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省检出有超强免疫逃逸的XBB毒株,它会引发中国的二次感染潮吗?
当中国在承受奥密克戎引发的第一波疫情海啸时,美国出现了一种大杀四方的新毒株。
12月30日,美国CDC提示了一种正在席卷全美的新毒株XBB.1.5, 在过去的一周内,该毒株已占全美新感染病例的40.5%,就在一周前的监测数据中,该变种的比例还只有18%。
在这个XBB家族新成员身上,更强的免疫逃逸特性和更强的传播能力好像正在结合起来。
在欧美沉浸在新冠大流行过去了的自满情绪中之际,几乎是一夜之间,这个被《福布斯》杂志评为拥有很多公司梦寐以求的“增长优势”的新毒株再次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新冠仍然是个威胁。
根据outbreak.info的数据,截至目前,XBB已在至少74个国家被检测到。
在与美国紧邻的加拿大,这支新毒株被称作“北海水妖”,加拿大当局承诺将密切监控它在国内的情况。甚至,在XBB的发源地印度,人们也怕了,曾担任总统医生的印度知名专家在印度的本地媒体上建议人们:“保持谨慎”,同时建议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在仍在新冠阴影下的中国,这条消息造成的影响更为迅猛。一夜之间,因为风传XBB.1.5“主攻心脑血管和拉肚子”,囤药风潮再起,蒙脱石散在各地脱销。
即便不考虑腹泻、心脑血管疾病,新毒株会不会马上引发二次感染,二次感染是继续高烧、刀片嗓,还是缺氧、ICU?人们把几天前感染中那些尚未淡忘的不快回忆进一步添油加醋。
1月2日,一份官方发布显示:上海已测到了XBB毒株,且在上海此次监测到的25例XBB感染中,已有3例是那株登上了美国目前毒株的传播冠军宝座的XBB.1.5,这是对新毒株对中国的一次叩门——不过都是在闭环中监测到的,尚未在本土形成传播。
1月3日,杭州也宣布,在入境人员中检测出XBB毒株。
而此前在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所长许文波介绍,已经3省11个病例中检出XBB亚分支。
XBB会马上在中国引发下一波大流行吗?会引发更多的重症和死亡吗?新的XBB.1.5的超强逃逸能力,会在全球掀起新的奥密克戎感染风暴吗?
超强免疫逃逸能力,意味着什么?
XBB家族的出现最早要追溯到2022年8月,在同是人口大国的印度首次被发现。
10月,在包括新加坡、印度、泰国等亚洲国家引起了感染激增。在新加坡,11月的测序结果显示,当地新冠肺炎病例中,77%为XBB,一度占据主流。
但是XBB在上述国家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事实上,据新加坡政府消息,9月26日到10月10日XBB病例激增的两周里,与奥密克戎BA.5变种病例相比,XBB病例的住院风险甚至降低了30%。
在日本,XBB还没有打过BA.5成为主流毒株,截至11月15日,BA.5株占74%、BQ.1株占13%、XBB株占5%。
XBB在欧洲暂时也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在英国,根据NHS公布的数据,12月17日那一周,其新增新冠感染者中只有4%的人感染的是XBB家族。
一直在追踪XBB相关研究的美国科学家、作家、斯克里普斯研究转化研究所创始人兼主任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认为,情况在纽约州发生了变化,伴随XBB.1.5的主流化,那里的住院人数同时开始急剧上升。
正在美国大杀四方XBB.1.5比起同族的XBB毒株,它有一个额外的关键突变F486P,能更好地与人体细胞受体结合,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曹云龙告诉《知识分子》:“这解释了它更高水平的传播能力”。
整体而言,XBB家族的毒株以超强“免疫逃逸”能力著称,甚至有媒体称之为迄今为止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毒株。
在2022年年末,“免疫逃逸”和高传播能力的特性使得XBB迅速穿透人群。根据美国疾控中心的公告,在过去的一周内,该新毒株已占全国新感染病例的40.5%,且在美国东北部的一些州,该毒株为新增感染者贡献了75.3%。
12月14日,《细胞》杂志紧急发布了何大一实验室的一项研究,研究显示,与BA.2、BA.4/5等过去的奥密克戎亚型相比,XBB亚型显示出了极强严重的逃逸能力。对于疫苗加感染产生的抗体而言,XBB诱发的血清中和滴度只有BA.2的1/30和BA.4的1/23。不过,即便如此,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学者、免疫学博士王宇歌向《知识分子》介绍,目前诱导的滴度仍是可能提供保护的。
但滴度降低,也许意味着,当抗体随着感染后的时长日渐衰减,二次感染之间的时间间隔也许便会缩短了。
深圳三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说,“尽管感染新冠后短时间内比如三到四个月内不会感染,但不可否认的是,新毒株流行或缩短二次感染’安全窗口’。因此,在欧美国家,一些免疫力较差的人可能一年内感染多次。”
11月,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流行病学模型预测专家Barak Raveh就曾在推特上发布了一份以色列再感染的数据:“过去几周,以色列的Covid再感染率从20%增加到35%,与新BQ.1.1和XBB.1变种的流行率上升相吻合。在过去的一年里,再感染率随着每个新推出的奥密克戎变体而增加。”
但多位受访的病毒学家告诉《知识分子》,免疫逃逸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只是现在流行的奥密克戎亚毒株的一个共性,是病毒在现有人群免疫基础上做出的适应性选择,相较于原始株,它们更能逃逸疫苗的保护性和自然感染的免疫性。
XBB仍属于奥密克戎的亚分支,是BA.2下面的变异株的重组变异毒株,只是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
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教授刘善虑说,目前没有迹象表明XBB会比早期变种导致更严重的疾病,作为两个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重组,尽管增加了免疫逃避,但致病力还落在奥密克戎区间。从病毒、病理学来讲,奥密克戎从最开始的BA1、BA2,BA4、BA5到最近的BQ1.1、XBB致病力没有太大区别,这是全球公认的结论。“现在还没有发现新的奥密克戎变种,致病性比以前更厉害。
当然,不同毒株会略有不同,但还在奥密克戎致病性的范围内,不会形成多么骇人听闻的结果,刘善虑说。
XBB会造成医疗挤兑和大量死亡吗?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向《知识分子》表示:“概率很小”。
根据金冬雁介绍,在已经完整经历过了一场以XBB为主的疫情的新加坡,并没有发生医疗挤兑,死亡率也没有增加,甚至感染峰值,与今年年初和七八月的疫情比起来,也并不突出。
新加坡是极少数XBB成为了主流毒株的国家,10月,在印度发现的XBB毒株初入新加坡时,曾在新加坡引发了一次感染人数的小高峰,不过幸而,感染人数的增加并没有演变为医疗挤兑,也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死亡。
到10月底,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在新康国际卫生科学院创办20周年暨毕业典礼致辞时提到:奥密克戎亚型变异毒株XBB引发的冠病疫情已明显消退。并表示:这是第一次在没有安全管理措施限制、室内口罩要求和疫苗接种差异化措施的情况下,新加坡安然度过了一波疫情的冲击。
在自己的网站“基本事实”上,埃里克·托波尔(Eric Topol)对此评价道:这是幸运的,需要指出的是:新加坡是世界上疫苗接种率和加强针接种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基本事实”的文章中,托波尔提到:纽约目前的新冠住院率是自1月下旬(奥密克戎大暴发)以来的最高水平。我们不确定这其中有多少是由 XBB.1.5 驱动的,但它至少是有贡献的——“看到这种变异与纽约的数据一起出现如此惊人的上升实在是太巧合了”。
而对于XBB.1.5的致病力,在NBC的新闻中,CDC冠状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部门主任巴巴拉·马洪(Barbara Mahon)则介绍道:目前,全美各地的整体 Covid 住院率都在上升,但在XBB.1.5占比更高的东北部等地区的住院率并没有出现不成比例的增长。
对于美国的这波恰在XBB来袭时发生的显著的感染小高峰,金冬雁解释道:“我们需要考虑到抗体的自然衰减,美国的上一波大规模疫情已经过去快一年了。”且与面对所有奥密克戎疫情时我们所需要关注的一样,重要的不是传染数字,而是住院率、重症和死亡的数据,而目前看来,至少,新毒株在新加坡并没有引起情况的恶化。
在亚特兰大的病毒疫苗研究者杨庆来认为,一方面,病例数激增自然会等比例增加住院人数,在秋冬叠加呼吸道疾病,症状严重、需要就医的人会更多;另一方面,这些地区距离上一次感染或者上一次疫苗接种已经过了较长时间,二价疫苗的补接种率也不高,也可能是这一轮美国格外引发关注的原因之一。
马洪同样曾对NBC提到:没有迹象表明XBB.1.5比任何其他奥密克戎毒株更容易引发重症。
对于这支毒株的致病力,有研究者向《知识分子》解释,目前,他目前的实验结果只能涉及到病毒的逃逸能力、传播能力,而致病力的情况尚无法涉及。
当然,在所有关于XBB的描述中,托波尔并没有提到在中国引发了囤药的腹泻症状,事实上,这类毫无根据的症状在中国的疯传以及相关药物的脱销曾让数位接受我们访谈的专家表示无法理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告诉《知识分子》,“目前来自国外的经验并没有发现XBB引起了更多的腹泻,虽然一些新冠感染者确实会有呕吐、腹泻类症状,但通常可以1-3天自行缓解,完全没有必要囤积相关药物,而且,蒙脱石散本身也不是治疗腹泻的首选用药”。
对于新毒株攻击心脑血管的说法,李侗曾也表示:“目前未看到这方面的资料,没有证据显示这个病毒侵犯的器官与其他病毒株区别”。
XBB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目前,中国多地已检测到XBB毒株,不过还是在极少数入境隔离人员中检出的,尚未在社会面上造成本土传播。
来到了大门口的XBB毒株对中国的影响将会如何,一旦破防,他们会否迅速成为主流毒株,成为这场正在进行中的疫情的助推器,并形成大批的二次感染?面对频繁出现的新毒株,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和应对?
“你要先问一句,它在美国真的已经造成了大流行了吗?”金冬雁对《知识分子》说。
金冬雁提到了美国的感染数字曲线:“从数据上来看,目前美国的感染数字虽然略有上升,但目前的感染人数只是年初奥密克戎大海啸时的零头”。总体而言全美并没有发生疫情的大暴发,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奥密克戎进入地方性流行的基本态势。就算是主张要对XBB.1.5拉响警报并另眼看待的美国学者中的大多数,都认为它完全不可能在美国再次造成类似年初的奥密可戎大海啸。
杨庆来则利用数据为此做出了补充:“目前,虽然XBB.1.5占感染总数的40%,但全美总感染人数日增平均不到10万,而在去年1月的奥密克戎第一波大海啸期间,日增感染数字几乎有80万-100万,这中间,有着数量级上的差别”。
然而,即便如此,公众仍然担心,具备了超强逃逸能力的XBB.1.5会在中国成为主流毒株吗?它会在这里兴风作浪,迅速造成重复感染,导致新一波的大流行吗?
杨庆来说:“XBB的特点是免疫逃逸非常成功,所以在疫苗接种更充分,多数人感染产生过抗体的地方,这个病毒株与其它流行病毒株相比便有如开了个后门,然而,在群体感染率并不高,多数人只打过两三针灭活疫苗的中国,这项开后门的技术会不会成为它相对于其它病毒株的优势,这还是个未知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恐慌并没有太大的必要,杨庆来提到:“在中国的免疫屏障面前,XBB.1.5与所有的奥密克戎毒株都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那么,我国感染过BA.5.2和BF.7毒株的人在XBB变异株流行时,是否会更容易重复感染?
杨庆来认为,在中国快速挺过初次感染高峰的起码三个月之内,由于感染诱发的免疫反应特别是细胞免疫反应的存在,XBB的二次感染不必过分担忧。
然而,即便如此,对新病毒的监测和对脆弱人群的保护仍然是重要的。
德国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告诉《知识分子》,无论新的XBB.1.5毒株是否能够成为中国的主流毒株,对新毒株的监控工作在中国来讲都是重要的,“目前看来,德国的BA.1、BA.2、BA.5几乎都曾带来过一次或大或小的感染高峰,奥密克戎的每一个亚型几乎都像一支全新的病毒一样,拥有形成一波感染高峰的能力。
“虽然我们目前的经验看来,二次感染对感染者的影响会小很多,但对于一些老人、基础病人群或是免疫缺陷人群等脆弱人群,情况可能就会不一样。而考虑到中国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数,对新毒株的关注和投入还是值得的。”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