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华:珍惜情分,保留推断的谦卑和沟通的开放公众号新闻2022-11-27 22:11作者:彭小华来源:彭小华爱闻思修鲁稚的阳台 编辑01 朋友莎在微信圈里发了一条求助信息:她“突然发现自己被作为真朋友的人从朋友圈屏蔽了”,请微友们就如何处理此事出谋划策。 有微友问会不会是朋友小孩玩耍时所为——言下之意这可能是事故, 并非朋友有意所为。莎认为肯定不是, 理由是朋友的孩子已经比较大了;有微友建议主动联系屏蔽她的朋友,直接询问是怎么回事。她觉得这会令朋友尴尬,未予采纳;也有微友认为这就是朋友有意所为,是针对莎的,是断绝来往的真实意思表达,因此, 最好就尊重和接受朋友的决定, 别去打扰朋友——这种认知和处理方式符合莎的心思, 她决定什么都不做, 到此为止。 看来, 一段有历史、有意义的友情似乎就要这样暂时停滞了, 或者产生了芥蒂。在深感惋惜的同时, 我觉得莎及微友们对事情的原因分析远不充分,她采信了对朋友行为所做的最负面的推测, 但理据并不可靠, 这样就决定不沟通, 我觉得对朋友不公平,对彼此关系不够尽心尽意。在我看来,不要说一个真朋友, 就是一个普通的朋友、一段普通的友情,也值得付出更多的心思和努力,进行更多的分析,如果不能消除不快情绪,一定要沟通。 不能排除此事就是一个事故, 可能是这样那样的技术故障、 各种各样料想不到的意外情形——有一位微友就说自己有微信曾经被限制功能的遭遇;或者即便不是朋友孩子所为(何况孩子比较大了并不是解释不可能是孩子所为的充分、可靠依据), 也有可能是朋友本人无意所为——这很像是我可能犯的错误, 或者有可能是其他有机会接触朋友手机的人有意、无意所为, 而朋友并未察觉。 如果是事故而不沟通, 朋友间就失去了澄清误会的机会, 从而误伤“真朋友”, 丢失真友情。 也有可能的确就是朋友主观故意所为。但是, 想想, 有谁会无缘无故屏蔽一个好朋友呢, 背后一定有值得分析的原因:是因为身体、心情的原因, 或者工作、 学习、 家庭有状况?我就有好几位朋友因为这些原因临时性、 阶段性关闭朋友圈。 如果是这些原因, 主动联系不仅可以消除误会, 还可以了解到对方的真实状态, 说不定还可以传达关心呢。 或者, 也有可能就是如莎和一些微友推测的那样, 朋友是专门屏蔽了莎, 如果真是这样, 那么, 朋友应该是在莎不知情、 无意识的情况下对莎产生了严重的误会、觉得感情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才有可能做出如此决绝的举动。 这种情况就更需要沟通了。沟通, 才能了解朋友生气、 受伤的原因, 才有解释、 澄清误会和恢复友情的机会, 而即便解释不被理解和接受, 沟通也表现了对友情的看重、 对真朋友的珍惜, 尽到了对友情的心意和责任, 即便友情不能恢复, 自己也可以了无遗憾。 我把我的思考贡献给了莎, 并说“如果我发现自己被你屏蔽了, 我一定会这么做的。给友情一个澄清的机会, 你不会后悔。” 我也想对所有朋友说, 如果你对我的言行有了负面的解读,觉得受到了伤害, 那么, 我保证我不是故意的, 务请告诉我, 给我一个解释和道歉的机会;当然, 如果我对你们有了负面理解、 感觉受到伤害, 我一定不会独自狐疑、 腹诽、打肚皮官司、单方面采取止交行动, 而会宣之于口,主动沟通、 求证。 02 我的思考源于自己的教训。 那时, 我和夫君分处两地, 每天通过Skype交谈。有一天, 在他的晚上睡前时间, 交谈中我谈到我对一件事情的处理思路, 我自认为自己考虑得很周到、 既有效率又体现了善良大度,哪知他表示了强烈的质疑, 我顿时有些毛躁, 不想纠缠这个话题, 表示我们处理方式的不同根源于彼此的文化差异, 我会按照中国人的方式处理好, 请他无需操心。我的保证并没有消除他的疑虑, 但我把话说到这个份上, 他也就不便再说什么, 然后又聊了点儿别的闲话, 就正常道别了。 大约五分钟以后吧, 我意识到自己刚才有些强词夺理、 耐心不够,于是, 立即上线找他, 准备继续讨论, 争取达成理解。 还好他还在线, 我招呼他说话。可是, 五分钟过去了, 不见他响应;十五分钟过去了, 还是没有回应, 我再次发了消息给他;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直没有回应, 我拨通了手机, 无人接听……整个过程中, 我做过各种各样的猜测, 从最开始的善意推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恶意程度越来越严重的推测,情绪也相应地逐步恶化。 为什么不回应我呢?我们才告别不到五分钟, Skype 显示他在线,那说明他还在工作,既然如此,那就看到我的信息啊;是不是在跟别人聊天,但是不会聊那么久,至少不至于不可以稍微中断一下、给我说一声让我等等啊;那么会不会是挂在Skype上,但是跑步去了呢,那半个小时也该回来了;是路上碰到了熟人耽搁了吗,或者, 回家后有其它事情要做, 那一个小时也够了;早过了他的睡觉时间了, 怎么既不下线又不答理我呢;是Skype声音小没听见吗, 那电话该听得见啊;不会是发生什么意外吧? 可能性很小啊, 他身体强健, 他住的地方很安全…… 两个小时后, 我自以为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过了,基于前因后果, 最后认定他不回信息不接电话只有一个可能性:他不喜欢我处理事情的方式, 于是生气了, 他那么地生气于是拒绝回我信息、 拒绝接听我电话。 坦率地说, 基于这个推断, 波涛汹涌的愤怒情绪几乎要将我淹没;想到他竟然是可以做出这种行为的人——Allan再次为竟然这样想象过你说声对不起!——我一时手脚冰凉、颤抖。 所幸, 理性之光闪烁了一下, 我听见一个小小的声音:对自己的判断力谦卑点儿, 无论你觉得自己的推测和分析多么全面, 都存在你想象不到的其它可能性;头脑渐渐冷静起来, 回顾了一下, 对他的了解和认识并不支持我的分析:他是那么一个有爱、 耐心、理性、 稳定、 可靠、 开放的人, 这不太可能是他的行为方式。 我决定沟通。我写了一封邮件, 平静地叙述了联系他而不得的整个过程以及自己的推测—— 我声明我的推测可能是错误的, 我希望得到证误——和由此衍生的愤怒、 伤心。 邮件发出一个小时后, 他打电话给我。第一遍,我没有接听。第二遍, 我接听了。虽然已经尽力压住心中的怒火, 但我的声音大约还是相当冷硬的——Allan 谢谢你宽宏大度没有计较!他为自己迟迟没有回信息道歉,但是, 他说他不是故意的。他同我道别后立即就睡觉去了。那为什么Skype 一直显示在线呢?这是他第一次用新买的苹果智能手机同我Skype——以前,他用电脑Skype,点退出后程序就关闭了——他道歉说由于他没有关闭手机,又还没有学会在不关闭手机的情况下退出Skype系统;那怎么不接听手机呢——电话那么大声音怎么听不见呢?抱歉为了避免垃圾信息和电话干扰睡眠,把手机放在了与卧室隔着饭厅的厨房餐桌上了。 他说幸亏他起夜, 顺便瞄了一眼手机, 看到我发的信息和来自我的未接电话, 读了我的邮件, 才知道他睡觉的这几个小时我这边发生了如此重大的情绪风潮。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 我无话可说, 可是这些情形打破脑袋我也想象不到啊!我的愤怒烟消云散, 转而为自己误解他惭愧、自责, 非常庆幸虽然自觉分析得天衣无缝, 还是保持了起码的谦卑, 特别庆幸在邮件中也声明了自己的推测有可能是错的。 他什么过错都没有, 却无条件地为各种巧合原因引起我的误会和情绪波澜道歉, 没有一个字的责备和推卸, 只有理解、 安慰和接纳,只是在我昂扬、 自得起来的时候, 轻言细语地表达了一点点委屈:但是你怎么会那么想我呢?我没有那么幼稚啊! 03 这次事件给了我一个最强烈的警醒:不要那么相信自己对他人言行的推断、 一定要沟通、 求证。 在人际交往中, 我们随时都在对他人的言行做着推测和解读, 大大小小的错误推测和解读相当常见——神经科学告诉我们,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 我们从树居猿猴祖先那里遗传来的大脑系统I(有位神经心理学家称为我们大脑中的Chimp, 这是一个警惕、 防卫、 好战、情绪化的家伙。我清楚地意识到它在我大脑中的存在, 注意识别它, 它作乱的机会就减少了。) 宁肯做恶意的解读, 而且往往倾向于采信最具恶意的解读, 进而容易采取防御性或者进攻性措施, 导致人际关系停滞或者人际摩擦和冲突。这不在于对方的言行, 而在于自身对对方言行的解读, 解读具有主观性, 与自身的安全感和对关系的信心程度都大有关系;同时, 解读和情绪具有对自己而言的真实性, 也具有合法性, 因此, 无需为自己的情绪羞愧, 坦然说出自己的情绪并不丢人, 叙述得当的话, 也不至于伤人;但是, 情绪是解读的结果, 解读属于自己, 情绪也属于自己, 因此, 我的情绪只能由我自己负责。 基于自身经验及对周围亲友解读他人言行方式的观察, 我发现我们真地很容易对他人的言行做负面解读, 而且很容易相信负面的解读并受到真实的情感伤害, 多数的人不会质疑而容易确信自己的负面解读、 不向感觉伤害自己的人求证, 不给对方解释的机会, 有些人觉得这是尊重对方的决定, 或者自我安慰说问心无愧, 但心里存了芥蒂, 结果往往是导致彼此关系受损甚至终结——责任, 我们一般归结为对方, 而对方很可能莫名其妙;爱人、 亲人之间也常常对彼此言行产生负面解读, 不过, 在相信自己的负面解读的情况下, 几乎都会沟通, 虽然采取进攻性沟通的情况比较多, 多见在负面解读导致的激动情绪下指责、 批评、 发泄情绪, 有可能最终会澄清误解, 有可能并不接受对方解释或者把误解的责任归咎于对方, 但是, 风暴过后, 绝大多数时候会互相妥协、 让步,关系还是会维持。 有少数人会选择沟通, 但是, 沟通消除误解、 恢复信任和关系的情况并不多见,关系得到强化的例子更少——也许这也是很多人选择不沟通的原因。当然, 问题并不在于沟通本身, 而在于沟通的态度和方式, 比方说, 相信自己对对方言行的负面解读为真, 不是向对方求证, 不是给对方解释、 澄清的机会, 而是明里暗里责备对方, 把责任归咎于对方,对方感觉受到指责和攻击而反弹, 结果往往是互相指责, 闹得不欢而散;或者对方不抗辩、 懒得解释, 进行冷处理, 关系同样陷于死结。 十年修得同船渡, 建立一份关系不容易,而我们常常由于误会、 不沟通或者不擅于沟通而丢失朋友, 或者伤害关系品质。我一直因为因此丢失过朋友甚至曾经最好的朋友而自责、 遗憾, 也经历过蒙受误解、 受到攻击或者莫名其妙被疏远的痛苦, 看到朋友、亲人因误读、 误解成为陌路的情况更多, 每每生起焚琴煮鹤之感。 失去的感情追不回来了, 痛定思痛, 我逐渐学习在我对他人的言行做出负面推测的时候, 保留解读的谦卑和沟通的开放, 相信自己可能弄错,愿意求证并接受其它的可能性, 选择直接、 坦诚的沟通;不在因负面解读他人导致的情绪激动之时采取防御性或者进攻性沟通;在进行沟通的时候, 悬置各种推测, 尤其是负面解读, 克制情绪, 平静叙述事实和推断;沟通的目的是消除误会、 维护和发展关系, 不是发泄情绪、 判定责任、 争高论下;开放的沟通意味着认识到, 无论是引起不快的事实和解读部分都有可能出错, 所以, 准备好了接受对方解释并纠正自己的推断;如果沟通的结果证明自己误解了别人, 一定要诚恳道歉! 我逐渐学会对家人、 朋友有了负面解读及时沟通, 所有的误会都得到了澄清、 化解, 结果关系不仅没有受损, 反而增加了了解和尊重;由于没有积累未消除的误会, 所有的关系都更加坦诚、 轻松、亲密、 稳固, 更有意义的是, 我对人性、 对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善意、 对沟通的信心, 都加强了。 后记:本文写成后, 首先发给了莎看, 询问是否介意我写此事,是否同意发表。她说喜欢我的思考, 同意我发表。谢谢莎!▍往期回顾彭小华:由一块巧克力被偷,谈如何教会孩子捍卫权利与正义彭小华:父母如何与孩子探讨性侵的防范与理解彭小华:表扬,既要真诚如实,也要讲求技术和方法彭小华:父母子女之间,爱也要拘礼彭小华 | 要拒绝别人,为什么这么难?看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请加微信 milan-2126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