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跟姥姥说:“我想出家!”
01
Hi姐妹们周末好啊~
“节后综合症”你们有没有?
反正我这几天就有。
就是那种放完长假以后,事情超级多,情绪超级低,一边干活一边想“摆烂”的状态。
最崩溃的是啥?
家长开工了,孩子还没开学。
每当这时候,我就疯狂羡慕有老人帮忙带娃的家庭。
于是乎,我时不时请爸妈充当下“电子保姆”,在我跟大鹿工作时和两小只视频,远程照看下娃。
就前两天,我刚结束一个电话会议,就听到隔壁房间正跟糖糖视频的姥姥,突然爆发出一阵狂笑。
我跑过去看看,姥姥赶紧招呼糖糖:“快告诉你妈妈,你刚刚说想干什么?”
糖糖一脸懵地转向我:
“我说我想出家啊。”
我:“你想啥?”
糖糖:“出家。”
我憋着笑:“你知道出家是什么意思吗?”
糖糖:“从家里出去啊,去外面玩儿,我想去外面玩儿。”
哈哈哈哈哈!
这位女施主,那叫“出门”,不叫“出家”!
完了个蛋的,这半吊子中文真的伤不起......
以前就有好多朋友问过:
如果孩子们从小就说“双语”,有没有可能两种语言都达到母语水平?
当然有可能!
但影响因素太多了,也却取决于大家对“母语水平”怎么定义。
如果是指双语都能正常交流的话,很多孩子都是可以做到的。
就比如糖糖端端他们俩,在英语环境里出生长大,但在家一直说中文,所以跟中国人英国人对对话、看看中英文电影都没有问题,双语也都没有什么“歪果仁”口音。
但是,他俩如果跟同龄同等智商的孩子比词汇量、比语言背后的引申义、典故、文化内涵、比对语言的灵活运用,那可真是:
中文不如中国孩子,英文不如英国孩子。
就说前文提到的“出家”吧。
我不相信国内有哪个快10岁的孩子,会分不清“出家”和“出门”的区别,但对糖糖来说就是很难。
因为她的日常语境中没什么机会接触“出家”这个词。
02
很多双语儿童说话都可有意思了。
如果不刻意要求,他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混搭”。
比如糖糖这段“TVB式解说”,我以前放过,估计不少姐妹还有印象呢。
可丝滑了对吧?
主谓宾定状补,一个都不带错的。
但你要是强行要求她只能用一种语言,她肯定是英文更流畅,中文会卡壳。
没办法啊,虽然我们天天在家说中文,可架不住她越来越多知识都是从学校学的。
等以后学了物理化学,指望她能流利说出“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就更没戏了。
想想都头疼......
所以说啊,日常交流的“母语水平”容易,真正做到跟native speaker同等的母语水平很难很难!
03
而且,中文天然就更难!
咱们中国人学英语,真的要比老外学中文容易多了。
中文的整个语言构造和行文逻辑都跟英文不一样。
光一个声调,就能把“歪果仁”干趴下。
我大学时认识的一个留学生朋友,总管教授叫“交手”,惹得教授跟他开玩笑说:“我每次听到你叫我,都觉得你是不是想找我打架。”
他客气地回答道:
“不悔不悔(不会),都是污秽(误会)。”
多音字、多义字又要干翻一群人。
要是再加上引申义,别说“歪果仁”了,就连中国人自己也够喝一壶的。
我敢打赌,糖糖端端不仅解释不清这些“意思”,也听不懂什么叫“喝一壶”。
更别提很多人学中文的噩梦,汉字:
糖糖曾经送我一张母亲节贺卡。
不是我说,非她母亲本人的话,谁能看懂这写的是啥呀?
不仅“妈”字左右写反了,“母亲节”还被从英文mother's day直译成了“妈妈的天”。
最好玩的是,很多同学抄了她的卡片回家送妈妈了!
哭笑不得有没有?
弘扬了一次假的中国文化......
中文的介词也足够让歪果仁望而却步,很多人只好一“个”了之。
端端就不一样了,他小时候主要用“条”:一条人、一条马、一条车、一条猫......
有时候,居然也成立,上哪儿说理去......
谁能说这不是“一条猫”?
咱都不能再提方言,要不就成欺负人了。
每次糖糖端端跟国内家人视频,我都庆幸我跟大鹿的方言都没啥难度,大家也都会说普通话。
要是我俩一家说闽南语,一家说上海话,那这俩孩子估计就疯了......
04
糖糖端端因为中文闹的笑话可多了去了。
他们都曾经问过我,为什么要叫他们喝“口水”?
是“喝口水”,不是喝“口水”好吗!
他们还总搞不清,不能说“穿手套、穿帽子”,可又不能说“戴雨伞”。
他们很难理解,“好不容易”和“好容易”居然是一个意思,“打不死你”和“打死你”也是一个意思。
更加难听出来“你太聪明了”和“那你可太聪明了”是不同意思。
再涉及到成语和诗词就更啼笑皆非了。
端端问过我:“对牛弹琴是不是因为牛很喜欢听音乐?一叶障目是不是睡了一夜眼睛很胀?”
糖糖问过我:“为什么动不动就说三千尺、九天、九霄云外,是不是必须用三和九来表示很多?”
我只能说:“也对,也不对。妈妈就总说每天要提醒你八百遍。”
还有个搞笑的。
当初我给公号取名字的时候端端就抗议,为什么不能叫“糖糖和端端妈的下午茶”?
我说那就太长了,但他俩觉得光叫谁妈都不公平,不如就叫“妈的下午茶”算了。
呃呵呵~
如果我采纳了这个建议,亲们大概率是不会认识我了吧?
所以我经常说嘛,如今的孩子学英语都很积极,但千万别忘了母语也要抓抓牢啊!
人的天性都是怎么容易怎么来的。
我见过有些上国际学校的孩子,学来学去英语比中文更溜了,中文的深意反而体会不到了,实在挺得不偿失的。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孩子们在看到夕阳余晖、群鸟盘旋的美景时,能想到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不是只会“哇塞,这么多鸟,真好看,太好看了!”
你们说呢?
1
END
1
★
最后三天
★
为了中老年关节健康,别忘了及时补充骨氨糖!
推荐阅读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