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律师的破局之道:内部掌控,外部影响
来源 | 董董的墨迹
周末邀请到行业内的几家优秀律所的大咖,为瀛和青年律师学院揭牌,听到了不少真知灼见。笔者觉得在当下,举办青年律师的培养学院,是一件非常有必要且有价值的事,现场氛围热烈,一聊就聊了四个小时,直到晚餐还在继续,整个下午是一场高思想密度的思享会。
可能由于时代与外部环境的原因,个人感觉当前,当前部分年轻律师的状态令我有点担忧,有社交恐惧、原子化、自我提升,精神饥荒,丧失精神价值与主体能动性,对未来业务发展充满迷茫、焦虑与失落。
有时跟年轻人聊天,你聊得口干舌燥,但他们的眼神里,分明透露出“哪又咋样?”“道理都明白仍然无法过好一生”的无奈感。没有主体主觉性,靠生拉硬拽是无法推动人个人成长的。当然,这样说,仍然无法开脱中老年前辈们的带教责任。幸亏仍然有那么多人,关注年轻人的成长,愿意成为青年成长的点燃者、启迪者、推动者。
年轻人的成长是真理性永久性话题。我想起一百年前,1920年代,70后的梁启超(生于1873年),一口气针对年轻人做了三十场演讲,提振年轻人。有些要紧的话不得不对90后、00后们说。他一方面惶惶然担忧,一面力图改造学校教育,一面到处讲演,目的只有一个——救救青年。
所以,我提出来办青年律师学院就是要,作为70后80后对他们90、00,传帮带,年轻人兴则律所兴,是我们的共识,同时也是我们有责任感的老律师的愿力。
同时,我也认为,瀛和青年律师学院要侧重教授技能型知识、结构化思维,提振青年律师的信心,帮助青年律师历练好专业、修炼好人格,成为对律所、对行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专业与人品都要培养,重在思维与技能训练,重在品格训练,智仁勇都要兼备。
以下是我在本次交流上记下的嘉宾们的一些精彩观点与论述,有些内容是基于我的认同,而做了阐发:
1
关注底层逻辑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常问问自己的初心,过去设想过的未来,对照当下的自己,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旨趣,是否在做有价值的事情。在这个变动不居的时代,既要放下对目标的执着,又要具备敏捷化生存的能力。但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你想要什么?
我曾经在创业初期,自创了一句话,时常写在给年轻人的留言本上:凡是你充满想象的、真正相信的、热烈追求的事业,才能够成功。现在看来,这个底层逻辑就是,自己很想要,而不是活在别人的眼里。
主导做过十年北京律协青年律师阳光班的黄云艳律师昨天举了一个小例子,很多人抱怨每期阳光班招生太少,每次放出来就被抢光。但是,她说真正想要报名参加的,半夜会守在电脑屏幕前,秒杀抢得一个名额。内心真正想要参加,会锲而不舍地报名,一次不中,可以多次,终会有机会。
2
敢于敲开合伙人的门
昨天在案源聊聊透环节,年轻律师普遍对于业务案源的开拓,视之为痛点。昨天几位嘉宾有一个共同观点,即“案源不在外面”,强调内部交易市场的存在。
强大与弱小都不是问题,问题是在傲慢,根子在恐惧。很多年轻人不敢麻烦合伙人,不愿意谦虚地向老同志请教,有的还轻度社恐。建议年轻律师,把合伙人情况做一下背调,关注一下他们的案例与客户情况,帮可以做他们安心的业务“分包商”“分流者”。
这里的底层逻辑是与优秀人为伴,会成为优秀的人。前者还是自我驱动,积极更积极。记得自己刚刚执业那会儿,我用一周时间带着名片一一拜访合伙人们,专注做二手房诉讼是,很快有了几单业务承接,大家今后有房地产业务慢慢交给了我。
3
喜新不厌旧、推陈出新、叙旧又话新
被聘为名誉院长的刘桂明老师,在致辞时讲了三句话,对青年律师的发展工作提出要求:
一要喜新不厌旧,老律师与新律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二要推陈又出新,不忘老律师贡献,同时推出更多新人,让他们成为律所和行业发展的希望;
三要叙旧又话新,青年律师要谦虚地从老律师身上学本事,这样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
刘老师其实讲的是传承与发展,既要尊重前辈的贡献,又要挖掘年轻人的潜能。这就是发展联系的观点,不要用割裂的眼光做事。
从传承的角度看,律所不像其他商业平台的股份,可以传递财富,但律所是人合性组织,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不要有家族企业的执念,所以,这个意义上的代际交替只是在传承文化,所以,如何培养更加优秀的年轻人,是一家律所兴衰成败的关键一环。
4
内部掌控VS外部影响
最近跑步时听万维纲最新日课,他在分享一本西方新书《内部掌控,外部影响》一书。其核心观点就是从内心价值观出发,有人生目的出发,进行外部资源的整合与匹配,同时,再借助自己的影响力与产品,去构建自己的能量场,以影响他人,从而改造外部世界。与中国古人的“内圣外王”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听起来有点王阳明心学的味道,讲得就是“一切在我”,这就是越高阶的人越相信“心之力”。三分靠时运,七分靠打拼。任何势能,如果不依靠内心的勇气与坚持,是无法借助的。古人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亦是此理。
如果你是在用你的全身心去为一个价值或目标服务,那么你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为了那个目的,你每天早上起床后的每一件事都会问自己,这些事是否符合我未来五年或十年的发展方向?并会全力以赴。照此努力,你就可以随时在每一件事中践行“人生得意须尽欢”。
讲这个观点,我是想告诉自己与年轻的同仁,必须打造坚硬的“内核”,用长期主义、理性主义、饱和式激情,应对外部的环境变化。即使不幸选择了一个不那么喜欢的行业或职业,能否让内驱性力量去爱上它,不可救药地地。当然,如果可以入局出局,也能身段柔软地应付自如,完成知识与经验的迁移。
附:其他精彩观点
1、天空并不拥挤
2、IP塑造要大量输入,大量训练
3、先从行业赛道切入
5、一生做事终极是做人
6、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
7、要有职业共同体的概念,要有职业的尊崇感。
8、眼里要有光
9、要有归零思维,忘掉过去,利用过去,迁移过去
10、人才培养要体系化、阶梯化、实战化
11、听说读写四项是技能基石
12、不只做批评者还要做建设者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