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后,孩子过分自信,老师找我谈话了......
今天这篇文章,是约稿的妈妈金金写的,她家弟弟是小学二年级学生,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孩子在学习中“莫名自信”的情况,家长要如何解决?
这是刚上二年级的儿子,在家背书背了几遍始终没背出来跟我说的话,他似乎想以这种方式来结束背书的任务,好去蹭他姐的网课。
最后的结果是我有工作要忙,他也无心背书,所以我们商量好将背书的任务放在了第二天早上上学前,背不出来不允许出门上学。
这种没有来由、莫名其妙的自信,从他上了小学以后就时常冒出来。
“我的画是我们班画得最好的!”
“我的手工是我们班做得最棒的!”
还有一年级结束,面对他评测得“良”的成绩,问他满意吗?他点了点头,说“非常满意,因为我是第二名。”
我看着卷子上不应该写错的拼音,不应该算错的数学题陷入了沉思:“就这?还是第二名!”
“对啊,第一名是优,我得了良,是第二名。”
可能大家不知道,自从双减政策后,北京一二年级小学生取消了所有考试。当一个学期结束后,老师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综合评测,评测共分四个等级:优、良、及格和待及格。
这种“莫名其妙的自信”还会出现各种事情里。
最近,学校要求报名跳绳比赛,他自告奋勇地报名了编花,可他完全不会编花。
“你为什么想要报编花?你会吗。”
“我今天会跳了一个。我们低年级会的人少,如果只有三个人报名,我跳完一个也能得第三名!”
“如果很多人报,你要是不会,岂不是要得最后一名?”
“学校只奖励前三名。”
我对他竖起大拇指:可以,你小子逻辑满分!
不知道其他家长是如何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的。
除了听孩子自己的汇报,我发现身边一些朋友或是学生家长,都或多或少都有点怕老师的心理。
一方面是不知道要如何跟老师交流,另一方面是老师一找家长,家长会下意识地认为自己孩子在学校出了什么问题老师要找家长谈话,一看到老师的来电就有点坐立难安。
我也同样有点小胆怯,但班主任所传达的情况一定是最客观,最真实的,同时我也想要跟班主任确认,这个“莫名自信”的儿子,到底是不是他自己口中说的那么优秀。因为我怀疑他对自我的认知产生了偏差。
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了解到:
画画确实画的不错,但班上也有画的非常好的同学,之所以他认为自己是最棒的,可能是某一次美术课上他得到了表扬;
成绩和各方面的表现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暂时还到不了前三名;
至于跳绳比赛嘛,能跳一个或是完全不会跳的,学校和老师也是不太建议孩子报名,最好是报他比较擅长的项目。
不得不说,孩子回家表述的并不是事情的全部,但孩子是否产生了自我认知的偏差,老师却认为不尽然:
首先,在她看来孩子认可自己就是一种自信的表现,尽管可能有些以偏概全,但他并没有认可自己的同时打击别人,说明这种自信并不是目中无人的盲目自信。有自信说明孩子内心强大,有充足的安全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其次,1-3年级的孩子都处于自尊水平不稳定状态,时常波动,有的孩子今天自信明天自卑也属正常现象,家长不必过分担忧。
再次,作为班主任,她非常认可家长可以主动和老师沟通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于老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
最后,班主任针对孩子一些“莫名自信”也给予建议:
家长不要用自己的眼光来评判孩子,特别是当孩子表现不符合他在家建立的人设行为时,不要轻易否定,不要打击孩子自信心,一定要理性对待,并进行适当引导。
例如:孩子平时在家长面前强调自己在学校一分钟可以跳绳160下,但在跳绳比赛中自己并没有跳到这个数。家长不要轻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知道自己虽然厉害,但有其他同学更加厉害。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己努力就好。
不能因为孩子表现优秀,就放任他自己自由发展。一二年级的学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长要和孩子设定边界,同时还要理清原则。
例如:不能因为最近数学学得很好就可以不理会每天的功课复习;也不能因为自己在课堂上有快速背书的能力,所以应该在家背的书要留到学校来背。要让他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对此负责,表现优秀是习惯养成的结果,并不是不学习的理由。
在儿子班主任的课堂上,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大胆地表现自我,可以不用遵守课堂纪律,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会被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肯定和放大。但正是基于这一点,很多孩子会形成我就是最强的,最棒的认知,同时他们也会刻意隐藏自己不擅长的一面。所以,需要家长和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的弱项,帮助提升的同时,也让孩子能适当体验挫折,完善自我认知。
例如:沉稳专注的孩子,性格上可能没那么好动,老师会制造一些同学间运动项目的比赛机会,让不好动的同学动起来,也让他认识到“自己运动能力上可能没有那么好,而这个同学比我”,来不断完善孩子的自我认知。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每个老师的教育理念千差万别,不同的孩子对于挫折的接受能力也不尽不同,家长千万不要为了打压孩子的“气焰”而故意制造挫折,更不要随意的使用语言暴力来打压孩子。
另外,作为家长,其实我更希望孩子偶尔的挫折体验能在学校实现,家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在外受了挫,回到家,在一个大大的拥抱下,他能更快的调整情绪,他小小的心也会更加强壮。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当孩子一天天长大,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可能也只局限于所见所感的一面。上了小学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有了更多的思考。
所以,家长想要了解孩子,不能只单方面听孩子传递出来的信息,一定要与老师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并针对于孩子身上发生的变化,与老师一起,共同关注共同进步。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