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子开衩越短,她的自信越满?
羊最近居家,一刷购物软件就好像误入了中式美学大观园。
热榜全都是#中国风永不过时#
一搜一箩筐都是新中式辣妹穿搭教程以及新中式设计师品牌开箱~
好像你衣橱里没有一件盘扣改良旗袍,没有一件棉麻大褂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跟上了时代!
就连微胖博主们也纷纷冲去尝试,反馈真是夏日显瘦神器,简直太香了!
真应了那句话:华流才是最X的!!!
那这股新中式改良旗袍风是怎么刮起来的呢?
在羊小时候,旗袍出现的场景,要么是中餐厅的端菜小妹...
要么是出席婚礼时的妈妈装...
要么就是极致风情,摇曳生姿的民国剧女郎们~
总而言之 哪一个都距离我们普通女孩非常遥远,有着非常高的门槛才能入圈,甚至穿出去也非常需要勇气。
现在普遍印象中女性穿旗袍,好像都变成了妖娆性感以及服务行业的代名词,异性想入非非,同性觉得是勾栏样式。
羊真真开始好奇了,既然如今舆论环境视旗袍为洪水猛兽,能真正驾驭的人少之又少···
在一百年前的封建女性,是怎么敢穿上旗袍出门的呢?
旗袍之美在于勇
姐妹们跟着羊坐上时光机倒回100年前探寻真相~
1920年,上海一位私立学校的女中学生,将西洋服饰的设计特点,放在了晚清的旗装上面,于是便有了旗袍。
那为什么是袍呢?
因为西学东渐,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年轻女性开始主张男女平等,女性意识的萌芽让她们开始极端性的排斥一切女性化的事物,想要抹去自己的性别特征,刻意向男性靠拢。
表现之一就是穿上指代男士的长袍。
而她所改良的旗袍设计特点,趋势就是收腰。
这也意在反抗封建社会下,女性不能凸显自己身材的教条。
之前的清末旗女之袍与民国现代旗袍的主要差别有三点:
旗女之袍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民国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
旗女之袍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装饰亦较简约。
正是这三点差别,使旗袍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的袍服变成可与西方裙服相类比的新品种。
但最大的改变还是人心中的观念:以往的袍服是外套,是强调功能(防寒、遮体、表示身份等)的服装种类,其审美意味是传统的含蓄。
而改良后的民国旗袍是裙服,属于法语中的robe或英语中的one-piece dress。
虽也有着强调功能的传统,但表现女性体态曲线,表达时尚更是它的使命。
(法式robe女士长袍)
旗袍的诞生,在当年让女性们看到了解放的曙光,所以它也一度被视为男女平等的旗帜。
慢慢的大街小巷上出现了很多穿着旗袍的女性身影,她们大多数是有更强烈女性主义意识的女学生们。
直到后来1920年代,宋庆龄宋美龄等民国大咖们穿着旗袍出席重大场合,旗袍在中国服饰的正统地位才得到官方承认。
宋家三姐妹对旗袍的喜爱丝毫不亚于卡戴珊家族之于包臀紧身裙...
而文青贵族张爱玲自然也是旗袍的狂热爱好者之一,她曾经说过:“女人一生中最该收藏的两样东西,一是玉镯,二是旗袍。”
她甚至还会自己画旗袍的设计图让裁缝量身定制,绝对是当年的设计师高定了。
(张爱玲设计稿)
到了1929年,民国政府正式颁布新规,旗袍被定为了女性的“国服”。
并对旗袍的样式,纽扣数量,袖长,下摆长度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所以到了1930年代,我们迎来了旗袍的黄金年代,当年的时髦精们开始大肆发挥想象,对旗袍进行再设计,让腰部设计再收一点,下摆长度越来越短,开叉也越来越高。
可以说,旗袍每缩短一寸,都是女性解放身体的一大步。
但有改变就会有分歧,这时旗袍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派系。
海派旗袍
单说京派和海派这两个词,分别象征着两种对立的文化。
但并不是只有北京的才叫京派,也不是凡上海的就是海派。
京派代表着传统的正宗,海派是对传统的标新,是中西结合的产物。
因此京派与海派旗袍也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
咱们先说海派——
民国时期,从上海开始,接受西化教育的知识女性,首先接触了女性解放,他们倡导将旗装改良,腰身更合体,袖口变窄,利落又美观,但是它仍然蕴含着中国文化。
民国虽然38年,风情万种的旗袍主要集中在海派。
短短几年,旗袍的款式由长变短,长袖成中袖,短袖;不开叉的旗袍,也悄悄开低衩。
所以海派旗袍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对传统样式与西式服装的兼收并蓄。
当时不仅把西式外套、大衣、绒线衫穿在旗袍外,更采用洋装中的翻领、“V”形领、荷叶领,袖型则有荷叶袖、开衩袖等。
到后来还出现了改良旗袍,结构更趋西化。
旧式的大襟和繁琐的装饰则逐渐消失了,旗袍面料由于纺织品的大量进口而极为丰富,从各类绸缎到棉布、呢类、纱罗,应有尽有。
海派旗袍《花样年华》里张曼玉穿的旗袍就是典型的海派旗袍。
京派旗袍的裁剪是直线为主的,胸、肩、腰、臀完全平直,而海派旗袍融合了西方文化,变为修身设计,开始大方展现女性身体曲线之美。
京派旗袍
晚清时期,有人将旗装改良,将旗装进行收腰设计,吸收了汉族服装的立领,左右两面开叉,就诞生了京派旗袍。
对比你会发现京派旗袍和旗装还是非常的像,只是稍加改良。
在样式上:京派旗袍的滚边非常的宽,显得端庄传统,长度过膝盖,比较保守,旗袍款型通常平直宽肥。
花纹方面多绣一些传统的牡丹、梅兰、青瓷等,颜色方面也不会特别艳丽,而是沉稳大气,非常端庄的色系,带有一种本土的拙朴雅致。
京派旗袍虽然印花面料比海派要少,花色也未受到西方的影响,但旗袍的装饰性却比海派来的更丰富精细。
比如,京派旗袍和海派旗袍在盘扣细节的设计上也有所区别:
海派旗袍由于发源地身处南方,受天气原因,需要更多的洗涤,所以盘扣多为软条盘结,便于打理,但缺点是缺少色彩的多样性和筋骨,看起来更软。
而京派旗袍的盘扣更讲究筋骨,用刮浆和铜丝盘绕,加之填芯,形象上更丰满色彩更丰富,在工艺上更精美,小小的一个都像珠宝胸针般精致立体。
归根结底是京派传统,海派浪漫,它们的不同就像神州大地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尽管派系不同,仍然承载着中国女性对于美的追求。
穿旗袍需要勇气吗?
羊发现,旗袍的历史,其实也是中国女性关于勇气的历史。
咱们小时候对于旗袍的刻板印象,取决于那些在餐厅,茶馆,甚至风尘女子身上的着装。
长大后旗袍成为了在短视频里靠摆拍抄经书爆火的佛媛们标配。
旗袍之美在于勇,这些布料廉价的伪旗袍,让曾经的国服叠上了贬义滤镜,让真正的旗袍被重新压在箱底,不敢穿出门。
曾经的女性穿旗袍需要抗争的勇气,如今的我们穿旗袍,仍然要鼓起勇气面对路人的指指点点。
但好在,咱们新中式风格的兴起,有越来越多的新兴设计师看到了中式美在潮流表达上的可能性。
更多的年轻人也接受了盘扣旗袍的魅力,设计的形式变得多种多样~
这种传统美学的输出,也让远在西洋的设计师多了一份对于东方文明古国魅力构想。
它成为了中国女孩的美丽名片。
(John Galliano1997 Dior)
旗袍的影响力还扩展到了游戏界,以丸子头旗袍形象出现的中国女孩春丽,影响了世代外国人对于中式霹雳娇娃的想象~
羊太开心看到这样的美不被磨灭,且在岁月的打磨中不断发展熠熠生辉。
毕竟这是独属于我们中国女孩的旗袍美学!
下一次再看见勇敢穿漂亮旗袍出门的女孩,羊一定要冲上前,问她们要个链接~
有被这期的旗袍之美打动到准备入坑的新中式女孩们,一定要给羊一个大大的赞和在看~
顺便在评论区交出你们种草的新中式旗袍店铺,羊准备换新皮了~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