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过一次,才知道孩子是来报恩的还是来讨债的公众号新闻2023-01-04 02:01孩子是报恩的还是讨债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作者:可乐妈;主播:丁大猫来源:男孩派(ID:boy666dj)最近,身边有不少人都“阳”了。我恰好在网上看到了两张相关的照片,对比之下,不禁让人感慨万千。第一张照片来自一段监控视频:江苏无锡,一位妈妈感染了新冠。虽然在发烧,身体不适,但妈妈依旧强撑着给三个孩子做好了饭。直到三个孩子吃饭时,妈妈才终于支撑不住,晕了过去。可没想到,令人心寒的一幕发生了:三个孩子听到动静后,仅仅回头看了一眼,就又将视线转向了饭菜。其中一个女孩给最小的孩子盛完菜,才终于起身,走上前查看妈妈的情况,但也只是站在边上默默看着。既没有呼喊,也没有上前搀扶。而另一个女孩就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继续淡定地夹菜、吃饭。视频一出,不少网友纷纷指责这几个孩子太冷漠、太无情了。第二张照片则来自于一位老师的朋友圈:杭州一所小学的班主任刷朋友圈的时候发现,疫情之下,不少孩子都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比如说班里的朱同学。在大人眼中,他一直是个“性格无厘头”的孩子。可没想到,爸爸妈妈确诊为阳性后,朱同学一大早就起来主动给爸妈煮粥、倒水,送到他们床前。下午的时候,还会给爸妈削水果,叮嘱他们多吃点、补充营养。得知外公外婆很担心后,朱同学为了让老人宽心,还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爸妈已经康复。对此,朱妈妈表示:“以前觉得孩子不懂事、调皮粗心,没想到关键时刻还挺靠谱。爸妈前几天怎么照顾他的,他都记在心里,会反过来照顾我们。”同样是孩子,有的孩子一直理所当然地享受着父母的照顾,却对父母的病痛无动于衷;而有的孩子看似大大咧咧,却能在父母需要他时无微不至地照顾。两相对比,揭露了一个扎心的真相:养好了,孩子就是来报恩的;养废了,孩子就是来讨债的。之前,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网友的姐姐在46岁那年,被查出了宫颈癌。好在发现得还算早,医生建议尽快手术。第二天清晨,网友匆忙赶往姐姐家,想着和姐姐一起去医院,提前为手术做准备。收拾衣物时,姐夫催他们的女儿赶快换衣服。谁知一旁女儿却不耐烦道:“我去干嘛,我又不是医生,不去。”姐夫一听,明显有些恼了,正想开口骂人,姐姐却赶紧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不去就不去,小孩子,去了也不顶事。”网友看不过去,主动上前拉住外甥女的手,说:“好孩子,和小姨一块去吧,陪陪你妈,你妈害怕呢。”可女孩把她的手一甩:“都说了不想去。”随后便又低下头玩手机,过了一会儿问道:“妈,你们都去医院了,那谁来给我煮中饭呀?”网友听到这话,顿时气不打一出来,现在的孩子,从小好吃好喝供着,好言好语教着,可怎么到了最后,就养出了这么个不懂事的东西呢?其实,正如教育学上的“剪刀效应”所告诉我们的:小时候,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别并不大,但因为父母不同的教育方式,成年后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最终,那些父母在孩子身上种下的“因”,都会得到对应的“果”。还记得动画片《巨婴》吗?一个成年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生活在一起。爸爸负责赚钱养家,妈妈则负责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为他穿衣、喂饭、剃胡子……后来,爸爸意外去世了,儿子却依旧我行我素,整天窝在家里打游戏。一天,儿子看上了一款昂贵的VR眼镜,说什么都要买。这一刻,再也拿不出钱的妈妈回想起了很多过去的事:一直以来,无论儿子要什么,自己都会尽力满足他:一把水枪、一个工具箱、一辆玩具车、一块手表……可如今,当自己再也无法满足儿子时,儿子却对她心生怨恨。没办法,妈妈只得长叹一声,亲手挖出自己的肾脏,让儿子拿去换钱。而妈妈也因失血过多,去世了。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本是来报恩的。但因为父母把全部的爱都给了孩子,自己默默承担着一切,活得伟大又卑微,孩子便渐渐习惯了索取,忘记了感恩。最终,被父母一手打造成了自私、冷漠的模样。前盘锦市教育局局长魏书生在演讲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孩子从小一点都不知道心疼你,他怎么可能心疼更多的人?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他更不知道心疼了。最后,你的孩子一辈子都不会有幸福感。因为人的幸福感更多的是在心疼别人、关心别人,为别人做事中产生的,被惯着的孩子心里只装着自己,这是人活着最大的悲哀。”事实上,教育的终极目的,从来都不是培养出一座孤岛。想起曾经看过一则让人脊背发凉的新闻。男子小杨,是家中的独子,也是父母的心头肉。然而,32岁的他却为了快速生财,在给父母买了多份保险后,将提前准备好的亚硝酸盐拌到牛肉中,吃饭时夹到父母碗里。可谁知,心疼儿子的父母却不舍得吃,又夹给了小杨。小杨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把亚硝酸盐再次掺进了水中。随后,小杨眼睁睁看着双亲喝下了毒水,在自己面前痛苦挣扎,他却不慌不忙,伪造出父母煤气中毒的假象,淡定地报了警……事情曝光后,大家才得知:弑杀双亲的小杨,从小就备受父母宠溺。可这份过火的爱,却让他变得愈发冷漠、自私、唯我独尊。然而,当他走向社会后才发现,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父母那样宠着他、惯着他,屡屡受挫的他,不想着如何改变自己,反而将屠刀伸向了父母。最终,亲手葬送了自己的人生。养孩子这件事,过程错了,结果一定错。一个心里只装着自己的孩子,喝着父母的血,啃着父母的肉,不懂得为亲情回馈一丝一毫。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不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懂得为别人着想,甚至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牺牲掉周遭的一切,他怎么可能获得幸福,又怎么可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视频:广东东莞,有一对忙碌的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但暖心的是,当他们回到家后,迎接自己的总是热气腾腾的饭菜,和12岁儿子的笑脸。妈妈告诉记者:儿子从一年级开始学习做饭,如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厨”啦。看到这样的画面,说不羡慕肯定是假的。多少父母每天回家后,摆在面前的永远是各种鸡飞狗跳:洗菜、做饭、洗碗、家务、辅导作业……样样都要自己动手。孩子不仅不会帮忙,反而经常挑三拣四。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差距?其实,孩子是报恩的还是讨债的,关键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再爱孩子,也别让他的家庭地位超过父母,处处享受特殊待遇。听过一位朋友讲述:小时候,自己不想做妈妈布置的家务,便偷偷把活儿丢给疼爱自己的爷爷奶奶。一向慈祥的妈妈得知后,罕见地发了火,严肃地问她:“你要做家人还是要做客人?”朋友吓坏了,赶忙含着眼泪说:“要做家人。”妈妈便说:“家人就是要互相体谅、互相帮助,而不是光你自己‘吃好的、用好的’,别人跟在你屁股后面伺候你。”从那以后,朋友才意识到,任何人的付出都不是理所应当的,需要心怀感恩。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也曾分享过一个故事。有一年春节,李玫瑾带女儿回老家过年。看电视时,自己拿了一个橘子剥,女儿就站在一边等着吃。李玫瑾剥下一瓣,让女儿拿给爷爷吃。见女儿有点不情愿,李玫瑾便说:“你要不给爷爷吃,我后面剥的就不给你。”女儿想了想,还是递给了爷爷,爷爷也很高兴,夸了她一通。当李玫瑾让女儿把第二瓣给奶奶送过去时,女儿痛痛快快就去了。接下来,第三瓣给姑姑,第四瓣给爸爸……直到在场所有人都吃到了,李玫瑾才递给女儿一瓣。没想到,这次女儿却没有吃,反而放到了李玫瑾的嘴里。真正爱孩子,小时候就不要对他太好,而是要给他制造付出的机会,让他知道眼里不能只有自己,还有疼爱自己的长辈需要自己关心、敬重。作家毕淑敏说:“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同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不要抱怨孩子天生无爱,爱与被爱是铁杵成针百年树人的本领,就像走路一样,需反复练习,才会举步如飞。”对于父母来说,培养一个独立、善良、心疼父母的孩子,才是一生最大的福气。终有一日,你会发现,一个家需要的,不是门门功课考第一的优等生,而是一个懂得关心你、体贴你,能够为你盛碗饭、捏捏肩的好孩子。而后者,才是父母晚年幸福的依靠和一生值得追求的目标。点个在看, 如果你也有一个眼里、心里都是你的孩子,请好好抱抱他吧,他就是来找你报恩的。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看更多走心好文章点击 关注富书👇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富书生活馆,和你一起提高生活质量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来源: qq点击查看作者最近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