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班里遭到了孤立,孩子的社交比想象中更残忍
今天这篇文章,是每个孩子在成长都可能遇到的,值得大家放下手里的事,花10分钟读完,一定会有收获。
读文章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文章作者,一位坐标德国的宝藏博主黛西。
黛西本硕毕业于慕尼黑工大,曾在法兰克福投行做金融分析师。
别看她这些标签挺闪的,其实一路走来并不顺利,高考失利,然后用15个月翻盘人生,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看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我的故事 | 我曾输得一塌糊涂,后来用15个月翻盘人生
五年前,她生下女儿后,从金融圈激流勇退,转身创业做自媒体博主,创办了公众号「天赋一饼」(名字来源于她女儿饼饼),“内容硬核文笔沙雕”的风格,吸引了几十万妈妈关注。
“德式育儿”在网络上被渲染、神化,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曲解和夸大成分。
从黛西的笔下,你可以看到真实的德国教育,不一样的海外育儿理念,她的文章一定可以带给你启发。
无论有没有孩子,孩子多大了,都一定要读黛西这篇全网刷屏的“双减”文章,相信会让你更清晰地看清楚“后双减时代”的大趋势。
教育思考 | 50%孩子上职高的国家,后来都怎么样了?原来这才是“双减”背后隐藏的真相
作为金融+工科女,黛西的逻辑性非常强,文笔流畅幽默,文字功底扎实,语言风格接地气,金句频出,就像她简介中写的那样:育儿界的人间清醒,焦虑时代的一股清流。
黛西在公号里分享了100万字的育儿心得和教育干货,包括德国教育理念、儿童心理解读、性格社交情商培养、父母的自我赋能等等,作为金融科班出身妈妈,她写的财商培养和金钱教育,见解独特,自成一家,专业又实用。
黛西自称是一个“非主流育儿号”,育儿只是公号的一部分。
很多未婚青年甚至大学生也关注她,喜欢她写的极简生活,高效工作,投资理念,未来职业规划,真实的德国,对人生和眼界非常有帮助。
今天这篇文章是发生在黛西女儿身上的事,也是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可能经历的困境——被排挤孤立。
前不久,我在公号分享了我女儿饼饼在班里被排挤孤立的事,留言中发现,这样的事在任何地方,每时每刻都会上演,而很多父母一开始都不曾察觉到。
校园霸凌暴力多是从孤立开始,家长和老师的做法至关重要,希望这篇能让更多父母看到,让霸凌还未发生的时候,孩子们就得到及时保护。
L是她们班里的一个女孩,和她同岁。
我有点惊讶,饼饼是那种对所有人都友好和善,从不挑事招惹别人的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L为什么对你说不行?她不让你干啥?
她不想让我和她一起玩。
噢,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不知道啊,她就是不想让我一起玩,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猜不到呢,她可能有她的理由吧,比如她那会儿正好想自己一个人待着?或者你玩的游戏她不感兴趣?其实“为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也不一定非得和她玩呀,你不是有很多朋友嘛!
可是,我不能和我的朋友玩。
为什么??
因为L和我的朋友玩,她说,我不可以加入她们。
虽然说“孩子的社交属于孩子”,但最后这句话让我警觉起来。
你不想和我玩,没问题,这是你的权利,我管不着。
但是,你让我的朋友也不和我玩,把我排除在社交圈外,这是孤立,是不能被容忍的。
在和饼饼商量怎么应对之前,我觉得,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和谁玩”的问题,而是饼饼的心结。
我能体会到,饼饼心里是有一些受伤的。
其实,更多的是困惑和不甘。
在这之前,饼饼在社交关系上很顺利,班里的孩子对她很好,她喜欢的孩子都喜欢她,她不怎么喜欢的孩子也喜欢她。
疫情后重新组班,女孩L是新来班里的,是第一个饼饼用热脸贴冷屁股的人。
根据饼饼描述,她做了很多努力,想让这个女孩喜欢她。
她给L剪了一个圣诞树的手工送她,饼饼还特别强调,圣诞树底下有一个礼物和一个泰迪熊。
我看得出她花了很多心思做这个礼物,她想表达友善,想和L做朋友。
但是,L还是不和她玩,不仅不和她玩,还不让她加入朋友们的游戏。
听到她这么说,我也有点心碎了。💔
我知道她的心结在哪了。
4岁的她理解不了,这个人为什么不喜欢我?我做错了什么?
我问饼饼,你觉得妈妈好吗?
她很干脆地回答,好啊!
我说,我也觉得我很好,但你知道吗,妈妈那么好,还是有一些人不喜欢我。
饼饼不解地问,为什么?
这个嘛。。。其实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不管我做什么,我写什么(饼饼知道我的工作是“写东西”),总会有一些人说我不好,还有人来骂我。
饼饼大概觉得我受委屈了,伸出一只手抚摸我的胳膊安慰我。
我接着问她,你觉得有人不喜欢我,是妈妈的问题吗?
饼饼很坚定地说,不是。是他们的问题。
我拍了一下手说,太对了!他们不喜欢我,不是我的问题!
假如所有人都不喜欢我,那么我确实应该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但现在的情况是,十个人里面,九个人都喜欢我,只有一个人不喜欢我,这不是我的问题。
饼饼使劲点头。
我趁机扣题说,你在班里有那么多好朋友,大家都那么喜欢你,只有这么一个女孩不喜欢你,你觉得,这是你的问题吗?
不是!
没错,我也觉得不是你的问题,尤其是,她不让你和你的朋友玩,这一定是她做错了。
我为什么不帮她想对策解决“和谁玩”的问题,而是和她讨论这些人生哲学?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很“直”,他们会觉得世界是一面镜子,我对你好,你就应该也对我好。
如果你却对我不好,他们就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然后做各种努力讨好对方。
尤其是性格偏内向的孩子,情感上更敏感,更容易这样自我归因。
我想告诉女儿两个事:
别人不喜欢你,不一定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你很好,这个大家都知道。
别人故意孤立你,拉帮结派排挤你,不管她有什么理由,一定是ta错了。
但是,我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没用”的准备。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程度,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和老师沟通。
德国老师才是育儿大V本人,我相信他们对这样的情况有一套办法。
老师的看法和我一致,如果L只是不想和饼饼玩,那真没辙,这是孩子们之间的社交,老师不会干涉。
德国老师不会一味鼓励孩子们“团结友爱”,有一个德语儿歌唱道,“只有我喜欢的东西属于我的世界”,你可以尊重自己的感受。
德国的教育主张,我是独立的个体,我有我的想法,我不喜欢和你玩是我的自由,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就是这么拽。
但是!拽有个前提,你只能决定你自己怎么做,你不能决定别人怎么做。
饼饼的朋友并没有不想和饼饼玩,但L却阻止饼饼加入她们,这样肯定不行。
老师用了一个很强硬的形容词表达他的态度:这是“明确和坚决不可接受的”。
很多霸凌的发生都是从孤立开始,被孤立的孩子不敢和老师家长说,觉得别人孤立我是因为我不够好,所以对方才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一步步升级成霸凌。
我不是说女孩L是“霸凌者”,没到这个程度。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L只是不太懂怎么社交,她以为通过联合几个孩子,孤立一个人,这样就可以“抢到”友谊。(有些幼稚的成年人不也这么想么)
虽然但是,老师很重视这个问题。
他和我承诺,接下来会特别留意“偷听”L和饼饼之间的对话,也和我大致说了一下,他会怎么处理这样的事——
如果他听到L说不让饼饼加入,那么L就必须给出解释,为什么不能?是因为这个游戏不能多一个人玩吗?
不是。
既然不是,她为什么不能加入?是因为她惹过你们大家生气吗?
没有。
好,如果是这样,那么你的这个行为就叫做“针对个人的排挤”,这是绝对不被接受的。你应该向她道歉,道歉不是为了惩罚你,是因为“排挤”会让别人感到非常非常受伤。
听到老师的这段话,我居然有点热泪盈眶。
多少孩子被孤立排挤甚至被欺凌,只得到老师家长的一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苍蝇叮你,不是因为你有缝儿。
先不说一个人能不能永远做个“无缝的蛋”,即便你做个桌子腿儿,做个玻璃杯,苍蝇也可能叮你一口。
因为它是苍蝇。
下午接娃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他在班上和所有孩子强调,每个人都可以加入一起玩,“排挤”和“孤立”在这里是不被接受的,零容忍。
他特别留意了女孩L和饼饼说什么,没有再听到L不让饼饼一起玩,两个女孩今天倒是一起大笑,一起拉着手跳,好像之前什么不快都没发生过……
我知道有人会说,你家的问题好解决,是因为老师给力,如果遇老师不那么给力,怎么办?
其实,我也不是满意德国老师的方方面面,这个问题我认真想过,也在公号里专门写过。
相关文章 | “如果老师不给力,你会怎么办?”
我做事的原则是,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事,做“影响圈”内的事,任何时候你都有选择的机会。
再说回社交,娃在社交上遇到了麻烦,大人经常走两个极端。
一个极端是啥都无所谓,觉得小孩子嘛,闹了矛盾,睡一觉就好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孩子和家长说一次没得到重视,说两次没得到回应,第三次他就不说了,自己默默承受这些委屈。
直到有一天,家长发现了什么不对劲才惊呼,这么大的事你怎么不和我们说?
一个极端是特别紧张,觉得我的孩子一定不能吃亏,我的孩子一定不能被冷落在一边,我的孩子在社交上必须是强势的那个,不然就觉得孩子的社交出问题了。
社交能力强不强,判断标准当然不是我在班里交了多少朋友,或者交朋友的速度快不快,慢热的孩子也可能有很强的社交能力。
好的方法是在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告诉孩子你可以很“自我”,你们的社交属于你们,但我也会给你划一条明确的底线,让你知道有些行为是会伤害别人的,有些事是不会被容忍的。
所有“自由”都有边界,所有“自我”的前提都是尊重。
黛西@德国
黛西的小纸条:
感谢你读完我的文章。
我在公号写了100万字的育儿和教育干货,欢迎你来「天赋一饼」跟我交个朋友,从我的文字中带走一些东西。
除了聊育儿,我也经常跨界唠嗑,和妈妈聊聊和育儿无关的事儿。
我一直觉得,先做自己,再做妈妈,世界这么大,养娃不是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
趁你还没看烦,最后再附上一打精选文章:
德国育儿篇
《凌晨弹出一条消息:孩子被打到说不出话,我却没能保护他...》
很多读者说,一开始对我的沙雕文风很不适应,但后来的后来,都爱到无可自拔。要不你也来试试。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