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这世界还会好吗?
一开始,人们期盼这场灾难会像非典那样随着夏天到来而消失,后来大家又希望一切如西班牙流感般三年内终结,当新冠真正走到第三年,所有人才发现一切依然那么遥遥无期...
前些天我的同行戴老板一篇《我无比怀念2019年》刷爆朋友圈,当我沉浸在对2019的无限怀恋时猛然发现,人生头一回,我开始打心眼里怀念过去。
之前我每次怀旧都在怀念一个人或一段青春,生活上,我却从未动摇过“明天会更好”的信念,因为生活就是如此顺理成章一天天更好,不是么?
我小学毕业时(1999)班里没有任何一位同学家中有车,短短几年后上了高中,“家里有车”便已稀松平常,高中时“下馆子”还是高消费,没几年工作后,“自己做饭”反倒成了非主流的生活方式。
06年iPhone的横空出世以及随之而来的微信、美团 、滴滴...一个个app排着队带领我们实现生活大跃进,前半生所有经验都将“明天会更好”这个概念如思想钢印般刻在我们脑海中。
直到2020年新冠病毒登场。
其实,刘慈欣在《三体》中曾强烈质疑过“明天会更好”这个概念:
从大了看,人类正活在工业革命后200年持续的高歌猛进中,往小了看,我们生长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中,这一代中国人从未经历过战乱与饥荒,作为幅员辽阔的大国,天灾与金融危机虽不时发生,但经验告诉我们所有挫折都会很快被克服,唯有发展才是主旋律。
直到新冠病毒的降临才令我们第一次意识到,有没有一种可能,“明天会更好”只是一种错觉?
宋朝在澶渊之盟后,边境线也曾100多年没有战火,史书记载当时宋辽两国人民“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即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没见过打仗。当时的老百姓肯定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恰好生活在一次超长休战期,误以为和平是理所应当。
这种岁月静好一旦被打破,人的精神将遭受毁灭性打击,安史之乱前大唐版图内也曾百年无战火,当安禄山起兵时史书记载老百姓竟然“自坠如雨”,意思是人们像雨点般跳楼自尽。
当时只道是寻常。
仔细回忆下, 在那令人无限怀念的2019,大家其实依然有诸多抱怨:经济放缓、生育率下降、消费降级...
如今被疯狂加滤镜的2019,当时看并不是什么丰年,谁都不曾料到,王兴那句“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居然会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一语成谶。
如今回头看2019年那些抱怨,真觉得过去的自己多少有点不知好歹。
那年我出了四次国,分别去了马来西亚、迪拜、巴塞罗那、柏林、布拉格、瑞士、意大利。
新冠元年后两年我的旅行目的地变成了兰州、武汉、南昌、顺德...
到了2022,我的目标变成走出小区,去久违的新天地和静安寺逛逛。
这里当然不是说国内的城市不如国外,而是疫情的的确确令所有人选择变少了。
我上面这句话也反映了如今另一个趋势:保守。每个人说话都如履薄冰,谨小慎微,生怕一句说错便遭受全网暴力,万劫不复。
这倒不是中国特色,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政治正确”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高悬每个人头顶,他们最标榜的言论自由其实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谨言慎行。
保守主义的浪潮,势必造成撕裂。
我已无心参与“共存”与“清零”的争论,从世界范围看,无论一个地区采取何种模式,他们都在面临极为严峻的形势,并付出着惨痛的代价。
被困在上海家中这两个月,我看了很多篇刷屏的爆文与短视频,抛开是与非,我最大感受是,无论政府工作者,医生,护士,志愿者,广大老百姓,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两个字:
疲惫。
这世界还会好吗?
郭德纲曾讲过一个笑话:泰坦尼克号沉了,对人是末日,但对船上餐厅里的鱼虾来说,这何尝不是生命的奇迹?
人类看问题所有的过分乐观与悲观,都因为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主角,但在大自然眼中,人、鱼虾、病毒都是平等万物,生存是万物共同的目标与本能,与新冠搏斗三年后,我们终于明白人类还远远没有资格藐视众生。
从时间维度看,人类在地球上不过生活了20多万年,把祖先直立人算上也仅仅200万年,病毒却已在地球上存在了30亿年,我们这次面对的冠状病毒也有三亿年历史。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类能一路走来,也正是击(灭)败(绝)了无数比自己强大悠久的物种。
《三体》中三体人占领地球,将所有人类驱赶到澳洲大陆后,智子说了段意味深长的话:
“ 生存本来就是一种幸运,过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现在这个冷酷的宇宙中也到处如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类有了一种幻觉,认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这就是你们失败的根本原因。”
未来依旧存在无尽可能,但大家必须做好一个心理准备,那便是我们可能永远回不到2019了,我们前半生赶上的可能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黄金时代,可黄金时代在时间长河中毕竟都是短暂的,正如教员诗云:
“人间正道是沧桑。”
2022,众生都在为生存战斗。
往期回顾: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