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要有充分的信心走向春天

要有充分的信心走向春天

公众号新闻

前段时间,综艺节目《脱口秀大会》上,呼兰讲了下面这个段子,引发了热议,有人说,这个段子历史依据在哪里,刘备哪里来的20万大军呢?10万百姓流离失所,有数据支撑吗?


但其实更多的,是这个段子引发的共鸣。我们都发现,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大多数人的声音被湮没,他们甚至连姓名都没留下,更多时候,历史把笔墨留给了那些帝王将相、英雄传奇,而历史中,那些被概括为芸芸众生的普通人,也应该被打捞被书写。

罗新老师在《漫长的余生》中书写了北魏历史上一位普通的宫女——王钟儿。三十岁那年,她因战乱被掳入北魏皇宫成为奴婢,在深宫高墙内,又被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直到86高龄终老。幸运的是,她留下了短短几百字的墓志,让我们有机会跟着罗新老师的笔触,一窥这位生活在1500年前的普通女性漫长的一生。

普通人,是罗新、王笛、李礼三位老师在这次沙龙中反复提及的字眼。某种程度上,创造历史的就是你我这样的普通人。

身为普通人,我们如何理解历史?处在时代之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今天,我们再一次跟着三位老师,在历史中看见“具体的人”。


01.
我们要多少给他们找回一点公道

李礼:不夸张地说,《漫长的余生》应该是今年最受关注的原创历史书之一。据我了解,罗新老师研究相关资料已经断断续续有小十年的时间了,直到今年终于把它写出来。罗新老师,您为什么对这个宫女特别有兴趣?您怎么看读者读过本书后的反馈?

《漫长的余生》| 罗新


罗新:这本书的写作从2020年春天开始,那个时候大家都困在家里,我当时的想法是一口气把它写完。两个月之后,4月底突然宣布可以去别的地方了,我和朋友就用一个礼拜,到陕西府谷县境内徒步,去看长城,就在黄河大“几”字形附近,结束后回到北京,工作节奏一下子中断了,就“混”到了2021年的春天,正好我又给研究生上课,就把前一年写的部分拿出来交给同学们,一边讨论一边修改,同时一边写新的。写了差不多两三个月,又做别的事情去了,一直到今年春天再次被困着。

总之,我一共用了六个月时间,分了三年,才把这本书给“凑”出来。因为我的热情确实不在这上面,我现在比较大的热情是研究各种把人群分割开来的东西,具体地说就像长城那样的building,这种building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能是无形的、制度意义上的。我很想探讨人造的把人分隔开来、把社会做各种切割的一些东西。如果不是因为新冠大流行,很可能这几年我的热情主要在这上面。

大概十多年以前,写王钟儿就已经列入我的工作计划。一直没有做的一个原因是觉得写这么一个普通的人,放在历史学的框架里它算什么呢?我当时蛮有学术抱负的,想在学科意义上做一点崭新的工作。

但是为什么还是要做呢?因为我以前给同行们、历史学界的年轻朋友提过,说我们今后应该少关注帝王将相,多关注普通人,关注那些受迫害、得到极大不公正待遇的人。从历史意义上来说,我们不应该在他们死后,继续增加这种不平等,我们要多少给他们找回一点公道,把这些人叙述出来,而不是让他们消失在历史的虚空里。


当然,绝大多数这样的人都不可能被记得,他们没有名字,他们只是一些数据。但是,对于好不容易留下名字的人,我们就应该讲一讲他们的故事,讲一讲他们和那个时代之间的关系。

《漫长的余生》出版也快四个月了,我也听到了不同的反馈,最多的批评有两种:王钟儿不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她跟皇帝有关系;在书里面最多的笔墨还是给了那些帝王将相、后妃,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王钟儿就那么一点点,好像在也好像不在。这些批评特别有道理,这也正是我自己最揪心的问题。因为没有更多材料,能知道她的一些痕迹就不容易了,再要讲更多的事情很难。但是既然选这个题,就只能做到这样,或者说我的能力,只能做到这样。

我的确写了皇帝、后宫高等级的女性,写了王钟儿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我也希望自己改变一点点写法。我不写这些人光鲜的一面,我想写他们拼命遮掩的那一面。他们的人生也有很多不幸、无法自主的地方,也有很多经过努力之后得到相反的、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的地方。

比如在历史教科书里极为耀眼的北魏孝文帝,我在书里写的是他有许多沉痛教训的一面,好像在一盘棋里被别人下来下去的那一面。即使是写这些帝王将相,我也想换一个写法。

我希望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尝试,想看到人真实的平等的一面。皇后和宫女当然不平等,可是在面对命运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共同的失望、期待、沉痛。多多少少是表达一种历史观,借助历史也表达一种对现实的看法,对人、对社会的看法。

02.
历史研究需要想象力

李礼:王笛老师,我知道您读书特别细,经常琢磨别人是怎么写的,您读完这本书后,是什么感受?

王笛:《漫长的余生》我几乎是第一时间就收到了,收到后第一时间就读了。这本书成功的地方,就是我过去在微观史写作做得不成功,或者说失败的地方,所以我读起来就觉得特别有感触。

首先,罗老师和我一样,我们都在发现被遗忘的历史。罗老师力图以一个墓志去写她的一生、她和后面大历史的关系,但要完成这个任务其实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特别是罗老师研究的那个时代和我研究的近代史有非常大的区别。以我的《袍哥》为例,沈宝媛的调查报告也有两万多字,但是王钟儿的墓志只有几百字,历史的尘埃已经几乎完全掩盖了王钟儿,只能通过一点蛛丝马迹,把尘埃拂去,去看后面的东西。


其实我们历史研究者,所做的事情就是在不断地发掘或者重构被遗忘的历史,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离历史越远,就越没有办法重构历史。怎样把埋没在各种文献、字里行间、断垣残壁的资料拼接在一起,就显示了一个历史研究者的非凡能力。

虽然我不研究古代史,但是我知道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们对墓志铭是不重视的,墓志铭虽然有很多歌颂的词语,但是它埋藏了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我觉得这本书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范例。

另外一点我想说的是细节的处理。我喜欢揣摩罗老师提到的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比如说罗老师有一节写到悬瓠守卫战,提到《宋书》里面记载魏人在楼车上用大弩射箭,由于箭太密集了,城里的人到井边打水,还得背着门板。

再比如,书中提到《洛阳伽蓝记》里面记载,四月时寺庙要把上千尊佛像抬出来巡游,送到景明寺,这种巡游就是文化、历史和日常生活的一种展现。罗老师还引用了《水经注》里关于悬瓠土特产板栗的描写。其实过去我们写历史,不做这些的,认为没什么用,但是一旦进入到微观历史的写作,就必须要提供生态的、历史的、生活的一些细节,所以我认为罗老师这个真的是微观历史写作。

还有,我觉得这本书文字特别优美。文字给人的感染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文字干巴巴的,再好的故事也看不下去。举个简单的例子,罗老师写,“如果没有常景这篇墓志,慈庆八十六年的人生早如轻烟一般散入虚空”,我觉得我就写不出来。


罗老师还有一个处理得非常好的地方,虽然做切入点的墓志信息非常少,但我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罗老师做了非常大的努力,他想了各种办法,让王钟儿始终在他所描述的历史之中,她并没有缺席。比如他引用刘禹锡写悬瓠城的诗句——“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然后话锋一转,他说在刘禹锡写下这首诗的350多年前,王钟儿嫁到杨家。然后他就提到板栗,“(王钟儿)肯定秋天吃到了本地特产的那种板栗”。

这个连接非常好,而且是完全合乎情理的。我们经常讨论历史研究需不需要有想象力,这就是想象力。书中还用到各种时间,不断地提醒读者,她在历史中间处于什么位置。王钟儿的个人命运背后有着宏大的历史,北魏的政治、军事,这些东西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最后一点我想讲的是罗老师的历史观,就是对普通人的关怀。罗老师也说了,帝王将相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仍然被人关注,被人称颂,被人反复书写,但是普通人呢?历史、文化的发展背后是那些数以亿万计的普通人,但是我们的历史研究者对他们是轻视的。罗老师俯瞰历史的尘埃,从那些被埋没的文献中找回哪怕一丁点儿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声音,如果仔细读的话,能够体会到罗老师想要阐述的历史观。

03.
时代引导我们用同样的眼光看过去

李礼: 罗新老师在北大转学历史之后,最早研究的是北朝的政治名号,王笛老师最早研究的是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某种意义上,两位的起点都是非常主流的。我想问一下罗老师,您为什么对这样的历史弱势人物感兴趣,这些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变?

罗新:我想说发生这样转变的不是个别人,也不只是历史学科,可能也发生在许多别的学科、领域。发生这种转变不是因为我个人素质里面潜藏着什么因素,这个时候爆发出来了,而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主题,时代的浪潮把我们卷到这个里面去,所以很多的人都在关注边缘,关注底层,关注那些受迫害、受压迫的人。时代引导我们这些研究过去的人,用同样的眼光看过去,寻觅过去的材料。就我个人而言,我也说不清楚为什么,反正就是被时代推动了。

另一方面说得清楚是,博士毕业之后,我主要研究草原、阿尔泰人、游牧民族......这些在传统史学里本来就是比较边缘的,他们向来被当作外敌,总之在文化上是受歧视的,在道德上是被贬低的。我一进入到这个领域就意识到传统史学的特点,它是如何对待边缘、对待他人、对待权力之外的人,这种意识能帮助我反思传统史学的种种特点或缺陷。


我的博士论文是关于十六国的,那个时候我也用“少数民族”这类词来写,我想我是接受了传统史学的训练的。但是因为博士论文写得很糟糕,毕业后很长时间里我都在反省,我发现我没能正确地处理那些传统中文史料。这些史料应该用另一些眼光去阅读,而不是用传统眼光阅读。

于是我就开始去接触西方的阿尔泰研究,学习阿尔泰语言,通过国际上已有的研究成果去认识阿尔泰人群。我不再站在中原看长城以外,而是主动走到长城以外,看向中原,这是我个人学术上巨大的转折。

我开始理解已经被中文迷障过的文字史料背后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我做那些名号,那些看起来音译的词汇,只有找到意义,我们才不会去把它当作一个莫名其妙的声音来对待,而是把它当作实实在在的文化成果。

这一切改变了我对历史的看法,我所说的批判、怀疑,主要是来自这些经验,就是不再用简单的方式来接受古代史料,而是把史料当作一种古人对现实的特殊描述,再去揣摩他为什么这样描述?这种描述背后的价值观是什么、文化传统是什么?

再回过头来读中原历史的时候,就会看到传统的历史叙述中有哪些问题,有哪些是荒谬的,有哪些是读书人天真地信以为真的。这让我开始转变,不再把眼光盯着皇帝,而是转向去看那个社会,看那个时代真正的模样。

04.
怎么写历史,
涉及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李礼:1902年,也就是120年前,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开始倡导“新史学”,他首先就是批判传统史学,说中国过去的历史,传统的二十四史,只不过是“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像一个蜡像馆里死板呆滞的偶像。

从那时候开始,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对普通人、对小人物的关注,已经喊了这么多年,但其实迈出的步伐并不大。虽然在我们主流的历史叙述中,一直说,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实际上,叙事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小人物身上。

罗新老师,很多人认为尽管写普罗大众无疑增加了历史的温度,但历史仍然是精英人物或拥有决策权的人去推动的。所以写王钟儿这样的小人物,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罗新:你说的这个意义已经不是我比较焦虑的那个意义,我指的是专业里面的意义。同样研究南北朝史的学者,读了这本书之后,对他有没有启发,有没有帮助,这个焦虑才是我无法摆脱的。至于王钟儿这样的小人物对历史有什么意义,那是另外一种,就是你追求的是什么样的历史。

我们怎么写历史,讲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其实涉及我们怎么看现实、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希望现实当中的普通人也被人注意,我们不要只看那些达官贵人、首富领袖,作为一个普通人,一个教师,一个出租车司机,一个看门的,一个扫地的,我也有我的价值,我的故事说出来也是有意思的。

在现实当中,我们也希望未来更是这样,更是希望人们能够在价值观意义上重视普通人,我们要消除这个社会的种种不平等,提倡社会公正、正义。作为历史学家,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过去的普通人当个事儿。就像大卫·格雷伯说的那样,我们就是要改变历史,从哪里开始改变?从过去开始。过去没有普通人,但是从现在起,我们讲的过去有了普通人,过去王钟儿不是历史中的一员,从今以后就是了。

李礼:我想起微观史写作的开创者卡洛·金茨堡,他曾经说过,微观史就是要恢复那些被征服的、被侮辱的人的声音,恢复他们的历史。一定程度上,罗新老师的《漫长的余生》,王笛老师的《茶馆》《袍哥》,都属于微观史写作的范畴。王笛老师,您关注微观史比较多,您可以简单讲一下它海内外的进展吗?

王笛:微观史的写作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始于意大利,然后到法国,再到美国,这个发展其实很充分的。彼得·伯克写了一本What is Cultural History(《什么是文化史》),他统计他写这本书的时候,微观史著作大概已经有200多本了。我们目前引进介绍的只是一些经典著作,比如刚才提到金茨堡的《奶酪与蛆虫》,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还有戴维斯的《马丁·盖尔归来》,还有研究中国历史的西方史学家史景迁写的《王氏之死》,等等。

金茨堡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我们在做研究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现在能够看到的资料都是通过精英的眼睛到我们面前的。我写《历史的微声》,为什么叫微声?因为民众的声音是非常微弱的,《碌碌有为》其实也是在阐述同样的观点,就是通过观察下层的生活去寻找他们的价值。


我在《历史的微声》中反复强调,过去的英雄史观不仅仅影响到历史的写作,其实影响到了老百姓对自己的认知。在这种长期的历史教育下,作为普通人,就认为自己是人微言轻的,这是非常错误的认知。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要认识到,历史、文化、文明,就是我们大众创造的,虽然我们没有做大事业,但是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都做出了贡献,中华文明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那些历史上的所谓的英雄、帝王将相,实际上,在我看来,他们更多的是文化和文明的破坏者,而不是建设者。每一次开疆扩土后面都是无数老百姓的牺牲,大动乱之后,又是千千万万的老百姓重拾旧河山,比如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历史就是要重新认识到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价值,我觉得这就是写微观史最重要的意义。

李礼:普通人如何参与到历史当中去,我想起两位老师都说过类似的话,就是说每个人不要认为历史写作是知识分子的事情,其实每个人都在参与,包括我们现在看的朋友圈,有一些人在转发一些认为对社会进步有用的东西,其实就是在不知不觉中推动着历史前进。虽然参与了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但是如果你仅仅因为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就不去参与,那事情很有可能就永远解决不了。

05.
历史,能给人带来希望吗?

李礼:一个读者朋友的提问,历史,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它会带来希望吗?

罗新:读历史能不能读出对现实和未来的希望,这个不取决于阅读这种行为,而取决于你读的是什么历史。如果你读的就是帝王将相的历史,它不会给你带来什么,因为你看到的就是历史循环、强力取胜这些东西。换句话说,重要的是我们这些历史工作者能给读者提供什么样的历史。帝王将相的历史并没有真实地反映过去,真实的过去要丰富得多,复杂得多。

我们今天的研究者和写作者,应该揭示出历史丰富、复杂的一面,具体来说,就是要呈现历史不必然是什么样子。今天这个样子不是必然的,而是种种选择的结果,其中有些选择是错误的,有些选择是好的,我们过去的历史也是前人选择的结果。


因此,如果我们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未来没有被注定,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今天做什么样的选择。如果说读历史有什么好处,我觉得能带来希望、安慰与信心。

王笛:我同意罗老师刚才说的,历史毕竟不是应用学科,你要问它具体有什么用,确实也可以说是没有用,但是也可以说它用处非常之大。我认为最有用的地方就是读了历史以后,头脑会清醒得多,可以让我们去思考今天。但是我也要强调,当有人宣称找到了历史的规律,指明了方向,说这个就是我们的必然之路,这个我是不同意的。

我认为历史是没有规律的,不要盲从、相信某条道路会通向光明的未来。我们走的每一步都要根据我们国家、民族本身的具体情况去做出抉择,所以每一步抉择都应该非常小心。

06.
当权力失去制约

李礼:每一个历史学家,他的写作和研究都逃不开对当下的关怀。我们研究中国的基层政府或地方士绅,会发现过去不是靠官而是靠吏来执行很多事情,就是那些不在所谓编制里头的小官吏或者衙役,他们非常重要,手里的权力非常大,很多官司实际上是他们解决的。这几年我也感受到了这一点,一些人突然被赋权,并且当这个权力有一个模糊地带的时候,他手中的权力对普通人的制约和影响非常大。那两位老师,有没有这方面的一些感受?

王笛:我当然有,这三年来其实有很多思考,李礼刚才所说的总结起来就是,权力怎样才能受到制约。如果权力不受到制约,它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害。我们都盼望回归日常,打破日常意味着某种不确定性,我们一定要避免这种不确定性,日常才是长久、健康的社会。

罗新:我这几年有好多触动。比如过去读书,很早就读到一些教条的话说,人的痛苦不来自别的世界,就来自人,只有人能够伤害人。看起来病毒、疾病好多是来自自然的,但如果我们考察人类社会,会看到,伤害人类的东西最终是通过人的手段来起作用的。过去对这些话不太理解的,现在我们理解了。

什么是人?什么是人的基本权利?哪些基本权利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让渡?哪些是在任何情况下绝对不可让渡的?这些是我这些年来体会最多,思考最多的。现在北京刚刚开始冷起来,我就只能说让我们做好准备,迎接冬天,要有充分的信心走向春天。希望大家都保重,过好每一天。


📖

有了普通人的参与,历史因而完整



📺
直播预告

12月17日(明晚)20:00
罗新、袁一丹、李鸣飞
将在「看理想」视频号进行直播
欢迎点击下方「预约」按钮,进行收看

编辑排版:熊Mur

配图:《刺客聂隐娘》

《东邪西毒》卧虎藏龙》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商业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民营企业的信心是发力的重点先管住司马南李光满之流的臭嘴,民营企业的信心才能调动起来充分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代表热议教育、科技、人才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独家视频丨习近平谈二十大后首次来访:充分体现对发展中越两国两党关系的高度重视【全球市场】美国加息短期内充分定价—宏观FICC月度观点告别赚快钱时代,国产剧跑向春天230102 要有信心原创 | 未来5年,大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梁万年:地方未现大面积重症死亡 我们要有信心中国要自己有信心,对世界经济有信心——何刚对话李稻葵春节档票房破65亿,电影行业的信心回来了一大半|焦点分析预见金兔|天弘基金郭树强:坚定信心,迎接2023年的春天适合孩子听的古典音乐 | 春天即将来到,听舒曼的《春天》提前感受春天的气息!女硕士撩骚他人,博士男友狠心走人,真相刺痛很多人新年十问|问一个奢侈品行业创业者:耐心不是来自对未来的信心,而是来自当下的享受英国女孩儿在火葬场装了个寄往天堂的信箱… 给亲人的信,收到了吗..曹德旺、宗庆后、张勇等企业家谈2023年的信心和小目标述评丨开启“远征” 习近平展现中共面向未来的信心China’s open-door policy天弘基金总经理郭树强:坚定信心,迎接2023年的春天生活要有仪式感,送礼要有品味感 | 新年高质量送礼指南拾象硅谷见闻系列:Fintech的信心如何毁灭与重建?不能怂!赶走你的羊,奔向春暖花开不想生育的日韩年轻人:没有充分的经济条件,生孩子就像犯罪【最新】“更加坚定了扎根中国的信心!”《老外讲故事·另眼观盛会》关注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小马智行彭军:自动驾驶是一场长跑,要有耐力,也要有瞬时爆发力|中国自动驾驶十人专访一线医护压力时刻:极限疲惫、艰难选择和可贵的信心雇佣兵是人道援助还是搅动战争错误的例子证明错误的结论:论“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与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充分估计外部形势严峻性,做好新一轮稳增长政策储备通向春天的什刹海冰场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习近平语重心长人生如白驹过隙,哪有时间把玩悲剧?费半天劲排队挂号,医生只给5分钟看病时间,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医生充分知晓自己的病情?大半生就爬過一座山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