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品质」是如何帮助问界出奇制胜的?
「我要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我在任何一个领域,我管的业务,我都是这个要求。」近日,华为终端 BG CEO 余承东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在手机市场,华为是当之无愧的明星,在华为的带领下,国产手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不管是从市场占有率,还是从品牌认可度层面,都有了质的飞跃,而华为也成为能够与苹果相匹敌的国产手机第一品牌。
在汽车领域,百年一遇的行业大变局也正在上演,电动化、智能化早已成为行业公认的发展方向,华为也赶在「巨变前夜」携手赛力斯一起推出了 AITO 品牌,数据显示,自今年 3 月启动交付以来,问界系列车型的累计销量为 66,037 辆,在一众造车新品牌中表现颇为出色。
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问界也展现出了引领行业发展,成为行业第一品牌的趋势。
作为一个新品牌,问界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获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华为的支撑,或许在很多「外行人」看来,问界仅仅是顶了个「华为光环」而已,但实际而言,华为不仅赋予了问界极高的品牌关注度,还在流程革新、品质把控等诸多层面对问界进行了支持,如此一来,符合「华为品质」的问界才能快速地走进华为展厅,同消费者见面。
这其中线束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01
由「黑盒」到「白盒」
新能源车线束的「华为式升级」
随着汽车行业朝着智能电动的方向迈进,传统汽车也迎来了诸多变革,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子电器架构正在由此前分布式架构朝着中央集成式架构转变,在这样变革的过程当中,线束的重要程度也逐步被凸显了出来。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低压线束承载了电动车窗、电动座椅等诸多功能,受限于分布式的控制逻辑,传统燃油车的线束布局普遍较乱,一辆车的线束总长度更是接近 5 公里。
而在新能源车时代,电子电器架构正在朝中央集中转变,线束的使用量正在大幅度减少,但对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除了传统进行功能控制的低压线束之外,与动力系统相关的高压线束也是影响新能源车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这样的转变意味着,传统燃油车时代对线束的检测标准已经无法符合新能源时代的需求,升级势在必行。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传统零部件供应商与主机厂之间分工较为明确,零部件负责相关配件的生产,并对该配件质量直接负责,主机厂负责组装上车、销售,一般不会对零部件进行拆散检查,倘若车辆因零部件出现问题,就按合同进行赔偿。
这样相对传统的「黑盒化」发展状态,虽然权责分明,但不利于消费者的体验,尤其是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各家纷纷在用户体验上疯狂内卷的背景下,更低的产品故障率比更明晰的维修/赔付标准,更能让人心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华为将在手机时代的操作方式引入到了汽车领域,就是将零部件供应商的设计逐步「白盒化」,通过对内部连接器、端子、锁等关键部件的查看,发现并解决问题,将零部件的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之上。
例如,接充电口盖的闭锁器,燃油车上采用的裸露胶圈设计已经延续了十几年,即便是现在绝大多数车型仍在使用这一设计,但在新能源车上裸露胶圈设计很容易导致接口漏水,进水则会腐蚀充电口,导致充电发热、充电时间过长等问题,华为在发现问题之后第一时间同供应商沟通,并做出了相应的改进。
为保障零部件制造质量,华为与赛力斯使用业内领先的线束电检台对即将进入产线的所有重要线束再进行检验,确保有问题的部件都在装上整车前被全部拦截。
除了与零部件企业一起发现改善问题之外,华为还建立起了一套更科学、完善的检测机制,就拿线束而言,在以往线束检查的过程当中,工人会以看和触摸的方式进行检验,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线束接插件数量大,会出现遗漏导致线束接插失效的情况。
在两江工厂,工人们往每辆新车上安装十几种线束,华为根据这个生产场景,以手机测试装备上积累的强大视觉算法为核心,发明了一种能检测线束接插状态好坏的轻量化 AI 质检工具,工人用手机对安装后的线束拍照,即可进行单点位、连续多点位的自动检测,系统接收到手机 APP 上传的图片后,以特殊算法进行 AI 推理,如果判断存在质量缺陷,则提醒工人。
AI 线束检测方案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 99.96%,异常拦截率更是达到 100%,这对于提升整车品质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这套 AI 线束检测方案已经在赛力斯的两大工厂进行了部署,对问界系列车型的生产过程中的 7 个关键点位 23 个连接器进行监测。
02
华为品控创造「问界速度」
由「黑盒」到「白盒」,在线束升级检测的过程中,华为将自身的优势融入到了汽车行业,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品质,来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只有这样,华为品质标签才能得以延续。
华为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华为二字的背后不单单有巨额的研发投入,也有对品控的严格要求,只有将更优质的产品带给更多的消费者,才能引发口碑效应,才能为品牌的发展积蓄力量。
从这样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高品质依然是华为在汽车行业再获发展的金钥匙,而将手机领域品质领跑的成功经验,在汽车行业复制,便是华为为问界打造的超高起点。
基于三十多年的 ICT(信息与通信技术)技术积累以及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华为从研发、制造和产品验证全流程对问界进行端到端的质量管理,从质量体系策划、流程建设、绩效指标制定及团队赋能四个方面,构建起行业领先的研发质量管理体系。
从零部件进厂二次验证,到以系统方法验证每道工序的质量,再到以 AI 工具代替人工复检,华为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了对传统制造业的赋能,这也是问界为何能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快速推出三款高品质车型的原因。
从 AITO 品牌问世,到问界 M5、M7 以及 M5 EV 版三款车型开卖,还不到一年的时间,更为值得一提的是,这三款顶着华为光环的车型,一经问世,便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在每个月的销量排行榜当中,问界总能名列前茅,要知道与问界一同竞争的对手,都已经是成立 5 年以上的品牌,问界在短时间内追平「蔚小理」,已然打破了行业最快发展记录。
不过在我看来,不谈质量的速度是毫无意义的,倘若没有质量的支撑,市场端就难以形成口碑效应,难以实现销量长虹的正向循环,从这里说来,「问界速度」达成的前提是拥有高标准华为品质的支撑。
除了在试生产阶段,引入部分手机行业的理念,导入 NPS(用户净推荐值)来全面提升用户体验之外,华为还对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车间每道工序查缺补漏,对制造过程中的痛点提供开创性的解决方案。
这样从质量标准升级到生产制造体系优化的发展方式,既凸显了华为品质,也为「问界速度」打下了基础。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产品生产端拥有严苛的标准之外,在车辆测试阶段,华为一方面在每辆车下线前引入了业界首创的整车自动化「体检」能力,提前在出厂前模拟用户真实使用的高频功能利用软件能力做好全方位自动化测试,另一方面华为也招募了众多准车主作为「体验官」,最大程度地模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AITO 问界系列车型延续了华为手机的大规模 beta 测试(正式商用前的友好用户测试),针对每款车型进行历时数个月的 beta 用户体验测试,例如 M5 的测试样车数量达 1000 台,测试里程也长达数百万公里。
在测试过程中,采用数字化手段对 beta 车辆进行批量化管理,每个 beta 用户可在用车过程中,随时随地通过微信小程序或车机 APP 快速提单反馈体验建议,研发快速对接、复盘回溯并做对应改进。
而余承东本人就是 M5 的重磅 beta 王,他一人便提出了数百条体验优化建议。
这样真实车主、真实场景的大规模测试,在以往传统汽车厂商里是不会出现的,开行业先河的举动,为车辆驾乘体验的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极大地提升了新车一经上市就备受追捧的可能性。
03
双向奔赴「智电新时代」的合作楷模
与传统汽车不同,智能电动汽车拥有智能、电动的新特征,这就要求传统车企主动拥抱这样的变革,而在行为惯性的驱使下,这样的变革并不容易,一众传统车企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处于落后的状态,就是最好的证明。
为了能够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站稳脚跟,赛力斯早就开始了在这一领域的布局。
作为一家传统汽车的生产商,赛力斯拥有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综合实力。
在研发领域赛力斯在全球布局了领先的研发基地,拥有 3000 多人的技术研发团队,以及超 1000 项的核心专利,是业内为数不多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整车企业,这样的硬实力也为其打造出「纯电驱智能平台」奠定了基础。
在生产领域,赛力斯拥有先进的 4.0 智慧工厂,能够实现「柔性化、透明化、自动化、互联化、智能化」造车,关键工序 100% 自动化,100%全时在线检测,既提升了生产效率,又保证了产品品质,这也为问界系列车型的量产交付提供了保障。
虽说实力出众,但转身很难,眼看着「蔚小理」等新品牌成为智能电动车时代的领跑员,赛力斯也加快了自身转型升级的步伐,而华为便是那个帮助赛力斯的加速转型者。
不拘泥于当下的得失,将更长期的未来发展作为企业的目标,这样共同的发展思路是华为与赛力斯能够并肩前行的基础,也是问界能够以更优异的姿态面向消费者的前提。
相比一众从零开始的新品牌而言,问界拥有他人难以匹敌的优势。在生产制造领域,赛力斯两江智慧工厂处于行业领先的水平,在品牌塑造和使用体验的打造上,华为拥有天然的优势,再加上华为将 ICT 的技术优势对制造体系的升级,让问界拥有了引领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实力。
如果说赛力斯为问界提供了强健的骨骼,那华为就赋予了其健硕的躯体,华为与赛力斯优势互补、各取所长的发展模式,为传统车企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发展样本,也为加速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增添了力量。
伴随着问界品牌的崛起,智能电动车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与此同时,赛力斯的智能化转型也将加速,华为将数字带入每一台车,为汽车行业赋能的梦想也将逐步实现。
相信随着华为、赛力斯模式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将更快的加入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队伍当中,届时中国汽车产业必将在智能、电动领域实现超越式发展,几代汽车人弯道超车的梦想也将成为现实。
▼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往期「汽车之心·行家说」回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