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江苏1岁半婴儿在医院死亡,死亡真相让人震惊,值得所有父母深思!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个新闻难受了很久:
江苏睢宁一岁半婴儿气管卡异物因无核酸证明被拒诊死亡。
这个孩子,在疫情之下出生,也在疫情之下病逝,生命只维持了一年零五个月。
在孩子亲属的爆料中,事情的整个过程概括下来是这样的:
孩子在4月29日晚上被异物卡住了喉咙,家长紧忙送去睢宁人民医院就医。
但医院坚持没有核酸检测证明不能抢救,就在等待核酸报告的7-8个小时中,孩子的病情急性恶化,医生仍见死不救。
直到家长发火,医生才给孩子挂上了吸氧器,但为时已晚。
看到这样的事情,大家又气又无力,做了父母的,更是感到揪心。
“抗疫,是为了救人,不是为了害人。”
在各地疫情爆发的时期,已经有多少生命为了给防疫让步逝去,当民众发起的呼声终于被看到,各方已经达成“一定要给危急重病患者开辟绿色通道”的共识下,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徐州市及睢宁县联合调查组,紧急调查后,给出的答案却令人吃惊,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视、深思!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把官方通报的结果给大家总结一下:
4月29日,孩子石某远因不慎吞下异物,被送往睢宁县人民医院就诊。
20点10分,医院接诊,接诊医生在患儿未有核酸检测结果报告情况下,即刻进行了急诊处置,给予患儿吸氧等急救措施。
当晚21点,因为孩子情况危急,睢宁县人民医院考虑到自身救治能力不够,开具了转院转诊单,告知患儿亲属尽快转诊。
但由于孩子父母不在场,姑奶奶做不了主,没能同意转诊。
21点45分,患儿父母到院。
医生给予转院证明后,先后五次向患儿父母催促转院,但孩子父母迟迟未采取行动。
直到30日1时8分,孩子母亲才拨打120。
2时30分,孩子到达徐州医院。
但还是晚了。
3时47分,孩子呼吸暂停。
4时56分,孩子抢救无效死亡。
就调查结果来看,事情的真相是医生在接诊期间积极抢救,多次催促转院,但患儿亲属迟迟未动,导致转院迟缓,孩子病情加重死亡。
所以,这个孩子根本就不是死于亲属主张的“核酸检测、医生见死不救”。
但通报的最后却让整件事又显得扑朔迷离起来,接诊医生、院长、医院、卫健委都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接诊医生接受调查,暂停执业。
睢宁县卫健委党委书记被党内警告,睢宁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被免职。
在睢宁县人民医院内部展开全面整顿。
通告发出后,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很多人为了追究责任过错方争论不休,其中有这样一则帖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其中包含的关键信息有:
孩子的父母年龄尚小,一个19岁,一个17岁,孩子平时给姑奶奶带。
孩子在睢宁县人民医院走时情况还算稳定,在徐州没救过来。
孩子姑奶为了推卸责任,编造查核酸见死不救的故事。
当地政府迫于舆论压力,逼迫医院给家属赔偿,了结此事。
最后事实结果如何,我们已无从考证,今天我们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其实是想透过这个事件深入思考一下——
孩子遇到危险时,当父母的能做什么,以及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气管异物堵塞引起意外窒息而死的儿童有近3000名,其中2~5岁的孩子,占比最大。
面对孩子不慎吞下异物,父母的应对方式很重要。
文中这个可怜的孩子是因为姑奶奶一时没照看到吞入了异物,姑奶奶发现后即刻用手去抠,抠出了半粒带壳的南瓜子。
孩子被异物卡住喉咙,第一时间用手去抠是最常见的错误处理方法之一,这很容易让异物越卡越深。
除此之外,把孩子倒立想把异物控出来,重力击打背部,也是常见的错误处理方法。
去年,一名六岁的男孩吃花生米误吸到气管里,妈妈赶紧带孩子去医院。
电梯里,妈妈把孩子倒挂在背上努力抖动,试图让异物自己掉出来,可惜一点效果也没有。
接着她把孩子扛在肩上拍打后背,孩子仍旧毫无反应,妈妈急得直抹眼泪。
到了医院,医生说,孩子已经没有心跳,最终回天乏力。
如果能熟练掌握急救方法,关键时刻真能救命。
今年4月份,在商丘高铁站候车室里,一个孩子在吃东西的时候被食物卡住导致晕厥。
看着孩子的脸色越来越差,孩子的父母被吓得六神无主,旁边一位民警见状没有慌乱,一把夺过孩子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救助。
最后孩子在民警怀里将异物吐出。
在这一桩桩事例面前,我们强烈呼吁,家里有孩子的,一定要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
站在孩子背后,紧贴孩子背部,弯腰用手环住孩子的腹部,找到肚脐上方两指处,一手握拳,大拇指收到手掌内以免用力时造成伤害,虎口对准该处,另一只手抓住握拳的手,快速向后上方用力,冲击孩子的腹部。
我想,做父母的应该都见过凌晨的儿童医院的样子。
周围孩子撕心裂肺地哭,抱着孩子进进出出的家长一边紧锁着眉头,一边耐着性子安抚着。
几位妈妈轻轻地拍抚着孩子的背,自己却偷偷红了眼眶,坐在一旁守着妻孩的男人们,眼底也是藏不住的困倦和焦灼。
有人说,孩子一生病,爹妈就等于直接被丢进炼狱,只有等孩子病好了,才能重回人间。
而在这煎熬的过程中,医生就是唯一的希望。
如果在急救过程中,父母或是关心则乱或是固执己见忽略医生给出的专业建议,医生又没有强制做主的权利,那孩子的生机就有可能在交流障碍过程中流逝。
因此,父母和医生之间建立高效的沟通十分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带孩子就医时排了好久的队,最终的就诊时间可能只有三五分钟。
所以越是在这种时候,父母越要冷静下来,别让慌乱和焦虑耽误有效沟通。
在见到医生时,家长可以对标以下几个点进行详细描述:
1. 发病时间,例如:"咳嗽、低热1周”、下午4点孩子开始肚子疼”。
2. 体温,最好是能说明什么时候测的,共测过几次,最高温度是多少,最低温是多少。
3. 大小便,如果孩子拉肚子,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大便的次数、量、形状、性质、味道。
4. 孩子的状态,神志是否清楚,有没有烦躁不安、哭闹、嗜睡、昏睡的现象等。
5. 饮食和睡眠,喝水情况,睡眠时间长短等。
除此之外,家长还需切记两点,一是不要盲目给孩子的病下定义,以免对医生的判断造成影响,二是不要遗漏家族遗传病史。
在医生给出专业的诊治方案后,家长可以提出合理的疑问,但同时也要给予医生信任。
我们真切希望,父母与医生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我们真切希望,江苏这个孩子的悲惨不要再次发生。
*注: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写在最后·
之前看到有人问,摧毁一对父母有多容易?
一位妈妈回答说:“只要孩子生场病就足够了。”
也有人问儿科医生,同样是医生,做儿科压力又大收入又低,为什么还要坚持做儿科医生呢?
有医生答:“我们爱孩子,喜欢孩子,想要去帮助孩子。”
真正好的父母,会在危急时刻做对孩子最好的判断,真正有仁心的医生,也一定会以孩子的健康为己任。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父母和医生的共同守护下,平安、健康地成长。
你是如何看待父母和医生之前的关系的?在带孩子去医院就诊时,有发生过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吗?点亮在看,在评论区告诉我吧!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