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帮助人成长 ,那读爽文不读名著呢?
昨天同事很认真的问了我一个问题:爽文和文学名著到底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爽文就不能是名著了?
我认真想了想,给出了两个回答:
1,艺术非常讲究创新,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很厉害,第二个跟风的人就不够档次了,
2,艺术非常讲究技法水平,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很厉害,但如果水平不够,会飞快被人遗忘,第二个这么做的人如果水平很高,就会取代开创者,甚至会被人认为他才是开创者。
爽文的确有些作品很精彩,甚至被称为神作,但问题在于:
1,没有开创性,
2,技法水平比不上前辈。
在小说刚诞生的时候,各路小说其实本质上都是爽文,都充满了「爽」的元素,只是当时人们的爽点和现代读者不太一样。
比如说唐和三国里的李世民刘备,都是软弱无能哭哭啼啼没半点用的废物(文学形象,非历史形象),自己毫无用处,全部都靠诸葛亮房玄龄等人含辛茹苦的带大辅佐成事的。这是因为当时的读者群就是文化人知识分子,或者就是爱听戏听评书的武夫军人,这些读者每一个都觉得自己是秦叔宝诸葛亮,每个人都把自己代入进了主角。
对于这些人来说,以后注定是要辅佐君王的,他们心目中最理想的君王那就必须是哭哭啼啼软弱无能的废物,这样他们才有发挥的空间,才显得他们有能力。
君王软弱,权臣才爽——这个就是当时读者群的爽点。
但是现代的读者不可能代入进权臣的视角,因为当代社会没有人的最高理想是屈居人下,是去做谋士,去辅佐别人的,每个人都有大量的创业机会,读者代入的视角不可能是诸葛亮秦叔宝这类人,只能是李世民刘备这样的一号大哥头头,大家都认为自己也可以创业,也可以做大哥。
读者的身份认同潜意识变了,爽点自然也就变了,再看这些小说当然会觉得非常不爽,觉得主角都是废物,看着来气。
国内的小说是这样,西方的小说也是如此,比如莎士比亚,虽然他写的是戏剧不是小说,但是情节的离奇,狗血,drama,可以说是开人类之先河,把宫斗,政变,阴谋,暗杀,幽默,玛丽苏杰克苏,八卦言情等各种爽点套路轮着都写了一个遍,在他之前没有人这么安排故事情节,在他之后所有人都有样学样全部都模仿他。
在莎士比亚的故事中,你可以看到后代所有狗血故事中的全部元素,不论是所谓的高雅名著还是三流电视剧,莎翁作品中应有尽有,而且他的水平还很高文笔非常强人物塑造非常立体故事把控和节奏非常引人入胜,后代基本没有人比他更厉害。
但也正因为这一点,莎翁被后代人批评的主要点就在于过分的低俗和狗血,比如托尔斯泰就很瞧不起他。
但莎翁是开创者,天然就比后代所有的作家们要高了好几个级别。
然后再来看看大仲马,为什么大仲马是不折不扣的名著,而金庸永远也不可能成为名著?
还是因为这个原因,开创性+技法水平。
大仲马是一个畅销书作家,和每个时代的畅销书作家一样,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地位并不高。
但大仲马开创了畅销书的写作方法,注入了新的元素,把「爽」这种感觉达到了巅峰,在他之前没人这么写作,在他之后很多人都模仿他。
为什么说金庸就成不了名著,我们来看下面的故事梗概:
一个乡下的朴实青年,因为女朋友被坏人看上,于是遭人陷害,身陷囹圄,但运气很好突然遇到狱中的智慧前辈,传授了一身本领,之后侥幸出狱,然后开始了...
你觉得这个故事是《基督山伯爵》吗?
不,其实它是《连城决》。
这两本小说你看前半部分,可以说是一模一样,虽然金庸本人后记中反复强调是根据他们家仆人的真实经历写成的,但是在故事创作和节奏把控上,可以看到各种大仲马的影子。
不仅仅是连城诀这一本书,金庸小说中处处可见大仲马的影响,小说所传递的雄奇壮丽和历史厚重感,热爱将虚构人物融入到真实历史事件中,这种创作方式本来就是由大仲马首创的。
而且金庸的技法虽然比梁羽生水平高,却远不及大仲马,两方面都失了先机,自然不能算名著,只能算经典。
金庸尚且如此,现在的爽文作家水平远不如金庸,全部都是在被人写了无数遍的套路上模仿调整,没有创新,文笔也不如前辈,当然不可能成为名著。
-end-
更多精彩观点,欢迎点击关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