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首支围绕高校成立的引导基金来了
本期导读:
作为一支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基金,科大硅谷引导基金关注重点凸显在2个方面,一是产业,二是校友资源。
这次又是安徽。
12月22日,科大硅谷引导基金注册成立,总规模300亿元,首期注册规模15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这是目前首支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基金。
据悉该基金将聚焦安徽省市重点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领域,重点关注在“科大硅谷”创办的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微科技型企业。
今年,安徽省注册或完成备案的母基金位居前列,据FOFWEEKLY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7支母基金完成注册,至少6支母基金公开招募GP,其中不乏此前安徽省提出的“2000亿元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中的母基金。
合肥模式之后,安徽省全面加速,从省市到区县,通过政策、活跃LP、优势产业链基础等吸引一众VC/PE关注。
而科大硅谷引导基金则将目光主要聚焦到具备产业实力且拥有校友协会资源的机构。
首支依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基金成立
据悉,科大硅谷引导基金由安徽省国有金融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引导基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由合肥市统筹管理。将作为服务平台公司双招双引的重要工具,通过参股设立子基金和直接股权投资的形式全力支持“科大硅谷”建设。
作为一支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基金,科大硅谷引导基金关注重点凸显在2个方面,一是产业,二是校友资源。
在参股设立子基金上,科大硅谷引导基金优先与熟悉合肥产业环境、具备产业实力、且有校友协会资源的子管理机构进行合作;直接股权投资上,优先选择“科大硅谷”内的有较好产业化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人才、产业、资金、资源、政策等组成了创投生态链的关键基础,而合肥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基本形成了全面优势。
背靠中科大,为合肥乃至安徽提供创新基础,在吸引人才、支持创新和科技发展方面,安徽省可谓不遗余力,在打造“科大硅谷”层面也全面发力。
此前,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省政府印发的《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相关政策举措。根据《方案》,将规划建设“一核两园一镇”功能承载区,出台22条政策举措,包含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激励、投融资等方面。
其中提出,到2025年,汇聚中国科大和国内外高校院所校友等各类优秀人才超10万名;形成多层次基金体系,基金规模超2000亿元;集聚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创服务机构等超1万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上市公司和独角兽企业50家以上。
并通过加大“高精尖缺”人才补贴力度等,对在“科大硅谷”工作,且经一定程序认定的高端人才、紧缺人才等,按一定标准给予补贴。同时对“投早投小”或投资比例达到一定标准的基金公司,采取奖补等激励措施。
今年9月13日,安徽省长王清宪主持召开科大硅谷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王清宪指出,建设好科大硅谷,关键要“厚植创新生态,感召五洲英才”,使这里成为创新资源密集、创新活力强劲、体制机制活跃的卓越创新中心。要建设一个以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的科大硅谷,突出人才、技术、资本三大要素,建立起高效的资源汇聚链接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促进创新要素相互耦合、彼此成全。
他强调要优化政策和服务供给,在企业、项目和人才招引方面开辟快捷通道和绿色通道,加快政策落地,在人才安居、子女教育、健康医疗等方面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让科大硅谷建设呈现出蓬勃生机和强劲活力。
事实上,安徽在吸引人才和创投机构方面,一直诚意满满,花大钱又不止是花大钱,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产业优势等,建立起项目与创投机构间的坚实桥梁。
不只是诚意和花大钱
今年,安徽从省市到区县,百亿规模引导基金频繁设立。据悉,安徽省搭建了由财政出资和国有企业出资、总规模不少于3000亿元的省级政府性股权投资基金体系,通过参股赋能市县政府基金、市场化基金,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投资安徽。
据公开信息显示,今年池州、肥西、阜阳、黄山、宣城、合肥等多地迎来母基金的设立,其中不乏百亿规模。
省级层面,更有超千亿规模基金群集中设立。
7月初,总规模350亿元的6只母基金集中揭牌,再次壮大安徽省LP阵容,同时也刷新了中部省份集中设立多只母基金的纪录。
此外,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组建方案中明确,省级财政出资500亿设立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在引导基金下设三大基金群16只母基金,即主题基金群、功能基金群、天使基金群,各基金群分别以“母子基金”架构运营,通过逐层撬动社会化资本,最终形成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其中有多只母基金已进入出资阶段,多次公开招募GP。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10月份,安徽省省长王清宪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组建设立等有关工作。他强调拿出最大诚意邀约全球高端市场化基金来皖落地,鼓励支持市场化基金在皖发展壮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1月份,今年安徽省母基金已有40笔对外出资,已披露的出资有18笔,规模近49亿元,除安徽省内机构以外,洪泰基金、智路资本、鼎晖投资、一村资本等GP在今年获得安徽省引导基金的出资。
不只是诚意和花大钱,安徽有着清晰的诉求和明确的产业链基础,围绕科技创新发力,通过政府的专业操作手段和创新营商环境支持,以及针对性、细化的扶持措施和明确的引导方向,来吸引人才、产业和拥有产业优势且熟悉地方产业环境的机构加入安徽。
安徽在支持科创企业方面目标明确,提出提高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领域的资金总量和占比,围绕产业链布局来配置资金链,同时确保科技型企业贷款、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速明显。
业内人士口中的“最牛风投”,其实是利用地方优势,紧跟战略导向,政府亲自带队,从资金、资源到政策扶持,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东风,并花大力气亲自带队找项目,引项目等多方共同发力的结果。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进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和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股权投资基金作为转变政府投资方式、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政府牵头,带头出资、搭建平台、引进项目、国资领投、退出后再投,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集聚链条,成为一条良性循环的创新机制方式。并辅以完整的配套服务措施,吸引项目以及社会资本的广泛关注,有效促进地方产业、经济发展。
创新的机制是安徽成功的关键因素,在各地拼招商、抢资产、强落地的背景下,安徽却成为地方引导基金起步较晚地区效仿的典范。
日前,安徽省宿州市提出借力模式,在借力宿杭合作中提出:探索委托杭州市引导基金管理机构进行基金托管帮扶,或将为引导基金运作提供新的思路。
虽然合肥乃至安徽,成为众多地方借鉴参考的依据,然而对于地方而言,引导基金及地方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合肥以及安徽通过多年来积累的产业基础,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优秀模式固然值得借鉴,但仅仅是从具体数据指标,政策指标上调整没有意义,最核心的还是做好产业蓝图,推动产业、GP配套,有步骤,有节奏地实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周刊|荐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