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价,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社会2022-12-20 16:12★ 关注备份号防失联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文丨张是之据不完全观察,身边和网上交流比较密切的人,都陆续开始阳了,目前我还没有。朋友们的症状有轻有重,不过只要还能在微信上聊天,基本上就不是大事。而且整体上聊天氛围都比较轻松,完全没有新冠最初给人带来的那种强大的压迫感,也没有封控期间那种无力感。从朋友们的反馈来看,一般情况三五天,最多七天大概率也就「阳康」了。我大概三周前开始就没做核酸了,今天跟朋友说如果出现症状,既不打算做核酸也不准备做抗原,当感冒治就好了。前几天有朋友做核酸,混管阳了收到短信通知做单管,结果大冷天出去排队排了六个小时才做成。结果倒是没阳,不过人快冻透了。说明政策调整还没有彻底结束,还是有些地方有核酸要求。前几天浙江发文要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不再查验核酸证明。浙江毕竟是浙江,终于率先迈出第一步。当然,网上还是有很多声音觉得放开得太急、太草率,应该等一等。但是不要忘了,病毒的传播性并不是人等一等,它就放缓的。如果按照此前「动态清零」的要求,想象一下今天这些阳性人员,要遭多大的罪?还能安安稳稳在家里休息,聊天录视频吗?经济学常识之一,凡事皆有成本,凡事皆有代价。生命和健康也有代价,病毒不是说能清零就清零的,逆科学规律去清零,必将付出其他方面的代价。生命有价,但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下面是《南方周末》的一篇约稿,简单分享一下我对生命代价的理解。我的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在他工作的八九十年代,各种安全措施还不是很完善,经常听他讲起矿井下的那些奇奇怪怪的意外事故,塌方、冒顶、透水、瓦斯中毒等等。用他的话来说,煤矿工人的工作性质就是「四块石头夹着一块肉,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挣钱」。总之,危险性极高。父亲作为家里的顶梁柱,风里来雨里去,危险再高也要下井。我们常常说生命无价,然而真实情况是,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要做出选择,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一定的风险,有时候甚至是整个生命的风险。老一辈人的话说「年轻时用命换钱,等老了用钱换命」,其实不无道理。但是,我父亲并没有等到「用钱换命」。矿井下一生小心谨慎的父亲,只是手上脚上遇到过几次骨折,从未遇到过大事故的他,却在退休后的第四个年头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车祸。当我赶回去时,他已经躺在重症监护室,大脑严重受伤,完全无法交流。两天后,我在自愿放弃治疗告知书上签下了字。生命无价,但我不得不做出选择。那一刻我失声痛哭,泣不成声。严格来说,无论是「用命换钱」还是「用钱换命」,说法都不准确。因为我们并不是用整个生命来做交换,更准确的说法是,从边际上看,我们只是用劳动、用身体的部分健康和威胁来换取收入。从这个角度看,真实世界,其实每个人的工作都是在「用命换钱」。我们都是在多多少少牺牲某一方面的健康,来换取食物,维持生命。不工作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没有饭吃,没有饭吃就会饿死,对于个人来说这是非常简单而朴素的道理。而在在统计学上,一个国家的很多数据都与经济发展相关,比如GDP一旦大幅下降,社会失业率就会上升,人均收入会减少,犯罪率和自杀率也会上升,人均寿命也会降低。所谓的爱情无价、亲情无价、生命无价,其实都是一种基于总量思维的抽象概念,是一种情感的表达。看上去的无价,一旦进入具体的场景,到了具体的人和事,都必须做出选择和取舍。有人为了爱情,义无反顾选择辞职;有人过年放弃和家人团聚,选择值班;也有人为了给孩子准备学费,冒着生命危险开路、打洞、下井。生命无价,但生命中的片段却是明码标价。亲情无价,但你放弃春节和亲人团聚,过年加班获得相应的回报和收入,就是你的亲情在这个边际上的价格。生命无价,但我们每搬一块砖,是有价格的。真实的世界,并不是要你去拿整个生命做交易,而是让你在不同的代价之间做出取舍和选择。在边际上考察变化,才是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三年来深刻影响我们新冠疫情即将成为过去,这三年为了应对新冠疫情,我们在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做出了巨大牺牲。有些代价是看得见的,有些代价却不容易看见。在医疗问题上我们也常常会听到生命无价的观点,这种观点背后往往还会得出结论,对于病人的救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而且还会伴随着要求免费救治、免费医疗。很显然,这种「生命无价」仅仅是一种观点或一种信念,而不是一个事实。如果坚信这句话的正确性并不接受任何反驳和思考,那么可能除了满足心理上崇高的道德满足感之外,既缺乏严谨的逻辑论证,也对问题的解决没有提供任何帮助,甚至是会起反作用。需要牢记,当我们承认「生命无价」的时候,这是对人类生命和文明的尊重。但这绝不等于说,这句话本身不需要检视和思考,更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违背经济规律去实现那些模糊不清的目标。稀缺客观存在,我们永远只能以有限的手段去满足一定的目的,我们永远都必须做出选择和取舍。说的直白一点,大多数时候,「生命无价」是一个无法实际操作、没有实质内容的口号。而如果我们被这个口号所误导,采取违背经济规律的某些政策,那么最急需的资源无法准确流动配置到最急需的人手中,结果一定是事与愿违。就会像诗人赫尔德林说的那样,「总是使得一个国家变成人间地狱的人事,恰恰是人们试图将其变成天堂。」尊重客观规律,按照规律行事,才会让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得以更好地实现。2022年12月18日,本文首发《南方周末》,略有改动。——————题图:Nikolo Balkanski上一篇:足球拯救了梅西,市场拯救了他们延伸阅读:疫情放开有多难,改革开放就有多难一课经济一起学,科学普及你我他【一课经济学 | 智慧集结号】一年精读四本经典。知识点一点点的过,一点点的学。从哲学基础、方法论到基本公理、定理和规律,从个体行动再到宏观层面的经济周期,奥派经济学的体系是庞大而又不失精致的。从第 1 季到第 4 季,在智识之旅上风雨兼程、跋涉探险,你我继续前行!长按以下二维码识别加入。点击阅读原文学习一课经济学❶1-4 季课程单课、❷思维导图、❸名师经济学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