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不自信,管理者该怎么破?
对于所有管理者来说,为员工提供信心、安慰和支持都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在员工可能错误地认为自身资历不足、缺乏必要技能,或者只是因为幸运才获得了一项任务或晋升时。考虑到这一情绪的普遍存在,你很可能需要管理那些有这种感觉的人。
举例来说,玛丽在一家大公司工作,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专业人士。大学毕业后,她获得了一个与专业勉强相关的职位,但身边的同事都毕业于名校,而且学位与工作更直接相关。她在部门里一直积极进取,得到了上司和同事们的好评。然而她其实心里没底,因为同事们的学识更为渊博。她害怕被人发现其实她没什么知识储备。被提升为部门经理时,这种感觉变本加厉。
玛丽会熬夜阅读提高领导力的文章和方法手册,以保证自己在会议上总是能够表现得知识渊博。尽管不断得到了上司和下属们的高度评价,她却总是担心会被别人发现自己在虚张声势。这种恐惧心理不断折磨着她。简言之,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冒牌货”。
有一天,她向自己的经理吐露了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经理大为震惊,因为一切看起来都很顺利。她担心玛丽的不开心可能会导致他们会失去她。领导帮助她在组织内部横向调整了工作任务,但是这一调整并没有使她克服“冒名顶替”的感觉。事实上,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玛丽最终离开了公司,尽管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员工,也是大家都很喜欢的同事。
管理者能不能采取措施阻止她离开呢?不太可能。在玛丽表达出感受时,就为时已晚了。她发自内心地没有安全感,所以经理无法缓解她的担忧。所以主动出击非常重要。在过去的六年里,我们一直在研究和讲授冒名顶替综合征现象,并且确定了四种策略供管理者使用,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团队中的冒名顶替情绪。
警惕危险信号
员工们很可能不会与你分享他们的这一感受,所以你要知道需要重视哪些行为。难以持续的工作习惯,例如长时间持续工作,是一个能够说明问题的信号。邀请员工谈谈自己是因为雄心勃勃还是在补偿“冒名顶替”的感觉,可能会带来转机。
也要注意有脱离倾向的工作习惯,例如退出社交团体、在提问或发言时犹豫不决,或者为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而不断寻找借口。这些都可能是一个人试图隐藏不安全感的表现。尽早与这样的员工对话,可以防止自我怀疑的种子继续生长。
客观描述绩效、增长和发展
“冒名顶替”的感觉与个人看待自己的方式,以及与他人比较的方式密切相关。有冒名顶替感觉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有严重不足之处,但却认为“其他人”都很能干。他们不害怕机会和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却往往会通过与不切实际或扭曲的标准做比较,来衡量自己的成功。
管理者可以使用更客观的话语来衡量绩效、增长和发展,而不是用竞争性的级别和地位衡量,以此应对这种比较倾向。正式和非正式的绩效反馈中,都可以打消员工对自身在组织中定位有不确定性的状态。
我们都知道一句谚语:“假装,直到你成功”(Fake it till you make it.)。你可能甚至把它当作建议告诉过没有安全感人。然而这条建议的问题在于,它在提醒“冒名顶替者”他们实际上是在“假装”。帮助员工认识到“你已经做到了,不需要再假装”十分重要。我们要帮助他们将成功内化,并且认识到学习和犯错可以成为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一部分。
合理分配导师
我们发现导师制有助于应对“冒名顶替”的感觉。但是并非所有导师都能产生同样的影响,有些甚至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有这一感觉的人通常会担心团队成员会如何看待他们,因此,把评价与指导混在一起可能会造成很大伤害。在将员工与导师进行匹配时,可以考虑团队之外的人,因为他们了解整体情况,与员工又没有任何评价关系。这样可以消除这段关系中的压力。
分享个人的职业不安
问到是否会与团队成员或领导分享这一感受时,除了少数例外情况,大家的回答都非常坚决:“不会!”然而,当我们询问人们将如何指导有冒名顶替感觉的人时,他们通常表示会分享自己的经历,帮助他们正常对待自己的经历。这里是一个分享悖论:人们可以从倾听别人分享这一感受中受益,但是出现这一感觉的人却不愿意分享自己的挣扎经历。
在团队中将“冒名顶替感”正常化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分享自己在职业上的一些不安全感和失败,特别是你以有意义的方式克服的失败。正如吉亚·斯托姆斯(Gia Storms)在《哈佛商业评论》网站文章《分享自我,鼓励团队》(To Inspire Your Team, Share More of Yourself)中写的,“失败的故事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联系,将挫折正常化,并且创造亲密感。当分享以弹性课程的形式结束时,仍然可以激励观众继续前行。”
总之,我们相信,在帮助或伤害可能正在与“冒名顶替感”作斗争的员工方面,管理者处于重要位置。尽管这种感觉很难察觉,但通过运用这些策略,我们相信管理者可以减轻团队中的相关情绪,提升员工信心。
理查德·加德纳(Richard Gardner) 杰夫·贝德纳(Jeff Bednar)| 文
理查德·加德纳是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李商学院(the Lee Business School)的管理学副教授。他的研究主题与工作场所中个人的不良行为和态度相关,例如冒名顶替的感觉、滥用职权的主管和不道德行为。杰夫·贝德纳是杨百翰大学万豪商学院(Marriott School of Business)的管理学副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个人和集体如何构建和维护自己的身份,以及如何应对不同的身份挑战。
陈战 | 译 刘隽 | 校 孙燕 | 编辑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 联系方式
投稿、广告、内容和商务合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