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阳不等于你要主动阳,你又不是王重阳
今天聊一个科普话题。
有个读者问我,他听某大V算了一笔账,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人都要阳,就像海啸的时候,你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所以他的结论是,与其晚阳不如早阳,与其被动阳,不如主动阳。
他的结论我们先撇在一边,我来给你重算一遍这个大V的账。
有个故事咱们小时候都学过,国王和大臣下棋,大臣赢了,他最后讨要的赏金是在64格的棋盘上,第一个格子放一粒米,第二个翻倍,国王爽快地答应了。
后来发现全国的米仓都不够。
这个故事是告诉你,2的63次幂是一个天文数字。
2尚且如此,20就更不必提。
据说,最新的奥密克戎已经可以1传20了。
这意味什么呢?
第一天是1个,第二天是20个,第三天是400个,第四天是8000个,第五天是16万,第六天是320万,第七天是6400万,第八天是12亿8000万.......
你看,果然是洪水来了,谁都不可能扛到第二个星期。
这个算法有没有问题?理论上没有,但这明显是个文科生在算数学题。
为什么?很简单,我给你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群体,800人的群体,封闭的环境,我们就假想这是一个微缩版的地球。
第一天投放一个阳,第二天是20个新阳+1个老阳,21个种子对吧。
那么第三天应该新增了420个新阳,外加21个老阳,一共是441个种子对吧?
当然不对。为什么不对?哪儿算错了?
很简单,因为环境变了。当一个变量发生改变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也会随之改变。
第一天1个阳会变成21个新阳,那是因为他周围都是阴,他待在一群阴的环境里,才能一天之内传20个新阳。
如果他第二天接触不到20个阴,他怎么传出来20个阳呢?
如果他第二天接触的还是昨天那个被他传播过的老阳,他能把人家传播成什么?阳+阳?王重阳?
所以理论上这个800人的群体应该第三天就全阳了,实际上不会的。
首先这个周期可能拖得很长,可能长达半个月一个月。因为只要阳的占比变高了,传播就没有那么容易。
虽然阳了还会阳,可是短时间内阳了的人是没法再阳的。那么事实上就会降低传播率。
第二个问题是自然免疫,人群中总有1%是永远也没法阳的,800个人里面有8个人天生就不会阳,大家阳几次他也不会阳。
而且多数人都阳了一次之后,这个传播指数会大幅度下降。虽然阳了还会阳,可是并非每个人都如此。有些人阳了就不会阳,他实际上形成了屏障的一部分。
所以这个模型,不是纯粹的数字游戏。到最后你很可能会发现800个人里面,有80个都不会阳,有一成的人都不会阳。
这里面有天生的原因,也有阳的晚的原因。所谓大家都阳了一遍,他再阳的概率就远比第一波低。到几年后,疫情消失的那一天,你去统计,他就是完美地错过了。
我给你算这笔账,是告诉你,主动阳不划算,如果你刻意的规避,是完全有可能成为最后那一成不阳的。
有人可能听不懂上面这段站在数学视角的描述,那么我给你换一个更通俗易懂的,哲学视角的分析。
那天有读者问我,说,现在的病毒大大减弱了。所谓阳了也不会死,为什么不主动阳?
道理很简单,吃屎也不会死,你为什么不主动吃?
哲学视角听懂了吧?
那天我说的很清楚,我说好事,挣钱的事儿,你要第一时间反应。
月初,我根据吃播发明阳播这个词儿的当天,有读者马上就去做阳播了,我也不知道他真阳假阳,反正人家马上就抓住了流量密码。
早一分钟你未必能火,但是晚一分钟,你肯定火不了。老胡这种数千万粉丝的退休大V,人家阳不了都要上赶着跑到发热门诊去采访,就是不想完美的错过这一波集中的关注度。
你呢?光顾着吃瓜了?
前几天我还写过一个词儿,叫做郭襄。我说郭襄一辈子没有阳过(杨过)。
结果马上就看到消息,有人把郭襄抢注为商标了,还有开网店的,迅速进了一批九阴真经,卖脱销了.....
看到了吗?这就叫积极,吃饭一定要积极,否则肯定有问题。
吃屎要不要这么积极?这么积极图什么?
你主动阳如果是想蹭热度,急着分享自己的经验,那我给你一个大拇指,如果不为了这个,那我只能说你拎不清。
就像那个大V说的,大浪过来,躲哪儿都没用,所以呢?所以你就要冲个浪?
冲浪是冲给别人看的,明白吗?没人看你冲什么?冲了个寂寞?
关于这个事情的应对我说的很清楚了,你没必要紧张,也没必要主动。
你说你紧张到班也不上了,躲在家里用被子把自己捂起来瑟瑟发抖,那当然是不明智的。
因为一件事如果最后9成的人都会感染,你躲得了一时也躲不了一世。
这不是说你不该躲,而是说你不该高成本地躲。
人不可能因为怕生病就一辈子不工作,不出门,不见人,这是做不到的。
生命的价值是多样的,不仅仅体现在不生病这一个维度。
现在如果有人说,确保你一辈子都不感染新冠,代价是后半生去号子里蹲着,终身监禁,你愿意吗?
人类冒过的风险多了去。《风吹半夏》里面那代人开工厂,有没有污染过水源?有没有因为污染生病?
太多了。
90年代的民工进厂里做工,条件是很恶劣的,有的人染了尘肺病,有的人下井当水鬼再也没出来,知道为什么他们还做么?
因为他们想要赚钱,他们清楚,赚到钱,才不用过穷日子,自己的后代才能去窗明几净的校园里念书。
只要是正常人,都会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你想要的,都有代价。
90年代那些外出打工的,他们难道不知道当农民,吃自己种的菜,天然无污染?知道。可是他们想要赚钱,就不得不走过一段自己也不愿意的岁月,要治理此前因为发展留下的污染,需要达到一定的经济水平。
如果你钱也没,技术也没,凭什么轮到你做清洁无污染又高收入的产业呢?
同样的道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想要的,都有自己为之付出的代价。
我大一的时候,入学的第一课,老师让每个人上台分享自己过去的经历,所有人讲的都是些不痛不痒,冠冕堂皇的,只有一个从小读少年班,当时还没过15周岁生日的同学,他上台后哭了。
他讲述了自己从小到大各种的不堪,讲述了身边的同学都是勾心斗角的,都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他内心充满了支离破碎.......
包括老师在内,包括下面的哥哥姐姐们,有人同情他么?
没有。大家都知道只有他说了实话,可是他的实话让所有人尴尬。
正如那个老师总结的,她说,其实能考到这个大学里来的,尤其是考到这个系里来的同学,想来绝大部分人内心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她说得很委婉,其实她知道,下面坐着的学生绝大部分人内心世界都冷得像一块冰。
你入了这里就像进了狼群,你千万不要暴露自己的伤口,那只会让你更加危险。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有所得,就会有所失。国人里面像这孩子一样说实话的人很少,即便偶尔有心智不成熟还没长大的,通常也会被老师打断。
你以为老师让大家交心是真想听你的内心吗?不是的。她想要看到的是你成熟的一面。人家想听套话,你非要说真话。
不管你经历过多少不堪,让你上台讲,你就要写得像状元文章一样花团锦簇,什么都说了,但心里话一句都没有。
在这一点上美国人更直白些。你去看很多考上藤校的孩子的分享,他们就像那个受伤的少年班的孩子一样,会告诉你,你可能要经历心理,甚至健康上的摧残,然后才有希望上藤校。
我曾经说过,读书是最简单的事儿,最小儿科。肯定比你在职场里混出头容易得多,而在创业者眼里,混职场那就如同扮家家酒。
这就是我们没必要刻意躲在家里的原因,因为生命是一段时间,我不可能为了风险把时间彻底废掉。有所得,就注定有所失。
但是,我没必要去冒无谓的风险吧?
明明可以戴口罩的时候,明明允许戴口罩的时候我为什么不戴?
我的手不洗,就不去摸眼睛,摸鼻子,摸耳朵,这不影响我做生意吧?
哪怕病毒如同感冒,我感冒了难道不影响我赚钱吗?那明明可以降低概率的事情,我为什么不做?
这就是我的建议:你没必要紧张,也没必要主动。
时时刻刻做决定都跟着概率走,很难么?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