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居CEO丁祖昱:楼市一夜回到七年前,未来半年仍不乐观公众号新闻2022-12-31 12:1231.12.2022本文字数:1956,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导读:从18万亿高点跌落,房地产行业经历了历史性转折。作者 | 第一财经 马一凡“2022年的房地产行业规模已重回2015年,全年商品房成交额13.3万亿元,成交面积13.6亿平方米。”12月31日,在“2023丁祖昱评楼市发布会”上,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表示。在总结2022年全年楼市时,丁祖昱透露了一组最新数据:全年百城商品房成交额同比下挫四成;全国土地建面成交规模下行四成;一二手房价普遍下行,70个大中城市中,二手房价格下跌的城市达到60个,一手房价格下滑的城市达到50个;百强房企全年业绩下滑超过40%,千亿房企数量锐减一半。深圳二手房成交量暴降回首2021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达到突破历史纪录的18万亿元,相比之下2022年的数据可谓倒退了不少。具体来看,过去一年,各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规模普降,仅上海的商品房销售呈正增长状态,一手房成交额达到6344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下行较大的城市有重庆、武汉、宁波、杭州、长沙等,其中重庆主城平均单月仅有不足30万平方米的推案量,而杭州、长沙则是供应缩量、需求提前透支的典型。二手房方面,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规模重回三年前,深圳二手房成交规模则跌至2016年以来最低,全年成交仅210万平方米。尽管北京、上海二手房成交量有所下滑,但北京全年成交1334万平方米,上海成交了1330万平方米,相比之下,深圳的成交量连北京、上海的零头都没有,深圳二手房市场的低迷可见一斑。根据贝壳研究院数据,全国50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周期已经延长到了65天。也有二手房成交反弹的特例,比如郑州、天津、重庆的二手房成交在下半年都有所回升,原因是一手房停工潮后购房者普遍“买旧不买新”,但二手房成交增长的背后,牺牲的是一手房的成交量。“半数城市的房屋成交在今年第四季度止跌企稳,‘市场底’已经出现。”丁祖昱判断道。过去一直坚挺的沪深杭二手豪宅也降温了。丁祖昱表示,上海在2022年6月彻底解除静态管理后,二手豪宅出现过两个月的上行期,结果到了第四季度,豪宅市场一夜降温,部分黄浦江滨江项目甚至出现房价下行超过30%的状况。纵观全国豪宅市场,一手豪宅的“打新逐利”在2022年仍在延续,但二手豪宅市场已经“一落千丈”。六成百强房企中止拿地对于大多数房企来说,2022年是极其困难的一年。“2020年时,千亿房企达到40家,2021年维持为40家,但今年的数字还不到20家。百强房企业绩下滑超过40%,千亿房企数量锐减一半。”丁祖昱表示。过去一年,百强房企融资总量为7750亿元,同比腰斩;新发行债券房企一共只有12家,下半年只有9家。丁祖昱认为,2023年房企债务到期的压力依然巨大。尽管今年年底针对房企融资的金融政策“三箭齐发”,但丁祖昱表示,共计约3万亿的集中授信、1600亿的债券规模以及股份配售都集中在少数企业身上,多数房企融资难基本面尚未改变,特别是已出险房企和中小房企。2022年百强房企的拿地总量降了六成,只有40%的百强房企在拿地,有六成百强房企没有任何拿地活动,因此全国土地市场2022年的表现也较为惨淡。丁祖昱表示,全国土地建面成交规模下行约四成,成交面积为14.4亿平方米,下降37%;成交金额总计4.73万亿,下降31%。土地成交金额的城市集中度上升,成交前三名城市占了总成交量的16%,前十城市占了35%,前20城市占比达到51%。换句话说,普通城市在2022年的土地成交非常差。土地市场低迷的代表城市有:天津,成交金额同比降低66%;重庆,成交金额同比降低72%;武汉,成交金额同比降低67%;长春,成交金额同比降低92%。未来半年楼市压力依旧大中国房地产行业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丁祖昱表示,他对行业规模的预判比较悲观——未来十年,住房增量需求将回落至100亿平方米左右。在这个规模极速收窄的市场中,保利、中海、华润、招商等央企综合实力强劲,这些央企会为整个行业走出新路。而地方国企则表现分化,2022年以来,建发、越秀、华发的发展十分迅速。民企中,碧桂园、万科、金地、龙湖、新城、仁恒、美的、万达、金辉等未出险房企将率先企稳。丁祖昱判断,在2022年下半年“政策底”已现,因此整个2023年楼市政策将会保持宽松,明年上半年楼市压力依然会很大,下半年更加乐观,2023年6月将会是楼市企稳的重要窗口期。土地投资方面,2023年依旧是“小年”,主要还得靠各地方国企托底。不过,房企融资预计将整体走出低谷。“财税政策应给出一点刺激,减免房地产交易税费,包括契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但对豪宅继续征收。”对于新一年的楼市政策,丁祖昱建议到。他还表示,应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退出楼市限制性政策,全面放松“四限”,包括一线城市。此外,丁祖昱还建议房企重构开发模式,采取项目封闭式管理,项目专款专用,确保“保交楼”;同时,应在预售制上进行改革,应当参照海外成熟模式,除了首付款以外,剩下的尾款、按揭款应该在房屋交付时再付,避免对购房者造成不公平局面。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