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蓝方:群体感染、信息爆炸,普通人如何识别虚假信息?

蓝方:群体感染、信息爆炸,普通人如何识别虚假信息?

公众号新闻

/ 本文刊发于《少年时》第80期《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图谱》/


编者按

近日,奥密克戎阳性感染者大幅增多,网络上也出现了大量与此相关的医疗信息——该囤什么药、发烧和咳嗽该怎么治疗等等,媒体和自媒体发布的内容层出不穷,信息鱼龙混杂、难辨真假。尽管病毒威胁较小,但依然需要科学地进行防范和应对,虚假信息经过互联网的传播、放大,最后可能就会对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产生巨大影响。


面对海量信息,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辨别真伪?今日分享来自C计划联合创始人蓝方的一篇旧文,希望能就如何构建高质量的信息“食谱”,给你带来启发。




“老师,您打新冠疫苗了吗?”

一天上课前,学生小辰忧心忡忡地问我。

打了呀,怎么了?”

“那个疫苗最近好像又出问题了。我听爸爸说,欧洲一些国家都不允许打过疫苗的人坐飞机,因为会有血栓风险,后果特别严重!”

“哇,这可是个大新闻。”看着小辰担心又严肃的样子,我追问:“那你爸爸听到这个消息后,还准备去打疫苗吗?”

“当然不会呀!”小辰肯定地说。

这正是我们面临的现实。大量类似消息的广泛传播,正降低着人们对新冠疫苗的信心。从接种疫苗将改变人体DNA、比尔·盖茨利用疫苗在人体植入微芯片,再到疫苗保护期短、副作用多,形形色色的谣言、阴谋论,流传在各个国家的舆论场上。世界卫生组织坦言,与信息流行病( Infodemic)作斗争,正成为全球狙击新冠疫情的一部分。伦敦公共卫生学者在英国的一项调研发现,受访者中本有54%的人表示肯定会接种新冠疫苗,但当人们收到有关疫苗安全的不准确说法后,这一数字下降了超过6个百分点。如果人们不积极接种疫苗,我们何时才能终止这场史无前例的大瘟疫呢?


那小辰接触到的这条信息到底是不是真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如何辨明信息的真伪?




追溯信息源


想在网络时代不被忽悠,需要牢记一个关键词——信息源。每收到一条信息,先看出处。无任何信息出处的网络信息,有很大概率是假消息。


于是我给小辰布置的作业,便是让他找到爸爸的消息究竟从何而来。


爸爸只能模糊地想起自己是在微博上看到这条信息的。小辰打开爸爸的微博页面,看到时间线上的信息不断更新、无论如何都拉不到底,顿时束手无策——该如何定位爸爸看到的消息在哪里呢?


我提示小辰,试试在微博上方的搜索栏里直接检索关键词:“疫苗”“血栓”“坐飞机”。很快,一个名叫“countrycat”的账号出现了,告诉人们“航空公司建议接种过疫苗的人不要坐飞机!因为有血栓的风险!会因潜在的副作用加速瘫痪”。这个账号转发了一小段新闻视频,白人主播正襟危坐,英文播报,称西班牙和俄罗斯的航空公司如是警告人们,而血栓则是新冠疫苗的副作用。


“这段视频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我指着视频左上方的电视台台标和网址——skynews.com.au,问小辰,“你觉得这是个靠谱的信息来源吗?”


小辰快速地搜索了这个网址:“似乎是澳大利亚的一家电视台?”


是的,澳大利亚天空新闻台,曾经是家颇有影响力的老牌传统媒体,但近年来极速“向右转”,因其极其保守的政治立场、屡屡传播阴谋言论而备受抨击。那天空新闻台的信息源又是什么呢?


这则新闻视频中提供的截图显示,其信息来自一个名为“ uncut-news"的网站。借助谷歌翻译,我们发现这家自称提供“独立的新闻和消息”的德语网站,页面上充斥着各种反疫苗和阴谋论的信息——诸如查尔斯王子因参与谋杀黛安娜王妃被调查。


“老师,这个网站感觉很不靠谱啊。”小辰感叹,“每一篇文章的标题都很吓人,倾向性太明显了!”


并不是说一家网站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它所提供的信息就都不可信。更为关键的问题是,这种倾向性是它在审视了充分的证据、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还是预设的偏见和立场。浏览这家uncut-news”的网站,你会发现它所有的资讯都是经过挑选的,仅仅筛选、呈现了反疫苗的数据,而对那些不利于其立场的数据、研究没有做出系统的评估和审视。简单相信这家网站提供的信息,读者将被严重误导。


我们又用翻译软件,将“新冠疫苗”“血栓”“飞机”等关键词翻译成德语后,在“ uncut-news”上找到了澳大利亚天空电视台援引的文章原文。这篇文章称其信息来自西班牙和俄罗斯的新闻网站,并提供了网页链接。


依次点开,西班牙的这则信息出自家叫作“mpr21”的网站。“熟悉的配方!”小辰惊呼。这家网站声称自己是“被审查最多的媒体”,网站上又是篇篇耸人听闻的阴谋论。而“打疫苗者不被建议坐飞机”的信息则没有任何信息源,也没有指明建议是来自哪家航空公司的。


俄罗斯的信息,迷惑性更强。uncut-news”提供的网页链接指向一家名叫“live24”的电视台,根据报道原文,“打了疫苗后不适宜坐飞机”的说法是一名叫 Yevgeny Kovalev的医生在接受“公共新闻”电视台采访时提出的。这个医生究竟是什么背景、来自什么医院或机构,文章里没有任何信息。于是,我们又追溯到俄罗斯公共新闻电视台的网页,用这个医生的名字,加上翻译成俄语后的关键词“新冠疫苗”“飞机”等,终于看到了原始报道。


有意思的是,公共新闻电视台除了采访这个不知来历的医生,还援引了家叫作“Vrijspreker”的荷兰语网站的信息。该网站称,多家航空公司内部正在讨论将不允许接种疫苗的乘客上飞机,因为新冠疫苗将带来血栓方面的问题。


这个“Vrijspreker”又是什么网站呢?当我们将这个自称“自由言论者”的荷兰语网站翻译成英文后,小辰猛拍大腿,“怎么又是这种阴谋论的调调!”这个网站上的信息,与之前西班牙语的“mpr21”、德语的“uncut-news”几乎如出一辙。而俄罗斯公共电视台援引的这则消息,同样没有任何信息源与证据。我提示小辰,我们可以用这家网站的名称,加上“阴谋论”再搜搜看——这一次,我们搜到了一份阿姆斯特丹大学关于“社交媒体的政治操纵”的学术报告,里面列出了活跃在荷兰公共舆论场上的若干阴谋论、假新闻网站,而这家“Vrijspreker”赫然在列。



“老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断定这条信息一定是假的了?”


“90%。不过我们还可以再做一些检索,彻底推翻它。”我问小辰,“航空公司到底有没有发出这种建议,谁的说法最可靠?”


“当然是各家航空公司自己咯!”


我们一起来到了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网站上。IATA有290家航空公司成员,来自世界各地。协会的口径与我们查证的这则消息截然相反:旅客接种疫苗是重开边境的全球最佳方案。随后,小辰又一一打开了西班牙和俄罗斯主要的航空公司官网,上面都没有看到类似的警告。事实上,诸如美国疾控中心等多国官方机构都建议人们在没有完全接种新冠疫苗前,不要进行国内或国际旅行。


那血栓和飞行之间到底又是什么关系呢?在长途旅行中,长期保持坐姿不动,确实会促成静脉中血凝块形成、存在血栓风险。根据美国疾控中心对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检测,在接种强生/杨森新冠疫苗后,也确实可能出现伴有血小板减少的血栓。但这种因为免疫系统反应而形成的栓塞不仅“极为罕见”,且与坐飞机久坐形成的栓塞完全不同。“它们的形成属于不同机制,据我所知相互之间没有关系。”梅奥诊所疫苗研究部的负责人格雷戈里·波兰( Gregory Poland)在接受路透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世界知名的路透社采访的疫苗专家,和援引阴谋论网站的俄罗斯电视采访的不知名的医生,你更倾向于相信谁的话?”我问小辰。


“那还用说吗!”小辰爽快地回答,“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100%肯定这条信息是假的了?”


信息查证的门槛


尽管最终确认了这条信息为假,小辰的喜悦却没有持续太久。

“老师,太难了。就为了我爸随口句似是而非的说法,花了我们这么多时间!”是的,为了查证这一个说法,我们跨越了汉语、英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荷兰语多个语种,不仅要知道微博界面的搜索方式,还要了解各个网站的站内搜索方式,熟练使用翻译软件和英文是基本要求,还得对阴谋论假新闻网站的话术有所了解……

小辰感慨:“一个普通人,哪里有时间和能力做这些事情啊?”

而小辰查证的这条信息,可以说是查证难度相对较低的了——通过不断追溯信息源、基于常识判断信息源的可靠程度即可真相大白。如果涉及更专业的问题,查证门槛也会相应升高。

例如,前不久还有一篇关于新冠疫苗的“公开信”在社交网络疯传,称“全球著名疫苗专家保茨博士呼吁立即停止大规模疫苗接种”。文中,“保茨博士”提出大规模接种疫苗会导致病毒发生免疫逃逸——所谓免疫逃逸,简单来说就是新冠病毒突变成一种新的病毒,让人们重新面对一次新冠疫情。免疫逃逸确实是科学家正在研究和担忧的问题。普通读者面对这样一封充斥着专业术语、言之凿凿的专家公开信,很难用常识和逻辑判断其可信与否。

当我们缺乏更多的证据或能力来直接辨别信息真伪时,说话人的背景其实会为他所说的话背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判断信息的可靠性。例如,一个撒谎成性的骗子,和一个有口皆碑的社区领袖,我们更倾向于相信后者提供的信息;当我们讨论一个专业问题时,相关领域的科学家通常会被认为比从未接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门外汉更有发言权;比起在某一事件中有利益冲突或心存偏见的人,我们更倾向于相信中立者的陈述和判断。当然,我们更相信那些守信、专业、中立的人或媒体,相信的是一个概率。并不是说,这样的人或媒体提供的信息就绝对可靠。

当这样一个自称“全球著名疫苗专家”的人出现在普通读者面前,普通读者其实也很难判断他究竟是真专家还是假专家。在他的个人网站上,保茨的简历丰富到让人眼花缭乱。尽管他的第一个博士学位是兽医,但他随后又在德国霍恩海姆大学获得病毒学博士学位。按照他自己的说法,除了学术研究,他还参与过多家疫苗公司的疫苗研发工作,曾担任多个公共健康和疫苗研发有关机构的顾问,屡屡在国际大会上发言。如果要判断他的专业“含金量”,理论上我们需要一一核实其履历真伪,检索其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判断他的研究专长究竟是什么。他的论文发表在什么级别的学术期刊、论文引用量是多少,也是帮助我们判断的重要信息。而这里的每一项检索与查证,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事实上,这位博士所发表的与疫苗有关的论文数量有限,他关于“免疫逃逸”的高论也引起国内外诸多学者的抨击,有不少专家从科学原理上对其逐条反驳。


如果需要查证的信息涉及图片、视频,技术门槛就更高了。随着图像处理软件的普及、“换脸”技术的日臻成熟,仅凭肉眼是越来越难以发现图片或视频中的瑕疵漏洞。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或核查者需要依赖专业的图像核查工具来工作。


例如,图片法医( Foto Forensics)这一网站,可以通过“误差等级分析”(ELA, Error Level Analysis)技术发现图片中经过修饰的图层。一般来说,原始图片各个部分的压缩率是相似的。但人工后期合成的图片,粘贴部分的图层压缩率会不同。ELA可帮助读者直观看到一张图片不同部分的压缩率,进而判断某张图是否被PS过。


又例如,为了比对图片与其声称的拍摄时间、地点是否吻合,专业记者常常还要用到像 Sun Calc这样的应用。在Sun Calc的网页上输入具体的经纬度、日期、时刻,可看到当时太阳的运动轨迹,如此可推算出阴影的角度和长度,与图片中的阴影相比照以发现疑点。



谁为我们把关?


这些查证工作所需要的专业和技术门槛以及时间投入,正说明在这个网络自媒体时代,机构媒体存在的意义。


社交媒体网络时代,任何一个人、一家机构,都可以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注册账户,以发布、传播信息。社交网站或短视频应用上的账号、微信公众号、个人网站或博客等,都可以称作自媒体。而机构媒体,即我们常说的传统媒体、专业媒体,它们既可能是提供公共资讯的新闻媒体,也可能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提供专业内或行业内资讯的垂直类媒体。简单来说,机构媒体有专从事信息采集、编辑工作的记者、编辑内部有专门的信息审核流程,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公信力


机构媒体与自媒体,并非绝对严谨的学术概念。机构媒体也会在社交网络上注册账号,开设自己的“自媒体”。一些自媒体随着自身影响力和规模的扩大,也可能机构化、专业化。


自媒体的出现,其意义不言而喻。它们打破了信息的垄断,激活了公众创作与表达的空间,每每遇到公共事件我们甚至都可以直接从当事人的账号里获得最快速、最直接的信息。


然而,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公共舆论场上相对自由地发布信息时,我们如何确定他们发布的信息是真实、准确的?当海量信息汹涌而来时,如何判断哪些才是最重要的,并确保自己不遗漏?


这正是机构媒体经过专业训练的记者、编辑要做的事。搜集信息、核实信息、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解释信息帮助读者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这个世界究竟在发生些什么。机构媒体内部的编辑流程则会进一步对信息质量把关。例如开篇提到的我和小辰一起查证的信息,完全可以有另一种查证思路直接用英文在谷歌上搜索关键词“新冠疫苗”“血栓”“飞机”,然后加上“factcheck”(查证),便会看到诸多国外线媒体(如路透社、美国广播公司等)第一时间的查证和报道。



又如“疫苗专家”保茨的公开信,以关键词“保茨”“免疫逃逸”加上“辟谣”或“查证”,在中文网络里也能看到新华社、“知识分子”(专业科普媒体)采访专业学者后的科普文章。


需要注意的是,机构媒体核查后提供的信息更可靠——这说的也是一个概率。一方面,我们同样需要关注那些为我们筛选、处理信息的媒体的背景,将那些具有信誉度、中立性和专业性的媒体作为我们的信息源。另一方面,我们依然需要关注这些信息本身的质量——例如,在冲突事件中,记者有没有采访多方信源平衡报道,被采访者的背景、立场是否存在瑕疵,记者在呈现某个事实时是否采集了相应的证据等。例如,开篇小辰查证的信息中,澳大利亚天空新闻台、俄罗斯的“公共新闻”同样是传统机构媒体,却为我们提供了典型的反面案例。



改善信息食谱


具体而言,在这个网络时代,如何让我们获取的信息更有质量、而不迷失在信息的大爆炸中?

关键的一步是改善信息食谱。

1.订阅至少一家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媒体

避免过度依赖、沉湎社交网络,避免将朋友圈或微博作为自己唯一的信息来源。在手机中下载安装至少一个具有公信力的机构媒体的应用,或者更为传统的——订阅一份 Newsletter(时事推送)甚至纸质版的报纸或杂志。


养成阅读机构媒体的习惯。例如每天早晨浏览一遍当日要闻的标题,即可对自己关注领域的最新情况了然于胸同时打开“重要消息推送”,能保证自己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对准确的信息。


2.“等一等”或“主动看”

当从社交网络或其他地方得到一条信息时,除了用逻辑和常识判断真伪,第一反应应该是“谁说的”。


如果没有明确的信息源或信源可疑,则不轻易相信或转发。如果你非常在意这条信息,可以自己花时间去查证,不断追溯信息源、判断信息源的可靠程度。更省力的办法是选择等一等。如果条信息足够重要,机构媒体很可能会深入采访、收集整合更全面的信息。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主动前往这些机构媒体平台,用关键词检索,了解相关事件的最新发展情况。


如果某条信息标注了可靠来源,则前往该原始信源,使用原始信息,避免信息转手时的差错。


3.做负责任的读者,支持负责任的媒体

优质的信息,来之不易。支持负责任的媒体,将优秀媒体的优秀报道,分享传播给更多的人谨慎传播未经核实不明来历的信息基于核实的“事实“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合格公民应有的网络素养。



作者:蓝方







C计划联合创始人,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和法国巴黎政治大学,曾任《财经》杂志、财新传媒公共政策资深记者。




我们是谁



C计划(C指Critical Thinking)是一家致力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机构,旨在系统提高儿童和成人的独立思考、逻辑思维和理性思考能力


我们研究了上百本书,经过了数千小时的一线教学,熟练掌握批判性思维核心方法,成长为国内推广批判性思维的专业教育团队


最新课程


还想进一步帮助孩子识别社会陷阱,建立多元的价值观,做出理性决策?

C计划研发的在线人文思辨课帮助孩子思考自我与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学会换位思考同理他人

点击图片即可选班👇

更多信息,请扫右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小阅微信咨询。


推荐阅读


 蓝方:信息爆炸不知怎么处理?一招教你高效摄取信息

▷ 结构化归因:找到问题的根源

▷ 学了批判性思维,我能吵赢另一半吗?

点“在看”/留言互动
错过理性的声音👇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亚马逊产品评论近一半都是虚假的,如何识别?疫情新形势下,普通人该如何准备?销量比圣经还高,普通人如何成为畅销书作者?信息爆炸时代,你的注意力可以留给这些有价值的公众号普通人如何实现阶级跨越?答案其实早就注定了|潜在天赋挖掘普通人如何抗通胀?我从巴菲特身上悟了3个建议!英华号周播报| 寻找护城河,如何识别伟大的公司?想要跌时多买,涨时少买,究竟该如何操作?面对时代新副本,普通人如何“打怪升级”?民调显示六成民众担心虚假信息会影响选民决定法国人怕不是全“有毒”!如何识别“有毒”的人,心理医生教你绝招!Rocky Mountain 国家公园览尽湖山 - 多彩科州之旅(二)如何识别影响股价的关键信息?如何识别自杀的危险信号AAAI 2023 | 如何识别未知标签?多模态知识迁移框架实现新SOTA大骗局!人在家中坐 房却被挂网上租出去了 连私人签名都能伪造 虚假信息哪里来在香港3年全家从未感染,普通人如何挺过疫情放开“第一波”?保卫乌克兰:Dattalion创始人对抗虚假信息在目前疫情新形势下,普通人该如何准备?普通人如何提升自己的格局?|荐号外乡人 - 又被抓获普通人如何移民加拿大?大西洋四省项目政策解读在美国256我自己普通人如何移民加拿大?SUV创业移民备受青睐夏令时永久化法案在众议院获通过仍有阻力 民众担心虚假信息会影响选民决定感觉关系“不对劲”?如何识别不健康的亲密关系?行程卡下线,据传不存储个人信息?又应当如何删除个人信息?如何识别美国中学申请中的那些“坑”,又该怎么规避?伊州大骗局!人在家中坐 房却被骗子挂网上租出去了 连私人签名都能伪造 虚假信息哪里来AAAI 2023 Oral | 如何识别未知标签?多模态知识迁移框架实现新SOTA《人类简史》是虚假信息之源?反复感染,吃药自己扛,国外放开后,普通人是如何度过疫情的?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时间更有价值解锁新技能三亚:今起免费发放7万多粒退烧药!专家:群体免疫无法完全防感染;城市里的幻阳症:明明没感染,咽喉痛、发冷、头晕等症状却一个不少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