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转型指数:全球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发展分析报告
前言
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化转型已经正式启动。2021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数字智能使用率大幅上升。例如,欧盟使用物联网(IoT)的企业比例从2020年的18%上升到2021年的29%。
受联想集团委托,Economist Impact借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和各国政府公布的数据集,研究了33个国家(合计占全球GDP的78%)的企业数字智能技术使用的新兴格局,并发布《智能化转型指数》白皮书。在本研究中,Economist Impact将数字智能定义为通过机器学习从数据获取洞见的一类技术。智能化转型指数由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的使用率构建而成,为各国和各行业提供全新的评估标准。本研究探讨了智能化转型的技术和组织基础以及发展趋势。此外,Economist Impact还对511家中国企业进行了调查,从而与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智能化转型进行对比。
简介
自个人电脑问世以来,企业已将数字技术融入组织职能的几乎每个方面,该过程通常被称为数字化转型,且已历经多次浪潮。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新技术的出现,以及新冠疫情等全球性重大事件,均会加速这一进程。
在早期的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个人电脑的出现,以及文字处理器和电子表格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生产力。随后,互联网的到来将数字化的重点转移到了系统的互连上,并在与智能手机的结合下,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过去十年中,大量数据的生成和电脑硬件软件开发进步相结合,推动了数字智能的兴起。在本文中,Economist Impact将数字智能定义为通过机器学习从数据获取洞见的一类技术。具体来说,是指人工智能(AI)、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IoT)。这些技术的商业应用不断增多,并掀起一轮新的数字化转型浪潮,这一过程被称为智能化转型。
智能化转型指数
到21世纪10年代末,数字智能已经从精英公司使用的尖端技术发展成为拥有广泛用例及商业应用的技术。模仿人类认知功能,如图像识别或语音生成,通常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部分。这些任务通常依赖大量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等分析技术,因此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之间有很大的重叠。但并非所有的大数据分析都旨在发展人工智能。许多的大数据分析只涉及对相关数据的管理、分类和汇总。例如在欧盟,大数据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分析地理定位数据。
物联网也利用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但应用模式明显不同。近年来物联网最普遍的应用是相对“非智能”的应用。例如,在欧盟,物联网的主要商业应用是警报系统,当检测到入侵者或火灾发生时,系统会向管理人员和相关机构发出警报。但物联网设备正变得越来越智能。例如,越来越多的联网摄像头内置了面部识别技术,这项技术正广泛应用于日常工作和风险控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设备将变得更加功能强大、种类繁多,物联网将越来越广泛地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提供至关重要的感官桥梁。
随着人们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从最初的炒作和好奇进入广泛使用阶段,以经合组织成员国为首的各国政府已经开始落实数据收集工作。根据数字智能技术的商业应用程度来评估国家和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成为可能。
Economist Impact智能化转型指数
智能化转型指数总结了国家层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采用情况。该指数大量运用了经合组织公布的数据。在缺少美国和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可比数据的情况下,Economist Impact根据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的调查做出了估算。为了补充中国的数据,Economist Impact对511家企业进行了调研。该调研的设计以经合组织的问卷为范本,并尽量复制了经合组织的抽样方法。该指数由三个指标组成,即每个国家使用这三种技术的企业所占的比例。指数数值代表每个指标标准化得分的平均值。该指数是衡量各个国家在企业数字智能方面应用程度的一个综合指标。结果如下图所示。北欧国家拥有先进的基础设施、专业的劳动力和重大技术创新,在部署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方面最为领先。丹麦在智能化转型指数中排名最高。
作为领头羊,丹麦已经有27%的企业使用大数据,24%运用了人工智能——是这些技术中采用率最高的国家。芬兰、荷兰、瑞典和爱尔兰紧随其后排在前五,智能应用在各个行业的分布相对广泛。居于主导地位的北欧国家中有一个例外——挪威,当地企业部署人工智能的速度比北欧其他国家的企业要慢。尽管排名前五的国家人均GDP都在世界前列,但数字智能并非由富裕国家独享。除了一小部分表现出色的国家之外,人均GDP与智能化转型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很弱(见下图)。一些高收入国家,如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得分尤其低。相反,中国和葡萄牙等国家表现相当出色。
聚焦日本:昔日科技巨星失去优势
在计算机时代的开端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领先于许多国际同行,日本也以电子和机器人产业而著称。然而如今,日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在艰难地推动中。在日本,用下一代技术取代过时系统的进程一直很缓慢,例如,日本企业仍在坚持使用传真机等老旧技术。日本在智能化转型指数上排名中等(第17位),其分数被排名28位的物联网使用率拉低。
日本对此自我诊断为“数字化失败”。对这一失败的解释有过众多假说,其中之一是日本许多领先大企业重视年资的企业文化。在日本,IT工程师已经供不应求,但关于年资和薪酬的规定使得公司无法向年轻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水。在世界四大经济体中,日本是唯一IT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收入低于工资中位数的国家。
在大型投资、数据隐私和网络安全方面,规避风险的文化也阻碍了许多日本公司的发展。来自医疗领域的一个例子特别具有启发性。当其他国家的医疗保健系统在推进基于云端的医疗成像系统时,日本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内部封闭的网络系统。与之相比,捷克共和国已经在运营一个全国性的基于云端的医疗成像网络。
日本政府称新冠疫情为该国敲响了数字化的“警钟”,并在2021年成立了一个新机构,其职责是彻底改革公共服务和协调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以促进数字化进程。人们只能希望,传真机改革也在其工作计划之中。
从行业角度看智能化转型
了解各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模式是分析各国智能化转型很好的切入点。Economist Impact通过对每个国家10-11个行业的标准化调查,汇总了不同国家在这三个指标上的数字智能技术采用分数。下图所示为三项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全球平均采用率。
其中,ICT服务行业的数字智能采用率最高——大多数科技公司本质上都是高度数字化的。一些行业则更专注于特定类型的数字智能。运输业在效率导向的物联网智能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以专业、科技服务为代表的知识产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商业用例更加成熟。最不“智能”的行业是住宿业、餐饮服务业和建筑业。这些行业往往由小型、家庭经营的企业主导,数字技术并不是商业运营的必需。
这是否意味着ICT服务行业是一个国家智能化转型得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答案恰恰与直觉相反。科技行业实际上是最不重要的。ICT行业的数字智能技术采用在各国之间的差异最小。换言之,ICT行业的采用率在各国之间相对接近。
造成差异的一个关键原因在于企业规模。一般来说,大型企业比小型企业更有可能部署新技术(见下图)。
经合组织全球中小企业数字化倡议(OECD Digital for SMEs Global Initiative)协调员Marco Bianchini指出,小型企业可能既没有部署先进技术的必要,也没有资源和动力。Bianchini认为,许多企业都是小型的家庭经营企业,它们的经营动力主要是在市场中生存下去及养家糊口,而非试图改变现状。
然而,这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行业。例如,与丹麦的同行相比,巴西的软件公司也可拥有类似的技术配置。无论公司的规模如何,都很可能配有工程师、服务器、个人电脑、宽带连接和网站。对于住宿业或零售业等数字化程度较低行业的公司而言则不然。零售商的形式可以是仍在使用纸面记账的传统家庭小店,也可以是像沃尔玛或家乐福这样的零售业巨头,而这些巨头拥有先进数字化企业的所有特征。
企业规模的重要性从前文图中(按企业规模划分的技术采用差异)可见一斑,在所有智能应用中,大型机构的表现都优于中小型公司。某些行业整合率较高的国家(因此企业规模较大)很可能也具有较高的数字技术采用率。
在智能化转型指数排名第一的丹麦,8.3%的零售商拥有超过50名员工,在欧盟国家中比例最高。下图中显示了单一国家中大中型企业的占比与其大数据采用率之间的相关性。对零售业而言,企业规模与大数据的使用相关性很强,但对ICT服务业而言则不那么明显。
其中的逻辑是,一个行业的数字化程度越低,在各国的采用率差异就越大。该强负相关性正如下图所示。由于数字化程度较低的行业应用智能技术的差异度较高,因此相对高度数字化的行业而言更有助于解释智能化转型的跨国差异。上述结论很直观:在数字化程度较低的行业,企业数字化程度的差异要比高度数字化的行业大得多。要想初步了解一个国家的数字智能应用情况,去当地的商店和餐馆看看会比参观科技公司更能提供准确的认识。
结束语
综合经合组织数据及Economist Impact调研数据我们发现小型、发达和开放型经济体,如北欧和西欧国家,数字智能技术采用率普遍较高。这些国家通常网络带宽高、云计算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且拥有充足的数据供应和专业的ICT从业者。提升数据使用信任度和透明度的前瞻性政策对提升数字智能技术采用率有正向作用。各国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服务行业通常在数字智能技术使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ICT行业的高水平并不代表非ICT行业的使用水平也高。向非ICT行业充分推广技术应成为国家数字化战略的一部分。
本文摘录自联想集团委托的研究《智能化转型指数》,欲了解详细调研结果及研究方法论,欢迎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全文。
关于我们
Economist Impact是经济学人集团旗下的公共政策研究部门,旨在为全球有最具影响力的高管群体和决策者提供所需洞见。我们相信循证而得的观点可以激发辩论、拓宽视野并推动进步。了解更多信息,欢迎垂询: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