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3年服务近200万终端用户,慈树健康如何在心理服务H端B端市场抢占先机?
一位曾在华为工作7年的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数学双学士,能与心理健康服务行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14年,张禹结束了在华为海外事业部的工作,回到了国内。彼时各行各业正值“互联网+”的浪潮。而在浪潮之中,优质医疗在可及性与便捷性方面的不足又给予了张禹较大的冲击——能否用科技的力量为国内医疗健康事业做些什么成为了张禹回国后思考的第一件事。
而后,张禹创立了一家基层医疗信息化SaaS平台,并在创业过程中逐步接触、涉及到了心理健康服务产品。但当时心理健康服务仅是这家企业业务的旁枝末节,真正让其完全转变成如今定位——“智能化、数字化、沉浸式心理健康领域软硬件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专家”的,是2018年发布的一份《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以及背后蕴藏着的市场机会。
优质医疗资源不足、专业人才不足,政策沃土优越的心理服务行业仍存诸多发展难点
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中宣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被视为心理健康行业春天即将到来的信号。
具体而言,该文件明确指出,到2021年年底,将心理健康服务纳入健康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健康细胞(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企业、健康家庭)和基层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建立村(社区)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
此后,国家和各省市陆续出台了相应政策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行业的发展,例如,北京市海淀区在2016年为首批3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授牌成立心理咨询室并将相关服务纳入了医保;2021年8月,广东省医保也正式开始报销心理治疗项目,成为全国首个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的省份。
在国家陆续出台政策为国内心理服务行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时,国内具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基数也在不断攀升。
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我国近2.3亿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在超2亿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中,焦虑症、抑郁症的发病率最高,为4.98%和3.59%,成为精神科门诊中占比最大的病种,并有明显攀升的趋势。以抑郁症为例,据2021年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全国抑郁症人群平均约为17%,与2018年的3.59%相比,四年间增长了5倍有余。
因此,在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在市场需求的飞速增长下,国内心理健康服务行业开始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心理服务供给端也仍存诸多发展难点。心理健康服务资源的短缺便是其中之一。
据动脉橙《数字化心理健康行业研究报告》,虽然相关数据表明精神卫生机构及精神科医生数量较2010年分别增加了204%与144%,但目前我国每10万人平均拥有精神科医师不足4人。并且 虽然心理咨询师有上百万人,但实际仅有不足10万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每1000人拥有一个心理咨询师是健康社会的平衡点”的建议,我国至少需要140万心理咨询师,差距悬殊。
不仅如此,在受限于传统观念与技术资源,传统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有效性均有待大幅提升的同时,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各级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病专科医院、综合性医院、社管中心等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均存诸多难点。
以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为例,有专家表明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停留在“喊口号”层面、专业程度不够,缺乏心理教师培养体系,缺乏正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培训、危机识别不及时、课程体系不系统、后期追踪不严谨等痛点问题。
但痛点的存在也即表明机遇的所在。慈树健康便瞄准了这一机遇。
面向教育系统、医院系统、政企系统,提供“定制化”心理服务软件产品
如前所述,慈树健康的企业定位可以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智能化、数字化、沉浸式心理健康领域软硬件产品、服务整体解决方案专家”,但慈树健康的产品与服务,却显得有些纷繁复杂。
慈树健康部分合作案例
具体而言,面向市-区级精神卫生中心与精神病专科医院,慈树健康会提供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实现全流程社会心理服务的同时也实现区域平台内的心理健康数据互联互通和服务资源归集,提升社会心理服务的可触达性。
据张禹介绍,精神卫生中心的核心工作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一是心理健康与科普;二是以焦虑症、抑郁症和失眠为主的心理健康普查;三是针对老年人、孕产妇等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关爱;四是普查、咨询、管理、随访全流程服务体系的搭建。而慈树健康的心理服务云平台则可以助力各级精神卫生中心与精神病专科医院完成上述职能。
此外,慈树健康还会为各级精神卫生中心提供严重精神病患者辅助管理系统,提升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并数字化患者紧急住院的审核流程。
“在以前,绝大多数地区对严重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手段较为简单,基本以人力方式进行管理。且这类患者领取药品也基本依靠纸质文件领取。但慈树健康的严重精神病辅助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患者手机、家属手机定期服药提醒而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并且可通过数字化票据管理系统直接为患者申报补贴,相比以往一层一层的人工审核,更为省时,也更为简便。”张禹介绍道。
而面向医院,慈树健康推出了智慧心理测评CT系统和心理测评SaaS系统,帮助医院及科室创收;至于市-区-医院和社管中心,慈树健康推出的产品为智慧社康心理健康服务系统,能够实现区域基层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化统一管理,帮助基层公共卫生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能力和扩大服务半径。
此外,学校也是慈树健康的重点服务对象。针对各教育局、中小学校、中高职、高校,慈树健康推出了智慧校园心理健康服务系统,支撑“家-校-医-社”联动服务体系的建设。
具体而言,慈树健康的智慧校园心理健康服务系统可协助完成学生心理筛查,并依据筛查结果建立相应机制实现对学生进行分级管理。例如,针对高风险学生,该机制会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个案访谈、团体辅导、家长访谈或转诊至专业心理咨询机构。
需要注意的是,为解决学校缺乏正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培训、课程体系不系统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痛点,慈树健康还面向中小学学校推出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辅助教学系统,为其提供标准化线上心理教育课程、教案、心理剧剧本等。
除此之外,慈树健康的服务对象还包括省-市级总工会和心理咨询机构或门诊机构。针对前者推出了职工心理健康服务大数据平台,助力其实现职工心理健康数据统一标准的构建、服务资源的归集、监督管理的数字化、职工心理服务可触达性的提升。而针对后者,慈树健康开发了心理健康服务小程序帮助其提升获客引流能力、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及服务半径。
而除了上述的各类软件系统外,针对心理咨询师资源匮乏、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慈树健康还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任志洪教授团队以及全国数十名一线中小学知名心理教师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课程。
但纷繁复杂的产品与服务体系的背后,是看似“简单”的几项核心能力。
以多年B端服务经验为积淀,成为心理健康服务的整体方案解决商
从本质上来看,慈树健康是一个To B型企业,这便要求其对B端的业务流程、需求以及痛点拥有足够的理解与洞察能力。
对此,在ToB型赛道摸爬滚打多年的张禹和慈树健康的核心团队显得十分有信心。据张禹介绍,慈树健康核心团队拥有十余年B端客户拓展经验、B端软硬件产品设计和开发经验以及3年以上的心理行业经验。
服务B端的丰富经验也成为了张禹决定慈树健康市场定位的决策因素之一。“我国心理健康行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面临诸多发展挑战,例如需要较长时间和巨大成本的进行市场认知教育,需要国家政策支撑和政府投入来改变国民心理健康认知和消费行为。但与此同时,B端市场的发展难点同样不容忽视。而我们团队的行业经验大多集中在服务B端客户上。因此,我们想要利用自己的行业积累,帮助B端更好、更快地发展。”
但再深厚的经验积累也需要深入了解B端客户的切实需求,尤其是面向市-区级精神卫生中心、各级医院、社管中心以及各级教育局、各学校等需要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机制的B端或G端客户而言,了解其真实需求显得格外重要。
对此,慈树健康会帮助客户梳理需要完成的任务指标,并梳理出全套的服务流程以及建立转诊等机制、链接其他诸如心理咨询机构等第三方心理服务机构。
以教育系统为例,据张禹透露,慈树健康首先会协助其完成诸如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档案建立等关键KPI,并会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后续服务流程。例如,心理健康筛查之后的分级管理以及与其他有关的部分的联动。“整个流程我们都已经实现了标准化,能够帮助学校进行系统化地快速响应。”张禹表示。
此外,慈树健康在AI算法和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能力同样不容小觑。其首席技术顾问王洋,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应用数学系学士,拥有华为20年的工作经验,历任过研发部长、产品总监等职位;在心理健康服务领域,慈树健康还与全国500余位心理专家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但更为重要的是,张禹在采访中多次强调,慈树健康并不是一个只提供系统的产品商,而是一个心理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商。即,不止提供产品,还提供后续运营方案。如此一来,不仅能让客户用得上产品,还能让用户用得好产品。
时至今日,慈树健康已与多地的医疗系统、教育系统、政企系统达成了心理健康软件的合作,其心理领域的软硬件产品已服务近200万终端用户,服务群体也涵盖了公务员群体、学生群体、企业职工群体、老年人群体以及新冠肺炎隔离对象等群体。
慈树健康部分硬件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基础上,慈树健康的业务范畴也逐渐延伸至了硬件设备以及心理数字疗法领域。
例如,适用于恐高、幽闭恐惧、社交恐惧、焦虑、抑郁、减压放松、情绪宣泄等场景的VR康复设备、适用于互联网化轻中度多病种康复场景、在线课程、减压以及情绪宣泄等场景的VR穿戴设备以及适用于多动症、幼儿自闭症、成人孤独症、老年痴呆症的心灵对话机器人。目前,上述三类产品均处于预研阶段。
而网络化ACT、数字化音乐疗法、数字化正念、冥想疗法等数字化心理疗法产品等还处于建模或数据训练阶段。
“目前国内心理服务市场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这样意味着这一赛道充满了发展机遇。例如数字化疗法不仅能够解放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生产力,还能够延长他们的服务半径以及服务时间。并且,目前国内暂未出现连锁化的心理咨询机构,但参考口腔赛道,心理服务咨询机构的连锁化也具有较大机遇。”张禹总结道,“而慈树健康的目标,就是立足心理健康服务与教育,保证高质量生存的基础上,成为心理健康不同病种的数字化康复产品及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如果您想对接动脉网所报道的企业,请扫描小程序码进入VB100人脉圈查看。
微信扫码关注该文公众号作者