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小学后,我开始质疑回小县城的选择
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在这之前,可能缘于我对快乐教育的崇尚,也可能是受自己读书经历的影响,我对女儿的教育一直抱一种“差不多就行了”的态度,完全没有一丝“鸡娃”的影子。
我出生在80年代的小县城。小时候,长辈和老师总是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尽管那时候并没有“鸡娃”这个词,但在他们的观念里,孩子只有考上一所好大学,才算有出息。不得不承认,小时候的我是认同这样的观点的,后来也在不断努力证明这一点。
2009年我大学毕业,毕业后一时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最后只好选择考老家县城的编制,目前是一名基层公务员,这个结果最终也算是回应了父辈的期待。但问题是,我为此付出了十几年的心血,从小一心想要走出小县城,走向大城市的心愿最后以回到老家原点而终结。而我身边有很多同事、朋友尽管第一学历是大专甚至是中专,但他们多年来一直不断努力,从中专考到大专,大专又升到本科,最终通过“考试”这个通道和我们这些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坐在了同一间办公室,做着同样的工作,领着同样的薪水。
这些事情让我很受震撼,我并不是对学历低的人有偏见,我只是在想,我们教育的目的最终究竟是为了一份工作还是别的呢?若单纯为了一份工作,可明明那么多第一步没有迈好的人通过后来的不懈努力弥补了缺憾。既然如此,那我们也就没有必要从小逼迫孩子拔尖,剥夺他们该享受的乐趣,过早加速他们的成长。
如果一直坚持这样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日子应该能够波澜不惊地度过。打破这种宁静还要从女儿上小学后说起。从一年级开学起,孩子的语文老师就要求她们每天阅读打卡。本来在这方面我是非常自信的,因为孩子没上幼儿园之前,我就每天陪她阅读,一直没有间断。孩子口齿伶俐,反应敏捷,一些优美词语总会不经意间从她口中蹦出。
某一天打卡完毕后,我手一滑不小心点开他们班一个孩子的阅读视频。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那个孩子读得相当流利,声音宏亮,感情充沛,关键是人家的阅读内容是无注音版的历史读物,里面的生僻字连我自己也犯迷糊,很明显这个孩子阅读水平至少达到了小学三年级水平。那一刻,我不淡定了!因为我发现,有些差距不是你不去比较就不存在。有的孩子除了口才好,作文也写得相当漂亮……优秀真的无处不在。
如果说这些都是小事的话,那令我更纠结更煎熬的事还在后面。不知是不是因为女儿上了小学后我关注的重点改变了,一下子感觉身边的人都开始讨论孩子教育问题了,其中想要把孩子送到市里、省城读书的家长不在少数,这是我之前想都没想过的事。
我是小县城出来的娃,从小在外住宿上学吃尽了想家的苦头,所以我是万分舍不得让女儿小小年纪就离开我们。另外,大学毕业后,我还有过一段在寄宿制学校当教师的经历,见过很多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的成长轨迹在一次次刷新我的认知的同时也让我深深感慨,无论从生活、学习还是心理上看,住宿制孩子的家长都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怀。而正因为这种无法替代也无法弥补的关爱缺位,孩子的心理受挫,其背后埋藏的隐患更是难以预料。所以,在要不要送孩子到外面上学的问题上,我的态度一直非常坚决,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让孩子过早寄宿。
没想到,很快就被“打脸”了。
不久的一次家庭聚会上,久未露面的堂姐来了。一番询问,原来之前堂姐的孩子正升初中,本来在我们当地成绩还可以,但每天放学回家后总是贪玩手机,成绩也受到了影响,任凭堂姐和堂姐夫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青春期的孩子有时还会和父母起冲突,本来开朗爱笑的堂姐那段时间气得心口疼,用她自己的话说都快抑郁了,做什么也没心思,最后不得不把孩子送到市里上学。结果,现在孩子的成绩又赶上来了,亲子关系更融洽了,堂姐脸上的笑容又回来了。
避免亲子关系问题可能是家长选择让孩子外出求学的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家长们对于小县城教育质量的不满。我上学的时候,我们县是有名的教育强县,每年都出清华、北大生,周边县城慕名而来的学生并不少。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外出求学,生源流失让教育失去了赖以存在的根,而小县城的教学质量却并未与时俱进,结果让更多的学生流失,如此一来就陷入了教育僵局。
印象最深的是,有两个资质差不多的孩子原来都在县里读书,其中一个孩子中途转学去了市里,后来的历次考试证明,出去上学的孩子总比留在县里读书的孩子成绩要好,而且更有自信心。我身边的很多教师子弟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去外面质量好的学校就读,大部分孩子最后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而据他们自己说如果当初留在县里读书最多可能达本科线。
到现在,我也不得不承认,小县城的教学质量确实存在短板。可问题是,孩子这么小,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为零,如果送出去上寄宿制学校我怎么能放心?有经验的家长告诉我,现在孩子出去上学还能跟得上课程,再晚了就跟不上进度了。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陪读。
新的问题又来了。
对于那些没有工作的家长来说,全心全意陪读的确是最好的家庭投资。可是,我和孩子爸爸还需要天天上班,有时候可能还需要加班,所以陪读对我们这个家庭来说根本不现实。说实话,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羡慕那些能全职照顾家的妈妈们。当初我考上公务员这件事不知艳羡了多少同龄人的眼,可眼下这份工作似乎成了困住我的牢笼。这么多年来我拼尽全力读书、考试,不就是为了给自己、给下一代创造更好的条件吗?结果呢,最后都拼不过全职妈妈。这一切是多么讽刺,可它就是实实在在地发生了。而我的很多同学因为当初成绩不好提早进入社会工作,现在正用尽全力“托举”下一代,从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跟到市里、省城陪读。也许,当初选择回到小城就注定是今天的结局。
再看看那些留在大城市的同学们,尽管当初起步艰难了一些,但现在基本都在当地扎下了根,不说别的,起码他们的孩子在接受优质教育资源这方面已经把我们小城镇的孩子甩了一大截。小县城的局限性造成了今天这种无奈,也让我第一次对小县城萌生了一种厌恶之情。孩子没上小学之前,我对小县城的生活是非常满足的,上班离家近,每天可以回家,星期天还能带孩子来个亲子游,即便是被别人嘲讽“小镇做题家”也毫不在乎,反而乐得其中。
可现在一切都不香了。
再看到女儿在灯光下写作业的小身影,我的心里竟然会有些自责和愧疚。有很长时间,我都不能听别人谈论“要不要送孩子出去上学”这个话题,甚至只要一提到这个事儿,我心里就会莫名地难受。不可否认,在小县城上学的孩子也有考上名牌大学的,而大城市的学校里也不乏不学无术之辈。读书成绩好与不好关键还在于孩子自己。现在,我也只能用这些说辞安慰自己,可一想到那句“本来孩子是块学习的料,万一在小县城上学给耽误了呢?”,我还是会不由自地焦虑。如果人生能够重新选择的话,我想我回到小县城的概率应该不大……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