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与刺猬:如何应对中年危机
今天的这篇文章源于夏晓辉博士3年前在复旦的一次内部演讲。它始于我们团队在2019年4月举行的第一次闭门集思会“牛首山会议”中的演讲报告《智慧的雪道》。
这场交流也表达了我们对投资、对人生的一些思考与体悟,可以说阐述了我们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与人生观。
“在座的各位同学都很聪明,20年后,极少数人很有成就,大部分人其实不会有太大的成就。”
“有三种人,是特别难修的。所谓难修,就是难以卓越。”
“卓越来源于什么呢?我个人整理的,就是专注,自省和长期。”
“可积累性是长期成长和长期复利的基石。”
“如果你不能保持一个诚实的心态,你不可能不断地修正自己,你不可能一直在进步。”
夏晓辉以长期成长的基石为主题,从人生、事业、企业、和国家等角度分享了可积累与可持续的重要性。
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关于青年学生的择业与成长。聪明投资者将这部分的内容整理出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点思考这些问题的角度。
我相信对在座的各位同学来讲,最重要的不是毕业以后找到一个多么好的单位,而是能找到一条不断追求智慧的道路。
华老师推荐了一本书,丹尼尔·拉平写的《犹太致富金律》。丹尼尔·拉平是犹太教的精神导师,做过美国总统的顾问。
这本书非常好。里面有句话:人生就是事业,事业就是人生,学会了其中一种,你也学会了另一种。
我今天的演讲,跟大家交流的不仅仅是事业,也是人生。它们的内在逻辑是一样的。
20年后你们90%的人会遭遇中年危机
按照各位同学的年龄,20年后,在座的各位90%都会走入中年危机。
据调查,一些名校毕业生,年龄在45岁上下,很多已经不工作了。
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没有人会不喜欢工作,即使再有钱。不工作一定不是他人生最好的选择,也不一定是他幸福指数最高的选择。
为什么没有工作?可能就是中年危机。
企业也是,企业有个半衰期,50%以上的公司其实活不过十年。即使活过了十年,可能还是会有中年危机,因为你很难看到长期的增长。
国家也是,现在全球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除了美国活得好一点,其他国家都是危机重重,都是中年危机的朋友圈。
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中年危机的根源就是长期竞争力下降,但是我们的期望值却一直在上升。
各位,20年后你们的期望值一定比今天在复旦大学的时候要高。人的期望值,一般情况下跟工资一样,只会升不会降。
怎么解决?
保持长期竞争力,或者是降低期望值。降低期望值肯定是你不愿意的,但有时候降低期望值也是很好的选择,这叫自知之明。当然了,最好的选择就是保持长期竞争力。
这三种人很难卓越
各位复旦毕业的同学,一定是很优秀的。
什么是优秀?优秀是短期竞争力。与此对应,卓越是长期竞争力。
你们走出复旦校门的时候,一定有很多人捧着你们。但是20年后就不一定了。20年后,你们当中90%以上都会走入中年危机,可能会面临很痛苦的选择。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人们往往会高估短期的影响,低估长期的影响。特别是优秀的人,很容易满足现状。他很难从未来20年后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来指导他今天的工作,所以也很难去持续改进。
所以,人们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是很难修的。所谓难修,就是难以卓越。
第一种,家里太有钱。家里太有钱,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第二种,人太聪明。有些人情商智商都极高,对任何新事物的反应都很快。其实这种人也很难修。
第三种,女孩子太漂亮。各位女同学可能会有这种感受,经常会有鲜花捧到自己面前,你很少会想到20年后我会怎么样,所以也很难修。
所以真的要记住,你们都很优秀,但优秀是卓越的大敌。20年后你就会明白,其实我们没有长期竞争力,很少有人有长期竞争力。
是什么把卓越的人和普通人分开
卓越来源于什么呢?
我个人整理,就是专注,自省和长期。这是我理解的卓越,你要保持长期竞争力,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跟这三点都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讲专注。大家可能看过一本书《从优秀到卓越》,作者吉姆·柯林斯借用了以赛亚·柏林的刺猬理念。
他把人分成两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狐狸型。
什么叫狐狸型的人?就是非常聪明,对外部环境变化很敏感,能够根据这些变化迅速调整自己。狐狸同时有个特点,它什么都想要,看到机会就想捕捉。
还有一种是刺猬型。刺猬型的人是什么呢?说到底就是一根筋,认准一个事,一直往前走,一头走到黑。
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马文-布莱斯勒说,“你知道是什么把那些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和其他跟他们同样聪明的人区分开来吗?是刺猬”。
其实刺猬不是傻瓜,它有很强的洞察力,直击本质,忽略其他。
我个人的体会,硕士毕业,或者博士毕业,其实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我复旦毕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禀赋好。
所以真的需要持续地学习。你踏入社会,有了工作以后,如果保持学习,你就会慢慢发现,有些东西你是OK的,有些东西你真的不行,而有些东西你真的很有兴趣。
我觉得人是有两次生命的。第一次生命是父母给的,第二次生命是你自己给的。
生命的觉醒,就是对自己的深度认知。如果你不能深度认知自己,你的生命是没有觉醒的。
什么叫没有觉醒?就是人生漫长,但是你不知道怎么用好你自己,你不知道更好的自己是怎么回事。
时间不会给自己考勤,它很快就过去了。
关于专注,我们可以看几个人。首先是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他们俩第一次见面,盖茨的母亲让他们分享取得成功的秘诀,他们俩的答案是一样的,就是专注。
有哥们找到巴菲特说,我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巴菲特说,你列出25个你最想做的事。这个人就写了25个,巴菲特说,你把前面五个留下来,后面20个你要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去做。
第二个例子就是任正非。他经常讲一句话,华为几万人,始终往一个城墙口冲锋,我就不信轰不出一个缺口。现在实际上是十几万人,30年了。
最极致的可能是段永平。段永平有一个不为清单,他说,你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前提是你知道自己不要做什么。你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明白你不能做什么,这叫边界。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边界,说明你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段永平有一句话叫“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做不对的事,比做对的事更重要”。这个意思就是专注。他更极致,企业一定要把产品做好。你没有好的产品,其他努力都是白瞎。
我觉得各位同学一定要去想,当你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你首先把硬币翻开来,它的对面就是不做什么。你一定要告诉自己,我哪些东西不能做。
人生的四条曲线
关于自省。我上过一个《圆桌》的课程,那个老师特别睿智,他画了四条曲线,不同的自省态度会对应不同的人生曲线。
第一条曲线:毕业以后,找到了很好的工作,前面五年、十年都很顺利;然后发现碰到瓶颈,上不去了,就在那里徘徊、折腾,一会上一会下;再过十年,猛然回头,发现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平。
这条曲线,可以做个定义,叫“碰到问题就改”的人生。如果“碰到问题就改”,你的人生还能够维持在一定的高度。
第二条曲线:开始做得挺好,上去了;出现问题,又下来了,但拒绝改变;直到差不多归零了,不得不改了,只好改;改了,慢慢又上去了;出现问题,又差不多归零了。这条曲线叫“不得不改”的人生。
第三条曲线:即使归零了也不改,直接下去了,变成“负数”,这叫“死都不改”。我们看到身边有很多这种人。
我们最想要的是第四条曲线。其实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很多波折。但是你会发现,有些人的人生一直震荡向上。买股票我们都喜欢这样的公司。这叫,“没有问题也改”的人生。
我有什么问题?我挺好的!我的学历很高,性格很好;我善良,我孝顺;我的家庭很美满,事业很成功。我为什么要改呢?
实际情况往往是,表面上很好,深层次问题一堆。聪明人会从别人身上、从书籍里去找到自己的问题。
爱因斯坦说,我的成就取决于四个因素,首先是自省,然后是好奇心、专注和毅力。芒格给他做了一个注解,他说的自省就是不停地实验和推翻他自己深爱的想法。
芒格有一句话,我读了特别有感触。那时候他已经85岁了,他说,我每天都在等待麻烦的到来。为什么呢?因为只有麻烦来了,我才知道我应该去做什么,我才能够找到我身上的问题。
自省就是找到自己的问题,改变自己,对抗人性的弱点,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达里奥的《原则》也讲到,突然发现自己有问题的时候,你的心不自主地会痛,这是一种生理现象。
因为我们的大脑里,有一块区域像盾牌一样。别人说你不行,你的怒火马上就起来了。人天生有一种面对外来攻击的防御机制。
达里奥下面这句话也很有意思:每当你遇到痛苦的时候,你就处在生活中一个潜在的重要节点,你可以选择健康并痛苦的事实,也可以选择不健康但很舒适的幻觉。
奇妙的是,如果你选择了健康之路,痛苦就会变成快乐。新的境界就是,你越来越喜欢这三件事。
第一,找到、接受、学会如何对待你的弱点。
第二,更喜欢周边人对你坦诚。
第三,展现真实的自我。
我现在碰到痛苦的时候,我总是跟自己说一句话,机会来了。这是真的!
我现在很希望有让我痛苦,有让我觉得麻烦的事,包括人际交往。你就知道其实你有问题没有改,你就知道应该怎么去做更好的变化。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痛苦,其实这就是机会。老天给你的痛苦,就是化妆的礼物。他就告诉你,你要改了,你要变了。
只要时间足够长
选择项几乎是唯一的
第三个就是长期,也就是复利思维。
长期的标尺是时间,我们在时间面前都很渺小。人总是高估短期,忽略长期。有句话叫,人生是由无数的选择构成的,但是我们通常不知道怎么选。其实有一个办法,当你觉得不好选择的时候,你就用时间的标尺去度量。
比如说,用一年的时间维度去考量,你发现ABC都OK。这时,你就可以把时间的标尺加到三年,不行再加到五年,甚至十年,你总会找到最终的答案。不信大家试一试,包括谈恋爱。
长期的力量,是我们区分优劣的最好标准。
所以,什么是卓越?
首先是专注,你要找到你最擅长,你最有热情,还能创造经济效益的东西。
其次,你要保持自省,一日三省吾身。你会不断地找出自己的问题,你知道怎么改变自己。
最后,你要有长期思维。你清楚地知道,从未来的目标出发,回溯到今天你应该干什么。你要傻傻地为了这个去做、去坚持,你就可以享受到复利效应。
掉入了没有可积累性的产业和职业
你会很痛苦
如果你按照刚才讲的东西做,会暴露一个缺口:可积累性。可积累性是长期成长和长期复利的基石。如果掉入了没有可积累性的产业和职业,你其实是很痛苦的。
所以第四部分的题目叫,狐狸们的中年危机和刺猬们的滚雪球。
中年危机真的是狐狸们的基本归属,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刺猬都能滚雪球。但大概率事件就是,真正能滚雪球的应该是刺猬。
大家应该都读过哈耶克的书。哈耶克自己说“我就是一只刺猬”,因为他很专注。
又长又厚的雪道,这是巴菲特典型一个表达。雪道要足够的长,还有雪要厚,能够滚起来,这就是可积累性。
大家可能会发现一个矛盾,变与不变。
要专注,就是不要变了;又要自省,那就要变了。
到底变还是不变?
不变的是你的价值观,你的愿景和目标。这个东西你要扣准,你要做对。
变的是你的能力,你达到这个目标的方式和路径。因为世界一直在变,世界的变化会给你增加很多困难和障碍。
你要知道今天这个世界应该怎么做,明天这个世界应该怎么做。
幂律分布有很多情况,你会发现都跟人有关系。我的感觉是,极少数的刺猬胜过了绝大部分的狐狸。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只有少数人在创造,绝大部分人在模仿。即使如此,还是推动了世界的不断进步。
这些职业幸福感很高
毕业30年的哈佛校友,总结了30条人生经验。其中一条经验是,做老师和做医生,人生幸福感很强。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做老师和做医生的幸福感会那么强?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是可积累性。
去年,我们70多个同学飞到湖南岳阳,给初中班主任老师过了70大寿。我们老师肯定是很开心的,70多个同学从各个地方赶过去给她祝寿。
老师的幸福感可能就是来源于学生的黏性,这也是可积累的。
可积累性的另一方面是,老师和医生都享有超长的职业生命。因为知识和智慧的积累不受时间的约束,也就是通常说的“越老越值钱”。
我太太十年前做过一个手术,当时那个主刀医生很年轻,现在已经是上海一家大医院的胰腺科主任。
上海电视台做了一个采访,视频中,他显得特别自信,还有那种油然而生的为病人服务的自豪感。看得出来,他的状态非常好,45岁。
医生的职业生命很长,45岁才刚刚开始。我们看到报道,吴孟超教授90岁还上手术台。
所以,职业跟职业是有很大区别的。有些职业有很强的可积累性,有些职业没有。
玫瑰城堡里的首领
最后讲一点,玫瑰城堡里的首领。这是巴菲特讲的一句话。
有个美丽的城堡,周围一圈又深又险的护城河,里面住着一个诚实高贵的首领。护城河是个强大的威慑,别人不敢进攻,首领不断地创造财富,但不独占它。
这里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就是又深又险的护城河,第二个是诚实的、高贵的首领,第三个是首领不断地创造财富。
回到丹尼尔·拉平的这句话,我们的人生跟事业其实是一样的。作为个人,我们也要有可积累性,也要有护城河,也要有良好的管理。
良好的管理是什么?就是对你自己的管理。要不断加深你的护城河,而且你选择的职业和产业,要走在一条可积累性的大道上。
要做到这一点,你真的要很诚实,要有很好的价值观,否则你做不到的。如果你不能保持一个诚实的心态,你不可能不断地修正自己,你不可能一直在进步。要做到不断地创造财富但不独占它,你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初心。
所以最后,我也祝愿各位能够成为玫瑰城堡里面的诚实高贵的首领,不断地创造财富,但不独占它。
精彩问答
问1:您刚才说到有一个长期的目标,然后找到一些路径,然后往回倒推,做好当下。我现在就有一个我一直想不通的问题,其实我和我的室友都有这个问题。
如果我想要明年有份好的工作,我需要一个好的暑期实习,那么倒推回来,我今天的时间就会被压迫了。我可能需要去考一个好的证书,或者是我需要一些小小的实习去找到那条路径。
但问题是,从当下来看,我又有很多想读的书,有想去了解的思维,想去参加的讲座。对于我来说,这个是一个没有办法解决的矛盾。
问2:我就是他那个室友,然后我们两个选择了不一样的路。
最开始我也和很多同学聊过,他们也让我去实习或怎样。但是我就看不清未来更远的事,我想的是当下,做好当下的事,所以我就选择了正常的没有考证,然后也没有去实习。
夏晓辉:我很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我觉得很正常,因为你们现在没有智慧。
西方人讲智慧,把猫头鹰比作智慧的象征。猫头鹰都是黄昏傍晚的时候才起飞。所以,一般人四十岁之前都没有智慧。
智慧怎么来?
我建议大家多读一读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这是一本很有智慧的书。
芒格就说,智慧就是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思考。我想再加一句,不断地写作。
读书其实有很多种,大部分人的读书就是重复作者的思维,读过了就读过了。没有深层次的思考,其实是很难回到你自己的。
大家知道,学习之道,你的头脑对一个新知识的接受,前提是你要在你的脑子里面,找到新知识和你旧知识的重合点。重合点越多,你对它的接受程度就越高。
很多人读书很困难,拿上书就发困,原因是你自己存量的知识太少了,你找不到跟新知识的连接点。
就像宽带一样,你越读你的下载速度就会越快,因为新知识跟你脑子里的重合点就会越多。
不同的学科,有很多点是相通的。所以你如果能找到越多的隐喻,你接受新的东西就越快。
如果你在读书的时候,有很多的、自由的、深度的思考,就表示你把新的东西慢慢转化成了老的东西。
当你脑子里面,老的东西越来越多,就像太阳能板一样,你的能量下载就会非常快。因为总能找到和你新读书籍的知识的结合点。
你们现在的迷茫很简单,就是没有智慧,不知道世界会怎么样。你不知道你自己喜欢什么,你也不知道你的热情在哪,禀赋在哪,做什么事情,未来能够取得更好的成就。我觉得非常正常。
所以我的建议就是多读书,这个是一辈子的事情。你会发现你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你的智慧是一直在增长的,那是一条很幸福的道路。
夏晓辉博士期间的导师华民教授也对此作了点评,或许能给年轻人提供一些思路。点评如下。
华民:最后一点,同学们都遇到的,第一个是成长的瓶颈,第二个是时间到哪里去了。
我告诉你,这两件事都叫稀缺。成长的瓶颈,你上不去了,不够卓越,是你的能力小于你面对的问题,你的瓶颈就到了。
这时候长期就起作用了,你就要学习,而且最好是有强大的自学能力。提高你的能力,问题相对变少了,你就会变得卓越。这是稀缺性的问题。
第二个,时间不够用,这也是个稀缺性的问题。
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但是你要面对的目标选择太多,所以你这时候必须要放弃,学会放弃。你们两个,一个什么都要,一个学会了放弃,一个会有时间,一个会没时间。
所以这两个都是稀缺性的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解决稀缺性的问题很简单,学习积累,学会放弃。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