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你的童年创伤再传递给下一代公众号新闻2022-12-23 22:12作者:彼得·沃克(Pete Walker)鲁稚的阳台 编辑“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热播都市情感剧《都挺好》因导演强行“大团圆”结局,口碑大跌。苏明玉的原生家庭,由一个重男轻女的母亲、一个懦弱自私的父亲,和两个恃宠而骄的哥哥组成。甚至母亲还为了省钱逼着她念师范,放弃考清华。在如此恶劣的家庭环境中,苏明玉一路披荆斩棘,努力挣钱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在现实生活中,饱受童年创伤的人,在长大后甚至会面临更多的问题。我们的内心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快乐的、健康的又或是伤痕累累的小孩。在恶劣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中,我们容易患上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它不是由单一事件引起的,它是在一个无法逃离的环境中,长期或反复经历某些创伤性遭遇导致的。如果从小在创伤性家庭中长大,童年遭受的虐待或忽视形式、遗传隐私等差异会导致不同的人或多或少演化出上面的四种创伤反应倾向。具体来说:01你属于何种创伤反应——四种创伤反应《不原谅没关系》四种创伤类型的情感需求 (一)“战”类型 战类型的人会无意识受到一种信念的驱动,认为权力和控制可以带来安全感、减轻遗弃感,并牢牢抓住爱。在童年,被宠坏的孩子和没有得到足够限制的孩子可能会发展成为战类型。在生活中,他们会选择比他弱小的人来倾泻情绪,比如校园霸凌、家暴。当这类人长大后,在两性关系里,他们会通过愤怒而控制狂般地索取无条件的爱来疏远他人,从而避免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有时候,他们也会表现得非常友好,甚至偶尔倾听他人,并给予一些小的帮助,但本质上,他们仍然会通过蔑视来压迫和控制他人。最近在看《再见爱人》张婉婷在两性关系种呈现出明显的这种特点。(二)“逃”类型 这类型的通过不停地忙碌来逃避被遗弃的痛苦,通过要求完美来获得安全感。许多逃类型的人会永远保持忙碌和勤奋的状态,从而避免自己被更深层次的关系触发。在儿童时期,逃类型的人会出现两种极端,即发奋学习的优秀学生和失控的多动症辍学者。受到严重创伤的逃类型幸存者甚至会发展为强迫症。这类型的人长大后,多是完美主义者,事事都追求完美,认为完美可以给他们带来安全和爱。他们急于求成,在思想和行动上都非常急躁。而一旦没达到完美很容易陷入内在批判,觉得自己很没用。但其实我们的人生整体来看,正常追求结果完美就已经很难得,很多逃类型的人,甚至希望能做到每个步骤可控,时刻完美,而一旦脱离“完美”的范围,则会焦虑不安。(三)“僵”类型 许多僵类型的人会躲在自己的房间和幻想中,并深信人际交往对自己毫无意义,通过躲避获得安全感。虽然其他几种创伤反应的人都普遍患有社交焦虑,但僵类型的人通常更依赖于孤独的庇护。如果童年时,在家庭中遭到最严重遗弃的孩子容易产生僵反应。他们倾向孤立自己,避免和他人接触。内心有一种潜意识“他人即危险”!需要注意,僵类型的人,可能会有(或看起来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他们往往在内心体验变得不舒服时切换内部频道。这类人长大后,逃避社交,难以有积极的人际关系,无法进入亲密关系。可能会从以下活动,寻求庇护和安慰:长时间的睡眠、白梦,以及一些由右脑主导的活动,如看电视、上网和玩电子游戏。(四)“讨好”类型 这类型的人通过讨好他人来获得安全感。讨好型孩子的父母具有自恋者特性,他们颠覆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父母像孩子,孩子则需要照顾父母,满足他们的需求。讨好类型的人自童年起就被剥夺了所有权利。他们很早就知道,如果能在父母剥削自己时当一个好帮手或顺从的仆人,他们就可以获得些许的安全和依恋。成年后,许多讨好类型的人几乎从不展现自己,以避免情感投入和可能产生的失望。他们躲在“对他人有帮助”的表象背后,对他人过度倾听、多度取悦或过度服务。在亲密关系中,他们过度关注伴侣,认为这样就不必暴露真正的自己并遭到更强烈的拒绝。记得有部电影叫《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松子从小被父亲忽视,为了被爱,她不断放低自己。而成人后,同样将活下去的希望寄托在他人的爱上……02如果我拥有创伤,那我应该怎么办? 面对成长经历中的创伤,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创伤不是你的错。你现在很多的“问题行为”,其实都是过去的你为了在受创伤环境下求生存而发展出的“生存机制”。但我们同时也需要认识:复原是你自己的责任。面对过去的创伤、痛苦,我们可以不断地疗愈,走出创伤。不要因为自己身上有这样的问题那样的问题而否定自己。过去的创伤并不能否定我们的未来。当然,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常年累月积累的结果,它的缓解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来复原自己。而在此之前,我推荐阅读下《不原谅也没关系》,这是第一本针对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CPTSD)如何自我疗愈的书。这本书系统介绍了CPTSD以及它的疗愈方法。阅读这本书有助于疗愈童年创伤,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规避“创伤性家庭”对下一代的影响,不要让你的孩子再受到同样的创伤。最后,将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创伤不是你的错,但复原是你自己的责任。不必原谅,但必须释怀。 以上内容来自《不原谅没关系》,英文原著名《Complex PTSD From Surviving to Thriving》,作者彼得·沃克(Pete Walker)国际资深心理治疗师,从业超过三十五年。关于这本书:★原著豆瓣评分9.1★美国亚马逊网络书店CPTSD相关议题畅销Top1★全面性的分类与说解,直接点破会轻易忽略的心理创伤★世界卫生组织于2019年首度将CPTSD纳入了疾病分类标准中★自2013年问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 新年快乐!赠书福利阅读完本文并留言评论的朋友,将有机会获赠一本《不原谅没关系》。(留言点赞数前五名)▍往期回顾宫崎骏:总会有一个人的出现,让你原谅之前生活对你所有的刁难这个伤害孩子最深的行为,几乎所有父母都在做詹大年:这几种焦虑,只会变成伤害孩子的“隐形攻击”,正在伤害父母!如果父母年老后难相处,如何陪伴他们而不再彼此伤害?看更多文章请点击下方名片加关注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请加微信 milan-2126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