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园连接社区与公共生活”实践案例——小橡树幼儿园:打造0~99岁成长社区
引言
在城市公共生活重建中,学前教育与家长、社区有更高的联结度,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小橡树的跨越年龄、超越幼儿园的“0~99岁成长社区”是当代家园共建的创新实践典范。
2001年3月,小橡树幼儿园在北京开业,当时有3位老师6个小朋友。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今天的小橡树已发展成为一个0~99岁的成长社区,包括:
小橡树亲子园,在这里,0~3岁儿童与看护人共同参与艺术综合课程活动;
小橡树幼儿园,为北京200多个家庭提供3~6岁创新幼儿教育;
小橡树家长校友会,带动小橡树毕业生家庭开展多种公益活动;
小橡树艺术社区和学习共同体,具体有小校友艺术团、小校友戏剧社、家长合唱团、家长非洲鼓队、家长舞蹈队、家长戏剧社、家长摄影社、健走群等;
小橡树儿童发展中心,是校友和家长创办公益项目、开展公益活动的平台。
0~99岁成长社区
01
与家庭共同构建信任、成长社区
再次,创造多种途径提高在园儿童家长和家长校友的参与度,共建信任社区与成长社区。
家园共育方面,也需要不断尝试和创新。如新生入园是双方建立信任的第一步,小橡树有自己独特的新生入园制度,让家长和儿童都提前对幼儿园有所了解。
新生入园前有三次家长会,让家长深入了解幼儿园:介绍如何陪新生入园以及幼儿园的各项制度;与各班家长代表见面,组建本班微信群;同时,各类家长社团也会邀请新家长加入,老家长们会“以过来人的经验回头看当初的焦虑,传承小橡树校友会教育的智慧”。
孩子们会提前观看班级老师的视频,熟悉老师。老师也会讨论新生入园登记表和新生访谈内容,熟悉即将进班的孩子。新生入园时,小橡树给予孩子充足的缓冲时间,鼓励家长陪伴适应。这一入园制度使孩子在家长陪伴下初步了解新环境,也使家长与幼儿园开始建立最初的信任。
园务方面的一些决策,有时会出现两难选择:在给儿童带来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危害,如环境整修、雾霾天外出活动等。如果家园双方没有建立信任,不能达成共识,幼儿园就可能陷入举步维艰、动辄得咎的困境。
通过多年实践,小橡树在重大决策方面,形成了积极吸纳家长共同参与决策的方法。首先,幼儿园充分调研形成初步备选方案,然后与家长代表开会共同协商。事实证明,吸纳家长有序参与,在协商中双方换位思考坦诚交流,往往能得出比最初双方自己单独设想更优的方案。
小橡树的家长合唱团、家长非洲鼓队、家长舞蹈队、家长戏剧社等艺术社团,都是由这样的家长领袖和义工来组织安排的。家长们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把艺术社团活动办得红红火火。在家长艺术社团里,成员们学习合唱、非洲鼓、舞蹈、戏剧,提升了音乐和表演能力。有的家长甚至学会了读谱和视唱,与孩子共同成长,非常有成就感。
家长社团活动也增进了家长与园所之间的信任关系。家园双方有了更多的接触和相互了解的机会。例如在演出活动中,艺术团的家长不仅从台下走到了台上,还走到了台后,了解到更多工作细节,发现了更多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对管理流程也有了更多了解,看到了以前疑惑或者担心的问题哪些被考虑、被解决了,哪些受环境条件限制无法解决,对园所开展活动的能力有了更多的信心。而家长团员们的积极参与,使得园所对家长们的了解也更深入,家长的努力带来很多感动,使得园所与家长们的沟通更顺畅。
02
与孩子、家长共建儿童发展中心公益平台
从成立之初起,小橡树就重视参与公益活动。多年来,小橡树开展了帮助流动子弟幼儿园的员工志愿服务项目,参与创办了助力乡村幼儿教师的公益机构,并在国内首开亲子慈善活动风气之先河。
以此作为基础,小橡树成立了公益平台——儿童发展中心,支持家长和长大的小校友们创办自己的公益项目,如社区英文图书馆项目、社区羽毛球培训项目、公益咖啡馆项目、流动子弟夏令营等。儿童发展中心也带领校友家庭赴偏远乡村支持基层幼儿园建立图书室,开展阅读活动和艺术活动;多次开展公益行走活动,为助力乡村教育项目筹款;联合小橡树校友家长主动发起募捐,为湖北省定点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捐赠医疗物资等。
小校友赴偏远乡村幼儿园建图书室,开展阅读活动
家长参与公益行走,募集善款,助力乡村教育
03
关于打造0~99岁成长社区的思考
小橡树的家长社区给成员们带来很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不少家长说,感觉在幼儿园里,不光孩子玩得开心,而且自己也玩得非常开心。
小橡树公众号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有一种家长,叫小橡树家长》。大量的小橡树家长,没有把自己仅仅当成园所的服务对象,而是把自己当成社区的一分子,努力为社区做贡献,给园所提出建设性意见,及时沟通交流。家长与园所之间,结成了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所有人的共同成长而努力。还有不少家长,把这种为社区奉献的精神和做法带到了孩子们的小学、中学甚至大学,把以服务为引领的风气传播得更远。
打造0~99岁的成长社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打造的过程更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如果我们不把社区营建作为锦上添花的点缀,而是将其视为教育理想、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家长、社区共同“花精力、建规则、建文化”,那么理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本文原载于《当代学前教育:多元而具创造力的教育生态》一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