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的中国企业工作,回国能“加分”?想多了!
欢迎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到原帖与作者交流讨论哦!
看到一亩三分地已经有很多关于中国公司在美国部门的招工和面经,这里我想添加一些我自己的心得体会,供大家求职时参考。
1) Work-Life Balance
工作时长这个东西,其实是取决于每个人的目标和需求的。在养老厂也有很多人坚持奋斗充电或者做side projects;在卷厂也有人情愿拿个普通绩效佛系或者专心带娃。即使在佛系美厂,如果是卷组+频繁oncall,难道过得不是中美两国的上班时间?
主要的矛盾点,我觉得是时间的利用效率。在一个时间低效的厂,即使想做出普通的绩效,也需要堆上大量时间去扯皮,开会,要资源,过评审,等等,直接拖垮。在一个管理制度完善的厂,只要你自己的思路清晰,自我管理能力强,即使每天只工作8小时,也能产生很多不错的impact。
而这一点,中厂很多做的都不好,注重短期效益和闪亮成果,不关注底层开发工具的完善,不关注系统的易用性和可维护性,才让那些高薪的高级别Eng还在花大量时间熬夜探坑踩坑填坑。
2) 两地分工
一般有两个模式的中厂美办可以有不错的存活条件:一是做纯研发,搞出技术壁垒来,然后让国内的团队来负责业务落地,国内团队拿项目/业绩credit,美国团队拿技术/论文credit,双双赢麻。二是做独立的业务,和国内有尽量小的依赖关系/耦合度。
一旦需要和国内的团队PK或者合作,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国内优秀的人才不少,工资还比海外低,工作时长还长,对上面的需求和任务方向有更准确的判断,长期下来美国团队在整个流程中没有什么胜算。
即使你团队的产出高,但是上下游的关系还是可能搞不定,比如说人力资源,机器资源,存储资源,甚至是测试运维的资源,都有可能优先给国内的人。所以分工的安排很重要,饼再大,也要有口吃得下。
3) 公司文化差异
有的人可能不适应南亚风格或者萨克逊风格的管理,或者不想每天说英文之类的,想回归熟悉的中土的管理环境。
我的想法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西方国家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探索形成的,有它的很多合理性。如果把很多事情改成“人性化”,虽然灵活性增强了,敏捷度提高了,但是也提高了错误的概率和成本。
这里我想引用两句话,一句是“楚王好细腰”,另一句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4) 回国机会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说先在中厂美办适应一下再回国。
我个人的感觉是没有什么帮助,首先按我的理解,国内的团队如果想出高价挖美国的人回国,一方面是想借力美厂的最新技术,方便借鉴提升;另一方面是想快速填上自己组织或者项目的空白。无论是哪种动机,在中厂美办的经验并不能加分。如果想回国,直接回。
如果想探探路,试试看自己回国能否适应,我觉得这种探路的成本比较高,如果想了解中厂的体验和升职秘籍,找有相关经历的人聊聊天,就知道个十之八九了。
在此只是想添加一些我的想法,供大家参考,如果能帮上忙不胜荣幸。如果大家有其他好奇了解的,我也会很愿意讨论回答。
大家如果还有相关的问题和看法,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到一亩三分地讨论
大家还爱看
👍每天取消2/3航班,超1.1万次!西南航空运营系统崩溃引众怒!交通部介入!
来源一亩三分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请与一亩三分地联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