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达3.25亿辆。预计2022年将达3.5亿辆,换算一下就是:
全国每4个人中就有一辆“小电驴”。
而公安部最新统计,截至2022年3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2亿辆,其中汽车3.07亿辆。对比全国机动车的数据,足以看出“小电驴”的国民度之高。不过,据说中国第一辆电动自行车早在1985年便诞生了。可能对很多90后来说,小时候能骑上小电驴走街串巷,风光极了。如今,火遍大江南北的小电驴,一边在世界杯怒刷存在感,一边正在悄然驶向IPO。老牌出行工具顶流,为何时隔多年再次被打工人捧上“国民车”的宝座?前段时间,上海一女生极限通勤,每天来回6.5小时的新闻,冲上了热搜,瞬间戳中了千万打工人的痛点。毕竟,对于打工人来说,早上哪怕多睡5分钟都是一整天的小确幸。以北京为例,极端通勤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小电驴的消费热。
1300万外卖骑手,小电驴是重要生产工具
当然,小电驴的迅速蹿红还离不开一个主力大军——外卖骑手。
还记得上一次点外卖,你等了多久吗?30-40分钟?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全行业外卖订单单均配送时长比3年前减少了10分钟。虽然近两年并无公开数据,但消费者也能感受到配送速度快了不少。这与外卖骑手队伍的壮大不无关系。只不过,受政策影响,在一二线城市比较少见,主要投放于三四线城市及乡村县城。通常而言,小县城的居民出行半径都比较小,而且当地道路较窄,开车出行既不经济也不灵活,骑自行车又比较费力,小电驴则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上述需求。当然,常住居民很有可能已经拥有了“私家小电驴”,共享电动两轮车的用户群体,可能更多还是游客,或是临时有使用需求的用户。未来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增多,再加上共享小电驴“真香”用户的口口传播,小电驴还会赢得更多消费者和运营商的青睐。要说这两年,小电驴是如何打入年轻人圈层的,还得盘一盘小电驴走过的娱乐圈“花路”。以上种种组合拳的强势猛攻下,不敢说年轻人都记住了这些品牌名,但至少“我,需要一辆小电驴”成功占领了年轻人的心智。小电驴爆火的这两年,售价也在不断上涨,甚至某品牌的智能两轮电动车已经卖到2万元。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上游锂电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则是电动车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据绿源招股书中提供的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来看,售价在1500~3500元的中等车型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以2021年数据为例,中等车型销量占全年总销量的78%。虽说这个价格区间内也有不少车型具备基础的智能化功能,比如NFC开锁、手机APP远程控制等。但若想体验更高级的智能化,比如语音交互、导航投屏、电池管控等,还得看3500元以上的高级小电驴。而另据艾瑞咨询的调查报告,车主购买两轮电动车首要关注的,依然是电池及续航、质量和动力性能这三项硬性指标。不过,智能化功能的需求度较去年提升了28%,排在第四位。且大部分车主认为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设备之间的联动更便于日常使用。骑小电驴的朋友们,应该对25km/h这个数字毫不陌生,甚至有点“恨”它。但是为了保障车主的人身安全,2018年发布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严格限定了55kg的质量和25km/h的速度。最后,还是要再跟各位啰嗦一句,虽然都统称为“小电驴”,电动两轮车家族有三个兄弟。上文说到的25km/h的限速是针对我们最常见的电动自行车。顾名思义,电动自行车是拥有骑行功能的,这也是新国标里明确定义的,用以与电动轻便摩托车加以区分,并且也是三兄弟中唯一不需要驾驶执照即可上路的。而电动轻便摩托车、和老大哥电动摩托车则分别需要持有对应的驾驶证,才能上路。各位还在观望小电驴的朋友们,选购时可得辨别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