠于历史,又不能离开历史。


剧集质量的好坏就隐藏于这暧昧的夹缝中。


再说具体点。


所有故事始于一句台词,天水城楼上,郭刚对陈恭说,“起风了”。



它指代时代的风,大局的风,人心的风……


如果说这阵风是“舞台”。

那么,真正的“戏”便在于——


这阵风刮起了什么,刮过之后又留下了什么。


(前方剧透预警,没看完大结局的欢迎去看剧)




01

悬在半空的人


Sir前期最有印象的人物不是主角,而是一个连全名都没有的小配角。


“金队长”。


第3集,为掩护情报人员,被魏军包围的蜀国小分队决定牺牲自己。


视死如归的危急关头,金队长突然停下来,抬头望天。


淡淡地说:


天气不错。



潜台词两种意思:


1、可惜,我等将为国而死,这大好风光今日道别。


2、可幸,马革裹尸日,遇上天公作美。


从遗憾到慷慨,不论哪一种,都为刻板的军人视死如归情节,增添了一层人性的喘息。



再结合前边金队长进城、绑架陈恭时展现的熟练度,完全可以猜测,他也是蜀国司闻曹的老外勤人员,说不定,也和陈恭一样有着精彩的过往。


他死的时候,是想着汉业未兴,还是想着家中妻小?


Sir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是一个又一个“金队长”意志的坚毅,与命运的飘摇,加重着作品浓烈的“人味”。


你应该对这个笑容有印象:



“反派”靡冲


天水城里,他是让陈恭最头疼的对手,也是前期唯一能让陈恭吃瘪的角色。


说他反派不太准确——


国战无私仇。


而且,当靡冲和陈恭潜回蜀国,两人对手戏还隐隐带有亦敌亦友之感。


直到陈恭用计交换身份,使出一招借刀杀人,二人关系才彻底失衡。



再一次,“人味”瞬间跳出简单的角色定义。


身陷必死之地的靡冲,脸上一半笑容,另一半,是深深的无奈和嘲讽。


要什么证据

就是不听我的



是对自己说,还是对远在天水的郡守说?


是后悔还是心中存有一丝为国赴死的骄傲?


Sir依然不知道。


我们惊讶的是,一个剧里花费如此多篇幅刻画的角色,竟然没有挺过6集。



天下分崩,风急天高。


打动观众的不再是那些传说中呼风唤雨的“大英雄”。


而是每一个身不由己,悬在半空的“小人物”。



02

扑朔迷离的局


《风起陇西》处处都透露着一种冷峻质感。


Sir之前就猜,后续剧情可能会有《潜伏》的味道,比如谍战的残酷,职场的倾轧,大义与人情……


其实猜错了。


不是在之后,而是早早铺垫了一场戏。


谷正之死。


隐晦中暗藏极大信息量,很多观众说没看懂。


荀诩来调查街亭案真相,设计测试陈恭的下线谷正,结果谷正不仅轻易识破,还在魏兵袭来之前,主动就义,以死明志,受不了这“栽赃”。



为什么是栽赃,又为什么要死?


答案全在细节里。


街亭情报一案其实就三个可能:


一,白帝有问题;二,传递有问题;三,司闻曹内有问题。


谷正的视角逐一排除:


作为传情报的人,他自己没问题。


而上峰派来调查的人,信誓旦旦说白帝也没问题。


问题出在司闻曹内部?


呵呵,可以这么想,但没人敢这么想。



谷正只能认为此时司闻曹派荀诩来,是甩锅,是栽赃陷害,而非查案。


远在汉中的杨仪、孙令都看出来的事,只有荀诩傻乎乎没明白,还想着找谷正和白帝回汉中对质。


殊不知,他上门的一刻谷正就必死无疑。



因此。


“谷正之死”的第一层信息:荀诩被当枪使了。


谁端的枪?


回看,是谁让荀诩去查谷正的——


△ 此处,相对于荀诩的兴奋,陈恭一脸凝重,仔细看还有轻微的叹息


动机呢?


两方面推断,可能因为谷正暴露逐渐威胁到自己,也可能因为他曾意外说出自己另一重身份:


郭淮心腹,二任烛龙。



证据呢?


两个关键人物,一个是陈恭之仆林良。


小陇山,当金队长提出牺牲自己掩护他给白帝报信时,一脸愧疚;


酒店里,荀诩谷正对质,他突然出现时激化了矛盾,事后拉着荀诩离开,帮着处理现场,伪造凶手跳窗逃离。


完全一副帮陈恭干脏活的样子。



第二个,高堂秉


荀诩审问高堂秉时,高堂秉对谷正身份闭口不言,甚至当作保命的筹码。


高堂秉如何得知谷正这条线,暗示作为间谍的陈恭还有秘密。




这是“谷正之死”的第二层信息:陈恭没有想象中“清白”,甚至背负着许多血债。


只是心思细腻如陈恭也没料到——


正如原著中,白帝谷正(没错谷正在原著中才是白帝)的死,激励了战友陈恭的斗志。


剧中,谷正的牺牲,震动了荀诩,也促使他决心把街亭案、烛龙案、冯膺叛国案等咬死不放。


这是“谷正之死”最重要的意义:风向变了。


故事变味了,从相对清晰的“正邪对弈”,转向更残忍,更混沌的“全员内斗”;


人物扭曲了,那些企图控制风雨的人,绝大多数,终将被风雨反噬。



03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大结局很多观众吐槽荀诩。


确实气人啊——


这边杨仪和陈恭都准备开香槟庆祝了,大好局面,可那边荀诩非得带人把盖子掀开,计划功亏一篑。


结果陈恭要死,荀诩愧疚一辈子



几乎是个双输的结局。


可在Sir看,这才是《风起陇西》真正了不起,或者说足够真诚的地方:


以谎言为生的人,无论主动被动,注定坠入无间地狱。


举个例子。


第一任烛龙高堂秉


成功抓获烛龙之后,即使对方手握重要信息,还提出交易,可荀诩说什么都不肯放过他。


原因:高堂秉告密导致卧底翟悦惨死,而翟悦是荀诩的表妹,是陈恭的妻子。


理由:通敌叛国者必死。



这一幕大义凛然?


Sir觉得高堂秉对他的评价更真切:不明事理。


杀死翟悦的元凶,不是黄预,不是高堂秉,不是五仙道——恰是亲手把妹妹送去当卧底的荀诩自己。


相比荀诩。


换成李严、狐忠、杨仪、冯膺等老狐狸,甚至陈恭自己来,面对高堂秉,都不会如此意气用事。


谍战阵线,不谈情感,只有利益动物,弱肉强食。



电影《无间道》开头有一段佛语:

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

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翻译过来很清晰:


佛祖说,无间地狱受苦的人,永远不会消失,永生就是无间地狱的最大痛苦。


这也是为什么三部电影讲述完陈永仁、黄Sir、倪氏家族、韩琛、杨锦荣等一批角色的悲剧后,落点,要放在自杀未遂的刘建明身上。


活着,是对他最大的折磨。



《风起陇西》同理。


区别在于——


刘建明因孽障缠身而堕入无间地狱,而《风起陇西》这些角色,大多是在争斗中逐渐迷失,进而成为虚无的行尸走肉。


有的失去情感,有的失去前程,有的失去初心……


正因为它“不忠于历史却离不开历史”。


所以,谍战在三国纷乱的历史环境里获得前所未有的题材解放。


这里没有正义,没有对错,没有政治正确,也没有儿女情长。


有的只是赤裸裸的利益,恶狠狠的撕咬,以及血淋淋的伤口。


狂风过境。


一地鸡毛。



04

留下什么?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风起陇西》主线:


在诸葛亮不知情的情况下,他手下杨仪,利用司闻曹这个机构,与诸葛亮的政敌李严展开斗争。


欺骗,色诱,出卖,陷害,卧底……无所不用其极。


完全符合马伯庸写小说时的初衷:历史阴谋论。


别忘记Sir开篇还着重提到另一个人,导演路阳。


他提炼出这个故事的“B面”

这个时代是不容易的,对荀诩、陈恭、冯膺、柳莹、翟悦都不容易,甚至郭刚、糜冲都很艰难,他们都在挣扎地去拼,去争取自己想象中的未来。但依然得有一个证明,这东西是存在的,我希望那就是诸葛亮,这不是一个绝望的故事。


这东西是什么东西?


希望。


或者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是光。


剧集刷到最后我们会发现有几个人与主线格格不入。


这是Sir认为比该剧许多常规争议(什么“不符合历史”“收视率低”“色调阴暗”)更值得注意的地方。


它有意创造对比,故意呈现出怪诞的意味。


荀诩


相对原著中的职场老油条,他在剧中更像白莲花,被一群老狐狸怀绕,尤其像一只小白兔。

荀诩并不是傻,该用一个什么样的生存方式和规则,去应对这样一个环境,他其实都明白,他只是不愿意去做。


诸葛亮


李严都欺负上门了,他坐怀不乱,表示——


精诚团结,相忍为国。


相比原著中黑化的幕后大BOSS,他剧中俨然一朵灿烂白莲花。



尤其结尾得知一切后发出那句怒吼:


可是朝争要有底线!

做人要讲原则呀!



这,是千古名相?


这,是卧龙先生?


——呵,魔改无疑了吧。



且慢。


Sir想起《一代宗师》的桥段。


赵本山演的丁连山,在香港街头,给叶问传授经验:

一门里,有人当面子,就得有人当里子

面子不能沾一点灰尘,流了血,里子得收着。

收不住,漏到了面子上,就是毁派灭门的大事,面子请人吃一支烟,可能里子就得除掉一个人。



什么意思?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切“阴谋论”之源头,也可以认为是现实中人情世故的某种隐喻:


世间所有光鲜的背后总有腌臜事。


具体到《风起陇西》,就是诸葛亮北伐,一定有幕后操作;诸葛亮治蜀,一定也存在见不得人的勾当……


但。


“阴谋论”最大的诱惑,亦是最大的硬伤——它无法证伪。


有没有例外呢?


就像在第16集里,讨论北伐时,邓芝所说,蜀汉北伐中原是靠的是四海从龙之士。



而从龙之士效力蜀汉的原因,正是大义名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是蜀汉天命,是诸葛亮毕生所愿。


可这愿景只能以阴谋诡计去达成吗?


这便是诸葛亮与李严、杨仪最大的分歧,后者们把对付外敌的“用间”招数,放在朝争党争上,不仅突破底线,更动摇了蜀汉的根基。


试想。


当一个国家,一个政权,对自己的子民、同僚、伙伴……丝毫没有恻隐之心,乃至动辄刀兵相向时,又怎会让天下人真心诚意接受你的大义名分?


路阳谨慎地把《风起陇西》称为一次“尝试”。


可在Sir看,这是国剧真正大胆的突破。


即,它用一个阴谋论展开故事,却最终在主题上否定阴谋的价值,并将这种价值最大程度归还于角色,归还于“人”的选择。



起风了。


诸葛亮不知道么?


风言风语,是风;人心诡谲,是风;改朝换代,烽烟四起,也是风。


他看在眼里。


当其他人企图乘风而上,最终顺风则生逆风则死,只有他,“无视”了这阵风,最终超越了这阵风,留在了原地,留下了希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我不关心王俊凯的演技

它,最大尺度的国产儿童片

想啥呢,国剧还敢碰这个字

AI拿了影帝?不敢相信这是国产片

曝光这20分钟,她就能翻身?

他逃了,记得我们都曾鼓过掌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因陋就简,就地取“乐”【北京女神合集】集美丽与才华于一身的小姐姐们,怎么可以还单身!霸气,16年前的国剧挺行啊今天早上下雨,我坐在村口泡杯面小麦青储疑云,把没熟的麦子割了怎么可能更赚钱?一个App里的虚拟跑鞋,凭什么可以卖几千块?美国姑娘肩颈按摩后中风瘫痪,心脏骤停10分钟!按摩风险竟这么可怕?怎么就业率都不方便具体说了?全中国人民都心知肚明的事,有什么可害臊的呢?“两弹一星”的伟大故事,当代中国电影人就是讲不好一日一诗:“没有什么可以打动我/ 除了鸟鸣,风声/ 从云朵里出逃的雨水”||罗带娣:味道(读诗版)张译新剧,被恶意一星给毁了注意!骗子盯上芝加哥地区餐馆,谷歌恶意一星差评威胁业主生意刷一星理解,但他提分手我不觉得渣都说金融卷,那怎么可以不卷?中美交流总比脱钩好。拜习通话的积极意义在于确保不会出现美国及其盟友与俄中形成两大阵容的对抗局面。。。酱爆肉丝居然在尔湾找到了米其林一星“那家小馆”的平替?!今年国剧第一清流,就这么凉了?去超市忘带塑料袋怎么可以不付钱?澳洲女子分享歪点子刚刚,澳洲大学公布挂科率!Final刚结束,这八大就公布数字!看完似乎没那么可怕了...封神9.9分国剧,搁现在根本过不了审!拜托,别把国剧倒退,吹成文艺复兴成都为什么可以留住两千万人都忘了当初撕得有多难堪?怎么可能复合呀默克尔:没什么可道歉的黑粉连夜差评,挡不住他国剧热度第一2.7涨到9.3分,这国剧终于平反了索尼机器狗,怎么可以这么可爱?!把新冠病毒说得堪比艾滋,新冠康复者又怎么可能不被歧视呢?云计算上演中国故事今晚看完4集,我确定这国剧清流没白等一个月核酸15次!网友沉浸式回国体验,上海其实没那么可怕想啥呢,国剧还敢碰这个字本月第二好的国剧,我有些不同意见能尽快实现财务自由的极简模式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