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惟纯:成功恐惧症候群
“我如今体会到,「学怎么活」,每天换一个「更好的自己」,是人世间最高效能,越早开始越好的事。个性能化,心念能转,过去的遗憾都可再度圆满,何况未来的命运?人生哪有比「活好」更欢喜的大解密!”
--金惟纯
*感谢金惟纯先生导读
*感谢本期朗读者:王增光【突破之道(一阶)、解决之道(二阶)工作坊学员】
最近有人问我,成功的公司是否「心念」一定很正面、不需要再时时检视?
好问题!我的经验是:一个公司能够成功,一定有正向的心念在引导,但「成功」的本身,却可能诱发另一组负向的心念,一不留神,就可能泛滥成灾。
一般而言,失败的组织,最容易滋生「逃避」的负面心念;成功的组织,则容易滋生「恐惧」的负面心念。因失败而逃避,容易体察;因成功而恐惧,却细微难辨。所以「转败为胜」易,「持盈保泰」难。后者所要求的境界,比前者更高。
为什么成功会带来恐惧?恐惧什么?显而易见的,是恐惧「失去」,恐惧无法「更上层楼」。尤其是那些虽然成功,却不明白为什么成功的组织,更容易患上「恐惧症候群」。
《秘密》这本书里,很精准地说明有些人为什么发财,然后又千金散尽。因为当他们贫困时,一心想致富,当「致富」终于成为其中心思想时,他们就「吸引」了财富现前;致富之后,他们开始担心失去财富,最后恐惧「失去」变成了中心思想,于是吸引了「千金散尽」的来临。
成功所造成的恐惧,很难被觉察,因为成功就像一面魔镜,所有的影像都在其中自动被美化,让人眼花缭乱,看不清真正的自己。大家不是说「成功自己会说话」吗?它不但会说话,而且说话还很大声,掩盖了其他所有声音。
除此之外,因成功而生的恐惧,很善于伪装变形。表面上,它看起来像自信(其实是心虚),像慎重(其实是保守),像笃定(其实是迷惘),而恐惧深藏于其后。
如果你在公司里检讨某项问题时,经常听到「如果有问题,我们怎么可能做到这样的成绩?」或者在研究某种新做法时,经常听到「如果真要这么做,我们原来的业绩怎么办?」或者在设定未来目标时,经常听到「我们已经超越对手那么多,成长的空间在哪里?」那么必须注意,你的公司很可能得了「高处不胜寒」症候群。
我不是说这说法没道理,而是在意这些说法背后反映的「心念」,是恐惧。未来的成长,在「心」中,心有恐惧,不会成长。心有恐惧,终将沦丧。
对治「成功病」,理论很多。我觉得最直接的,还是「心病终须心药医」。既然病因成功而起,就假设我们没成功,假设我们仍然一无所有,从「心念」上归零。
一无所有,其实是一种很棒的感觉。没有什么可以失去,因此什么都不怕;从零的起点上向前行,每一时的成果,都如此的甜美。是不是很久都没有这样的滋味了,大家不妨一起尝尝。
为什么成功和失败一样,都满布陷阱?因为人生本是一所大学校,成功和失败都是一门课。重点不在成败本身,而在你从其中学到了什么。因为「成功」这一课比「失败」难度高,过关后得到的学分也更多。既然大家都入学了,不上课也挺无聊的,不是吗?END.
*本文节选自金惟纯文集《人生只有一件事》,中信出版社2021年5月第1次印刷。ISBN:978-7-5217-2824-8。
作者 |金惟纯 台湾商周出版集团创始人。1952年出生于台湾高雄眷村。29岁出任台湾第一大报《中国时报》主笔,30岁负笄美国,35岁回台创办《商业周刊》,经历7年经营危机,将其发展为台湾最具影响力,发行量第一的杂志。现在商周集团属华人首富李嘉诚旗下TOM集团一员,堪称两岸三地华人圈传媒巨子。2009年6月,卸下商周集团执行长一职,现为商周集团荣誉发行人,以及《商业周刊》「创办人的活学院」专栏作家,并持续投身生命教育工作的推动。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