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医学生潘喜梅:我相信勤能补拙,敢逆社会时钟丨我信
▲ 潘喜梅。(农健 / 图)
潘喜梅有几个三四十岁的大龄同学,他们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天在群里互相问复习进度。她相信勤能补拙,“不过是晚一点到达而已”。
54岁的潘喜梅没想过,年过半百,竟然为一场期末考试紧张得大哭。那天是2022年12月13日,刚吃过晚饭,她摊开人体解剖学课本准备复习,书已经看了几天了,答题仍旧一塌糊涂。压力忽然袭来,“哎呀愁得慌,想哭”,说完眼泪哗地就落下来,抽泣不止。女儿倚在门框上,看着她可怜又好笑,一边喊来父亲哄哄,一边偷偷用手机录像。
复习、考试、压力,这些词放在一个学生身上再正常不过。只是大多数人的求学阶段在二十来岁的年纪,人到中年便习惯喜怒不形于色,更别说为一场考试失态。
2022年夏天,潘喜梅决定参加高考上大学,最终如愿入读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学半年来,她形容自己“抛家舍业”,一头扎进书本里。媒体报道陆续发出后,很多网友留言鼓励,有人称赞她的勇气,“敢逆社会时钟,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人佩服这样的女性,在完成母职以后继续自己的梦想。
潘喜梅不觉着这事有多难、多不寻常。她认真地感受大学生活,和年轻人一样,背书、做作业,在大环境不断变动时,保持自己的节奏。大概是小时候形成的习惯,她相信扎实的努力,尤其是学习,作不得假,“你只需要认真地做,累积起来就很丰满了”。
考上女儿的学校
潘喜梅很早便想学医,其中一个原因来自母亲。潘喜梅的母亲很能干,三十多岁已是大型棉花厂的党委书记。一个女性,如此年轻便当上了党委书记,潘喜梅觉得母亲一定付出不小的努力。可随后的好多年,母亲留给她的印象便是生病,肺不好,一直在治疗。家里仅有的积蓄都用来给母亲看病了,以至于当时再拿不出钱让她们姊妹俩上高中。“没有健康,你后边什么都没有”,潘喜梅对此认识深刻。
父亲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可脾气不好。当时也是父亲拿主意,让两个女儿上了技校。往后许多年,他曾念叨,“如果你们俩上学应该也可以(上大学)”。
对于潘喜梅而言,上大学成了埋在心里的念想。“听到小妹妹说,大一是什么样的,大二是什么样的,就很羡慕。我没上过,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她后来参加了成人高考,也上过几年夜校,终究不觉得自己正经上过大学。
女儿一直知道潘喜梅心中的遗憾。2021年,正在读研的女儿看到自己的本科学校正在招大龄学生,可以通过单招的形式入读针灸推拿等专业,赶紧催促潘喜梅去试试。潘喜梅喜欢中医,对此颇有兴趣,一下便被说动了。2021年8月,潘喜梅开始备考,书本用的是女儿的,报名也都是女儿帮忙。
潘喜梅发现,对50岁后上大学这件事,大家大多报以赞许和认可的态度,无论是家里的亲戚朋友,还是来采访的媒体记者、不相识的网友都是如此。“学不可止。即使是池塘里的鱼,困守半生,还是向往大海的辽阔。而持之以恒的学习,就是最宽广最踏实的渠道。”网友这样评价。
9月入学时,山东当地电视台来采访她,跟着她一块办入学手续,拍摄她的军训日常。朋友说他侄子考上了这所学校,得知潘喜梅的女儿是这里毕业的,特意来问。结果潘喜梅笑笑称,“今年我也考上了”。
“不过是晚一点到达”
一个五十多岁的阿姨上了大学,与二十来岁的小孩一块生活,不少网友担心会成为“灾难”。潘喜梅想了想,开学半年来,她与同学相处意外地和谐,摩擦并未发生。
潘喜梅长得好看,说话轻柔,笑声也爽朗,格外有亲切感。有时候,潘喜梅自称“老可爱”,跟“小可爱”一块喝奶茶,也配合她们排话剧拍视频。同学们称她“姨”,课程有什么问题,周边的同学你一言我一语地帮忙解决了。
或者,潘喜梅善于化解矛盾。上学两周后,她曾在朋友圈记录,“跟年轻人在一起学会了拒绝”。她发现,对于00后来说,哪怕是随手就可以帮忙递一下东西,如果当下不想做,那也会不留情面地拒绝。潘喜梅对此一度感到费解。但她心态开放,很是包容,转念便想到刚好可以学习互补,“哦原来可以这样”。
她与年轻人一样,乐于探索新事物。学校有一个很大的太极湖,周边种了柳树,她很喜欢;学校的食堂各有特色,她想逐个尝试;第一次见大体老师(遗体捐献者),潘喜梅一点也不紧张。她抱着书,一点点地对照,心脏这么大,心尖的搏动点在哪儿,主动脉弓原来这么粗。“毕竟我是学医的,挺敬畏他们(大体老师)的”。
年龄还是会带来些障碍,比如记忆力不足。潘喜梅对此做了些心理准备,别人两个小时背完内容,她会花上一整天时间。00后同学中,不少是通过春招考试进来的,许多书目曾是备考书目,等于上学前已经学过一轮。差距越来越大,潘喜梅心里也暗暗着急。
上网课也有些困难。疫情来袭,12月4日学校通知学生提早离校回家,剩下的课程改为网课。潘喜梅习惯用电脑学习打字,偏偏在家的电脑没装摄像头和麦克风,老师提问,手忙脚乱。“这网课上得是真草鸡啊(山东方言,指折磨人,受不了)。”
只是,“老家伙”也不认输。潘喜梅有几个大龄同学,分别是43岁、42岁、30岁、29岁,他们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天在群里互相问复习进度:“都上课了吧?别缺席。”潘喜梅说,记忆力比不上年轻人,理解力还行,她相信勤能补拙,“不过是晚一点到达而已”。
期末考试还在继续,中医诊疗、解剖学、英语、思政课都在等着她逐步攻克。意识到自己中医诊疗课程没跟上,潘喜梅拉来同样学中医的女儿帮忙复习。晚上睡觉前,母女俩躺在一张床上,开始模拟问诊,“我身上哪儿哪儿疼,是怎么回事”。这一聊,便到了凌晨1点以后。
2023南方周末新年特刊|我信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