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12000亿ESG投资市场,中国企业和组织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12000亿ESG投资市场,中国企业和组织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公众号新闻


这几天,字节跳动的用户数据隐私问题,把ESG风险话题送上了媒体热搜。

什么是ESG?

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在《在乎者即赢家》(Who Cares Win)报告中首次提出ESG的概念。ESG,即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社会因素(Social)及治理因素(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

近年来,国际投资机构纷纷将ESG纳入企业经营评价准则,越来越多的相关方——资产管理、评估、咨询机构,以及很多实体企业,纷纷入场,开始进入ESG的生态圈。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内ESG的受重视程度也明显提高。今年5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在公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中提出:“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推动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ESG专项报告,力争到2023年相关专项报告披露‘全覆盖’”。

对很多企业来说,这将是一次大的机遇。

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混沌·真爱创益院于2022年12月9日举办了第6期圆桌论坛,邀请到了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徐勤女士,深圳深益影响力投资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赵禹衡先生,携程集团资深公关经理张嘉伟先生,三位嘉宾,以及圆桌主持人——上海第一财经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混沌真爱创益院第3期的优秀学员周旭峰先生。

中国的ESG投资市场概况如何?
企业如何在商业价值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
ESG给企业和公益组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
ESG的本质是什么?

三位分享者以“从践行者到推动者:看ESG浪潮下的风险与机遇”为主题,展开了一场温度与深度并存的高浓度对话。以下内容基于圆桌分享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末有彩蛋)


12000多亿的中国ESG投资市场


圆桌分享嘉宾:徐勤


BCG(波士顿咨询公司)是全球知名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虽然它以战略管理起家,但是现在的业务范畴已经拓展到战略之外,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帮助客户、社区乃至社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在BCG去年的转型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把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公司的发展主旨和战略方向。所以ESG投资的内涵和波士顿咨询本身的发展主旨十分相关。

早在2019年,我们就出版了中国市场上第一份关于ESG投资报告的全面解读的1.0版本,该报告入选哈佛商业评论,并发布英文版本。2个月前,我们又发布了2.0版本。我们做这份报告并不是一种商业行为,更多是基于公益的想法,以及团队对这个课题的深刻理解,才会持续不断地做相应的研究。三年后重新回顾这个课题,我们认为ESG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

虽然全球都用ESG来指称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但这个词的内涵在不同国家有所不同。虽然在环境层面,不同国家的理解大体相同,但在社会和公司治理上面,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文化背景、社会治理的不同,它的内涵有所差别。

对于中国的ESG投资,我们认为它既要符合中国现在的发展阶段,尤其是经济、社会、民生的发展阶段,也要符合中国的价值观,包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ESG具有一定本土特性。

我们的研究侧重于与ESG相关的投资,在投资的体系之下,主要聚焦三个方面,一是二级市场上公开的公募基金;二是通过银行和第三方发售的ESG主旨相关的理财产品;三是偏私募市场的ESG股权投资。

回顾ESG的全球发展,欧洲作为ESG的起源地,是ESG投资发展的“领先者”。不管从上游资金方,还是中游资管机构、下游的被投企业,以及整个市场的基础设施,都非常成熟。在资金方层面,投资者主动拥抱ESG的概念;资管机构也会强调专业性信息披露以及与ESG的契合性;被投企业会更加遵循市场预期和监管要求;从整个市场来说,ESG相关的监管数据披露、评级机构标准的一致性、围绕投资决策的流程,相对都比另外两类市场主体更为规范。


以中国为代表的接近成熟的经济体被称为“行动者”。在过去两三年,ESG从一个大家听不太懂的主题,变成了基本所有机构投资者和资管机构都比较推崇的主题。但在这些经济体里,无论是被投企业的实践、信息披露,还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都与领先国家有一定差距。

据我们分析,在过去三四年的时间里,中国ESG市场经历了腾飞式的发展。可以明显看到,市场整体投资规模从2019年的1300多亿增长到2021年12000多亿,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以ESG为主旨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


除了刚才提到的公募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之外,过去两年里发展较快的另一个方面是绿色产业基金,也就是由政府和大型企业所发起的,围绕绿色,即ESG中与E(Environmental)相关的绿色产业基金,以及通过商业银行销售的ESG理财产品。

因为中国处于“行动者”阶段,我们所使用的ESG的概念要比欧美市场更为宽泛。但其实,在ESG相关的策略、底层资产、披露义务等层面,我们与欧美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如果特别聚焦到ESG的纯基金规模上,可以看到截止2021年底,资产规模达到1600多亿,其中投资的类型以混合型为主,投资策略为主动型,机构大多为中资企业。


在对ESG投资市场进行聚焦之后,可以看出,虽然整个市场有12000多亿之大,但如果聚焦到纯ESG基金层面,实际市场只有1600多亿的规模。因此我们认为ESG投资市场仍然有很多高质量深化发展的空间。

发展方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上游资金的参与程度;二是中游金融中介,包括资产管理机构和相应渠道中介参与的积极程度;三是所有涉及ESG主题的企业,是否把ESG作为自身发展的主旨。

最后,不管在中国市场,还是在其他地区,ESG本身的投资框架方法论、被投资产的定义、被投资产的信息披露,以及投资数据库,都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从2019年到现在,我们也围绕数据披露和评级指标追踪了市场上的机构。调查发现,这些机构都经历了比较充裕的发展,但这仍不足以支撑整个市场。

实际上适合中国发展阶段的ESG框架和全球的ESG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有区别。比如在中国市场上,社会和公司治理包含一些扶贫项目、对本土产业的迭代等,但在海外的标准里,这些项目不会被纳入到公司治理的框架。可是在中国的框架里面,我们认为可以纳入,因为它与中国当今市场的发展阶段符合。


所以我们认为应该从中国市场的情况出发,建立符合当前市场发展阶段的ESG框架和评价标准。此外,不管是从市场基础设施的建立,如政府和监管机构发布的指引,到资金方、资产管理机构、评级机构、数据提供方以及被投企业等,都需要针对相关工作进一步完善。

最后,从投资层面,我们也认为有四个能力需要加强建设。一是满足ESG监管要求;二是开展ESG基本工作,比如战略投入、信息披露;三是建立ESG竞争优势;四是输出ESG能力。

各个金融机构应当培养契合自身需求的ESG发展能力。BCG也能帮助实体企业建立目标和战略实践、优化评级、对接相应的投资流程,以及针对ESG的各个分子进行优化促进。

ESG给创业者带来哪些机遇?


圆桌分享嘉宾:赵禹衡


我们是一家去年刚成立的影响力投资机构,核心目标是投资兼具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项目,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关注的项目多是创业项目和早期项目,这些项目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不仅会带来经济回报和财务回报,也会产生社会影响力和环境影响力。

我也是混沌创商院的学员,在混沌进行商业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打磨自己的方案,还是帮助别人打磨项目,都是根据创业者心智和创业者模型进行的。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创业者面临哪些机遇,如何应对乌卡时代。

这两年,很多和ESG相关的新词汇被大家所熟知,如企业社会价值、影响力投资、可持续投资、社会价值投资、社会企业等,但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在混沌学习的时候,经常会提到一个核心的思维方式,叫做“一”思维,即探索事物背后的“一”到底是什么?“一”思维是一种追问方式,包括灵魂三问:

第一问:什么是一,什么是事物的第一性原理?什么是事物的本质?
第二问:击穿什么?用何种方式击穿?
第三问:怎么进化?供给和需求可以进行何种迭代进化?

我认为,ESG发展背后的“一”是过去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给人类带来很多危机,比如贫困、饥饿以及环境、健康,气候变化等,这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两年我们也经常听到世纪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所有人都在探索,但还没有找到万全的答案。

2015年,联合国提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个核心方面。这17个目标之下有169个具体的小目标。从这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始设定到今天,已有七年之久,但大部分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仅没有得到推进,反而大幅衰退。

2015年,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气候变化、疫情变化、地缘政治、经济模型不可持续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于是普通人也在疫情的加速之下,越来越感觉到这个时代充满不确定性,过去所熟悉的模式、经验、知识有可能失效。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里,什么才是最大的确定性?我们的事业、创业、人生,应该走向哪个方向?怎样才能找到最大的确定性?

德鲁克说:“很多的社会问题,只有把它变成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的时候,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这也是我贴在办公室墙上的一句话。这句话不断带给我启发和激励,希望它也能够激励启发到广大创业者。

业者在资源链条上机遇部分第一部分是投资者,也就是资方持有资金的人第二部分创业者;最后一部分是消费者在变革的时代,这三个生产要素都处于变革之中,也都会有巨大的机遇

我们在做影响力投资和社会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发掘出三点见解(Insight)。

第一,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意味着未被满足的需求和创业的蓝海方向。这些目标的设定代表着它们是人们最希望得到回应的重要需求,但这些需求还没有得到满足,这就意味着商业机会。创业者可以从这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小目标中,找到很多新的创业方向和灵感。

第二,正如徐勤女士刚刚提到的,资本市场对于ESG信息披露的要求越发严格、透明化。这会重构上市公司周边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格局。

举个例子,我们的投资企业之一是特斯拉和大众汽车的供应链公司。他们本身是中小型企业,对于ESG没有任何考量。但是特斯拉和大众明确提出要对供应链进行考核,倒逼他们不得不提升自己的ESG水平和披露标准。因此,先行一步的大企业周边的生态型中小型企业和创业者,对自身ESG水平进行提高,就能够更好地融入大企业的供应链,获得成长机会和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第三,将社会目标和商业目标统一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营业绩。这来自于哈佛大学乔治·塞拉芬教授的研究,如果企业的ESG目标和主营业务有关,公司的财务表现会更好。究其本质是因为,当企业的社会价值目标和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的时候,更有利于吸引人才、管理公司。也更有利于在内部构建团队凝聚力,对外提升品牌的知名度、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

很多小型创业者会问,是不是做了商业向善和ESG,就会增加经营成本,让经营更加困难。其实并非如此。在战略层面上和顶层设计上,将商业目标和社会目标有机结合,能够让企业获得更长久的发展。

从创业者视角出发,在SDGs框架下也有一些创新创业的范例。右边这些案例都处于影响力投资实践过程中。第一个项目叫超级蟹蟹。它是一个用回收的塑料瓶和回收棉做到零污染、零废气的可持续环保运动品牌。第二个叫爽提,是中国唯一一家用循环舱做外卖配送的公司。第三个叫潮汐中心,是帮助中国8500万困境女性实现灵活就业的支持平台。第四个叫圆梦,它是中国唯一家为无障碍和老年人提供专属出行服务的旅游服务商。


这四家公司在各自领域做的都非常不错,而且没有竞争对手,因为他们解决了某一个很小很细分的社会问题,发现了一个很大的创业机会。在解决社会问题、贡献社会价值的同时,做到了商业可持续。这些是非常好的范例,我也希望手机前面的创业者们,在听到这样的案例后,能够倒回去看一看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再考虑下自己的创业方向是否能和17个目标相结合,在改变世界、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获得自己创业和商业上的成功。

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尤其是在疫情之后,中国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者认知慢慢向后物质主义过渡。“在基础的物质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基本生活的情况之下,大家的消费慢慢变成“不是想要一件商品,而是想通过消费发现自我,塑造自我。”这段话出自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描述了日本从80年代到90年代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迁,和当下的中国社会发展情况非常接近。

消费者的消费动因不再是购买好产品或知名品牌,而是购买能体现自己价值观的商品。智库的调研显示,可持续消费已经在Z时代的消费者中深入人心,大家愿意为可持续消费买单,并愿意受可持续消费的观念引领,甚至愿意为可持续消费支付溢价。但问题是可持续消费的供应产品不够多,大家找不到可持续的产品,无论是理性生产出来的好产品,还是带有环保属性的好产品。因此,可持续消费的视角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从投资角度,类似于我们这样的投资机构也会越来越多。目前,ESG的资产管理规模在飞速增长。从国际层面讲,国际的责任投资规模不断增长,全世界范围都已经意识到,社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需要通过资本手段解决;在国内的语境里,ESG资产管理是一个自上而下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在中国,尤其是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背景之下,资本会慢慢成为可持续的生产要素,大量的资本会流向可持续发展标的,实现双碳、共同富裕、乡村振兴等宏观议题。

资本会往这些宏观议题流动,最核心的原因是要让中国社会发展得更可持续,人民过上比较好的生活。因此,在SDG框架下做资本向善、社会目标、环境目标的商业活动,更容易获得政府、金融机构和私营部分的资金支持,这是我们在一线做投资非常明显的体感,也希望广大创业者关注SDGs可持发展目标,把自己的创业方向和可持发展目标做有机的结合。

作为初创的影响力投资机构,我们也在不断考量和接触创业者。我们认为在乌卡时代,创业者越来越需要关注社会责任,并具备以下素质:

一、初心。创业的初心基于对社会目标的理解与坚持。理解社会目标需要花很大的心力和洞察力。坚持本身也非常不容易,所以初心很重要。

二、韧性。韧性是面对波动的抵抗力和恢复力。韧性强意味着受波动的影响小,能够很快恢复,甚至反弹。

三、敏捷。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敏捷估测到外部的信息和变化;另一方面是面对变化,能够快速反馈、迭代、进化。

四、健康。在中国疫情放开的情况下,健康的体魄和心灵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对创业者尤其重要。创业者常常处于高压之下,希望大家能坚持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

最后,用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作为结束,这句话出自李小龙:

“仅仅知道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应用;仅仅有意愿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去实践。”(Knowing is not enough,we must apply. Willing is not enough, we must do)


携程在ESG上的尝试


圆桌分享嘉宾:张嘉伟


旅游业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行业,从2009年起,携程就开始披露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在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方面开始得相对比较早。从2019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会披露ESG报告。

我们在很多方面都采取了ESG相关措施,如员工培养、公司办公环境、员工安全等。接下来我将分享我们在ESG的三个方面的核心工作。

首先,在G(公司治理)方面。我们在2021年开展了一项混合办公的实验。众所周知,疫情带来了办公习惯的改变,我们的实验内容是把员工分成两个组,一个组每天在公司上班,另一个组每周三和周五在家办公。

之后,我们比较了两组员工在不同的工作节奏和工作环境中,产生的绩效是否有显著的差异。经过半年的实验,我们发现没有特别大的差异。通过混合办公实验,超过六成同事支持混合办公的意愿有所增强。所以,从今年3月份起,我们正式推出混合办公的举措。现在公司很多职能部门或业务部门的员工,可以自由申请每周在家办公1-2天。

其次,在S(社会)方面。从2021年开始,我们推出乡村振兴计划,主要目的是通过乡村旅游推动乡村发展。首家农庄已经于2021年7月在安徽省金寨县开始运营,目前,度假农庄已经覆盖了9个省市和自治区,共计13家农庄开业,其中两间公益自营农庄,11间联营农庄。度假农庄是我们相对比较长线的一个项目,用于扶持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

最后,我们在E(环境)方面也一直努力行动。虽然ESG报告披露的更多是碳排数据,或者环境相关指标的排放,但是落到企业内部,我们也经历了一次转型。之前,环境举措更多以宣传倡导为主,鼓励用户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但之后我们发现,仅仅是倡导教育,还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从深层次推动业务发展,以此带动业务转型。

我们在今年七月推出可持续旅行Less计划。这个长线计划主要包含三部分,一是企业运营自身的可持续,不管是办公楼宇,还是企业运营,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合作伙伴的可持续,我们平台有很多旅游商家,我们将与旅游商家合作,推动低碳旅行产品的销售,帮助用户减少在旅行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三是消费者的可持续,除了网络宣传之外,我们引入更丰富的形式,引导用户参与低碳旅行的实践。


此外,在绿色环保方向,我们还推出可持续旅行消费者报告,报告调研了全球5000多个用户对于可持续旅行的态度,得出了一些比较有趣的数字:78% 的用户认为可持续旅行很重要;47% 的亚洲的受访者愿意为更环保的可持续旅行多付5%的成本,这一比例比欧洲受访者高;50% 的用户认为旅行平台应该更明确标注绿色低碳的旅行产品。

基于这些数字的启发,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是在合作伙伴方面率先推出绿色住。在预定页面,用户可以选择可持续旅行入住,并遵守可持续旅行倡议。勾选之后,用户可以收到携程额外赠送的积分。

二是绿色行。在租车的页面我们开设了新能源车这一全新板块,帮助用户筛选可持续旅行相关的新能源车。

三是明年一月即将上线的绿色飞。其实我们在天巡平台已经推出了绿色飞(绿色航班)的选项,把每个航线的很多航班的碳排放量进行比较,低于碳排平均值的航班会被标记为绿色航班,提醒用户这些航班更为环保,帮助具有环境意识的用户进行选择。绿色飞功能在携程商旅已经提前上线,企业用户可以看到上面的绿色航班标识。

最后,总结一下携程在ESG发展上的四点思路:

一、和国家政策和世界趋势保持一致。携程在ESG的各个层面都与国家政策保持一致。

二、和旅游行业的场景融合。毕竟旅游行业的资源都集中在旅游场景上,因此要做到与场景融合,做最擅长的工作。

三、可持续化发展。每个项目不能只是单纯输血模式,比如投入一大笔资金支持传统公益。相反,每个项目本身应该具有可持续化的潜力,比如公益会对业务自身的发展有所促进。

四、可量化、可比较。所有的项目都需要有数据作为目标,每年我们都会在ESG报告中披露各个项目的数据情况,这也是投资者比较关心的内容。



CSR(企业社会责任)和ESG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周旭峰(主持人):实际上,ESG对于中国的很多的企业来说仍然很陌生。我是在2012年,参加全球影响力投资的连接,才了解到ESG的概念。2017年左右,我推动第一财经首次开展关于ESG的培训。次年,ESG评级通过纳入A股的方式被带入国内,我认为2018年可能是中国企业对于ESG认知的破局点。从2020年到目前为止,是ESG在国内的发展的一个拐点。

在很长的时间之内,很多企业家或创业者认为ESG是一个假需求。但是通过今天的嘉宾分享,可以看到ESG的发展速度实际上超乎预料。

所以,我再次向各位嘉宾提出一些问题,进而对ESG过去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获得更加透彻的理解。针对几位嘉宾的分享,想聊的第一个话题是,因为ESG和企业社会责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很多人会把ESG理解为原来CSR的量化版或者升级版,这既促进了理解,也造成了误导。

那么,CSR(企业社会责任)和ESG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徐勤:这两者涵盖的内容其实不太一样。首先,ESG不只针对企业,而是从比较广泛的角度分别考察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这些问题,包含投资人、被投企业等。除此之外,基于ESG形成的考虑不仅包括具备商业目的的企业,还会回归到政策的制定、社会分配的公平原则等问题,因此ESG和CSR的出发角度有所区别。

张嘉伟:从携程实践的角度,我认为两者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差别:

一、是否为强制性披露。CSR社会责任报告并非强制性披露,没有规定每年披露一次。就携程而言,每两年披露一次,有的企业可能五年披露一次,所以CSR并非完全强制性的披露。但是像携程这样在港交所上市的企业,必须每年披露ESG报告,并且符合交易所的披露要求。

二、针对的群体不同。CSR报告的读者更加广泛。我们之前披露的CSR报告主要受众是媒体、用户、政府、合作伙伴等。而ESG主要针对交易所的投资者,而非普通的利益相关者。

三、报告内容不同。ESG报告大多是非财务性的数据披露,相对来说数字比较多,而CSR报告图文结合,故事性比较强,更多是一些案例,财务性数据只是辅助。

四、受众不同。ESG的主要受众是投资者,主要是让投资者帮忙分析,不存在非财务性的风险,比如企业是否主动管理和披露风险。但CSR 报告是企业和社会各界沟通了解的一种方式,让大家了解企业所做的社会责任的实践。

赵禹衡:我觉得两者最核心的不同在于,CSR是一个双目的的设定,而ESG是单一目的设定。ESG统合到企业的经营目标里,而CSR和企业的经营目标是独立的。

另一个区别是,整个ESG的发展和设定是自上而下的,它从顶层设计不断往下延伸和完善,有一套详细的机制和规范要求标准。交易所和资本市场投资机构,可以依照这套标准做投资决策,上市公司企业端也可以按照这套标准去执行ESG报告披露。但CSR没有一套自上而下的体系设定。哈佛大学乔治·塞拉芬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发现,在顶层设计和战略层面上统合了ESG目标和经营目标的企业,经营效率和财务回报都更高。而CSR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偏离的,或者是不相干的,因此它的财务回报低于没有设置CSR的企业。

周旭峰:大家都从各自不同的维度和逻辑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我觉得传统的CSR更多是叙事,国内的企业会把企业社会责任理解为以慈善公益为核心,驱动形成品牌叙事;但ESG需要更多数据支撑,这使得CSR回归原本的设定:不做恶。也就是说,企业社会责任的第一要务是不做恶,而不是做好事。企业要在不做恶的前提之下做好事。但是如果两者之间发生了冲突,更根本的事情是不做坏事。


ESG的强制披露给企业带来哪些挑战?


周旭峰:ESG的强制披露引发了一些行业变革。全球范围之内,ESG的强制披露是一个非常明确的趋势。这会带来哪些挑战或机遇?

徐勤:这是挺有意思的一个课题,我们在研究ESG投资时,最大的诉求是怎么定义ESG,并确定投资是否符合ESG标准。

正如刚才所讲,在中国和全球范围内,ESG的投资标准存在差异。虽然在环境层面存在一定共识,但从社会和公司治理角度,两者因为发展阶段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涵。

因此,第一个挑战是,如何建立行业广泛认同的标准。第二个挑战,如何定义ESG相关的数据,比如环境污染产生的影响、社会责任和治理上面产生的动作,或者ESG衍生出的投资、评级、定价的环节。此外,第三方信息或者评级公司如何确保数据完整真实地披露。在ESG里,环境很大程度指碳排放。任何一家企业,在什么样的行为之下减少了碳排放,数据由什么样的机构认证,怎么去披露,这对所有ESG相关课题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只机械测量,而要对现在的情况进行优化,帮助企业提升。

张嘉伟:第一,就像刚刚徐老师讲的,怎么计量不同场景的碳排放,标准还不是很清晰。特别是在旅游行业,如果我们未来推动绿色住宿,或者在商旅场景里提倡大家绿色出差。但这些场景能减少多少碳排放,标准在国内外各不相同。国际性企业应该使用哪一些标准来落地,是一个蛮大的挑战。

第二,虽然携程已经披露了三年,我们还是要不断地提升和完善披露质量,将不同年份的数据进行比较,探讨哪些数据可以披露得更加准确,有助于提升企业的ESG评级。其实投资者还是比较看重ESG评级的,也希望BCG以及其他优质公司可以协助企业提升ESG评级。

第三,我觉得每个行业的侧重点不同。携程的碳排相对比较低,不像制造业会有直接的能源使用和排放。我们大多数的碳排来自于用电、数据中心、办公楼宇带来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可能未来ESG会根据行业的不同有所侧重。

第四,刚刚徐老师也有提到,与环境相关的项目,大家的理解比较一致。落到社会公益上,不同的市场理解不同。跨国企业在中国的项目可能不受其他国家认同。比如携程的乡村振兴项目,海外投资者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在农村建农庄。这也会对投资者理解我们披露的项目造成困扰。

周旭峰:第一财经今年会在国内率先推出中国企业碳中和表现榜,我们会和碳中和研究院、远景以及中证指数这些国内头部机构合作,把国内上市公司的碳排放表现做出统计。可能很快就会有一些结果。

携程给我非常大的触动,这也是我们过去几年特别想探讨的内容。很多创业者都会把ESG的表现作为局部的事件去理解。但其实从我们这些年在ESG的实践发现,ESG是对高管认知和管理能力的挑战。未来极有可能出现一种情况,如果一个公司的ESG表现不好,可以直接把板子打在公司的决策者身上。我们认为这样的决策者不适应未来的商业发展,他的管理维度和能力有重大的缺陷。在第一财经最近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合作中,我们要求企业高管理解ESG最基础的路径。如果整个决策层对路径不了解,企业便无法认知和理解ESG合规,也无法应对未来的乌卡时代。

这特别类似于前几年大家热衷雨讲的数字化转型,ESG其实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它需要企业披露非财务的核心数据,会对企业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这种情况之下,像BCG这样的公司应该有更大的发挥的空间,因为这不仅是原来所谓的治理的问题,更是一些管理实践的落地。

赵禹衡:我特别赞同主持人对高管和企业家认知的看法,这可能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情况。现在企业的核心高管,在做企业和成长过程之中所受到的训练中,主要的认知是利益最大化。

但是新的时代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利益相关方、社会目标、环境目标、治理等新的维度。但是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没有受过相关训练,可能转型过程会面临挑战和困难。不像欧洲或美国的企业家,在西方责任投资和责任商业的语境下成长,已经具备一定认知基础。而我们需要在短时间之内完成迭代,这要求企业家在认知层面有所破局和提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关注投资的时候,往创业者和更早期项目去看。早期项目的创业者在创业的初期就是围绕着社会目标和社会问题构思创业方向。所以他们带着与SDG和ESG相关的基因。

谈到机遇和挑战,我认为第一个机遇是,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之中关注SDG就更容易创业,跑出符合现代的商业模式。同时,他们有可能被成熟的大公司吸纳进去,变成大公司实现自己S目标的一部分,甚至是新的驱动力。大公司想要在原生路径上进行自我革命和自我革新的话,挑战很大,倒不如吸纳一些关注社会责任的优秀的创业者,变成新的增长动力。

另一个机遇是,中国的ESG挑战在于信息披露和相关的配套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但相应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对于做基础设施的各种机构来讲,意味着大量的创业机会。就像当年淘金热的时候,最赚钱的不是淘金子的人,而是卖牛仔裤的人。

说到挑战,一部分是刚刚各位讲到的挑战,另一部分是话语体系构建的挑战,也就是中式话语体系和西方相对成熟的话语体系和评判标准的比较。目前来说,两者的界限还不是非常明晰,无论是中国企业出海,还是海外的资本投到国内,中间都需要翻译的过程。也就是,双方是否能够在一个点上达成一致和共识。



为什么国内更关注“E”?


周旭峰:在混沌的很多的课程里,比如陈颖坚老师介绍的肯尼芬框架,通过领导力帮助我们应对从清晰到繁杂混乱的局面。

我们今天聊的话题也是类似的现象。ESG也是应对未来复杂化很好的工具,原来企业观察不到诸如环境这些外部要素,现在却能把外部要素用ESG的方式表达。但是目前很大的挑战在于,数据的生成可能并不完整,企业既缺少自己披露数据的动力,也缺少相关机构的帮助。

另一个挑战在于,高管能否读懂ESG报告。大家现在默认报告主要受众是监管方和投资方。那么高管如何学会阅读报告,并从中找到新的管理实践,可能是未来更加根本的挑战。

现在所有关于ESG披露中,环境的部分成为共同的热点,碳排放问题以及排放标准的设定受到重视,企业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环境相关的指标进行成体系、成规模地披露。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徐勤:其实我刚在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个问题,比如港交所要求上市企业披露ESG报告。BCG和一些机构也有类似合作,我们非常能理解这种现象背后的出发点。

围绕S和G,不同的市场标准不同。而在E的层面,更容易寻求共识,可以量化,比如从减少碳排放、环境污染的角度衡量。但在S和G层面,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标准不同。举一个例子,海外市场衡量一家公司ESG中S的部分时,会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

多元化可能指一家公司员工的男女比例、不同人种的比例等。很多的欧美的上市企业会要求高管中女性的比例达到30% 等具体的指标。他们认为,当高管中女性的比例达到30%,意味着这家公司能够考虑不同视角的声音。很多实践研究也表明,一家公司女性高管比例的高低与这家公司的创造力、可持续力有正向关系。

但这种维度在中国并不适用。举一个例子,BCG的员工里面,女性比率最高的是中国。在中国,可能女性比例在很多企业已经达到了一定值,因此这个点对中国并不适用。

不同地区之间存在非常多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在S和G上不容易产生共识。而在E上有更多可量化的指标,容易在不同的市场、国家和地区对等传导。这是我们在现场观察时体会很深刻的一个点。这也是我们认为在中国的环境里面,需要有符合中国发展框架的标准的原因。比如扶贫、乡村振兴并没有被国际纳入考察标准里,但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需要纳入考察主题里。

张嘉伟:携程最近做的可持续旅行的消费者报告,5000多个受访用户里面一半以上是海外用户,我们考察了他们对于相同问题的判断和认知是否存在差异。除了刚刚所讲亚洲用户比较乐意为环境友好的做法支付额外成本,我们也发现大家就可持续旅行是谁的责任这一问题产生分歧。大多数亚洲用户觉得可持续旅行是共享的责任,个人、政府、不同行业都需要参与其中;而欧洲的用户觉得更多是政府的责任。我们每年都会做调研报告,明年我也会继续关注,在推出更多可持续的产品之后,消费者会不会产生变化。

周旭峰:现有大部分ESG标准,尤其是像MCI这些大的指数公司,把中国公司纳入到整个ESG评级体系的时候,援引的实际是国际通用标准。目前国际通用的可持续发展标准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去年成立的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它们正在起草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的全球统一意见稿,试图把各个国家的ESG的披露标准进行统一,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可持续金融的发展。在这些标准中,除了一般性的财务信息以外,还单独发布了气候相关的披露,把气候危机和挑战放在重要地位。

大家都比较了解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些目标设立的同年,也设立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专门做气候变化的财务信息披露。我认为明年可能是国内外TCFD的大年,企业在气候相关数据的披露框架,受到大幅推动。据我所知,已经有十多家机构开始在国内推动TCFD的发展,这也会夯实现有的ESG披露框架。实际上,大量的国际标准是层叠累进的,它们都在从各种维度夯实可持续发展事业。整体来看,这对于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创业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赵禹衡:为什么ESG里大家关注E比较多?我觉得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很多S相关问题的诱因或者本质是E。比如贫富差距扩大、收入不平等、疫情、健康、粮食问题,其本质都是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所以,关注E的问题能从底层缓解,甚至解决S相关的问题。

第二、北半球国家一直在ESG层面强调E的问题,无论从商业还是政治上看,都是争夺话语体系的行为。但我们也在扪心自问,进行商业和环境价值的配合和实践能否在短期之内解决一些非常急迫的S问题?对此我们是存疑的。有很多急迫的S问题,比如乡村建设和贫富差距问题,不能在短时间之内通过气候问题缓解。所以,我们希望越来越多企业能够把资源和能力投入到S上,促进社会在中短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刚刚徐老师也提到,在S上是很难做标准化和量化的。因为每个细分的社会问题都需要不同的知识和认知积累,才能做模式推导,但很难达到可量化评估的标准。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尤其是对于二级市场的大型投资而言,很难做这样的角色和判断。


ESG的本质是什么?


周旭峰:非常感谢大家的回答。刚刚大家所讲的都预示着ESG作为一个比较明确的潮流,但同时,它的发展也充满不确定性。

混沌其实一直非常推崇找到事物的本质,或叫第一性原理式的思维。我们要反复追问事物的本质,透彻地理解它的第一性原理。了解本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并且在潮流当中做出正确的抉择。

基于ESG在全球范围的蓬勃的发展,它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徐勤:更加可持续、高质量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必须要去经历的事情。也就是可持续、高质量、公平如何反映在社会结构里面。

张嘉伟:其实ESG给我们提供了一种风险分析和管理的框架。这不仅可以作为企业运作的参考,也可以给投资者提供新的视角。

周旭峰:嘉伟更多从管理实践的角度做了很好的总结。我觉得未来的企业家要看得懂第四张报表,不仅要看懂,还要应用到管理实践中,才有可能把企业带向辉煌。

赵禹衡:我刚开始的分享就是从问题的本质来做拆解。问题的本质: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在解决方案里面,商业是最有、最能够调动大量资源的解决方案。所以,需要用顶层设计的方式撬动资本,撬动商业,激励商业创业者和商业实践。

周旭峰:非常感谢,每个嘉宾的阐释都各有特色。我觉得ESG带来的可能不仅是管理实践的一场革命,甚至是一场市场的革命。因为传统的市场是基于交易,在经济学当中,交易实际上是由人的绝对理性和绝对利益的选择构成的。这种价值观其实也渗透在ESG当中。

今年的标普调查认为,现在大量的绿色投资、环保策略其实名不副实,它们对于碳中和的进程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相反,ESG投资对控制风险,选择标的等维度卓有建树。但是恰恰我们原来期待能够通过ESG推动整个社会的可持续的发展。事实上,今年相关的反思和讨论也特别多,从上半年马斯克炮轰ESG,到下半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收紧对ESG命名基金的监管。大家想要重新去分类,确定ESG对环保的实际作用。

一方面我们非常欢迎ESG这样的工具逐步成为市场主流,摆脱原来CSR缺少可量化的标准,导致大家通过献爱心,或过多的叙事,遮蔽实际的问题。另一方面,ESG也是一个发展中的工具,它包含量化、强制披露,侧重气候环境议题,能够推动商业、社会可持续发展。但它目前还存在大量的不足。

希望通过商业向善,通过ESG这样主流的可持续发展工具,推动商业社会变得可持续,和环境、社会以及自身的治理和谐发展。


总结


圆桌点评嘉宾:沈杰 混沌创商院负责人、混沌·真爱创益院公益合伙人


商业的底色是求真。只有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的企业才可能长期存在。商业的核心是去洞察用户的真需求,从而找到当下的真问题,并且形成真方案。企业落地实践真方案后,才能最终促成真改变。

公益的底色是向善,真正利他的公益组织才能长期存在。“善”可以拆分为“三好”:第一,对受助对象好,这是公益的原起点;第二,对利益相关方好,包括捐助人、合作伙伴、政府等等;第三,对社会发展好,这是做公益的终极目标。所以“三好”是公益向善的基础。

ESG的本质就是引导商业和公益的底层融合——“求真”和“向善”,用“求真”的方法去实现“向善”的目的。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那在ESG的指导下,企业如何实现用“求真”的方法去实现“向善”的目的?

用户价值创造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是绝对二元对立的。求"真"求的是用户价值创造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底层统一性,寻找用户价值创造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合一的商业机会。

要同时解决用户价值创造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就要求我们要不断下探问题本质,用创新的思维系统性梳理价值和问题,找到真正的解决方案。

混沌·真爱创益院 第4期火热招募中

混沌·真爱创益院由混沌创商院与上海市静安真爱梦想教育进修学院(简称“真爱学院”)联合发起,致力于用商业思维打通公益盲区,用公益温情提升企业责任。项目立足于混沌系统化商业创新体系和真爱梦想的创新实战案例,通过构建商业X创新X公益的实战场,与公益和商业组织共同探索系统性公益创新,助力公益行业创新发展。

如果您是公益组织或公益项目的发起人、企业或公益组织的高级管理者、新“公益+商业”融合推动者、需系统学习创新公益的实践者,欢迎加入我们!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和组织实施——记参加第90届好莱坞圣诞大游行的义工朋友们小结:自己装修退休小屋的费用新生代潮玩品牌面临哪些困境?美债收益率16年来首次“破5” 投资市场面临深远改变【金融行业】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中的机遇与挑战—2023年银行业展望千年修得父女缘万亿商业数据服务市场,中国企业如何掘金?Is the China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debt trap?艺变突起:AI艺术的机遇与挑战|牛津中国论坛英华号周播报|ChatGPT爆火,蕴藏哪些机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投资...历史第一位中国大陆留美学者,将上任伍斯特理工学院校长!她走过了多少艰辛与挑战?可持续发展|华夏基金李一梅:动荡中更显ESG投资韧性民主党参院倒戈封杀ESG投资规定 拜登将首次动用否决权少而多:少数民族歌手多ESG圆桌|信披与标准,如何构建健康ESG生态圈联想集团拿下ESG全球最高评级,中国ESG榜样力量2023年展望:风暴继续围绕投资市场盘旋【宏观市场】扩大内需带来哪些机遇?—解读《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麻州新州长Healey今日上任,她将面临哪些考验“网络游戏正能量引领计划”今年实施,新机遇还是新挑战?“碳”路可持续发展 华夏理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发布《2022年度中国资管行业ESG投资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学生狂揽280+剑桥offer!未来申请者将面临哪些录取改革和挑战?高西庆:新范式下的ESG投资直播预约 | 何渊:“数据二十条”下的机遇与挑战 | DPOHUB何谈第5期(总第31期)?"小学文凭混清华,不是活受罪吗"!! 指的是谁呀?专访菲仕兰徐耀东:人才和组织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从个体到机构,律师业正面临哪些窘境?创新、组织韧性、可持续能力建设,这5家企业将ESG拆解进企业的方方面面GreenNews播报|东京湾eSG项目计划建成世界首个ESG城市业余投资者逐渐退出投资市场每日原则: 最重要的责任人是在最高层负责订立目标、规划成果和组织实施的人共话机遇与挑战!2022人民财经高峰论坛举行中国企业特别具有创新意识,拥有全球化思维,搭建起文化桥梁——这些海外员工讲述身处中国企业、观察中国的真实感受互联网时代,知识分子面临哪些挑战?复苏的2023年,投资市场十大预测|今日直播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