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案背后隐藏人性,越挖越让人震惊!
这是一段,残暴到让人不敢看完的视频。
那些如同恐怖电影的桥段,竟切切实实地发生在了我们身边。
我们不敢相信——
在这个法治社会中,六名男子竟然无法无天到当街殴打四名女孩,凶狠暴戾到所有人都确信:他们就是要置女孩于死地。
我们开始害怕——
这四位女孩显然具有反抗意识,被性骚扰后她们利落拒绝,被殴打后她们互相保护。但即便如此,在男性面前,女性的绝对力量是如此不堪一击,只有被打的份。
害怕之后,是反思——
这显然不是「偶然」,而是一场「必然」。
在唐山打人案中,我看到了背后隐藏的三种人性:
事件发生时的「群众心理」; 事件发生后的「侥幸心理」; 以及每场类似案件中的「关键第二人」。
这些问题,不能再被忽视。
这声警钟,为所有人而鸣。
6月10日凌晨两点,四位女孩(三位在店内吃饭,一位在店外打电话)到唐山一家烧烤店聚餐。
这时,一群男的进入了店内(他们的桌子在店外),为首的绿衣服在经过女孩时,显然说了什么,以至于三位女孩纷纷抬头望向他。
他到收银台和老板说了几句话后,立马去了女孩那桌,直接伸手摸向白衣服女孩背部,身体几乎要靠到女孩身上。
女孩用力一把推开,拒绝的意思非常明显。
绿衣服后退了一步,又伸手上前,妄图继续性骚扰。
这一次,女孩使了更大的劲,一把把他推开。绿衣服突然变了脸,狠狠扇了女孩一巴掌。
女孩的反应很快,立马站起来反抗。对面的黑衣服女孩意识到事情不对劲,拿着啤酒瓶快步走到男子身后。
然而,店外男子的六名同伙也来了,他们不是来劝架的,是来打人的。
黑衣服女孩被随后赶来的同伙直接按倒,头撞向了桌子,重重地摔到了地上。同伙还不罢休,抄起桌子上的碗筷,往女孩头上砸。
灰衣服女孩推开人群,护住了黑衣服女孩,用背部替她承受一切:一把有尖角的铁椅子、一次狠踹。
她显然是被砸到了,身体剧烈地上下抖动,但依然保持着如母鸡护崽般的姿势,紧紧抱着黑衣服女孩。
灰衣服女孩被打的同时,绿衣服男子一只手按住白衣服女孩的头,一拳向女孩眼睛挥去。
这时,所有同伙都「反应」过来了,三个男的将白衣服女孩围在中间,有人扯她头发,有人抓她脸,有人掐她脖子。
她就这么被硬生生拖出了店外。
店外的另外两名同伙,像是找到了泄愤的时机般,在女孩被拖行的时候,把啤酒瓶狠狠砸到女孩背上,啤酒瓶立马破裂,玻璃渣子碎了一地。
店外的空地上,施暴者们一个接一个,用脚狠狠碾着女孩的脸和头。
劝架的两个女孩,要么被一把推倒在地,要么被一拳打中头部。
接下来整整两分钟,女孩被五个施暴者围住,被拽着头发拖行、被五双脚踩踏碾轧头部、被用啤酒瓶砸身体……
女孩被送往医院时,已经浑身是血,惨无人样了。
她仅仅只是推开了一只咸猪手,却被性骚扰者群殴到住进了ICU。
截至发文,九名施暴者已被全部抓获。
一位把女孩摁在地上殴打的施暴者,被警察摁在了地上,当街逮捕。
有律师分析,他们的行为或构成寻衅滋事,面临五年以下刑罚。
但,案件远没有结束,对女孩的另一波伤害,正在涌来。
为什么在血淋淋的照片下,依然有人在拍手叫好?
唐山男人牛bi;
唐山真男人,就该打女人。
为什么在铁证如山的视频监控下,有人明知漏洞百出,但依然拿着放大镜,千方百计为施暴者的行为找出可笑的理由:
不要强迫一个喝醉的人变理智。
群众心理学家勒邦认为:一个人只要成为群众的一部分,其文化程度就会降低几级。
独居时,他也许是一个修养极高者,但在群众内,他便成为一个野蛮人,一个受本能支配的人。
一个人在什么群体里,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网络上为施暴者叫好的帖子下,有无数「我挺你、兄弟说得对」的回复。
而他们所有人,又处于一个名为「社会」的群体中。
唐山打人案发酵后,媒体明目张胆的偏袒,令所有人失望。
官媒「北京头条」带着#河北唐山被打女子仍在医院治疗#的词条,却故意扭曲案件真相。
绿衣男子的手都伸到了女孩身上,媒体却说「一名男子与几名女子交谈」;
女孩们被打得趴在地上毫无还手之力,媒体的描述,仿佛是女孩们在暴打男子。
在这种自上而下的诡异氛围内,想要见义勇为的人,寸步难行,他们甚至没有合理的立场,对女孩伸出援手。
媒体将群殴定性为了「战局」,那么——
阻拦施暴者的他们,是不是也成为了「施暴者」?
扶起女孩的他们,会不会被抹黑成「性骚扰」?
旁观者的处境尚且如此艰难,更何况危险中的女孩。
该改变的不是女性,而是施暴者这个小群体,和社会这个大群体。
案件发生后,很多人叮嘱女孩:「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也许他们的初衷是好的,可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女孩被伤害,是因为没学会自我保护。」
但我想说,女性真的已经尽力了。
被殴打的女孩,穿着短袖和长裤,与三个朋友一起去热闹的烧烤店。她们也懂得保护自己,遇到性骚扰后,没有委曲求全,而是果断拒绝。
她可以称得上「完美受害者」,可再完美的人,也逃不过「受害者有罪论」。
有人说女孩是KTV坐台的,被打是自讨苦吃,谁让她们「不想理人」:
有人从监控里研究女孩的嘴型,说她满嘴脏话,一定不是什么好人:
有人说女孩不够大气:
这事也不能全怪男方,其实就搭讪喝个酒加个微信而已,为什么要拒绝呢?
说到底是这个女的有点不识相了。
恶意扑面而来,我却在字里行间,看到了她们的恐惧。
她们害怕被伤害,迫不及待地与受害者割席:我不去KTV、我不骂人、我很大度,所以我不会被打。
这种侥幸心理,让她们成为了施暴者的帮凶。
但,她们真的会被善待吗?
唐山案件中,与施暴者同行的女子,稍稍拉了一下绿衣男子的袖子,下一秒,她就被白衣男子一巴掌打到踉跄。
「侥幸心理」就像埋在女性体内的一颗炸弹,不知道埋在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
于是,惴惴不安的她们,会主动为自己套上枷锁,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不能衣着性感、不能单独出门、要温柔、要顺从。
女性的空间,就这么一步步被挤压,直到退无可退。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强者的高度,而是看弱者的地位。
侥幸心理,只会让女性如何变得更弱,永远不会教她们如何向上走。
幸好,这起黑暗事件里,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辉。
虽然微弱,却让人充满希望。
视频开始,黑衣女孩被暴打后,灰衣女孩没有任何犹豫,将她护在身下,用背承受一切暴击;
视频最后,一位女孩被施暴者拖到监控外的小巷子里殴打,白衣女孩明明已经浑身是血,却硬是用手撑地,艰难地站起来,跌跌撞撞地向巷子里跑去。
还有一位陌生女孩,刚开始被吓得躲到男友的怀里。
可她看到白衣女孩孤立无援时,立马挣脱了男友,勇敢地冲了过去。
她很清楚会发生什么,但那一刻,她忘记了所有的顾虑,遵从了内心「要救人」的本能。
危险面前的善良,永远是如此地令人感动。
群体的确会影响个人,但在这种时刻,个人也会影响群体。
4月14日,一名男子当街持刀砍妻子,第一第二个人抡起梯子、椅子砸向杀人犯后,其他人立马效仿,跑到屋子里找「武器」。
短短一分钟后,暴徒就被打走了。
6月6日,巴西一名女孩被两名男子抢劫,一辆路过的大巴车在女孩身边停下,乘客们纷纷下车,在女孩面前筑起一道「人墙」。
TED演讲《HOW TO START A MOVEMENT》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关键第二人。
第一个人站出来据理力争的时候,第二个站出来的人非常重要。
因为人们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不敢声援第一人,但第二人出现后,会瞬间扭转局势,打消所有人的顾虑,起到某种带领和示范作用。
每一场社会案件中,我们可能是第一人,也可能是第二人,抑或是第三人……
在公共领域内,也许这篇文章是「第二人」,受到触动的读者,一定会做出或大或小的改变;
对读者来说,也许她们是身边圈子中的「第二人」,她们的言行,会渐渐影响身边人的想法。
这些看似微弱的连结,让我们在这张无边无际的网络中,成为了紧紧相拥的命运共同体。
所以——
不要感到气馁,质变发生之前,一定会经历漫长的量变;
不要放弃发声,再小的声音凝聚之后,都将声势浩大。
施暴者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