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赵建:经济最困难的时间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出现

赵建:经济最困难的时间可能在明年上半年出现

公众号新闻

作者:赵建
来源:西泽研究院(ID:wendao-thinkers)
文章已获授权


本文作者:西京研究院院长 赵建 博士。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617篇原创文章,赵建教授的第575篇原创文章。
疫情以来,中国构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发挥出了明显的效果,以净出口为主的外循环在经济修复回暖中贡献了主要的边际动力,保持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但明年中国的外循环可能要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压力,净出口可能回到疫情以前,不仅难以支撑稳增长,反而再次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因此明年上半年会面临“内忧外患”叠加的最困难情况
疫情发生后,其他国家“水深火热”,中国率先复工复产,成为全球重要物资和日常用品比如防疫物资、纺织品、家居、家电、家用工具等主要供应商。“全球都在印钞,只有中国在生产”的奇特景观持续了一年多时间,中国经济因此也快速反弹,甚至局部领域出现了过热的迹象(比如房地产),让决策层产生了某种“幻觉”,开始下大力气清理整顿“内循环”中的房地产债务和无序资本扩张等问题
结果到了2022年特殊年份,“三条红线”导致房地产债务暴雷,治理无序资本导致平台经济市值大跌、全行业大裁员千万人,病毒进化到新一代,让传统的抗疫模式付出了极大的民生、经济代价。中国经济充满了“内忧”。这一切,我早在2021年8月份就提出了警示。(《赵建:疫情重现、复苏放缓,国运的钟摆走向何方》)
客观来说,大疫三年,中国利用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抗战,虽然付出了较大的成本和代价,但总的抗战方针还是正确的,即在病毒“传染弱+毒性强”的阶段动态清零,在“传染强+毒性弱”的阶段不断优化防控措施,让中国度过了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减少了几百万人的伤亡。当然,由于大国治理的信息传递摩擦和决策的极度风险厌恶(今年特殊年份),加上多层级治理下的“委托代理”问题,政策的动态调整比较滞后,基层失序问题严重,造成了很多无谓的代价。
今天,政策正在快速优化,从动态清零转向群体免疫,但这一过程也绝非一蹴而就。从国外和香港的经验看,社会全面放开后,还要经历两到三次高峰期,直到感染面超过七成以后才会逐渐平息。在这个阶段,绝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由”切断传染“转为“救治危重”,目标从“感染人数清零”转到“危重人数清零”。中间应该有个“过渡阶段”(《赵建: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抗议应该进入“过渡阶段”》)。除此之外,经济、社会、集体心理等“后遗症”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这是我说的“退出一场战争并不容易”。战争的创伤需要很多年去愈合。
从经济层面看,防疫政策转向后,国内经济将面临差不多一个季度的“疫情冲击”,这个类似一个传染性极强的中型流感,很多工厂、公司会出现因为员工大面积感染而停工停产的问题,造成供给曲线折断左移。随着第一次峰值产生的恐慌情绪消退,群体免疫逐渐形成,这个冲击会慢慢消退,中国经济在供需两端都会呈现出报复性反弹。那些在疫情封控期间濒危的行业,比如旅游、影视、住宿、餐饮、教培、交通等,会逐渐回血恢复。而第二第三次的冲击影响会越来越弱,直到恢复到大疫之前。当然,这些都是基准假设,没有考虑流感的叠加冲击。
也就是说,2022年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内忧”,即反复的疫情冲击,这个问题在一个季度内会逐渐消解。2023年最大的风险应该是“外忧”,即由全球衰退和金融危机引发的外循环动力的坍塌。从国际局势来看,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或许已经开始,过高的就业缺口反映的可能并非需求过热而是供给体系的紊乱,而这个紊乱是由于扭曲的货币供给及其引发的大通胀导致。同时,超过4%的基准利率,直达7%的长期按揭贷款,长期倒挂的收益率曲线,继续鹰派的美联储叙事带来的紧缩预期,都在考验着金融市场的支撑力。而欧洲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俄乌战争带来的供给短缺和通胀问题在进一步发酵,消费和投资的信心不断回落。随着货币紧缩政策的再上台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担心欧债和银行业的资产质量问题。随着欧元由弱转强,欧洲的出口也会遭受压力,经济复苏势头很可能会被扼杀在襁褓之中。东盟的形势相对平稳一些,但是如果欧美两个国家陷入衰退或者至少是增长放缓,那么东盟国家也无法独善其身。全球经济明年陷入深度衰退应该是大概率事件,IMF、世界银行、BIS等机构近期也在不断调低明年经济增长率。可见这是大家普遍预期的事情。
国债期限利差预示着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图表来自长城证券)
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国的出口就已经出现了颓势,虽然今年累积的出口同比增长仍然保持平稳,但是单独月份的出口增长率已经出现了直线下坠。7、8、9、10、11月的出口同比增长分别为18%、7.1%、5.7%、-0.3%、-8.7%,可谓是断崖式下降,对本饱受“内患”的经济造成更大的拖累。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对今年的GDP增长更加不乐观,大概率会跌至2%附近,成为历史新低之一,超过了2020年的下行速度。如果下行曲线过于陡峭,会进一步击穿稳增长的下一个底线,所形成的趋势惯性会对明年造成更大的压力。
7月以来出口断崖式下跌
如果顺着次贷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演化的逻辑进行梳理,就会发现中国内外循环的双循环格局,或二元动力结构保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曲线保持平滑。从边际上看,内外循环的动力可以归约为两个:内循环靠房地产,外循环靠出口。这两大动力的重要性不在于对GDP增长率的支撑上,而是他们产业链长,就业密度大。围绕房地产的产业链多达50余个,吸收上亿人就业,尤其是建筑、搬运、装修、保洁等低端就业。而对外出口企业则以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企业为主,也吸收了大量的就业,据商务部的统计大约在1.8亿人左右。
这种“房地产+出口”的双循环二元结构因此呈现出此消彼长的态势。一般来说,若没有强有力的外贸政策(出口补贴、退税等),出口这个动力对政策层来说是内生的,不可控的。房地产却是可控变量。因此每当外循环出现塌缩的时候,房地产就需要放松来支撑内循环动力以保证经济增长和就业稳定。同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暖,土地财政也恢复强劲,基建投资也随之跟上,共同塑造内循环的力量。
次贷危机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外循环不仅不再驱动经济增速,反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拖累。为了保持经济增速下台阶不至于太剧烈,中国开始着眼于加大力度推动“房地产+基建投资”的内循环,导致债务大爆发,企业、政府、居民轮番加杠杆,宏观杠杆率飙升。可以说,内循环的边际动力也是靠债务拉起来的。这个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疫情发生后,外循环重新发力,中国再次形成依赖出口的增长结构,由此才有底气整治、畅通内循环。但是随着全球陷入衰退的信号越来越明确,中国出口的数据断崖式下跌,中国经济明年的“外患”将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如果出口按照最近半年这个趋势下去,明年出口企业及海外订单的制造业企业,也会出现大面积的裁员和倒闭。此时如果房地产不能及时复活回血,并与基建投资一起再一次激发休克的内循环,那么叠加平台资本的裁员、新增加的千万毕业生压力,同时考虑到明年第一季度疫情放开后大面积感染的三次冲击,中国经济在明年上半年可能会迎来“黎明前的至暗”。我们应该做好明年外部发生惊涛骇浪的准备。
房地产投资处于深度下滑状态,拖累经济增长

【本文已经获得转载授权,版权归原作者西泽研究院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西泽研究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澳洲租房最困难城区排行出炉!墨尔本City位居第1,悉尼8地上榜赵建:不要让民企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赵建:中国式现代化与香港的未来赵建:价值重估已到极限,当务之急是价值修复许倬云说中国精神:最困难时垮不掉,最得意时不张狂早财经丨C罗谢幕!摩洛哥淘汰葡萄牙;刘强东分享感染新冠经历;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三体》动画开播新华社: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重磅!中国1城连夜通知:入境隔离大变!多人验证!钟南山:明年上半年回到疫情前;中国2地放宽入境规定...赵建: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反思精神成都:门诊不查核酸,买药不登记!​江西:公共场所不查核酸不扫码;新华社: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赵建:疫后经济振兴,民企应成为主力军赵建:中国需制定疫后经济全面振兴计划,民营企业应成为主力军老年癡呆大戰奄奄一息加拿大萨省企业家移民2023年上半年筛选时间公布【最新】中国1城连夜通知:入境隔离大变!多人验证!钟南山:明年上半年回到疫情前;中国2地放宽入境规定...赵建:“生育自由化”及其后果——生育取消婚姻登记的经济学分析中财办尹艳林:中国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的时刻,要对2023年充满信心我也是2020年回去过春节的:泽连斯基:这些地方情况最困难“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走过”,中国快消如何重启新增长?赵建:读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选择百亿私募掌舵人林鹏致歉持有人:过去两年迎来从业生涯最困难时光,净值让人失望背后有两大原因经济已挺过了最困难时刻!中央财办发声!稳预期、促增长还应怎么做?大咖们这样说削减明年上半年四分之一订单 牛仔巨头Levi’s增长戛然而止股价暴跌重磅!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这种情况一定要去看病,不要硬扛!会不会重复感染?最新九大判断来了中端显卡明年出?消息称英伟达RTX4070Ti显卡将在明年1月5日推出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钟南山: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千里奔向科罗拉多 - 多彩科州之旅(一)22年上半年毕业的海归,还能参加明年春招吗?他在最困难的时候,仍坚定看好自己的祖国钟南山最新判断: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故地重游钟南山最新9条判断: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畅游法国(27)-马赛进行曲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