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I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张翼翔:有必要在ESG中增加中国特色的指标
由《商业周刊/中文版》主办的TheYearAhead展望2023峰会于2022年12月8-9日在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盛大举办。本届峰会为期两天,我们携手多位来自政界、商界、学术界、文艺界的大咖嘉宾,前瞻经济趋势,展望新一年的商业变革,共同探索商业世界即将到来的机遇与挑战。
在12月9日上午的圆桌讨论环节,BSI(英国标准协会)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张翼翔指出,ESG概念诞生于西方国家,在中国大陆目前还没有统一明确的ESG标准,而其他国家制定的ESG指标,与中国国情不相适应;同时,中国社会高度重视的指标(比如消除贫困)并没有纳入目前的ESG标准范围中,因此有必要在ESG指标中增加一些中国特色的指标。
张翼翔认为,目前国内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对ESG的认识还比较缺乏,更多的是将ESG的信息披露视为一项监管要求,这方面需要加强金融机构对ESG投资的认识。另一方面,很多先行的企业在意识到ESG的重要性以后,急需ESG实践方面的具体指导,这些企业需要提升ESG各项指标的路径图和方法论。这给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的机构提供了机会和挑战。
ESG在国内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张翼翔分享了两点。第一,ESG定量标准相对来说比较难以制定。这是因为公司ESG绩效难以量化。而难以量化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定量指标需要具有可比性和普遍性。由于各行业特点不同,不同行业公司有不同业务活动,很难找到不同行业都适用的量化标准。第二,定量指标需要有统一的量化计算方法,以便对各公司在同一水平上进行衡量。解决这个挑战的一个方法,就是建议企业在“E”、“S”、“G”三个方面更多采用相关的国际标准,并用标准认证作为衡量企业在“E”、“S”、“G”方面的成就。比如,“E”,环境方面,建议企业使用企业组织碳足迹ISO14064产品碳足迹14067等国际标准。因为国际标准本身就是基于行业最佳实践的,采用国际标准并实现标准认证,是提升企业ESG绩效的一个有效的办法。
ESG评级和标准建设是一个大趋势。从资本市场来看,ESG评级加强了企业非财务信息的披露,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多个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要求披露ESG信息,而企业的ESG信息披露率也在不断提升,同时,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加深ESG评级能力的建设。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还没有一个全球领先的ESG标准。
张翼翔分析:“一方面,我们的监管部门还没有发布一个对中国所有公司都有强制性的统一的ESG标准,各个企业还是按照自己对ESG的理解发布ESG报告,另一方面,虽然我们也有本土ESG评级机构,但是和国际ESG评级机构的市场影响力相比,国内机构的影响力还不够,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由于中国市场的特点,我们必须制定和发布并在未来推行适合中国本土的规范性的ESG标准。在这个方面,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各行业的头部企业,需要紧密合作。”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