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戛纳也没人吹,她的路人缘为什么那么差?
有一个女孩子,她五岁学钢琴、书法和国画,九岁学舞蹈,打小就是标准牛娃。
中学考上了上海一所顶级舞蹈学校,拿下英皇芭蕾RAD最高级别获得者的头衔。
17岁以ACT(美国高考)满分的耀眼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读到计算机硕士,还是哈佛芭蕾舞团的一员。
求学期间又是创办帮助外国人适应在上海生活的公益网站,又是加入帮助盲人的志愿组织,还在给残疾人提供智能假肢的Bronco公司实习,时间管理大师,社会实践充实得不行。
后来又到微软人工智能团队实习,被选为哈佛中国论坛的财务总监。
以为她毕业后会继续深造或在企业大展宏图,没想到人家23岁直接跑去混娱乐圈。
然后24岁主演了一部短片,一举就获得了第75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短片金棕榈奖。实绩到手。
如果不说主人翁名字,上面的履历足以羡煞大部分人。
这是哪个神童转世?
传说中2023年内娱天降紫微星不会就是她吧?
可一说这是姚安娜,那个华为二公主。。。
众人便委顿了,无趣了,散了散了,开口就是句:投胎也是门技术。
有什么好稀罕的,有一个金主爸爸替她解锁了所有人生关卡,我上我也行。
丝毫不给任正非面子,戛纳获奖又如何,对他这位小女儿的评价还是以贬居多。
(戛纳获奖短篇,姚安娜主演《海边升起一座悬崖》)
哎,破格公主本该活得漂亮,何至于被群嘲?
路人缘,真的是玄学吗?
我对姚安娜这姑娘一直抱着善意的好奇心。
其实娱乐圈像她这样不是科班出身、半路出家跨行入圈的人比比皆是。
说她唱歌不行,但翻翻各大音乐APP,听众越来越刁钻,市场越来越小众,榜单越来越水,姚安娜的出道曲再不入众人的耳,但好歹也是个工业流水线上的成熟作品。
说她跳舞不行,平心而论,人家学生时代是有芭蕾基础的舞者,按现在粉丝彩虹屁的套路,给姚安娜放到选秀节目里也能闭眼吹个“舞担”了吧?
说她演戏不行,放眼望去,流量时代下这圈子里有多少小生小花,仅仅靠着粉丝的关注就能在真正的老戏骨老艺术家面前兴风作浪,赚得盆满钵满。人家二公主起码还带着《海边升起一座悬崖》主演的身份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了,总比某些baby们演戏全靠抠图演技只有瞪眼要好吧。
不管怎么样,姚安娜刚出道就唱跳演综全上,姑且不说她的工作量排得真是很满,特别有点华为狼性文化的范儿;而且在艺术习得方面,一个哈佛理工科学霸的学习能力也不可小觑。
业务能力不算拉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为啥偏偏就对她这么苛刻呢?
是因为姐姐孟晚舟珠玉在前吗?
中国的家庭中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如果有两个孩子,大概率一个孩子“优秀”,一个孩子“平庸”,姚安娜也没逃过这样的魔咒。
姚安娜站在华为大公主孟晚舟的旁边,在国人眼中,就似乎有些相形见绌了。
姐姐是从小肩负着家族责任的“大家姐”。
成长时期辗转四座城市、在企业隐姓埋名二十年才公开亮相,被父亲当合伙人锤炼。花了整整18年才成为CFO,在非法拘禁中也承担了很多压力。
而妹妹画风则完全不同。
两姐妹年龄相差26岁,一个是沉稳干练的女企业家,一个是逐梦演艺圈的时尚女爱豆。
女爱豆没什么不好,但在科技兴邦、实业兴邦的普世观念下,总是女企业家的成长路径更符合大众评价体系。
不过要我说,姐妹俩虽然一个从商,一个从艺,走上了两条不交叉的平行线,但都是正途,也没有出格。
一个当可靠的接班人,守住偌大家业;一个就做掌上明珠又如何,从事文艺事业,不也挺好么。
只要她们对自己的角色认可、投入,能让家族的财富、名声有序传承,就是完成了属于自己的任务和使命,不是吗?
在姚安娜刚出道的某次采访中,她面对镜头表达委屈:为什么大家只喜欢姐姐,不喜欢我?
听到这句话,我有点心疼,也有点好笑。
这话给人一种什么感觉呢。
就是虽然大家能隐约看出来你们姐妹不怎么亲,但是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提到姐姐,来表现自己的委屈。
如果说之前我尚不明白为啥很多人反感她,听到这话我就觉得,大妹子你这确实是不会讨喜啊!
不过很多网友拿《一帘幽梦》里的白莲花渣男类比姚安娜,“虽然姐姐被国外政府抓了起来,但是我可是被网友吐槽了啊”,我也觉得属实过了,不至于。
含着金汤匙出生、经历无比顺遂的人,因为没有被生活毒打过,没有经历过“双手劈开生死路”式的个人成长,他们呈现出的往往是一种“天然呆”般的单纯。
察言观色,高情商社交,讨人欢心,或许本就不是这位富养下的公主需要掌握的技能。
是因为她资源占尽引得众人嫉妒吗?
其实娱乐圈早已不是曾经的草根时代。《创造营2019》里一个练习生学声乐,一节课就是1000到2000块钱,艺考表演课更贵得惊人,一个季度要花小十万。
这是草根玩得起的游戏吗?
当下内娱最不缺的就是富二代和资源咖,有些明星甚至会刻意在自己的资源脉络上做一些手脚以掩人耳目。
但却很少有一出道就像姚安娜这样高调张扬的。
发歌发MV盛大出道,在姐姐孟晚舟回国第二天给时装周走秀……完全是高开高走的态势,和当年的“大甜甜”景甜如出一辙。
所以或许她戴着公主的皇冠闪耀下凡的那一刻,就决定了大众对她的评价。
姚安娜出道纪录片开始,有一段独白:
在网上人们会给我很多标签,芭蕾舞者,哈佛毕业,名媛,富二代,我不想被这些定义所束缚,我想去尝试一些我没有做过的东西,去做一些打破常规的东西,做艺人,是我做的一个比较打破常规的决定。
大妹子还是天真了,怎么还不明白呢,你能出道,还是要感谢你的富二代标签啊。
说句丧良心的大实话,资源不平等是这个世上最平常的事情,大家也都默认了。
当代网友虽然每天声讨996,吐槽资本家,但是大家也是真心佩服有真才实学的本事人的。
但凭本事出名的富二代,和凭富二代出名之后再学本事,本质上是两件事。
不被人喜欢,不是因为你真有资源惹人嫉妒。
而是大家都知道你有资源,你也知道自己有资源,又偏偏表示自己不想依靠资源要做独立自主的女性,结果说出来的话跟做出来的事又是两回事。
这哪能讨人喜欢呢?
在“二代”这个身份上处理得非常高情商的人,举个例子,郭麒麟,不否认自己已有的平台和资源,并且以此给自己“只许成功”的压力,也能放低身段、使出浑身解数去赢得观众的掌声,真正去“娱乐大众”。
没有那种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劲,路人缘自然也就上去了。
也许,还有众人的不安全感在作祟。
一个哈佛工科高材生到进入娱乐圈,与其他一直在演艺圈或周边领域追梦的“富二代”明星相比,姚安娜不断的易辙让很多人认为出道是她偏玩票性质的选择,只是一种“试错”的心态,出道不成功,她也完全“退可守”。
如果是这样,很多人心态就失衡了——作为没有退路的普通人,有时并没有机会抛开限制,任意追梦,姚公主这样的生活多让人红眼。
“公主”一词代表贵族和特权阶级,“她是资本家的公主,而我们只是普通的打工人”。
所以对姚安娜的反感可能不仅指向她个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折射出人们在做出职业抑或人生选择时面临的不安全感。
也或许只是在表达对现实存在的社会各级差距的不满和无奈。
有人说不应该强加标签给姚安娜,也有人说头戴光环的姚安娜不应该仅凭出身就轻松取得现在这一切。
但我们把视线再转回戛纳电影节,《海边升起一座悬崖》入围戛纳时,更多的新闻点其实也是在主演姚安娜。
从这个角度说,或许也要感谢姚安娜的话题性增加了关注度。
每个人身上都有多重身份。如今姚安娜撕破“华为二公主”这层身份,转向另一个“娱乐圈新秀”的身份时,她的个人选择难免受到大众期待的约束。
但我们能否尊重和包容个人的不同选择?
每个人都是多面体,人生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
我们不是非得把一个角色做到极致完美才行,每一个角色都值得平视与共情。
期待这位闯入娱乐圈的破格公主能被更多人认同吧。
-END-
本文作者:卞千南
撩合作/想投稿/要开白
请联系天才小助手 微信号:wucai6de01
本文作者 卞千南
南开大学企业管理硕士,80后有志宝妈,国家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兼非典型作家。愿以笔墨传意,和大家侃侃人间冷暖、社会戏言。
备用公众号:无才姐说
欢迎大家关注捧场(比心)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