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3天||每一步,都算数
已经居家两周多了,实在想念办公室。
我的办公室在古色古香钟灵毓秀的镜春园。那里曾是庄静公主的宅子,院子前面是未名湖,院子门口有玉兰、牡丹,杂花生树,群莺乱飞,院子里有参天古树、修竹茂林,院子后有乾隆手书的圆明园断桥残雪石牌坊原物,背面有乾隆御制诗“在昔桥头密雪铺,举头见额忆西湖。春巡几度曾来往,乃识西湖此不殊。”石桥北面连着朗润园,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斯坦福中心就在朗润园小岛上,往北就是后湖,季羡林等老先生们曾长期住在这里,现在又有科维理天体天文研究所,往北隔着墙就是圆明园的南门。
镜春园办公室院子西边是北京国际数学中心,怀新园、怀宁园,院子连着院子,又一临湖的长排院落,原是北大“德才均备体健全”七斋中的“全斋”,今日门口挂着一副对联,尽显文理风流,提醒这里是有深厚人文底蕴的顶级数学中心。上联:天道几何,万品流形先自守;下联:变分无限,孤心测度有同伦。院子东边是北大人文学苑,中文、历史、哲学等系所坐落在此。这样想起,镜春园的办公室的位置真可谓得天独厚。
今天,因疫情选择提前离校的毕业班学生,实际上也就是告别校园了,给我发来感人的信息。“仓促离开,恍然间已是故事的最后。”“大学四年过得特别幸福。”“今天从北大校园里来了,很不舍得。”
居家也有多日,看着学生发来的信息,再看到北大西门外浓密的绿荫大道在蓝天白云下静谧幽深,古韵悠长,似乎也怀念起办公室来。从北大西门经校友桥、办公楼、鸣鹤园、未名湖,依次经过德斋才斋均斋备斋体斋健斋全斋,从外院门口的西府海棠,到后湖的迎春丁香,槐花荷风,这是一条每一步都让人愉悦、让人充满活力、越走越青春的路。
如果说办公室里有哪些可忆及的,我一定得写写办公桌上的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8年5月15日上午10点半左右,地点在地球之顶峰——珠穆朗玛峰,照片中的人物是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这些老师、学生、校友,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辛的训练和攀登,终于在北大120周年校庆时分把国旗校旗举上了世界最高峰。
这支登山队,有学生、有老师、有校友,最大的55岁,最小的21岁。上班时,每天看到这张照片,既为他们而骄傲,又为他们的艰辛和毅力而感动。
他们不是专业的运动员。他们是你我一样普普通通的学生、老师和毕业多年的校友。因工作关系,我认得队伍中的校友,他们自己的事业都很忙,只是登山爱好者。领队老师是我的邻居和同年(同年入职北大工作)。队伍里有7名学生,其中有2名是曾是我参加招生工作时招录的学生,他们一位是生物竞赛的保送生,一位是当年的校长实名推荐制推荐的优秀学生,必须是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最优秀的学生才能经过重重评比和公示获此推荐资格,所以都是妥妥的品学兼优。运动、登山,直到登顶珠峰,是他们在学业以外的兴趣追求和挑战。
领队老师和我是同一年参加工作,宿舍都在一层楼,帅气精干,英姿飒爽,运动的一把好手。我喜欢称他为钱Sir。2010年暑假一天的傍晚,钱Sir与我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四人在一层单元门口侃大山。我们三个都对钱Sir提要求,不能只顾自己运动,要带我们一起,带更多人一起,最后能有组织,帮助大家一起参加。当时谈到户外运动,北大教工当时还没有这样户外运动的组织。我们都还带着学生时代的一点浪漫想法——这个浪漫在北大时常还是行得通——如果你有某个兴趣,在这里一定能找到同好,并且一定有关于这个兴趣的组织,如果没有,那就自己建一个。所以,我们决定组建北大教职工户外运动协会。现在这可能是北大最大的教职工兴趣社团组织,协会的旗帜也带上了珠峰。
钱Sir带队登珠峰之前,受到很多鼓励,也背负巨大的压力,面临不确定的风险。成功回来后,大家自然开心,少不了让他讲心得和故事。故事很多,我记得他说的心得最最重要的一句话是,每一步,都算数。最后的一百多米,其艰难和信念坚持,不足为外人道也。
每一步,都算数,后来成了他们分享的主题。
2019年7月3日,北京大学2019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珠峰登山队队员、优秀博士生庄方东发言说,2018年为了攀登珠峰,“由于微信运动的限制,98800步只是我半天的步数。”瞬间引起热议,甚至登上了热搜。
后来,北京大学官微发布了一篇《98800步,这些北大学子都曾走过……》,进行了回应。
文章这样开头:
从运动小白
到登顶珠峰
需要经历的是什么?
从400米比赛都跑不完
到站上8844.43米的世界之巅
走过多少个98800步
又留下多少数字记忆?
北大山鹰社
这群来自北大的年轻人
用“永远向上”的经历告诉你答案
用拼搏的毅力和勇气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
我们常听说,人生很长,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
其实,我也想说,再长的人生,都是一天一天过来的,再高的山,都是一步一步登上去的。
每一步,都算数。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