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an新闻
>
对谈教育博主旷智勇:你的孩子,是来度你的活菩萨

对谈教育博主旷智勇:你的孩子,是来度你的活菩萨

育儿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心楠朗读音频

音乐:Mike Lazarev-Off Time+Outerlude 

歌曲:Gorillaz - Lullaby Comes Today (ft. The Cure)

写在前面:



旷智勇老师,我们在短视频平台上发现的一位很有共鸣的教育博主。


他创建的账号“旷智勇心理工作室”,运营短短三个月,就吸引了30万粉丝,大多是困扰于孩子教育问题的妈妈。


结识旷老师后得知,他的经历蛮与众不同的:


14岁上中专师范,17岁毕业教书,20岁从湖南老家赴广东打工,6年后创业,开了自己的广告公司,赚到第一桶金,不到中年就实现财务自由。


金钱和地位却未能改善家里的鸡飞狗跳。


他曾是对孩子非打即骂的粗暴爸爸,和与母亲相爱相杀的顽劣儿子。


2002年遇到人本主义心理学老师许宜铭,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自述:


“我没见过人间有这种接纳度、同理心的人,就觉得这个老师好温暖,好真实,好想去靠近他。”


接触心理学后,旷智勇开启了向内探索的自我成长之路,他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与年迈母亲的关系,都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他深感父母教育的重要,在2003年系统学习了《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之后,将之引进中国,成为该课程的中国大陆首任教育总监。


20年来,他吸收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又先后修习过正念、道家内丹、中医等多学科的多种疗法,成为给众多迷途中的父母点亮智慧之灯的人。


佛是觉醒的人,人是未觉醒的佛。


其实,他的人生就呈现了从无觉到觉醒的渐变过程。


如果你也是经由痛苦的亲子关系,走上觉醒之路的一个行人,不妨听听他的故事。

 

当教育孩子成为你生命里的大难题


学堂:

您曾说“孩子能够让父母照见自己内在的伤口”,这句话怎么理解?


旷智勇:

我举个例子:


一个孩子哭了。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哭泣是不接纳的,父母内心会升起一个念头“你快别哭了”,继而采取一些行动,想要立刻把孩子的哭泣止住。


父母们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呢?萝卜加大棒。


要么是给诱惑:“来,给你糖”“带你去吃麦当劳”“不哭了就给你贴一朵小红花”;


要么是给惩罚:“你还哭,再哭我揍你了啊”“再哭我不要你了啊”。


父母通过种种内隐或外显的行为,试图操控孩子。


但如果这时,父母能够反观自照,去想一想,为什么我对孩子的哭泣会有那么大反应?为什么我有那么强烈的冲动要去把孩子的情绪掐灭?


他往往就会发现,他的童年留有相关的创伤——曾经他哭泣的时候,他的父母也是不允许的,他表达愤怒、悲伤的时候,他的父母也是不允许的。


所以他在幼儿时期形成了一个信念——哭泣是不对的,愤怒、悲伤是不好的——心理学中称之为“幼儿决断”。


正因此,他长大做了父母后,会去打压孩子的愤怒、悲伤,会去阻止孩子的哭泣。


一位心理学家说:“当你孩子的行为你不能接纳,代表你跟你原生家庭的问题迎面相遇。”


我们在每一次跟孩子或他人的互动中,看到那些我们不接纳的东西时,只要我们愿意反观自照,都会看到我们曾经的伤痛、生命的课题,在那里等着。


只不过很多人不知道向内看,去修通自己的生命课题;只知道向外求,通过操控别人、改造别人,来转嫁自己的焦虑和痛苦。


如果能够向内求,通过学习使自己的接纳度打开,你慢慢会发现,看孩子的行为越来越舒服,没有什么想去操控和改造的了。


所以说,孩子其实是来度父母的活菩萨。


学堂:

如何才能使自己的接纳度打开呢?


旷智勇:

借助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释放被压抑的情绪,表达未被满足的需求,看见自己的幼儿决断。


学堂:

您自己在学习成长过程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吗?


旷智勇:

体会非常深。


我有两个小孩,儿子1995年出生,女儿2002年出生。


直到2002年,我才有幸接触到心理学,在那之前是个秉持打骂教育的父亲,并且对自己的行为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一点觉知都没有。


因为我小时候,父母对我采取的就是打骂教育,对我有很多暴力的操控,导致我有很多被压抑的情绪,未被满足的需求,不成熟的幼儿决断。


每当我的行为父母不接纳,妈妈会提着棍子追我,爸爸会打我耳光。


小小的我,想了很多能让自己生存下来的办法,有时候是耍赖,有时候是淘气。


爸爸打了我,我就抓一把沙子撒到他们床上,让他们晚上睡觉的时候膈应;第二天又被打,我再把爸爸做仓库保管员必须用的大串钥匙藏起来,让他找不到……


就在这种“被打——顽劣——再被打——变得更加顽劣”的恶性循环当中,我走向了成年。


儿子7岁、我开始学习心理学之前,对他经常打骂、罚站、饿饭。


总之,是不光沿袭了我父母的教育方式,还变本加厉。


有个场景,我现在回忆起来还非常难过:


儿子6岁那年,我因一件小事不合意,便用铁丝衣架狠命抽他的脚。


那是他过生日,他姑姑给他包了100元红包。我和他妈妈要把钱收走,他请求我们让他保管一个晚上,我们答应了,他却在第二天早上趁我们没起床,自己出门把钱花掉了。


我发现钱没了的时候急火攻心,满脑子闪现的念头是:


“败家子!一上午花掉100块,小小年纪就这样,长大还得了?”


“老子挣钱那么辛苦,他却这么大手大脚!”


“这样不争气,将来他的日子不是要比我们还要难、还要糟?”


被种种负面念头和情绪驱使着的我,抄起衣架开始抽打他……


一个6岁的孩子,完全没有还手之力,在那里哀嚎、求饶,但我就是不能收手,还要打。


那时的我真叫铁石心肠啊!


学堂:

为什么一个小时候受尽打骂之苦的人,长大还会如此残酷地对待自己的孩子?


旷智勇:

因为我的心在同样的位置也是结了冰的。


在童年无数次被父亲责打的时候,我弱他强,我无力还手,如果还手会招致更大的暴力。


在被打的当下,作为小孩的我,启动了自我保护机制,用自己整个身心的能量把恐惧、愤怒、悲伤的情绪压制住。


然而这些激烈的情绪是不会消失的,它们贮存到潜意识深处,贮存到我身体的骨骼、肌肉、内脏当中,等待着时机宣泄出来。


看到孩子出现我不接纳的行为时,被压抑的情绪火山就被激活而喷发了。


有句话说,最可怕的主子,莫过于从前的奴隶。


当我从弱小的孩童,跃升为强有力的大人,面对另一个弱小的孩子时,便把我曾经承载的痛苦一股脑倾倒到他的身上。


除非我去看到我那受尽委屈、充满恐惧的内在小孩,把自己生命里深深压抑的情绪通过无害的方式释放掉,否则我永远无法同理到一个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我只会直接给他贴上一个“败家子”的标签。


学堂:

一个伤人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颗曾经受伤的心。


旷智勇:

是的。


童年被压抑的情绪,未被满足的需求,都成为生命里的未完成事件,长大后会无数次出现想要去把它们完成的冲动。


关系中任何一点本来不至于那么愤怒的事,都可能把那股压抑的能量勾出来,形成大爆炸。


其实,强烈的愤怒底下,还隐藏着担心、害怕、无力、无助、悲伤、难过、彷徨、失落等柔弱的情感,我们没有能力去接触、去表达。


因为小时候,我们表达种种柔弱的情感也是不被允许的,我们常常听到的是:


“这有什么好害怕的”“这有什么好伤心的”“这有什么好担心的”……


长此以往,我们变得羞于体验和表达自己柔弱的部分,我们也通过对弱小的孩子大发雷霆,给自己制造着“我很强大”的感觉。


学堂:

对儿子偷花钱的事,您后来有态度上的转变吗?


旷智勇:

转变发生在我的心理学恩师许宜铭的一次工作坊中。


当时老师带领我们做心理学的角色扮演游戏,有的学员扮演大人,有的学员扮演孩子。大人要站着,孩子要面对大人坐在地上,大人贴近孩子的身体,低头俯视,攥紧拳头,用粗暴的语言责骂孩子。


我被安排扮演大人,演着演着我整个人就不好了,因为我看到了我对面那个孩子眼睛里的惊恐


那一瞬间,有两个人在我面前重叠:一个是我爸爸拳头下那个孩童时期的我,一个是我拳头下的我的儿子。


我突然看见了这个痛苦的轮回!


我不能自已地哭起来,哭了一个多小时,一方面为我自己曾经遭受的伤害,一方面是面对我儿子很深的后悔自责……


我童年被压抑的愤怒、委屈、恐惧、悲伤,随着那一个多小时的哭泣流淌了出来;我对宽容有爱的父母的渴求,被表达了出来;继而我也看到了我不成熟的幼儿决断:


我小时候收到亲戚给的红包,父母都会拿走,说这是大人之间的人情往来,跟小孩没关系,将来要还给人家。


尽管小时候的我对此忿忿不平,但我无力改变,于是向强势的父母认同而形成了一个幼儿决断:红包钱是属于大人的,小孩不能拿,小孩拿走花掉就是“败家”。


我把当年父母灌输给我们的观念当成了天经地义的。


学堂:

您的这一观念后来有所转变吗?



如何无伤害地拒绝孩子


旷智勇: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脑中种种固有的观念和所谓的“家规”,有了松动和改变,我吸收到一个很重要的认知:


生命主动权一直攥在父母手上的孩子,将来没法独立自主。


我开始每周给孩子零花钱,由孩子自由支配;亲友明确给孩子、向孩子表达爱和祝福的红包,也会交到孩子手上,不再骗孩子说“这个钱爸爸妈妈先帮你保管”。


孩子通过管理零用钱,逐渐学会了量入为出。


关于金钱的使用,从我定规矩,强迫孩子服从,转变为我和孩子平等协商。


例如,我女儿在美国留学,最近计划和同学去英国旅行,这就会在铁定要花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之外增加一笔开销。


女儿请求我的支持,我让她先做一下费用预算。她算下来,在英国待上十来天,大概要多花8000块人民币。


我想了想,用8000块钱支持一个孩子去游历世界,在我的价值观里是接受的,于是很痛快地说“OK,我给你一万”。


女儿很开心,也很感激。


也有些时候,孩子提出的需求我是没有答应的。


例如,孩子有刚用一年多的手机,但看到出了新款,就很想要。在我的价值观里,手机这种东西,只要功能良好,还没有坏,我都会继续用。


我就会拒绝给钱,告诉孩子:


“你的需求没问题,只是不符合我的价值观,我此刻不愿意满足你,我还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孩子会失落,但不会受伤。


学堂:

事实求是地告诉孩子原因——不是钱不够,只是您不愿意在这件事上支出。


不去批评孩子的要求,不去贬损孩子的人格。


旷智勇:

是的。


学堂:

有些家长遇到类似情况,会想当然地欺骗孩子:


“咱家穷,买不起”“都是因为你要这要那,让家里的日子好艰难”……


或者搬出大道理来攻击、否定孩子:


“你这孩子真不懂事”“你就是虚荣、爱攀比”“你怎么贪得无厌”……


旷智勇:

一个人看到好东西想要,很正常。


每一个需求都没有错。


父母只要考虑两点:


我有没有能力满足孩子?我愿不愿意满足孩子?


如果能力不及或不愿意,可以拒绝孩子,但不代表孩子提错了需求,绝不要去攻击孩子这个人。


只要父母不攻击孩子,孩子还可以想其他办法去满足自己,比如省下他的零花钱,或去打工赚钱,等等。


需求没有被否定过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上就很容易获取资源,没有不配得感,当别人满足了他,他会感激;当别人不满足他,他也能理解对方。



开启你的内求之路


学堂:

回到我们话题的原点:


当孩子表现出父母不能接纳的行为,父母内心升起痛苦,这时就呈现出两条道路:


一条是外求之路——使用各种手段、招数改造孩子;


一条是内求之路——觉察自心,修通自己的生命课题。


旷智勇:

这两条路,其实悉达多太子(佛祖释迦牟尼)早在2500年前就划得很清楚了。


很多人透过操控他人、操控环境,看起来也让自己过得还不错,但世界是无常的,不会因人的意志而转移,这些人一旦遇到生命里真正的大难题的时候,就没办法自洽、没办法应对了,他没有做好准备。


学堂:

例如,做了父母,教育孩子,就是很多人生命里遭遇的大难题。


孩子年龄小,好控制的时候,父母可能不觉得;等孩子表现出问题行为,父母才意识到既有的应对办法是失灵的。


旷智勇:

没错。


我在2003年学习了《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后将之引进中国。


最初我在深圳讲授这套课程时,却没几个人愿意来系统地学习如何做父母,特别是爸爸们,通常一听我讲的内容调头就跑。


可喜的是,近几年,愿意参与内在成长的母亲越来越多。


仍令我担忧的是,绝大部分家长不是在孩子年幼的时候踏上这条路,而是等到孩子厌学了、手机成瘾了、抑郁了、自杀了,才来学习,临阵磨刀。


学堂:

这就是我们说的“菩萨畏因,凡人畏果”吧,大部分人都要尝到足够多的恶果,才肯向内看。


旷智勇:

是的。


自我成长有三种动力:无聊,痛苦,受到能量足够高的老师的启发。


我就是在后两者的驱动下,开启自我成长的。


2002年,我遇到华人世界完形心理治疗之父——许宜铭老师,他可以彻底接纳顽劣的我,使我内在的良知、向上向善的动力被启发出来。


也因为我长期遭受着亲子关系、两性关系、与我母亲的关系中的痛苦。


学堂:

您与母亲的关系?


心理学研究认为,母子关系决定孩子未来的一切关系,这部分您可以展开谈谈吗?


旷智勇:

说来可笑,在我成年以后,即便事业有成,一边做着公司的老总,一边做着心理学课程的导师,回到家仍然很怕我妈。


那时我在广东,她在湖南老家,我们难得见面,可每次见面超不过3天就要不欢而散。


她总像我小时候一样,动不动就陷入非理智的状态,和我争吵,提着棍子追打我,每次都能成功激起我强烈的情绪。


更根本的是,在我童年时期,我妈对我做的一件事,造成了我心里多年的隔膜:


12岁那年,我爸爸去世了,十四五岁时,妈妈帮我和妹妹找了继父。


我妈其实很爱我们兄妹,再婚时跟第二任丈夫谈的核心条件就是,要带着我们兄妹一起生活。


她没有把我们丢给爷爷奶奶,让我们成为既没爹又没娘的孤儿,我很感激她,这也成为日后我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来源。


但是在这过程中,妈妈却用她的一个操控行为,给我造成了很深的创伤——


我们老家有“母亲下堂儿不养”的习俗,意思是,母亲一旦改嫁,儿子就可以不给她养老。


一个星期六,我从学校回家,妈妈突然跟我谈话:“我没有抛弃你们兄妹,将来你一定要给我养老。”


我说:“妈,你放心,我肯定给你养老。”


她仍不罢休,说:“好,那你现在写个保证书。”


那一刹那,我懵了,我感到我整个人被否定了,我不被信任了,仿佛我就是一个用来交换价值的工具人


我的情绪逐渐崩溃,我说:“妈,我一定会养你的,但是保证书我实在写不了。”


我妈继续刺激我:“既然你都承诺了,为什么不写?你就是想给自己留后路吧!”


这个逼迫和僵持的过程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内心的悲伤、沮丧、无助、恐惧无以言表,既无法拿起笔写,又害怕如果不写,会失去妈妈的爱和照顾。


我的眼泪滚下来,妈妈看我哭了,不再逼我,撂下一句气话:“你不写就算了,你以后养不养我随便!”


我不敢对妈妈发脾气,当天下午就坐车回学校了。


校园里有一个荷花池,水很深,我路过时闪过念头要跳下去,我的生命好像突然间没有任何意义。


直到多年后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在一次做个案时触碰到了这件事,我就把当年充满伤痛的画面带进咨询室,把一张空椅子模拟成妈妈,对着它说了我压抑下来的复杂情感。


我告诉妈妈:


“你丈夫去世了,你很难过,我能理解,但你能不能理解我呢?我也没有父亲了……”


“你逼我写保证书,你知道我有多么害怕,多么孤独,多么无助吗?”


我做了大量的表达之后,突然之间可以同理到我母亲了:


她所依赖的丈夫没了,和我继父建立的毕竟是个组合家庭,男方带来两个孩子,她带来两个孩子,他们没有共同的子女。那么在我妈妈心里,她唯一的依靠就是我和我妹妹了。


她在中年丧夫后,要独自守护两个年幼的孩子,对她的挑战是很大的,她又担心她所有的付出,将来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她在即将改嫁的时候,对儿子做出那么疯狂的行为,是因为她的恐惧,她的孤独,她的无助,她的无奈啊……


体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觉得,哎呀,我的妈妈不容易!


从那以后,在这件事上,我对妈妈的芥蒂消失了。


后来我去了解了她的成长经历:


她的父亲,我的外公,是个极其没有安全感、极其操控的人。


我有一个小姨,长得很漂亮,外公执意把小姨嫁给一个当兵的,那个当兵的长得难看,小姨就不愿意。


外公为了迫使女儿听话,拿一根绳子拴到房梁上打个结,站到凳子上,把脖子套进去,“不嫁我就死给你看”。


这不是一脉相承吗?在如此操控的父亲身边长大,我母亲怎么可能没有操控性呢?


有了更多了解后,我踏上了与母亲和解的旅程。


原来心里对她存有恐惧、愤怒、抱怨,跟她有任何肢体接触我都是不行的。


直到面对她时内在相对平和了,我才可以从身体上接近她。


第一次去牵她的手的时候,我也是有担心的,担心她拒绝,担心她又会指责我。


但是当我真去做出那个动作的时候,我发现她一开始惶恐、不自然,很快就转变成了喜悦。


我们好像在那一次牵手中,跨越了母子之间阻隔的千山万水。


现在我可以很自然地跟她牵着手过马路,搂她的肩,一回家就拥抱她。


她也会跟我表达:“儿子啊,我有你真好啊,谢谢你对我的支持。”


我一回家她就问:“孩子,你想吃什么?我给你买你最喜欢吃的菜吧!”


不再像过去,对我就是指责。



生存焦虑下,给孩子撑起一个安歇处


学堂:

这一段我要听哭了。


您的母亲曾做了很多伤害孩子的行为,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强势,但深入了解会发现,她的内在其实是充满了脆弱和恐惧的。


现实中很多父母都是这样,并非不想爱孩子,只是他们尚没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恐惧和焦虑,尚没有能力自我负责,于是无法好好爱孩子。


如果当时您的母亲能够诚实表达她的脆弱,而不是用操控、指责的方式对待您,也不会给你们的亲子关系造成那么大破坏。


我们很多人都像您母亲年轻时一样,不会讲感受,不会讲爱,只会讲对错黑白,只会用道德绑架、情感绑架的方式提需求,是怎么回事呢?


旷智勇:

我们人类最初是很讲感受的,遇到危险就恐惧,有人侵犯就愤怒,亲人离世就伤心,得到满足就喜悦。


但在生存危机面前,我们要压住自己所有的感受,凭理智去判断猎物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一箭射出去能不能把它搞死?如果我搞不死它,它可能会搞死我……


慢慢地,我们直觉的部分、灵性的部分开始退缩,头脑变得异常强大,直到头脑奴役了身体,观念奴役了感受。


身体明明很累了,头脑会说,你要不把这件事做完,工作可能就保不住了,好吧,带着疲惫继续工作;


当我们有难过、有悲伤、有沮丧、有痛苦的时候,本想好好哭一场,头脑却会告诉你,这个场合不合适,哭了很丢人呢,对方权位比你高,你表达真实感受的话,可能会失去更多……


我们一次又一次把感受压抑下来,几千年就在这样的状态里活着。


我们的文化又推崇“存天理,灭人欲”,掩藏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把看上去非常正确的样子表现给他人和社会。


于是大家都学着做伪君子。


中国人常常是活到五六十岁,才发现活了一个假的自己,一生躲藏在各种面具之下,很悲哀。


这一代的父母又比上一代父母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几乎人人都在为钱搏命。


拜金的大环境使人们误以为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相比之下,感受太不重要了。


直到生命里的大难题出现,你发现用钱解决不了,才开始亡羊补牢。


想要找回爱的能力,我们要向内探索,重新学习跟自己的感受接触、相处。


常常去感知自己的身体和情绪,问问自己:


此刻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我的身体有没有哪里是紧绷的?


每天都给自己的生命按下暂停键,花点时间倾听自己,陪伴自己。


如果我们长年忽略自己的感受,那么就不可能同理到孩子的感受,不可能给到孩子高质量的爱。


学堂:

现实中常见的是,父母远离感受,没有真实地活过,还每天特别努力地试图把孩子也塑造成规规矩矩的假人。


旷智勇: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孩子有心理问题?


就是不被允许活出真实的自己,活着只为满足学生的角色要求。


学堂:

家长们会觉得,逼孩子刷题考试拿高分,是为了孩子将来的生存着想。


我们平台推广“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多年,常有家长质疑说,有钱人家可以这么对孩子,普通人家不行,普通人家的孩子要面临中考分流,还要过高考独木桥。


对此您怎么看?


旷智勇:

很能理解。


家长们的生存焦虑主要来源于大环境,我们的社会主流价值观出了问题,将成功等同于高学历、高收入。


但在现有的体制和条件限制下,我们更要思考,如何在保护孩子天性、保证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完成社会化。


以牺牲孩子的自我来换取成功、成就,无异于杀鸡取卵。


如果孩子抑郁了,割腕了,自杀了,各种精神疾病都来了,身心健康水平不及格了,还谈什么未来呢?


大环境我们无力改变,那么我们唯一可以做的是,通过自我成长,让自己具备人格和心理的能量,去支持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学校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之后,回到家能有一个被接纳的空间,一个表达感受的地方,一个自我的安放之处。


孩子在家庭得到休息,得到抚慰,才能积蓄力量,更好地应对外界的挑战。


学堂:

如果说学校在给孩子施压,那么家庭的价值是给孩子减压。


旷智勇:

是的,越是在紧张的大环境下,我们父母越需要学习帮孩子放松。


孩子一身疲惫地回到家,我们可以跟他说:


“孩子,你在学校辛苦了。”


“你的压抑,你的无助,你的愤怒,我能理解。”


“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帮你去跟老师做协商。”


家校沟通也是我们可以做的:


“老师,我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您能不能多提问提问他呀?能不能给他一个笑脸呀?”


“作业太多了,孩子晚上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能不能在保证他学习成绩还可以的情况下,不要做那么多了?”


我女儿有段时间很讨厌上学,说要休学,我就给她休了两个学期,带她出去玩,让她待在家,好好地去度过她的疲惫期。


我儿子上到高二的时候说:“爸爸,我不想读了。”他读的还是国际学校,美式教育到了中国也变质,孩子还是觉得压力大。


我说:“那你想干嘛?”


他说:“我想学音乐,爵士乐。”


我就同意他退学,上网帮他找了一位很好的爵士乐老师,送他到北京学习了3年。


学成后,儿子组了自己的乐队,到云南大理的酒吧唱歌,从20岁就自己养活自己,也生活得挺好。


  

家境普通,

也不等于就要粗暴对待孩子


学堂:

您有底气说,孩子可以想干嘛就干嘛,财务自由是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呢?


您有经济能力为孩子的人生托底,不需要他们特别为生存担忧。


旷智勇:

当然有这个因素,但不是说家境普通的父母,就只能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以期孩子将来比别人生存能力强。


这是一个巨大的妄想。


你这样做的话,大概率不仅得不到一个成功的孩子,还会让孩子连身心健康的及格线都达不到。


我妹妹家的经济条件相比我差很多,她的两个孩子走的都是传统的升学之路。


但我妹妹受我影响,也学了心理学,可以很好地平衡孩子的社会化问题和身心健康。


一次我妹妹要出门旅游,她女儿也想去,但是会占用上课时间。妹妹既希望满足孩子,又担心孩子落下功课,就平和地跟孩子表达:


“我可以帮你请假,但如果你功课落下了,我也会担心。有什么好办法能让你既跟我们去旅游,又不把功课落下呢?”


孩子说:


“我可以自学,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把功课搞通。”


这样,她们就跟学校请假,愉快地去旅游了。


平时孩子在学校有了情绪,说讨厌某个老师,或不想上学,我妹妹都会倾听,接纳。在孩子难过的时候陪伴,在孩子沮丧无力的时候,让孩子在她怀里哭泣。


她的孩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她诚实地告诉孩子:


“以我们家的情况,不够钱送你出国留学,我们就是要走高考升学这条路了。”


孩子说:


“虽然不能出国留学,但是我有一个爱我的妈妈呀,我就跟其他同学不一样!”


让家庭成为保护孩子的空间,这就是我对所有父母的建议和忠告。


学堂:

很多家长头脑中,有一个理想孩子的模型——这孩子每天都很自觉地学习,成绩优秀、稳定,没有负面情绪。


一旦现实中的孩子不符合理想模型,例如作业写迟了,玩游戏超时了,不高兴、发脾气了,家长就百爪挠心,忍不住去改造孩子了。


旷智勇:

没有期待就没有虐待。


当我们对另一个人有期待的时候,就代表我们对他当下的存在是不认可的:


“你这样不够好,我想让你更好,把你修剪成我想看到的样子。”


背后的根源是我们也曾无数次被修剪过,导致我们缺乏同理心。


学堂:

改造别人的冲动真的很难克制。


如果我们决心向内探索、成长自己了,当改造孩子的欲望又升起时,我们可以怎么做?



成长,不能只停留于头脑


旷智勇:

其实到了那个当下真挺难的,那个时候我们的头脑已经不受控制,理智已经被情绪左右掉了。


我一直说,真的走上内求之路的人,不能光听理论。就像你知道了一堆游泳理论,但不会游泳,把你放到水里还是会淹死。


学习有闻、思、修三个阶段,闻和思都停留在头脑层面,重要的还有修——平时做练习,未雨绸缪,在冲突发生之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要准备的一是情绪的功课,二是沟通的方法。


在不知道怎么应对的时候,至少先来个深呼吸,让自己停下来,不继续用粗暴的语言和行为伤害孩子。


停下来以后,赶紧借着这个点去内观自己,看看自己内在是什么东西被关系里的发生勾动了?


可能养育者在你小时候,用类似的方式对待过你;可能别人那句话、那个表情,正好是你小时候,你的养育者讲得最多、用得最多,而你最不待见的,但你又压抑在那里未敢回击。


这是情绪梳理的功课。


下面再简单谈一谈沟通的方法:


《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把孩子的行为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父母能接纳的,一类是父母不能接纳的。


遇到你不能接纳的行为,可以采取三段式表达


第一段,描述孩子的行为;

第二段,表达你的感受;

第三段,说出这件事对他人、环境真实而具体的影响是什么。


例如,孩子把瓜子皮丢在地上了,你不接纳,你可以说:


“我看到你把瓜子皮丢到地上了,我感到担心,如果奶奶不注意踩到,可能会滑倒的。可以把瓜子皮扫起来吗?”


注意,说“你把瓜子皮丢到地上了”,这是描述行为;但如果说“你不讲卫生”,就是贴标签了。


这两者要区分清楚。


家长往往容易给孩子贴标签,让孩子感到你对他这个人整体存在的攻击。孩子的自尊、自信、自爱,在那一刻就受损了。


请相信,没有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让这个世界不好过的。


即便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我们个人的价值观,或不符合社会共同的价值观,我们依然可以不纵容,也不采取暴力。


暴力、攻击,只会加固孩子的行为,或眼下改变了他的行为,但让他的心灵受伤,在日后变成会伤害别人的人。


当父母不加评判、不加指责,只反馈事实,会发现孩子是很好说话的。


学堂:

可以总结一下您的教育观吗?


旷智勇:

道家思想崇尚无为,意思是让我们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尽量不去人为雕琢——我很赞同。


不要用我们曾经的生命经验去套我们的孩子,这样只会让孩子活得更局限,他自己的天性、他本身的能量,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我的孩子将来能做多大生意、获得多少功名,我不看重,我只希望他们做到三点:


第一,爱自己,重视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做到这点,他自然就会去尊重别人,人际关系就不会差。


第二,有基本的赚钱养活自己的能力,有一门技艺能让自己活下去。


第三,有基本的生活技能,会做个菜啊,煲个汤啊,煮个饭啊。


把这三样弄好,就可以了。


学堂:

谢谢您的分享!





*2022年,尹建莉父母学堂全新推出【破界对话】栏目,旨在汇集同领域、跨领域名家、大咖、知音,碰撞观点、开拓视野、增加声量,共同感悟生命、体验成长、重写教育的常识。此文为【破界对话】栏目系列文章之一,更多好文,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孩子能让父母照见自己内在的伤口。


或许父母自己,原生家庭不够完美,但我们有信心摆脱过去的创伤,创造全新的未来。


这本教会万千读者治愈家庭创伤的心灵成长好书《父母的羁绊》,推荐给大家。



该书由自恋心理与关系研究专家尼娜·布朗创作,它不是声讨父母的檄文,而是一本疗愈心灵的启示录。


我们与父母血肉相连,有着打不断拆不散的情感丝线。

原生家庭是我们的根,决定了我们在哪里生根发芽。但它却不是我们的宿命,每个人都可以决定生命之树的最终形状。

希望每一个有故事的有缘人,都能从这本书中找到解脱自己的答案。



↑长按扫码购买

《父母的羁绊》

原价59元,学堂仅售29.5元!


作者介绍





小猪猪,倾听者,感受者,记录者,尹建莉父母学堂内容总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尹建莉父母学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转载本文请在公众号发送“转载”。


主播介绍





心楠,二胎妈妈,高中语文老师。专注于语文教学研究及育儿领域,不断参与儿童情商教育的学习,探索教育方式的不同效果。希望用最好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学生和子女,做一名成长型的教师妈妈。


旷智勇心理工作室视频号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父母成长图书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

戳这里提交新闻线索和高质量文章给我们。
相关阅读
神鹰球,信天翁,凤凰球,可遇不可求!新年十问|问一个奢侈品行业创业者:耐心不是来自对未来的信心,而是来自当下的享受董宇辉再次语出惊人:4岁到14岁的孩子,哪怕“逼”孩子,也要做好这件事对谈漫画家蔡志忠:想培养出真正厉害的孩子,就千万别教他“刻苦努力”!对谈《中国诗词大会》嘉宾蒙曼:表现出色的孩子背后,往往有这样的父母《狂飙》大嫂把儿子养废后,我才知道“贬低教育”和“捧场教育”养出来的孩子差别有多大你必须跟孩子聊的10个问题,你的孩子会感激你的。不被鼓励的孩子、被忽略的孩子、被溺爱的孩子,你是哪一个|阿德勒教育不是比较,每个有梦想的孩子,都值得被尊重独家折扣 | 富士山下独栋别墅,周末来度假吧!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有这3种表现的孩子,说明很聪明球道混入“狸”,“狸”中混入“鯉”《狂飙》陈书婷把儿子养废后,我才知道“贬低教育”和“捧场教育”养出来的孩子差别有多大对谈知名心理咨询师冰千里:养出自驱力爆棚又内心富足的孩子,特别简单教育信息周刊|习近平: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教育部对青少年科学教育作出部署气候最辣鸡的美国Top50大学!求求了!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渡劫的.....为15万彩礼下跪事件:你的孩子是报恩的、还是讨债的,早已注定笑话:你这智商是来干嘛的?对谈校长钱志龙:高考淘汰一半人,如何让你的孩子成为应试教育幸存者?海湾“天下第一”!国内这座绝美的热带行宫,刘雯也悄悄来度假贏碾壓、輸有病一日一诗:这些真菩萨 / 口音浓重 / 双腿沾泥 / 在田里撒种放生 | 王红兵:泥菩萨你的家人,是来渡你的【教育】李玫瑾女儿是学渣,心理学家儿女接连自杀:那些教育专家的孩子,都怎么样了?河岸:考18分的孩子被父亲刺死,上名校的孩子不再联系父母,父母和孩子关系更重要 | 二湘空间12/23 波士顿新闻汇总|冬季风暴导致数千航班取消 麻州计划1月31日实行线下体育博彩 参议院通过1.7万亿美元的法案北京妈妈亲历欧洲教育的思考:你的孩子踩过哪些“自主学习”的坑?领奖太慢 在线体育博弈遭投诉逾千件这几天看到好几个网友问到站姿腹肌轮的做法情况,我发一个视频吧。小红书博主看过来!今日悉尼招募博主啦!商务资源多多,只要满足这些简单要求即可轻松实现流量变现!阳过一次,才知道孩子是来报恩的还是来讨债的太真实了!以前的孩子VS现在的孩子“为什么以前的孩子比学习成绩,现在的孩子却比吃、比穿、比花钱?”你照顾我们的老人孩子,那就让我来照顾你的孩子吧!《易经》和乾卦
logo
联系我们隐私协议©2024 redian.news
Redian新闻
Redian.news刊载任何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文章信息的合法性及真实性由其作者负责,与Redian.news及其运营公司无关。欢迎投稿,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不愿在本网发表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本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