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的战场
对于中俄关系,中国国内和西方世界均存在很严重的认知分歧。
一部分人认为,中俄关系远没有外界宣传的那样紧密,不仅双边经贸合作缺乏具体整合,而且文化历史隔阂严重。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中俄关系在过去三十年间始终稳步上升,已经发生了诸多协调和彼此信任的例子,目前呈现出准结盟的态势。
尽管看起来纷繁复杂,但核心逻辑其实很简单。
相对于俄欧密切的能源关系(开战前)和中美、中欧密切的经贸关系,中俄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外交和军事层面。
双方关系真正的压舱石就一个——来自美国的压力。
《再谈战争的胜负手》一篇中曾经以简单的实力量化来分析二战期间的结盟态势,如果将场景设定到当下,不妨这样粗略表征:
美国:3
中国:2
欧盟:1.5
俄罗斯:1
印度:1
仅就军事地缘层面而言,中国必须与俄罗斯形成某种程度的合作,才能与美国达成均势。
否则,一旦美国将全部力量倾注到远东地区,会压得中国十分难受。
举个简单例子。
现在美军的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是1:1的配置,欧洲司令部的官兵数量和印太司令部也基本是1:1;我们很难想象,如果美军将八成力量调拨到太平洋地区,会造成怎样的地缘震动。
如果集中兵员和军费,美军甚至可以将第一岛链的基地全部填满,恢复在菲律宾、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军事存在,非常恐怖的画面。
已部署到罗马尼亚的美军101空降师一个旅,俄乌开战以来,美军向欧洲增兵数万。
OK,那为什么说俄罗斯是中国在地缘上无法取代的盟友呢?
因为这一领域,中国可以选择的伙伴很少很少。
我们看上面的实力排序——
1、美国,不必说了。
2、中国,不必说了。
3、欧盟,军事层面受北约控制,法国、德国能保持中立已属不易;之前转载过“洋恺宏观”一篇关于中国与德国关系的文章,作者提到了中国与德国联手的观点,但考虑到德国境内驻扎有数万美军精锐,因此该观点颇有些一厢情愿的感觉。
4、俄罗斯,陷入乌克兰战争泥潭不能自拔,正在缓慢放血中。
5、印度,印度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国家,但因为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军事层面略微偏向美国;还好其历史上不结盟传统比较浓厚,目前来说处于骑墙状态。
除了前五名之外,继续往下写:
日本,亲美;
英国,亲美;
韩国,亲美
土耳其,北约国家;
……
甚至连我们的好朋友巴基斯坦在对美问题上也非常慎重,独立存在的巴军方长期以来都希望政府十分小心的去处理与美国关系,以免给军队添麻烦。
像前总理伊姆兰汗,外界一直盛传是因为他太过反美才被军方联合反对派给倒阁罢免的。
可以这样讲,放眼地球村,只有俄罗斯可以在军事地缘领域给中国提供部分支持。
不是说中方有多么喜欢俄国,而是根本没得选。
更准确一点说,是普京统治下、拥有帝国梦想的俄罗斯可以充当这种角色。
记得2008~2012年间,担任总统的梅德韦杰夫一度与美国打得火热,与他今天屡屡释放强硬表态的立场截然不同。
梅德韦杰夫访美时奥巴马陪他在街边汉堡店啃汉堡,二人边吃边聊,不亦乐乎。
站在当下的视角看,俄罗斯的衰退已经不可避免,其实力正从1不断往0.8、0.7、0.6的方向滑落。
按照最坏的假设,未来某一天俄罗斯的整体实力降至与英国、日本差不多水平,以0.5计,则地球村前四名的实力表征将变成下面这样:
美国:3
中国:2
欧盟:1.5
印度:1
对中国来说,此时最好的局面便是欧盟与印度保持中立。
因此可以预计,最近几年中方一定会尽可能缓和与印度的边境矛盾,同时在经贸领域拉拢欧盟,避免“阵营对抗”。
我们看11月以来中方同德国总理朔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会谈通讯稿,其中一个重要的共识便是“不搞阵营对抗”。
另一方面,中国由于制度优势,发展双边关系时可以跟任何一个国家谈FTA(自由贸易协定),哪怕跟日本都已经签署了RCEP框架内的自由贸易协定。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