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藏着这些大宝贝!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北京,一座博物馆
作者:南城赛金花
校稿:朝乾 / 编辑:椰子冻
北京,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个意义深远的名字。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武王伐纣灭商之时,北京最早的雏形“古蓟城”便得以屹立于华北大地上。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的地理地位变得越发重要,以至于古代史里的最后几个封建王朝纷纷选择定都于此,到现在数来也已经有超过800年了。
早期的“幽蓟之城”只是一座北方重镇
而从金之后,一连串的帝都加持,使其地位无比尊贵▼
千年的历史以北京这个名号作为象征,一层层地沉淀了下来,而其中辉煌灿烂的细节更是数不胜数,对现代人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过,对很多想要深入了解北京历史,却又没有任何基础的人而言,究竟从何处切入反倒成了一个令人摸不着门路的问题。
旧日宫墙,寻常巷陌;一砖一瓦,皆有故事
(图:图虫创意)▼
好在,北京城里有着超过七百家各类博物馆,以及类博物馆场所,其种类之丰富,覆盖之全面、研究之深入皆令人惊叹。它们宛如一扇扇定格了历史瞬间的窗口,打通了贯穿古今的渠道。
随着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到来,许多优秀的博物馆选择登陆快手,走上云端,准备借助互联网这一优秀的平台与普通人拉进距离,彻底解决博物馆的“最后一公里”难题。线上徜徉在这座“博物馆之城”当中,我们惊讶地发现,那些看似厚重的历史,从未如此触手可及过。
文化遗产,万园之园
细数北京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余年的建都史,其留下的宝贵遗产简直数不胜数——从永定门起,天坛、先农坛、天桥、正阳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中国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故宫、景山和钟鼓楼等景点,沿着北京的中轴线层层铺开。
北京中轴线还可以向南北延伸很远
二环以内则是遗迹和景点高度密集的部分▼
而站在北京的钟鼓楼向西北望去,一座曾经寄托了整个民族想象力和创造力巅峰的前皇家园林、见证了中华民族近代百年荣辱史的遗址公园正静静地矗立于此,仿佛想要诉说点什么。
没错,它就是有“万园之园”美称的圆明园公园。
二环的西北方向,或者奥森的西边方向
有一片极其著名的清代皇家园林遗址
圆明园、颐和园都是这“三山五园”的一部分(横屏)▼
提起圆明园,相信没有中国人会不痛心疾首。这座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在后续一百五十多年时间里不断扩建和翻修的清朝皇家园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里不幸毁于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昔日的亭台楼阁和雕梁画栋都已不再,一如当时那个在鸦片战争后便一蹶不振的中国。
小时候曾有幸夜游圆明园,至今记忆犹新(横屏)
(图:shutterstock)▼
新中国成立后,圆明园遗址获得了很好的保护。尽管目前的圆明园在人们的印象中仅剩大水法的断壁残垣,但很少有人了解,圆明园春秋正盛之时,园内值得称道之景就有40处之多,其中不少就与清前中期三帝康熙、雍正、乾隆有关。
当年,书画爱好者、浑身艺术细胞的乾隆
还命人将圆明园四十景收录在图册之中
此处节选三幅,供欣赏(点击放大)▼
就像现在这个只剩石料、遍地荒草的地方,原本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位于圆明园西部,周围种植了大量五颜六色的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牡丹是吉祥富贵的象征,这里又被看作是太平盛世之象征,因此几任清帝都格外喜欢在这里玩赏牡丹。
《圆明园四十景之镂月开云》▼
又如建于雍正时期,原名“莲花馆”的长春仙馆,虽然今天已然只剩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它曾经是圆明园诸多建筑风景群之一,也是乾隆继位之前的婚房和书房。
《圆明园四十景之长春仙馆》▼
乾隆即位后,富察皇后经常接太后来此居住。为表达自己的孝顺,乾隆在距此地不远处又修建了清漪园供太后观赏,而后者就是今日颐和园之前身。
颐和园,是现存中国古典建筑中的瑰宝
(图:图虫创意)▼
尽管圆明园在历史上曾无比辉煌,但皆成过眼云烟。近年来,关于圆明园最受关注人们所的新闻当属那些流出国外,还被公然拍卖的国宝“十二兽首”了,它们中的一些已经仍在外漂泊,而有些则已然回归祖国,其中的坎坷更是鲜为人知。
如今,圆明园遗址公园已然入驻快手,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它,自然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了解这段幕后的故事。
兽首雕像原先摆在圆明园海晏堂的喷泉前
如今,这里空余草木荒丘(图:图虫创意)▼
5月18日,圆明园管理处文物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陈辉女士在快手进行了以“讲百年梦圆——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展”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如果希望体会圆明园马首回归祖国的过程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不易,可以选择打开快手搜索博物馆,在“快看博物馆之城”专题页面,回看整场直播。
革命征程,星火不息
在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中,一代代人奋起抗争,自始至终都在推动着时代的变革。这些先驱者的故事既被后来人的历史书所传颂,他们在历史上所创造出来的壮举,也同样被诸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香山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一类的综合性博物馆所忠实地收录了起来。
从天安门沿着长安街一直向西,就到军博了
(中轴相当于北京纵轴,长安街及延伸相当于横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收藏着大量军事装备、铭刻着中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历程的军博。
军博建筑本身也是一大亮点(图:图虫创意)▼
始建于1958年的军博,一开始便以向普罗大众展示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为目的,其收录藏品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不断丰富。
时至今日,已经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新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陈列、兵器陈列、军事科技陈列、革命军事艺术作品陈列等诸多展区和藏品,是普通人了解我国革命史的最佳去处。
在这里,体会革命征程的筚路蓝缕
在这里,见证国防工业的发展轨迹
(图:shutterstock)▼
虽然,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对军博收藏的军事装备能有一个大概的认识,但如果要具体到每一件武器的型号、特点、研发历程和战史这一类的细节问题上,难免也会支吾起来。
军博馆藏丰富,种类很多(图:shutterstock)▼
幸好,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有这样一位鬓微霜,仍不改激荡的专业人士,正孜孜不倦地为我们解答着疑问。他就是我军两栖战专家、中国海军陆战队创始人之一,曾任中国海军陆战旅首任旅长的杨南镇大校。
在军博于快手平台开设的官方账号“军事博物馆”里,我们经常能够在短视频里看到杨南镇先生的身影。
时而,他淡定地从刀鞘里抽出53式侦察兵匕首,微笑着介绍这把精巧灵活的军用匕首,仿佛回忆起了自己首次拿着这把匕首时那股无可比拟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要为人民勇敢地进行战斗。
杨南镇先生像介绍老战友一样讲解53式侦察兵匕首的使用及特性
(图:快手@军事博物馆)▼
时而,在电视剧《亮剑》那雄壮的配乐中,杨南镇先生娴熟地拆解着常见于各种抗日剧里的“歪把子机枪”,随后又痛快淋漓地拉动着枪栓,看着15发子弹从枪里逐发弹出。
也有的时候,杨南镇会熟练地架起苏联制造的德普式7.62毫米轻机枪,在把弹鼓装好后,附在桌案上,一丝不苟地单眼瞄准前方,眼中满是认真,甚至还暗藏着几分杀气。
大校风度一如当年
(图:快手@军事博物馆)▼
最难能可贵的是,从短视频的每一帧里,我们都能看出杨南镇先生对于各式武器那份发自内心的喜爱,不仅手上动作麻利又专业,眼神里也一直闪动着火光,就好像他面前的并非一件件冷冰冰的武器装备,而是一位位熟识的老友。
可以说,多年的军旅生涯赋予了杨南镇先生常人难以企及的专业性,也让他在退休之后仍然放不下想要向更多人科普军事方面的相关知识的那颗心。如果你之前还不曾了解这位以军武为一生挚爱的和蔼老者,那么不妨在快手“快看博物馆之城”专题页面上,回放这场由杨南镇先生亲自主讲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主题直播。
天私家藏物,惊喜连连
其实,除去宏大的历史和战争题材,那些身在北京的博物馆当中的老物件,也有很多在悄然彰显着润物细无声般的人文关怀。
横跨时空的老物件,有些时候或许更能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好奇,而在精耕细作一个专业领域方面,诸如京作非遗博物馆、文旺阁木作博物馆、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和北京中国紫檀博物馆这些在快手平台上充分展示自己、渴望将更多相关知识展示给普罗大众的单类型专业博物馆就很好地承担起了这方面的社会责任。
上面所列这一批主要位于北京东部▼
在这次快手“快看博物馆之城”活动中,由知名演员迟重瑞先生作为解说的中国紫檀博物馆可谓一枝独秀。多年以来,中国紫檀博物馆一直致力于让更多的普通人所了解紫檀木——这种同时承载着古人实用性需求和美观感标准的顶级木材,有着怎样的辉煌历史。
中国紫檀博物馆就坐落于通惠河畔
在元代,这曾是熙熙攘攘的漕运码头
(图:图虫创意)▼
其实,作为东亚文化圈里最顶级的家具材料之一,紫檀木早早地就在中国的历史书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紫檀,是豆科紫檀属的一种植物,原产于印度和我国南方地区,一些东南亚也同样有种植,其树形高大挺拔,成年后可长到15-25米。
数量稀少,生长范围分散,不易寻得
如此种种,造成了紫檀木料的稀缺性
(图:shutterstock)▼
按理说,这种生于热带地区的植物应当很难被中国远古时期的先人所发掘,但根据记载,早在唐代时期,中国的皇室和贵族便已经开始广泛地将紫檀木用于制作车辕和家具了,其进入中原地区的时间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诗经·伐檀》中便有“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的句子。
紫檀之所以如此受中国人的喜爱,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其制作的家具质地细密,几乎看不见年轮纹路,木头的脉管纹路更是细如牛毛,几不可见,打磨后其表面更是光滑如绸缎,配合深沉的紫黑色以及入水即沉的特性,更显气度雍容不凡。
中国紫檀博物馆藏“紫檀嵌黄杨木雕云龙纹屏风宝座”▼
此外,紫檀本身的成材时间非常之久,业内公认最名贵、最正统的品种小叶紫檀更是八百年成材,再考虑到其号称“十檀九空”的极低成材率,身份高贵也就不足为奇了。
面对这样珍贵的木材,聪慧的古人开始琢磨着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其变为一件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感的艺术品。而发展到明清时期后,几百年以来的木工制作技术凝聚成了一门极其讲究刀工、拼接全靠榫卯的高超技艺——紫檀雕刻。
榫卯结构搭建起来的紫檀牌楼雕刻品
(中国紫檀博物馆馆藏,图:图虫创意)▼
由于紫檀雕刻本身的步骤十分复杂、工艺流程长,且不能使用现代化的机械制作,因此变得极为小众,进入当代后更是面临着消亡的危机,因此这项技术也被我国列入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当中。
不过,作为现代人的你我,却有机会更深刻地了解紫檀雕刻的相关内容。5月18日中国紫檀博物馆副馆长迟重瑞先生作客快手,在官方账号中国紫檀博物馆上进行了一场以“非遗‘紫檀雕刻’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为主题的直播活动。
想知道“唐僧讲紫檀”会是个什么场面吗?那这场关乎非遗文化传承的精彩直播回放,一定不容错过。
迟重瑞先生与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陈丽华女士走进快手直播间和网友们见面
(图:快手@中国紫檀博物馆)▼
2022年是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全方位开启的一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很多人没办法亲身游览博物馆,但在互联网流媒体不断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不断深入的今天,凭借着“互联网+博物馆”这种灵活的新路径,我们即便足不出户也能靠短视频和直播的形式来了解古都千年历史背后深沉的文化底蕴,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前红色文化那股蓬勃迸发的生命力。
5月18日,在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博物馆学会的指导下,快手策划推出了“快看博物馆之城”专题活动,包含“大咖带你聊博物”、“ 漫步中轴之中轴遇见博物馆”和“夏日博物馆之旅”三个系列活动。
上快手,观直播、赏博物,云逛馆!
(左右滑动查看)▼
“大咖带你聊博物”选择站在博物馆馆长和专家的视角,带领观众揭开那些平日里仿佛高高在上的博物馆的神秘面纱;“漫步中轴之中轴遇见博物馆”活动则邀请了许多社会文化名人线下游览博物馆,同时科普北京中轴线的历史变迁;
5月18日-6月17日,还有“夏日云游博物馆”系列直播,众多博物馆百花齐放,金牌讲解员在直播间带领观众云探秘,展开一卷卷华美、壮丽、厚重的博物馆地图。
现在只需打开手机上的快手APP,搜索“博物馆”即可进入活动界面,了解更多北京博物馆的那些事。
轻松开启文化宝库的机会,就在眼前。
【今日福利】
疫情期间,去快手线上游览博物馆吧!~截止5月20号18:00,局长将挑选留言区排名第4、8、12、16、20位的粉丝,每人赠送100元疫情补助红包!快来评论区留言吧~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END
扩展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