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基金公司,大举增加资本金!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2023年新年伊始,已有两家基金公司新增注册资本金。
继南华基金后,1月10日,西藏东财基金发布增加注册资本的公告,公司注册资本由8亿元增加至10亿元,公司增资后,东方财富证券仍为该公募的全资股东,持股比例100%。据记者统计,近一年以来累计有9家基金公司10次增加资本金,部分中小公募成立以来已经多次增资。
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资本金消耗、股东结构变更、发力新兴业务等因素,是部分公募管理人增资的主要原因。由于成立时间较晚,管理规模不大,中小基金公司往往会出现无法实现盈亏平衡、经营出现困难的情况,但基金行业的分化现象并不意味着中小公司没有发展机会,通过打造更好的长期投资业绩和特色化业务条线等,都是中小公募“弯道超车”的契机。
1月10日,西藏东财基金发布公告称,经西藏东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东决定,公司注册资本由人民币8亿元增加至人民币10亿元,本次增资后,公司股权结构为,东方财富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100%,出资金额10亿元。
针对该项事宜,西藏东财基金已完成本次增加注册资本事项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按规定向监管部门备案。
国家企业信用公示系统数据显示,西藏东财基金已于2023年1月6日,完成了注册资本变更和投资人变更,注册资金从8亿元增至10个亿,东方财富证券仍是公司的全资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西藏东财基金成立于2018年10月26日,是由东方财富证券全资设立的子公司,目前成立已经超过四年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增加注册资本,是西藏东财基金成立以来的第三次增资:西藏东财基金成立时的注册资本是2个亿;2020年9月,注册资本金从2亿元增至4个亿;2021年7月,再度增资到8亿元;此次2023年1月的增资,则将资本金从8亿元再度增至10个亿。
近一年公募10次增加注册资本
基金行业两极分化严重
据记者统计,算上西藏东财基金,近一年以来共发生了10次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注册资本的情况,涉及到南华基金、易米基金、瑞达基金等9家基金管理人,国融基金近一年增资两次,注册资金增至2个亿。
谈及各家基金公司纷纷增加注册资金本的现象,一位基金公司高管表示,一是这些基金公司多数管理规模较小,成立时间多数已有3年了,预计资本金消耗差不多了,可能会需要股东增资,帮助基金公司后续发展;第二是伴随着增资,部分基金管理人股东结构变更,这些情况主要是股权变更的需求;最后,还有部分管理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原本是不需要增加注册资本金的,这类的可能是发力新兴业务,需要投入资金等。
除了公司管理规模等方面对基金公司运作的影响,2022年的股、债基础市场波动,缺乏赚钱效应,也让部分规模较小、成立时间较短的公募基金公司产生了亏损。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披露中报的78家基金管理人总营业收入697.66亿元,同比减少5.08%;净利润215.06亿元,同比减少9%。
在行业整体利润下滑、行业分化之际,江信基金、南华基金、瑞达基金等多家基金管理人净利润出现了半年度的亏损。
“发生亏损的基金公司,一般是管理规模偏小,公司成立时间较短,部分公司发生‘踩雷’事件涉及诉讼等原因,导致了短期的经营困难。”一位公募总经理向记者表示。
据该公募总经理测算,目前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才能做到大体盈亏平衡,由于尾随佣金、银行“准入白名单”等现象,公募基金的部分管理费分给了渠道,甚至有的中小公募无法进入渠道“白名单”,基金管理规模难以做大,这对依靠管理规模实现盈利的基金公司,可能就会面临短期亏损的局面。
而与中小基金公司发展中的“捉襟见肘”不同,2022年中报中,易方达、工银瑞信、富国、华夏、汇添富、广发基金的半年度净利润已经迈入10亿元俱乐部。2021年年报中,更是有23家基金管理人净利润超过10个亿,公司后续发展的资金实力雄厚。
“基金行业的分化是自然竞争的结果,也是各家基金管理人努力打造自身竞争力的动力。”一位公募基金高管表示,当公募基金净利润充足,就有了资金去拓展产品条线,开拓银行、券商、第三方基金销售渠道,招聘和培养优秀投研人才,完善中后台系统,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而如果缺乏资金,就容易造成公司人才流失,渠道建设滞后,形成发展的恶性循环。
“虽然行业发展分化严重,但中小基金公司仍有发展机会。”一位公募市场部人士也认为,近年来资管行业快速发展,公募基金发展速度更是迅速,全行业的规模都出现可观的增长。中小公司如果可以做到“业绩为王”,用长期投资业绩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或者在细分领域和行业建立特色化、专业化优势,同样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编辑:舰长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