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新动能、领航新赛道,专家学者纵论资本赋能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而资本市场的成长也依赖于科技的进步。2022年12月22日,第一财经资本年会暨资本市场价值榜(CCV)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国内前沿科学家、资本市场专家、投行经济学家,交易所相关负责人以及创新企业代表,产学研融共进,从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到“专精特新”发展、资本市场支持,分享了丰富的专业观点。
“在今年,我们一起抗击了疫情的多轮冲击,看到了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也更深刻认识到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之艰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之紧迫。而同样在今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有力的抓手。”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CEO陈思劼在致辞中表示,在新征程上,必须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CEO陈思劼在大会上致辞
强化基础研究,重视人才培养
推动科技创新,什么最为重要?在论坛主旨发言中,两位不同领域的院士都强调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江实验室脑与智能科技研究院院长、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旭表示,基础研究的发展始终是技术发展乃至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的一个龙头。“没有优异的基础研究,就不可能在相应的产业领域里面走在前面,创造市场价值。”他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
“发现了规律,我们就能够把这个技术建立在我们自己发明、发现的规律的基础上面,”褚君浩说,如果核心技术自己没有掌握,单靠引进技术,国外上升一步我们引进第二代,再上升一步我们再引进第三代,就会永远跟在后面。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一代一代升级发展的本领。
在他看来,基础研究一方面是发现自然界的法律,同时它又是提升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而提升了技术水平,就推动了应用的发展,而应用又会提出新的需求,反过来要求我们去做更深的基础研究。
褚君浩还特别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他提出,要加快科学家、工程师、工匠、一线工作人才、管理人才等多方面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加强年轻人才的培养。我们培养的人才还要具有优良的品德和优良的精神。首先,要具有虚心向环境、向社会学习的能力;同时,要勤奋学习,有好奇心,要渐进、要远致;还要有奋斗精神、合作精神、兴趣和责任的驱动精神。
“现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这三大战略,我觉得既是一个机遇,也是我们不断创造新动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可能性。”褚君浩说。
资本市场与科技进步“相互成就”
科技创新需要成果转化,科研人才需要实现市场价值。作为脑科学领域专家,张旭对提出,要强化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打造智能时代“最强大脑”。近年来在脑科学领域比如脑机融合领域,不少科技企业成长起来。张旭表示,投融资的发展,特别是科创板的设立,对整个行业都有推动作用。
“在未来,通过我们脑科学与人工智能融合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加上我们的社会资源的投入等,会使我们相关的产业发展,并形成新一代的技术产业。”他说。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需要科学家的奋力推动,也需要企业层面的“双向奔赴”。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战略官阿不力克木·阿布里米提作为产业界的代表,在会上分享了如何用新IT赋能数实融合,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他提出,加快数实融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可以从四个方面破题,来加速推进。
▲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战略官阿不力克木·阿布里米提
在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教授看来,从新技术到新产业转变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需要资本市场的支持,而资本市场的成长,也需要科技进步和新产业的发展。
“从技术革命到产业革命,从新技术到新产业,这其中是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一个新产业的成长,它会充满着一些困难,既会来自于市场需求不足的约束,也会来自于传统产业的阻挠,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从新技术到新产业转变过程中面临的巨大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是单个资本所难以承受的,更是创业者个人所难以承受的,社会需要创造一种机制,要把新技术到新产业转化过程中的风险要做适度的分散。在分散风险的基础上去孵化新技术到新产业的转变,助力新产业的成长,慢慢地让它成为主导产业。”吴晓求称,这就需要通过创新和改革去实现金融业态、资本业态的多样性,这也是我们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原因所在。
同时,资本市场的逻辑起点是金融脱媒,资本市场的成长是来自于科技进步、来自于新产业的发展。资本市场和新技术、新产业有内在的耦合关系。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认为,如何通过政策规则的设计,来建立一个有利于促进创新的资本市场,非常关键。“资本市场促进创新,一个根本的方面是要加强对中小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只有对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尽力减少甚至避免大股东侵犯小股东的利益,才可以有一个好的市场生态。”他称。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
从新技术到新产业,强化支持“专精特新”
在新技术到新产业的转化过程中,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重要作用正越来越被重视。
“中国的未来,需要将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我们的金融改革、资本市场的视野,要高度关注‘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吴晓求强调称,在新技术到新产业专户过程中,有一些今天看来处于中小型企业阶段,但其中蕴含着未来的一些支柱性企业甚至头部企业,我们也称之为“隐形冠军”的企业。金融体系要对这些还没有完全达到上市标准的企业提供合适的金融服务。推动这些“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对完善中国的产业链,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非常重要,所以资本市场的改革、设计也要高度关注他们。
目前,在已有的新三板、区域股权市场之上,北京证券交易所设立运行。北交所定位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更加紧密。
北京证券交易所办公室主任龙海洋在会上表示,北交所初步探索了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路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准入制度精准包容,初步聚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截至12月15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44家,超八成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58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新特征鲜明。
二是发行制度灵活多元,支持企业合理按需融资。北交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平均融资约2亿元,单次融资金额从0.4亿元到17亿元不等,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平均进行2次定向发行融资,融资1亿元左右。上市后9家启动再融资、3家已完成发行。
三是交易制度高效均衡,打造中小企业估值定价体系。近期,北交所围绕促进市场充分博弈与价格发现,探索契合中小市值股票特征与投资者多元需求的交易安排,推出上线北证50指数、发布实施融资融券规则、混合交易规则公开征求意见、下调交易经手费等系列举措。
四是激励约束机制灵活便捷,激发创新积极性。北交所设置了便捷的股权激励机制,上市公司可合理设置股票授予价格,允许将股权激励的股票总量上限设置在30%,给企业稳定人才提供了充分灵活的条件。
“开市一年多来,北交所整体运行平稳,正从市场建设的起步期,逐步迈向提质增效、强化功能的新阶段。当前,各方对于北交所加快形成初始规模、加快制度品种供给、加快拓展基础功能,进一步完善交易定价功能、进一步促进交投活跃、进一步丰富风险管理工具、进一步改进市场服务手段、进一步形成市场建设合力,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普惠发展,有高度共识,也有很高期待。”龙海洋称,北交所将紧紧扭住高质量扩容这个“牛鼻子”,推进各项工作上新台阶。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